郎英彤
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中指出:高校應利用好課堂教學,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實現同向發展,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學科教育教學全過程。對《工程力學》這樣的理科專業基礎課而言,更應該做到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的全過程,本文將結合工程力學課程相關特點,著重就《工程力學》課程中思政教學如何設計做出探究。
當前我國高校制定的培養方案,將《工程力學》的課程目標大致分為兩個階段。首先需要學生掌握工程力學相關基礎知識的概念,在學習這些基礎知識后,初步具備分析各種工程力學相關問題的能力;其次在具備分析工程力學問題相關能力后,需要學生開始認識抽象力學模型,通過學習抽象力學模型完成分析、穩定度計算等相關問題。然而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程力學的課堂,并不代表著工程力學教學目標產生改變。而是需要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德育工作的比重,也就是增加課程思政目標。課程思政目標主要為以下幾點:通過向學生展示一些工程力學方面相關人物事件的經典案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感,加強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同時也要通過相關經典案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唯物辯證法看待世界的能力;通過典型人物進行勵志教育,使學生在遇到任何情況下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工程力學》課程作為工科類的基礎課程一直是高校工作中極為重要的學科,尤其是在近些年來國家對于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高校對于工程力學尤為關注。但由于工程力學學科本身就具有知識點復雜、抽象的特點,所以導致學生在知識點的學習上具有較大的畏難情緒,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出現僅掌握表面知識,應付期末考試的現象。這一方面是由于學生意志力的不堅定,在學習一門科目時,沒有通過長久的努力和學習提升學習成績;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相關教學方法落后,不能很好地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導致學生學習狀況不佳。因此想解決《工程力學》課程相關教學質量問題,就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引入課堂。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引入課堂,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工程力學》課程的理解,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形成敬業的精神、吃苦的精神、不放棄的精神。因此思政元素融入到工程力學學科中,不僅可以對教學質量起到非常大的幫助作用,也可以幫助課程各個環節有邏輯性的展開,為整體教學質量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一)重新調整教學目標?!豆こ塘W》在教學目標上與思想政治中哲學部分在理論性、邏輯性、系統性上的要求比較一致。兩者都需要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做到扎實,在邏輯上做到靈活運用,在系統性上做到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工程力學》課程在建立目標時也應重點考慮以下幾方面的思想政治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養成實事求是、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和職業作風。大部分工程力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都會投入到相關一線崗位進行工作,因此在大學期間樹立學生認真嚴謹、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非常重要,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真正實現其自身價值;幫助學生養成團隊協作、相互進步的意識,在思政哲學部分中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因此學生在生活和學習時也要樹立相互幫助、團隊協作的概念,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只有學生學會合作互助,才能夠實現“1+1>2”的效果;幫助學生養成規范自己、時刻提升自己、終身學習的意識,處于一線的工作崗位就更需要工作人員樹立遵紀守法、終身學習、時刻進步的意識,只有在自律中才能達到更好的工作效果;幫助學生培養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由于工程力學一些知識相對抽象、難懂,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時學習到的知識流于表面,只是為了應付終結性考試,所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后,有助于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科的魅力,進一步探索培育出科學、嚴謹、認真的學科態度。
(二)改進相關教學方法,促進更多思政典型案例進入課堂。
1.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實例進行學習。在目前高校開設的工程力學課堂上,大部分老師沒有認識到工程力學學科本身就有的復雜性、枯燥性和抽象性,還是以教師純粹單一講述為主,所以使學生感覺到學科知識的枯燥難懂,進而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將思政相關知識引入工程力學課堂,有利于促進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通過生動具體的思政教育案例,使學生更直接地感受到相關知識,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情懷,提高思辨能力和相關素養。例如:可以在課堂講授知識之前運用我國海上鉆井平臺作為導入,使學生了解到海上鉆井平臺的開發對我國發展有哪些意義。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愛國主義教育。隨后再對鉆井平臺具體受力狀態和構架進行教學研究;同樣在學習一些抽象的公式時,可以在學習之前讓學生自己先去了解相關的理論,在課上讓學生進行相互的辯論,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到理論發展史,以及相關的知識拓展內容,更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在講解力學部分的受力分析時,也可以以輸電塔為例讓學生畫受力圖,展示因暴雪導致電路受損,電塔受損的圖片,使學生明白成為一名合格的一線工作者,不僅需要具備超高的知識能力,也應具備相應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同時在課堂上也要引導學生思考:當經濟和安全不能兼顧時,應該作何取舍;在日常生活中,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生沖突時,應怎樣保持住自己的職業素養[1]。
2.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文化培育。每一個人都應首先確立科學的三觀。教育不僅是指知識的學習,也是做人的學習。工程力學中許多理論和公式都是沿著“實驗-觀察-假說-理論-實驗”的循環,來進行搭建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時也要注意理論學習的邏輯性,掌握了相關的邏輯,在具備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前提下,就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學習工程力學這門課程[2]。那么如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呢?文化的輸出必不可少。可以在課程內容中適當插入一些紀錄片片段、科技前沿的工程案例等,讓學生了解力學發展史以及在力學科學家們不懈努力下,產生了哪些科技成果。通過積極的文化輸出,促進學生提升學習工程力學的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3.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唯物主義思想教育。馬克思唯物主義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實踐觀點。實踐觀要求我們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雖然工程力學中很多理論和公式很抽象,但也是在生活和實驗中根據具體經驗總結提煉而來。因此學習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對學習工程力學會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并且學生學習到唯物主義相關知識后,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和規劃上也會得到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學習唯物主義也能更好地使工程力學的學生將力學學科的知識與其他相關知識進行串聯學習。例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力學與邏輯學的聯系——建立科學的方法論,力學與工程——賦予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力學與我國現代工業體系——民族自豪感,力學與哲學——樹立矛盾分析法意識。再具體一些,在唯物主義中辯證法指出“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一切事物包含的矛盾方面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事物的同時,推動事物發展。在進行工程力學相關知識的講解時,也可以運用矛盾這一理念使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比如在進行材料力學的學習時,可以向學生拋出安全與經濟的矛盾,讓學生進行辯論。讓學生了解到在進行設計時,我們要滿足構建的安全性能又要滿足使用功能的達標,還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經濟成本,使用最低的成本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三)提高專業教師綜合素質能力。中國有句古話:“隔行如隔山”。在大學學科里更是如此。講授《工程力學》課程的老師是工科背景出身,對于工科理科的相關知識運用的非常得心應手,但在文化素養上就有所欠缺。因此學校應該在提升工科老師文化素養、教學品質、思想意識方面引起重視。一方面學??梢宰岏R克思主義學院的專業老師在學校內開設講座,使工科老師了解到我國現在所推行的素質教育以及終身學習的理念、關注現在時政的熱點和人文社科發生的重要事件,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將相關的精神和意識傳達給學生,在課堂上做到將思想政治融入教學,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另一方面學??梢越M織全體教師觀看相關紀錄片或新聞,通過視頻的方式直接提高??评蠋熢谒枷胝谓逃矫娴母叨群蛯挾?,從而能夠使工科老師在課堂上靈活運用相關知識和例子,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心。
(四)完善課程思政評價和考核體系。傳統高校工程力學的評價考核模式,大多為終結性的期末考試。評價主體較為單一,主要是教師對于學生課上表現和期末成績結合作出的評價。沒有實現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在思想政治相關理論知識進入工程力學課堂后,要做到在考核和評定時評論主體和評論方式多元化。首先在評價主體上,要打破教師單一進行評價的現狀,實現小組互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模式。在評價方式上也不能單一地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還要將平時實踐成績、課堂表現、思想政治能力提升程度,作為綜合評價的內容。總而言之,是要將力學課程復雜抽象的特點和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特點結合起來,摒棄掉之前單維度的評價體系,重新探索樹立多維度力學課程評價考核體系。不僅重視學生在校期間學到的理論知識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外的延伸拓展,以及學生在校期間思想覺悟上有何改變,能否通過大學四年在工程力學課堂上培育出積極思考探索的能力和愛崗敬業、勤勞勇敢的品質,更好地認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都將是評價的標準之一。
對于處在高速發展中的中國的工科大學生來說,不僅需要最先進的理論知識體系,更需要保持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強烈的責任感、愛國心。因此高校需要將思政進入教學課堂這一理論落到實處。不斷地探索思政與力學課程結合的方式,增進教學過程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真正地了解《工程力學》這門課程,在學習課程時獲得高度的獲得感,樹立對我國航天、土木、建筑等行業發展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