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娟 張麗娜 吳愛華
(1.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北京 100088;2.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北京 100081;3.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北京 100085)
科學儀器是指對事物組成、結構相互作用機理與機制、變化規律趨勢等進行檢測表征,獲得相關科學數據、圖像等信息,并用來指導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的工具,是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先導和條件保障。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科學儀器設備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培育一批尖端科學儀器制造企業。”[1]著名科學家王大珩指出,“儀器是認識世界的工具,機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改造世界往往是從認識世界開始的。”要快速提升國產科學儀器,特別是高端科學儀器的性能水平,開展應用示范推廣是值得探索的道路之一。在“中國特色一流學會建設項目”的支持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在產學融合方面著手探索并實施國產科學儀器應用和示范推廣新模式。
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美國、日本在科學儀器發展上走在世界前列,引領著世界科學儀器技術的發展。根據美國C&EN雜志①發布的《2008-2018年全球科學儀器企業前20強榜單》,排行榜上前20強公司均來自美、歐、日。在我國,科學儀器高端市場基本被美、歐、日企業所壟斷,尤其是高校、科研等市場,國產科學儀器應用率極低。在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上,國產科學儀器占有率僅13.4%左右[2]。科學儀器長期被國外供應商壟斷會帶來諸多影響,小到價格表失去話語權、售后服務質量降低,大到影響國家和人民安全,不可控因素將使國家處于極為被動的位置。2019年,美國對中國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實施科學儀器禁運,致使一些科學家的研究陷入停滯狀態。開展國產科學應用示范推廣可提升國產科學儀器性能水平,進而擺脫被動局面。
2021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獲得了中國科協“中國特色一流學會建設項目”支持。項目強調學會要聚焦產學融合發展,集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各類資源,組建科技服務團隊,建設新型產業協同組織,促進科技經濟融合,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學會結合國家戰略及自身資源優勢,選取科學儀器產業為抓手,成立科學儀器產業技術服務團,著力就國產科學儀器應用示范推廣方面開展產學融合服務。
科學儀器屬于應用工具,需要在使用中發現問題,然后再改善、再提高。目前,用戶對國產儀器不信任,擔心其性能水平等不能滿足要求,不敢購買使用,結果廠家失去發現用戶實際使用問題的機會,沒有更多資金投入改善和提高性能,進而用戶仍不選擇國產儀器,陷入了一個死循環。開展國產科學儀器應用示范推廣,讓更多用戶,特別是高端用戶大量使用國產儀器。通過用戶的反饋,國產科學儀器的性能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提升,通過科研用戶的示范,帶動更多用戶使用國產儀器。國產科學儀器應用示范推廣的核心是驗證評價、示范推廣,為此學會在廣泛了解企業需求,深入了解科研人員對使用國產科學儀器的顧慮基礎上,設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儀器設備驗證評價中心”(以下簡稱“驗評中心”),推動國產科學儀器的應用示范推廣。
1.設立專家委員會,負責驗評中心的設立與管理。驗評中心項目啟動初始,學會理事會批準設立“驗評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會由11名院士、專家組成,設組長1名、副組長2名。專家委員會是驗評中心的最高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決定驗評中心的設立與考核、管理條例的審定與修改。
2.制訂管理條例,確保有章可循。學會廣泛征詢各方意見,制訂了驗評中心管理條例,并經由專家委員會審定及學會理事會通過。管理條例規定了驗評中心的設立條件、主要工作任務及管理辦法,是驗評中心設立和管理的依據。
3.指定專人負責驗評中心日常管理。學會指定專人負責驗評中心的日常管理,上對專家委員會,下對設立的驗評中心,落實專家委員會的決定,反饋驗評中心的意見建議,從而形成良性互動,保證驗評中心運營順暢。
4.成立產業科技服務團,在服務中找問題難題。學會成立科學儀器產業科技服務團,主要為國內科學儀器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服務團在開展技術服務的同時,可以了解到企業應用推廣方面的問題、難題,進而落實在驗評中心項目的實施中,有效保證了驗評中心的成效。
1.找“痛點”,驗評中心設在高校及科研院所。調研發現,得益于國產科學儀器近年來長足的發展、技術和性能水平的提升、良好的性價比和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國產科學儀器在工業企業、第三方檢測、政府監管等市場已經占據一席之地。但在以高校及科研院所為主體的科研市場,國產科學儀器仍顯乏力,在高端科學儀器方面,更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及科研院所是科學研究的高地,科學家們對儀器價格不敏感,更看重儀器的性能水平,看重儀器能否幫助他們產出高質量的數據,發表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由于長期使用進口儀器,科研人員對國產科學儀器了解甚少。找到了“痛點”,驗評中心選定高校及科研院所作為合作對象,通過典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驗證評價,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產生示范效應,從而推進國產科學儀器廣泛應用。
2.找“難點”,以應用評價為重點。目前,絕大多數科學儀器在上市時,廠家都會將產品送到有CMA(中國計量認證,China Inspection Body and Laboratory Mandatory Approval)資質的實驗室進行計量認證。實驗室依據相關國家標準對儀器的參數、性能進行檢定,出具認證報告。然而,用戶關注的不是標準較低的儀器參數及性能認證,而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儀器能否勝任其所從事的研究。眾所周知,同一類儀器可以應用于不同的研究領域,如何客觀、準確地評價儀器在不同應用場景的性能是科學儀器驗證評價的難點。驗評中心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強大的應用研究能力,以應用場景為導向,對儀器參數、性能、耐用性、穩定性、易用性等開展綜合評價。接著,組織專家針對每類儀器編制驗證評價方案,在每類儀器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應用領域,在每個應用領域分別選取高、中、低三個難度的代表性樣品進行評價。
3. 找“關鍵點”,實施市場化運作。國產科學儀器應用示范推廣工作以政府主導,以項目方式推進,其不足之處是項目的可持續性不夠好。經評估,要保證一個驗評中心的基本運轉,一年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因此,作為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學會在實施科學儀器應用示范推廣之初就找到了“關鍵點”,確立以提供服務產品、收取適當費用的方式開展驗評工作,使驗評中心可以通過自身“造血”來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目前,驗評中心可提供儀器驗證評價、儀器應用方法開發與驗證、實驗室操作人員培訓、儀器推介研討等服務。未來,驗評中心將根據市場需求,適當增加服務種類。
4.采取淘汰制,鼓勵實干。以往學會掛牌設立中心,不乏為“牌”而“牌”的意味,牌子一掛“終生”。為了杜絕此類現象發生,驗評中心實行年度考核,采取淘汰制,鼓勵實干。年度考核由專家委員會負責,驗評中心作年終述職,考核設優秀、良好、合格與不合格四個等級,連續2年不合格的驗評中心予以摘牌,并在學會官網公示。
1.發揮科研優勢,幫助企業開展應用方法開發及驗證。驗評中心依托單位都具有很強的科研優勢。自成立以來,驗評中心發揮優勢,積極開展國產科學儀器應用方法開發和驗證服務。截至2021年底,驗評中心基于色譜、質譜等國產儀器開發了13種檢測方法。其中,利用國產微滴式數字PCR儀分析了轉基因小麥中目標基因的拷貝數,該成果發表于影響因子9.8的《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雜志,體現驗評中心具備利用國產儀器進行研究發布高水平論文的實力。
2.制定科學儀器驗證評價實施方案。截至2021年底,驗評中心已與10家國產儀器廠商建立合作關系,涉及7大類儀器。在相關國家標準指導下,驗評中心組織專家針對不同儀器制定以應用驗證為主的評價實施方案,為各類儀器驗證評價提供依據。
3.發揮組織優勢,推進人才培養和交流合作。驗評中心依托單位均在某一領域具有影響力和組織優勢。例如,設立在中國農科院作物所的驗評中心,面向中國農業科學院及影響輻射領域舉辦各類儀器原理及上機培訓;與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聯合,面向東盟、金磚國家、瀾湄國家舉辦農產品及食品安全管理研修班。這些培訓既展現了國產科學儀器的風貌,也體現了驗評中心的應用示范作用。
4.利用平臺優勢,組織專家學者走進科學儀器企業。為積極落實支持國產儀器政策,搭建科研用戶和科學儀器企業的交流平臺,驗評中心組織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學者走進科學儀器企業舉辦應用研討會,2021年共開展10場相關活動。活動使專家學者對國產科學儀器發展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為提高國產科學儀器市場占有率奠定了堅實基礎。
驗評中心作為學會的內設機構,打破了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之間的界限,在政產學研用融合方面起到獨特作用。
學會長期根植于科學儀器領域的技術、產業研究,了解我國科學儀器技術優勢與不足,以及科學儀器產業布局。據此,學會在實施驗評中心項目時注重頂層設計,統籌規劃,保證驗評中心分布合理。具體而言,根據依托單位的技術優勢,以及驗評中心所在區域的科學儀器產業發展狀況,按照應用領域和地域結合的方式設立驗評中心,以充分發揮驗評中心的作用,避免不合理布局和重復建設。
學會在推動產學融合方面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比如,在驗評中心運營中,學會對接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將各方資源聚集到驗評中心,根據各方需求,確定驗評中心驗證評價的核心職能,同時賦予其開展技術服務、決策咨詢、科學普及、人才培訓等其他職能,全方位助力驗評中心發展。
驗評中心作為新生事物,初期在業內影響力和知名度不高。學會多方協調,推動驗評中心承接或參與相關項目,快速提升其影響力和知名度。例如,在學會推動下,科研設施與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近期設立“科研儀器自助創新成果推廣專欄”。該專欄展示了一批應用情況良好、用戶認可度高的國產儀器,驗評中心參與遴選。此外,驗評中心還參與中國科協“科研儀器案例庫建設項目”。
在國家大力發展國產科學儀器的背景下,國產科學儀器應用示范推廣愈顯重要。在一流學會建設項目支持下,學會開始探索國產科學儀器應用示范推廣新模式——驗評中心。經過摸索,驗評中心已形成有別于以往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方式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有效推動了國產儀器的應用示范推廣。未來,驗評中心計劃將現有的儀器驗證評價實施方案逐步制訂為團體標準,聯合更多單位加入驗評中心,使驗證評價工作更具影響力,最終可以成為國家推薦國產儀器的支撐力量,指導用戶選購國產儀器。
注釋
①C&EN是美國化學會(ACS)旗下的《化學與工程新聞(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