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靈臺縣什字學區什字中心小學 賈曉惠 王志軍
滲透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手段將情感教育滲透其中,讓學生能與班主任進行情感方面的溝通和交流,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且讓教師了解學生情感方面出現的困惑,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配合班主任構建和諧班集體。但是小學生正處于心智發展的關鍵階段,如果班主任滲透情感教育方法存在問題,則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必然會受到影響,因此班主任必須合理利用滲透情感教育才能到達預期目標。
小學生正處于心理、身體飛速發展的時期,小學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都是不同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對校園生活和學習很難適應,但是又對小學的一切具有好奇心,在課堂上很難保持長時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能驅使下喜歡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模仿,總體來說小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比較強,教師能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滲透情感教育。小學二年級學生情緒不穩定,遇事容易沖動且自制力不強,該時期正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在該時期對小學生進行滲透情感教育,提高小學生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小學三年級學生情感逐漸從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的程度發展,自控能力有所提高、情緒管理能力顯著增強,但是該時期的小學生仍存在馬虎大意、拖沓磨蹭、耐心不足等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滲透情感教育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小學四年級學生大腦內部結構和功能發育由低速發展轉變為高速發展,此時學生生理、心理變化顯著,教師必須在該時期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滲透情感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自制力和意志力。小學五年級學生對學習成績愈發重視,能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同學的不同,雖然該時期學生會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產生敬佩情緒,但是在爭先意識驅使下小學生仍然不甘落后,該時期小學生相對比較獨立,能自己解決一定的問題,還有些學生喜歡抱團組成小團隊。小學六年級學生從少年進入青春期,主要表現為反抗思維、思維邏輯能力增強、自主意識強烈、生理變化明顯,該時期教師必須合理利用滲透情感教育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使他們具備健全健康的人格。
1.改變學生學習觀念
很多小學生對教師具有刻板印象,學生單純地認為教師只喜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學習差的學生得不到教師的關愛和認可。而滲透情感教育可以讓小學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對學困生同樣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認識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和關心,修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留下的心理創傷,防止學生產生自暴自棄、自卑的心理。改變學生學習觀念還需要家長和教師進行配合,家長和教師不能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滲透情感教育下健康成長。
2.減少留守兒童問題
部分存在心理問題的小學生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弊端是家長常年外出打工,很少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小學生在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的撫養下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愛,最終出現孤僻心理和自卑心理的概率大大增加的現象。而滲透情感教育能讓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暫時代替家長對小學生進行關心和關愛,從心理上讓留守小學生感受到溫暖,這樣他們才能身心健康地發展。
3.提高班主任管理效果
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學生打架、學習態度不端正、自控能力不足、心理健康問題多等問題,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班主任管理效果。如果班主任能在管理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則學生能和諧相處、正確對待學習、具備一定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孤僻和自卑問題也能顯著減少,這樣小學班主任管理效果就能得到顯著提高。
1.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三觀
小學班主任管理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價值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三觀。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三觀基層逐漸形成,時代的發展導致小學生早熟明顯,教師必須適當提前三觀教育進度,以保證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社交都在正確三觀下進行。
2.營造和諧校園生活
小學班主任管理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價值是營造和諧校園生活,小學時期校園暴力事件偶有發生,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在成長過程中較少感受到生活的溫暖。若小學班主任能在管理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則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足夠的關愛,這樣學生的校園生活會更加和諧。
小學班主任必須正確認識到德育不等于情感教育,二者的教育目標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德育教育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個體道德感、理智、美感。情感教育主要滲透在德智體美勞等教育中,德育中情感教育滲透的內容最多,因此部分小學班主任片面地將情感教育當作德育的一部分,沒有正確處理好二者關系。
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經常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但是情感教育過程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而沒有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情感,最終影響了情感教育的滲透效果。從學生視角看,教師總是向學生講一些理論層面的大道理,這些道理并沒有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到認同,甚至有時這種情感教育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班主任在情感教育中主導作用過強,嚴重影響了滲透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性不足、滲透情感教育效果有限,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班主任情感教育方法不足,小學班主任自身在情感教育方面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班主任并沒有在情感教育方面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是班主任情感教育所在的環境不合適,教育環境讓學生不愿意將內心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因此班主任滲透情感教育受到了嚴重影響,學生內心情感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
小學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應用滲透情感教育方法,但是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評價考核過程中并沒有按照情感教育目標進行考核,而是沿用傳統定性式的考核方法判斷滲透情感教育是否有效。這種班主任滲透情感教育管理工作有效性評價機制比較單一,即使班主任在考核評價結果中得到滲透情感教育有效性不足的結論,也根本不清楚滲透情感教育為何效果不明顯。滲透情感教育有效性評價機制必須向多元化和可量化的方向發展,否則無法為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性提升提供有效參考意見。
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主要在校內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對班主任來說,情感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根據學生在校內表現出來的內心情感問題進行教育。但是對學生來說,學校并不是學生主要的受教育途徑,小學生在校的受教育時間遠沒有在家庭中受教育時間長,因此只從學校單一途徑滲透情感教育所取得的效果不一定理想。目前班主任情感教育過程中沒有與家長進行溝通互動,導致家長不能配合班主任進行滲透情感教育,而家長也更愿意將目光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
小學班主任經常發現有學生在各種課堂上表現出精力不集中的情況,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班主任發現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制造一些噪音或者通過一些小動作想要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力,則班主任必須通過德育與情感教育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例如,讓學生回答教師課堂提問,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看法,這樣班主任才能樹立學生正確三觀、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
小學班主任經常發現有學生基于吸引他人眼球的目的故意表現出好動、在課堂內外干擾他人的情況,此時班主任不能想當然地從教師視角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班主任可以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讓想要得到他人認可和關心的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然后班主任在滲透情感教育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制定人性化管理方案,吸收學生的建議,最后讓學生明白志同道合自然可以得到他人認可,這樣學生即可感受到整個班級的溫暖。
以學生故意好動、喜歡在課堂內外干擾他人的情感問題為例,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必須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教學環境,不能讓情感教育起到反效果。換位思考是班主任常用的教學方法,班主任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明白如何在不引起其他學生反感的情況下與他們拉近距離。而教學環境的選擇更加重要,班主任可以在課堂外的時間通過閑聊的方式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盡量不要在大庭廣眾下采用談話的方式進行情感教育。
滲透情感教育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基于教育結果對教育方法和過程不斷進行優化和改善,班主任可以通過匿名情感咨詢信箱的方式讓所有學生投遞情感問題。之所以要讓所有學生全部參與進來,是為了防止存在情感問題的學生不敢投遞情感問題,所有學生均參與進來之后,學生即可放松身心,表達自身存在的情感問題。這樣班主任與學生即可建立友好的溝通關系,然后班主任再廣泛收集學生對情感教育的意見和反饋,最后結合自身結論得到多元化評價結果。
班主任管理過程中必須聯合家長途徑,共同提高滲透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班主任可以通過互聯網途徑與家長進行持續、隱秘的溝通。例如,通過微信讓家長清楚學生目前存在的心理情感問題,然后讓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配合教師滲透情感教育,最后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下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小學班主任必須基于正確三觀端正思想觀念,在滲透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對社會的基本看法,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意義、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這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才能理解班主任管理的意義,進而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學習。小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遠不如對思想觀念的興趣,傳統的情感教育過于直白,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可。而端正思想觀念可以從思想觀念的角度入手,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開展班主任管理工作,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價值觀念逐漸形成。
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若兩個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矛盾,則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置換兩個小學生的位置,讓小學生從他人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得當。小學生若能設身處地地思考自己是否存在過錯,則可以從心理困境中走出來,進而避免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小學生由于心智發育問題,很少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容易在情感問題中鉆牛角尖,不利于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因此,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需要以情境教學法作為橋梁達到滲透情感教育的目的。
小學班主任可以從學習方面加強對學生的關愛,學生在小學期間的心智發展水平是不一致的,有些學生心智發展水平比較快,學習效率比較高,而心智發展比較慢的學生學習時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教師可以為心智發展較慢的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以縮短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額外投入時間。而在生活方面,班主任可以私下對學生進行關愛,重點關愛對象是留守兒童、問題兒童等,關愛可以減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小學生情感問題存在的普遍原因是學生對外部的關愛更加敏感,小學生能本能地感受到成人是否喜歡他。當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不均衡時,學生會容易認為小學班主任討厭他,因此教師必須把握好關愛學生的平衡尺度,防止小學生對班主任管理工作產生誤解。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正確認識德育與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滲透情感教育占據主體地位、改善滲透情感教育方法和教學環境、完善滲透情感教育多元化評價機制、加強與家長溝通交流共同進行情感滲透教育管理工作等策略,提高滲透情感教育效果,增加自身工作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身心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