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胡容平,陳慶華*,范中菡,李洪浩
(1.四川省廣元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四川 廣元 628000;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成都 610066)
四川是我國獼猴桃的主產區及原產地,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人工栽培,現已形成一定規模,2018年全省獼猴桃種植面積約4.67萬hm2,年產值40多億元,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7.72%,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5%,成為僅次于陜西位居全國的第2大主產區[1-2]。省內主要分布在蒼溪縣、都江堰市、什邡市、彭州市、蒲江縣、邛崍市等地,主栽品種有海沃德、紅陽、金艷等[3]。四川獼猴桃產業特色鮮明,是世界上紅心獼猴桃最大的產地,也是四川重要的優勢特色經濟作物和部分地區的經濟支柱產業,獼猴桃產業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鞏固和發展產區農業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特別是帶動貧困山區老百姓脫貧致富。本人根據多年獼猴桃栽培、植保經驗,對獼猴桃采果后園區秋冬季管理按時間順序提出幾點建議。
獼猴桃采果后,當氣溫降至10℃以下,葉片也隨之掉落,樹體開始進入休眠期,直到笠年2月[4],此間不能靠光合作用提供需要的養分。為了確保樹體有足夠的營養越冬以及笠年春季能夠抽發出適量充實的春梢,需要及時補充作物失去的養分。關于施肥有以下建議。
10月至11月中旬,最遲不宜超過11月下旬。
根據四川獼猴桃各產區土壤肥力情況選擇肥料類型。課題組對四川9個獼猴桃主產區(縣、市)的土壤肥力分析結果表明,9個產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2之間,屬于中等水平;9個產區有效N和有效P含量水平較低,而有效K含量屬于中等水平;都江堰、邛崍、蒲江、江油、蒼溪5地土壤偏酸,pH在6以下,其余4地pH在6~7之間。因此,各產區施肥宜多施農家肥或有機肥,搭配鈣鎂硼微量元素肥料。對早期落葉園,要注意少施化學肥料。因為化學肥料的速效性會造成新梢、新葉長勢旺盛,落葉落得晚,不利于樹體休眠,會消耗樹體大量養分,造成樹勢虛妄,抗病能力差;同時會利于花芽分化,影響當年樹體營養積累和第2年產量。
秋肥量占全年施肥總量的40%,市售有機肥或農家肥用量按新建植獼猴桃園500~800kg/667m2,成年園1~2t/667m2;平衡型復合肥10~16kg/667m2,鈣鎂硼微量元素肥料3~5kg/667m2。
新建植獼猴桃園,由于幼樹根系不發達,宜距幼樹樹干50~80cm全園開溝30cm×30cm呈條狀溝或圍繞幼樹的環狀溝;成年樹需在距樹干80cm之外,全園撒施或5~10cm淺旋后撒施。施肥時,分兩步,先施入肥料總量的20%至溝底部,第2步施80%至溝兩側,施肥完畢將肥料和細土拌勻再回填整平。
獼猴桃屬藤本果樹,其枝條分為生長枝和結果枝。其一年生新枝抽出的新梢可以結果,分別叫做結果母枝和結果枝;多年枝抽出的新梢當年不能結果,叫生長枝或營養枝,但第2年抽出的新梢可結果[5]。獼猴桃的產量與種植密度、結果母枝的長勢、結果枝的長度等相關。一般每個結果枝結果2~4個,長度為20cm的結果母枝,抽生出1~2個結果枝,結果數量1~3個;長度為20~100cm的結果母枝,抽生2~8個結果枝,結果數量約10個;長度為100~120cm的結果母枝,抽生4~10個結果枝,結果數量約20個。因此需要從幼樹開始就要塑造樹型,根據季節更替和物候及時抹芽、定梢、疏枝,以保證新老枝條更迭和塑造獼猴桃棚架結構。冬季修剪的作用是培養主枝蔓、更新結果母枝、修剪結果枝。以下是修剪的幾點建議。
物候即園區自然落葉達75%時(農時即大雪過后)到第2年1月。不宜過早或過晚,因為秋冬季樹體營養靠葉片回流至小枝,小枝回流至大枝,大枝回流至主干和根系,如果修剪過早,導致葉片和枝條營養喪失;修剪過晚,傷口不能及時愈合,若遇冬季嚴寒,易造成凍害,也為潰瘍病的侵染造成隱患。
原則“一干兩蔓”,幼樹一個主干,兩根主蔓,每個主蔓有4或6個側枝;成年樹(8~10年生)一個主干,兩根主蔓,每個主蔓有10~12個側枝。修剪原則是去弱留強,短截、回縮、疏剪相結合,長、中、短枝混合修剪,以形成良好的結果體系。
修剪前用70%酒精、四霉素或春雷霉素[6]對剪刀和鋸子的消毒。修剪時注意使刀口創面盡可能小,剪子與枝蔓的角度應在90°。完成修剪后用油漆封口,也可噴施銅制劑、對樹干涂白,并將修剪過的枝條及落葉全部清除至園外集中處理。
獼猴桃冬季休眠期主要防治的病害有細菌性潰瘍病、真菌性褐斑病、真菌性根腐病等,蟲害有金龜子、蚧殼蟲、斜紋夜蛾等。冬季休眠期主要病蟲害也處于休眠期,病原菌以孢子或菌絲等形態寄生于病枝、落葉、爛果之中,害蟲以幼蟲、卵、雌成蟲寄生于土壤、主干、病枝和雜草上,來年開春成為病蟲害發生的侵染源。多數病原真菌在采前就已侵染獼猴桃枝葉,具有很強的潛伏性。以下列出四川地區幾個重要的病蟲害以及防控方法。
獼猴桃潰瘍病是獼猴桃生產上的重大病害,一旦感病,可迅速造成植株死亡,給種植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獼猴桃潰瘍病源屬丁香假單胞桿菌,低溫、高濕利于該病原菌的侵染與傳播,適宜溫度在5~20℃,即秋季9~11月和春季3~5月。其傳播途徑有農事操作、病殘體、氣流、引種苗木、交叉授粉等。病原菌主要在組織內部、病殘體、土壤表層中休眠越冬。目前在獼猴桃潰瘍病防治上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植物檢疫、抗病育種、土壤改良、配方施肥、科學修剪、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等。秋冬季對潰瘍病宜采用預防為主以及免疫誘導增強獼猴桃對低溫天氣抗逆的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3.1.1 農業措施 包括配方施肥、科學修剪。
3.1.2 藥劑預防 研究表明,石硫合劑和波爾多液對獼猴桃潰瘍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并被大量應用于實踐中;使用時間即采果后至落葉前后的9~12月份,第1次是9月中旬,第2次是修剪后。一般在第1次清園時對樹干枝蔓均勻噴施4~5倍石硫合劑,噴藥時宜對樹干樹枝及支架地面等均勻噴施,防止潰瘍病菌從果柄、葉柄痕向枝蔓內侵入。
3.1.3 藥劑防治 若果園中有潰瘍病病癥出現,通常的發病部位在剪鋸口、果柄頂端、皮孔、芽眼、葉痕、枝干分叉處等。可采用:①摘除病殘體。②清理消毒。③藥劑防治,選用銅制劑,乙蒜素[7]、四霉素[8]等抗生素藥劑。④生物菌劑熒光假單胞桿菌抑菌。
在用80%乙蒜素稀釋800倍液對獼猴桃潰瘍病分3次進行防治時,課題組通過灌根、注射樹干、噴霧3種不同施藥方式進行試驗驗證,得出結果為:單一方式灌根、注射樹干對潰瘍病防效優于噴霧,但灌根、注干混合方式對潰瘍病防效是最高的。因此最優的施藥方式是灌根+注干。
3.1.4 免疫誘抗調節 噴施碧護15000倍液1~2次,可有效預防凍害。
獼猴桃褐斑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從獼猴桃褐斑病葉中分離鑒定出細極鏈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9-10],高溫高濕利于病源菌的擴散傳播,25~30℃是褐斑病侵染溫度,即8~10月份是褐斑病發病高峰期,田間獼猴桃葉片感染褐斑病后,葉片在秋季提前掉落,嚴重影響樹體的光合作用。病原菌常在病株殘體、田間發病植株的藤蔓部及搭棚材料上越冬,病原菌靠氣流、雨水濺灑及種苗進行傳播,借助傷口侵入或直接侵入,造成多次侵染循環。
據調查,四川省獼猴桃褐斑病發病情況因品種不同而發病情況不同,綠肉果型較抗病,黃肉和紅肉果型抗性稍差。省內紅陽易感病,全省均有該病發生,有的年份危害嚴重。其次為金艷,主要分布在蒲江縣和邛崍市,其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均顯著低于紅陽。資料表明,咪鮮胺、苯醚甲環唑[10]等能有效抑制該病生長。
防治方法有:①清除病葉、枯枝。②合理修剪,使樹體通風透光。③平衡施肥。④修剪后至萌芽前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2~3次或80%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預防葉部侵染。⑤選用增效劑“激健”+殺菌化學藥劑,化學藥劑用量可減至正常用量70%。
獼猴桃根腐病病源為小密環真菌,發病較為普遍,能造成根頸部和根系腐爛,嚴重時整株死亡。病菌以菌絲體及菌索在病根組織內或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生長季節根系在生長延伸過程中傳播。健康根系與土壤中病根、病殘組織接觸,也可以通過工具、雨水、害蟲進行傳播。一般沙土園和肥水管理條件差的園子發病嚴重。防治方法如下:①農業防治,注意清園、排水、增施有機肥。②藥物防治,采用益恩木多效復合微生態制劑200~300倍液+益恩木生化黃腐酸鉀300倍液灌根。保證樹冠下60cm的土壤充分濕潤,EM溶液全面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益恩木生化黃腐酸鉀是EM的載體和營養來源,不但刺激微生物生長發育,而且有活化土壤,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有利于根系生長。③樹上部因根系染病而生長不良,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宜采用益恩木多肽氨基酸原液+斯德考普1000倍混合液涂干。④針對已經感染病菌的土壤,可選擇用150倍五氯酚鈉或生石灰液等來消毒,也可以用惡霉靈、甲霜靈[11]灌根。
課題組通過連續多年對四川各生態區獼猴桃園害蟲調查表明,四川獼猴桃園害蟲有二斑葉螨、山楂葉螨、桑盾蚧、棉蚜、繡線菊蚜、蘋果小卷葉蛾、白粉虱、大青葉蟬、銅綠麗金龜(以幼蟲蠐螬啃食獼猴桃嫩根為害)、斜紋夜蛾等。秋冬季獼猴桃采果后,除斜紋夜蛾10月之后遷飛以外,多數害蟲以其越冬態進行越冬。根據各種害蟲的生活習性,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防控:①物理防蟲,借助害蟲的趨光性特征,使用殺蟲燈能夠有效誘殺金龜子、卷葉蛾等多種害蟲,每間隔100m設置1盞殺蟲燈,即可有效誘殺害蟲。②食誘劑,配制紅糖∶醋∶水=5∶20∶80的食誘劑誘集金龜子等。③用100億孢子/g金龜子綠僵菌油懸浮劑800倍液防治金龜子幼蟲。④黃板誘蚜,利用蚜蟲趨光性誘殺蚜蟲。⑤桑白蚧以成蟲和若蟲群居在獼猴桃枝干、葉片上吸食汁液為害,以枝干上最多,可造成樹勢衰弱、枝條枯死。秋冬季可采用刮除獼猴桃枝干上的粗翹皮,破壞桑白蚧、蝽象等蟲卵的越冬場所,并用刷子刷除主干、樹枝及分叉處的蟲卵,清理殘體,集中銷毀。在若蟲孵化期,可選擇內吸性殺蟲劑噴殺若蟲,也可選用藥劑涂白加以控制。
清園包括清除敗落的枝葉和病殘體、果樹樹體養護、消殺。可結合前面修剪、防病等措施進行。
采果后,為了讓樹體盡早積累越冬需要的營養以抵抗寒流,需通過清除殘枝敗葉減少養分消耗,清除園內雜草、死樹等以減少病源物。清理出枯枝、病樹、雜草等并進行集中燒毀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
清園后可采用石硫合劑對樹干進行涂白,或者涂抹防凍劑等養護樹體。
根據園內病蟲害發生情況對園內進行防病蟲處理。
根據獼猴桃的生長特性,獼猴桃園田間土壤最適宜的濕度在60%~80%[12],即上半年開花期宜在60%左右,結果期宜在80%,低于60%時,須灌水。
獼猴桃根系屬于肉質根,對土壤水分比較敏感,所以立冬到開春一定要控濕和控水。可采用起壟開溝排水。
四川產區低洼的果園,特別是種植紅陽、徐香等易受凍品種,秋末冬初應采取防凍措施,如樹干纏草(報紙)、基部培土、樹盤灌水,預防樹體受凍,減少凍傷口,防止病菌入侵。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防凍。
①可采用微膜、遮陽網覆蓋廂面保溫,也可采用遮陽網覆蓋樹盤周圍1.5~2m保溫。②可用稻草包裹樹干。③搭建避雨大棚既可避雨也可防凍。
①石硫合劑涂白,涂白劑的配制比例為:生石灰∶石硫合劑(殘渣液)∶水=5∶0.5∶20~40,或生石灰∶石硫合劑(殘渣液)∶食鹽∶動物油∶水=5∶0.5∶0.5∶1∶20~40。涂白高度80cm。②噴施碧護15000倍液1~2次,預防凍害。
綜合以上內容,獼猴桃采果后園區秋冬季管理可按12字實施,即:施肥、修剪、防病、清園、管水、防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