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亞紅
(甘肅省隴西縣鞏昌鎮紅星小學 甘肅 隴西 748100)
語文作為小學教學階段的重點科目之一,對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針對新課改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具體要求,學校和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觀念,通過創新型的教學措施,促使學生深入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以讀促寫教學改革活動,并且通過高效地練習和運用,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1.1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讀寫分裂問題。部分學校和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和延伸,學生的閱讀活動無法與寫作活動相聯系。一方面,教師缺少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和教授,依然以課內文章知識點的講解為主,忽視了閱讀與積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教師缺少對以讀促寫教學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思考和感悟,難以通過寫作進行具體落實。
1.2 教師忽視了對學生想象力的激發和培養。尤其是針對小學生而言,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個性特征上表現出興趣廣泛、思維活躍等特點。在閱讀寓言故事或者相關景物文章的過程中,小學學生常常會進行思考和想象。然而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想象力的引導和調動,單純地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字詞和語句的解析上面,進而導致學生在長期僵化的過程中,喪失了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
1.3 教師缺少對以讀促寫實踐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部分寫作活動流于表面,難以發揮真正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寫作活動中,忽視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實際。學生在缺少興趣調動和情境創設的基礎上,難以有效地開展寫作練習活動。
2.1 貫徹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首先,結合小學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以讀促寫工作,需要切實貫徹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尤其是針對新課改以及“雙減”政策的各項具體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自覺地承認并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進而接受教師的教育。
為了確保以讀促寫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直接引導者和促進者,需要積極學習和更新教育觀念,及時掌握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學觀、學生觀,并且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理念,以更為敬業、專業的態度投入到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尤其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面向小學學生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自身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深入淺出地進行基礎知識和相關概念的講解,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建構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
其次,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以讀促寫工作,需要教師在結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精選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素材,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面對著小學語文教材迭代更新的實際情況,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對課內文章和課外讀物進行選擇和引用。通過探尋課內外閱讀結合點的基礎上,有效開展以讀促寫教學工作。因此,結合新課改的實際要求,在深入分析學生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合理選擇以讀促寫的文章內容。
一方面,教材作為學生語文知識的主要來源,為以讀促寫教學活動提供著直接的素材基礎。在選擇課內文章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選擇那些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具有豐富遷移價值的文章。確保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能夠有效地開展后續的仿寫和練習工作。另一方面,在選擇閱讀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課內外教學資源。尤其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選擇演講稿、古詩詞以及現代詩歌等文章,以合轍押韻的文章內容幫助學生深入感受文章的音樂美和節奏美,進而在朗朗上口的基礎上進行字詞的積累和運用,或者是選擇寓言故事,以趣味性的內容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六尺巷”的短篇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入地感受包容謙讓以及追求和諧的高尚思想。在此基礎上,不僅能夠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可以引導以此故事開展讀后的續寫練習。通過抒發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在發表見解和看法的基礎上,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且通過此篇文章的以讀促寫活動,教師可以在閱讀續寫作品的過程中,較為直觀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差異和心理狀態,不僅能夠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及時的了解和掌握,以此來更好地開展后續的語文教學工作。
最后,小學語文教師要在開展以讀促寫的過程中,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寫作思維。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不再是單純地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而是要通過多角度、多途徑的創新型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和提升。針對小學語文學科而言,教師要在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奠定基礎。
因此,在以讀促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尤其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將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讀寫和學習能力。在深入感知和體會課內外閱讀文章的深刻內涵的基礎上,不僅發展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寫作思維的靈活性和廣延性。針對小學生的思維發展實際,教師在以讀促寫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在安排教學課題時,要幫助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將所引發的情感共鳴和感悟到的內容,進行書面性的寫作表達。
例如,在學習《摔跤》這篇文章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所涉及到的描寫手法進行圈畫,并對其具體作用和使用意圖進行批注,以便學生深入感受寫作手法的獨特作用和價值。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命題安排,引導學生以同學、朋友或者是教師為原型,進行畫面、人物以及相關事件的完整呈現。通過對課內文章描寫手法的回顧,幫助學生巧妙地進行文字的組合安排,在積極的實踐練習過程中,切實推進以讀促寫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2.2 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探尋寫作技巧。首先,針對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現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方式,以此來保障以讀促寫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教師要結合小學學生的發展實際,積極創設與實際情境相似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以讀促寫的實踐活動之中。
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并學習《桂花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現代化視聽手段。通過班級的智慧大屏,進行桂花相關視頻的播放。通過直觀的音頻、視頻以及圖片等教學資源的播放,幫助學生對桂花的形象、特點以及種類進行初步的了解。在直觀感受的刺激下,結合課文具體內容,引導學生對文中描繪的畫面進行圈畫標記。通過為學生創設生動積極的課堂教學氣氛,進而推動學生能夠主動自覺地參與到文章的閱讀和思考之中。通過培養并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為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積極推進以讀促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和落實,離不開教師的閱讀指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常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和傳授。受到身心發展階段性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智尚未成熟的發展關鍵時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學生思想觀念和閱讀方法的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書籍閱讀習慣。正如杜甫的詩句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系統和深刻地認識到語言的文化魅力和獨特價值。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優秀的、經典的文學作品。通過正確品讀、大膽想象和敢于下筆等方式,以創新型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建構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知識體系,進而推動以讀促寫活動的高效進行。
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影視作品、經典解說以及相關的紀錄片,引導學生對《三國演義》形成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先要明確文中的主次要人物。并且根據作品的整體結構,對文中人物所從屬的不同勢力范圍進行標注,以此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表達和情感內涵。通過指導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以清楚、準確地直觀講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之中。在深刻理解文章含義的基礎上,豐富自身的文化積累和素材積累,進而為后續的寫作練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教師要結合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深挖小學語文教材。在深入、準確地把握課內經典文章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收錄的經典文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通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和感受名家名篇的寫作技巧,從而幫助學生調節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在以讀促寫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活動,為后續的寫作練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觀潮》這篇文章時,教師要明確劃分本篇文章的教學重點。通過整體閱讀和深入分析,引導學生體會并感受錢塘江的壯闊景象,進而自主地構建和想象出一幅風景與民俗相交融的獨特畫面。在重點把握文章寫景特色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因此,在閱讀和分析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文中所涉及到的景色描寫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形、色、聲、勢多個角度的描寫和處理,引導學生深入掌握寫景類文章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書法。在積累文中詞句的基礎上,對自己的寫作文章進行修改和潤色。通過教師對教材的深入解讀,在產生新想法、新思路的基礎上,以創新型的教學理念開展以讀促寫教學活動。
2.3 豐富寫作練習形式,重視實踐效果。一方面,切實推動以讀促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落實,教師要組織和設計形式多樣的寫作實踐活動。通過對課內外文章的精讀、細讀,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明確仿寫的要求。通過對課內外文章經典名句的摘抄和引用,指導學生對所選擇的句子進行仿寫。在仿寫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按照句型和結構,給出相仿或者相近的仿寫句子。通過基礎性的仿寫聯系,在打牢學生寫作基礎上的過程中,積極滲透和教授不同的寫作方法,進而幫助學生深入地掌握不同的寫作技巧。通過對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的仿寫練習,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其實,小學低學段的學生們都進行過簡單的仿寫練習,將“一片片”仿寫成“一條條”“一只只”等。而在以讀促寫的仿寫過程中,對學生的仿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仿寫的對象也從簡短的詞語,轉變為更為復雜的句子。
例如,通過《四季之美》文章的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文中對春、夏、秋、東的描述片段,進行仿寫聯系。在實際的寫作練習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首先,要對所選擇的語句或者文段進行標注分析,明確該句的指代主體。其次,在劃分句子主干部分的基礎上,對修飾類、限定類詞語進行圈畫。最后,通過對比喻或者夸張類修辭手法的賞析,幫助學生深入領會這一寫作手法的獨特魅力。在實際的演練之中,學生可以清楚、準確地進行事物和詞語的替換和調整,以此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對經典散文或者文章段落的擴寫教學,積極推進以讀促寫教學活動的有效落實。尤其是針對小學生而言,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想象力蓬勃發展的時期。通過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將天馬行空的想法融入到實際寫作之中。在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基礎上,積極提升學生的實踐寫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猴王出世》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對文章所描述的猴王出世后的“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種種行為進行擴寫。在結合整篇文章的謀篇布局的基礎上,對孫悟空破石出生后的行為進行想象和擴寫。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根據疫情下解封人們的心態,引導學生想象猴王出世后的新奇恣意狀態。以此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學生以真切的情感投入創作出生動有趣的文章作品。
切實推動以讀促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和落實,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也能高效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針對讀寫分層的實際現狀,根據以讀促寫工作的開展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深入分析學生的興趣需要,在轉變教學模式和豐富練習形式的基礎上,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以讀促寫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