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葉娣,許朝山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2022 年3 月28 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標志著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的階段性成功,進一步縮小了“數字鴻溝”,也讓人們深刻思考新形勢下“教育何為”的問題,實現了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教育改革的動能,推動了制度優勢和規模優勢轉化為教育發展的新優勢,加快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促進構建良好的移動學習生態環境。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包括基礎教育平臺、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及國家高等教育知慧平臺,其中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主要由專業與課程服務中心、教材資源中心、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教師服務四大版塊組成,它既可滿足教師系統教、學生系統學的數字資源需要,又能服務于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1]。智慧平臺的資源形式均為數字化資源。數字資源是當前移動學習環境下課程資源的主要表現形式,它是移動學習的重要保障,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載體。數字資源決定了課程目標的實現與達成,因此,數字化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實用性、適切性尤為關鍵。
課程資源指一切能夠運用到教學活動中的各種條件及相關材料。從廣義上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課程資源是指編制、研發課程所利用的各種條件和材料,各種分社會資源,如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質資源等;狹義課程資源是指每個學科按照課程標準制作提供給學生和教師使用的材料,來開展教學活動[2]。
課程資源從功能上可以分為條件性資源和素材性資源。條件性資源指課程建設及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需要的財力、人力、物力、時間、場地、環境、設施設備、線上平臺等課程外部資源,與課程內容非直接關聯的資源,但其決定了課程建設的質量與水平。如在財力方面,學校在建設國家級課程、省級課程與校級課程時,經費投入各不相同,打造一門國家級課程投入經費一般超10~15萬元,省級課程投入經費一般超5~8萬元,而校級建設經費僅1~2萬元。在人力方面,國家級課程團隊的師資力量最強,不僅配有高層次人才、教學名師等,教師人數也較普通課程多。在設施設備方面,國家級課程同樣優先保障。素材性資源指與課程內容緊密關聯的資源,如課程標準、課程實施大綱、教材、課件、教學視頻、虛擬仿真動畫、教學圖片、習題庫、案例庫等,素材形式包括紙質與數字化。素材性資源的質量與豐富性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職業道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設計水平、制作者的能力水平等。同一門課程的知識點,不同的授課教師與制作人員,拍攝的教學視頻質量存在一定差距,從而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情緒與學習效果。
根據課程資源的分布,分為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3]。內部資源一般指校內資源,包括校內條件性資源與素材性資源,如校內投入經費、校內任課教師、校內教學場地、校內設施設備、校內在線平臺等。外部資源一般指校外資源,同樣包括校外條件性資源與素材性資源,如企業案例、企業實訓場地、企業兼職教師、企業投入經費等。
一門好的課程離不開好的課程資源。課題組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核心課程《注塑成型CAE技術應用》為例,對其課程資源進行深入研究與建設應用。
(1)對接崗位需求,實現崗課賽證融通。課程資源對接模具企業產品成型分析崗位需求,結合“注塑模具模流分析與工藝調試”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滿足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模具數字設計與制造工藝”技能大賽需求,與常州華威模具有限公司、常州瑞優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開發,融入模流分析新技術、新工藝,引入車內杯座等企業真實項目,依據學生和社會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借助信息化技術及互聯網平臺,實現崗位技能要求、職業技能競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有關內容有機融入本課程。
(2)融入思政元素,服務模具人才培養目標達成。該課程服務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核心專業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達成,落實“模塑CAE技術”課程培養目標,結合企業注塑模具設計實際情況,融入職業標準,設計注塑成型缺陷、澆口位置設計規范等,滲透“科學精神、紀律意識、勞動意識”等課程思政與人文素養教育,合理設置任務、融入注塑模具設計技術及相關知識,注重學做合一,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通過二維碼將動畫、視頻、網絡學習素材等內容豐富、直觀性強的教學資源融入課程來幫助理解并掌握注塑成型及模具設計的理論知識;通過分析產品及模具問題等典型案例、強化結構細節融入思政內容與人文素質,培養學生嚴謹細致、勤奮求實的“工匠”精神。
(3)校企合作,項目引領,基于工作過程架構內容。該課程以車內杯座等6個企業實際工程應用案例為主線,講解模流分析軟件的基本操作與工程實踐應用,分為入門篇與實戰篇,設有7個學習項目。成果導向,項目驅動,任務引領,入門篇主要采用車內放置水杯的杯座為主線,設置2 個項目16 個子任務,包括模流分析前的準備、模流分析的過程與模流分析結果的解釋;實戰篇以智能電表外殼、螺紋管接頭等產品為載體,設置5 個項目22 個任務,包括模流軟件在注塑模具開發、解決注塑成型缺陷中的實際應用。
(1)思政引領,崗課賽證融通,落實模具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根本原則,依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面向汽車零部件產業,對接產品成型CAE分析崗位要求,融入“注塑模具模流分析與工藝調試”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模具數字設計與制造工藝”需求,深挖“模流分析技術規范”等思政映射點,融入課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元素,將思政教育與專業學習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勞動精神與工匠精神,具有模具強國、科技興國意識。
(2)成果導向,以工作過程為主線。課程在內容編排上,基于學習者認知規律,以車內杯座等企業真實項目為載體,以“創建車內杯座澆注系統”等為成果導向,以“導入模型”等工作過程為主線,基于產品成型的模流分析任務特點進行內容架構,課程重點闡述模流分析的技術規范及技術內容、模流分析原理及分析結果解釋與應用等。課程資源能夠有效支持課程教學,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學做合一”,能根據實際教學組織需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多層次開展工作任務的學習,便于進行項目課程的組織實施和評價。
(3)校企合作,無縫對接企業項目。本課程與常州華威模具有限公司等2家注塑模具生產企業深度合作,聘請企業技術骨干等指導該課程開發與建設,將車內杯座等8個企業真實的產品模流分析轉化為課程案例。實施過程中,基于企業真實產品模流分析流程,為學習者創設真實工作情境,實現課程內容與企業項目“無縫對接”。
(4)數字化資源豐富,實現“時時學、處處學”。課程具有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其中微課54 個、動畫40個、課件50個、練習題351道。為便于讀者學習,將所有微課與動畫均轉為二維碼,嵌入課程內容相應的位置中,掃一掃課程中的二維碼即可觀看,同時在中國大學MOOC、職教云等平臺建有在線課程,能實現在線學習、測試與技術交流等,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為學習者進行線上自主學習提供便捷。
(1)為中小型模具企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該課程屬于模具細分領域“注塑模具”行業課程,專業性較強。課程案例均來自企業真實項目,課程內容即為企業項目真實案例實施的詳細技術解決方案。課程為常州華威模具有限公司、常州瑞優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蘇新泉模具有限公司等多家模具企業培訓課程,為技術人員提供指導,有效解決汽車儀表盤等產品注塑成型缺陷,優化模具設計方案,指導模具開發,縮短模具生產周期,提高塑件產品質量,節約生產原料,降低模具成本。
(2)培養模具人才,有效促進課程改革。該課程資源對接產品成型CAE分析崗位需求,由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參與開發,教學項目均來源于企業真實案例,融入“注塑模具模流分析與工藝調試”X證書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要求,構建課程項目體系框架,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線下課程資源與線上課程資源一體化設計,同步建設,推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推廣運用。課程資源從內容、形式等方面,在全國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輻射帶動了一批產品成型工藝分析課程的開發。
(3)使用院校的教師反饋情況。該課程的教材于2021年1月正式出版,出版至今已銷售近2,500余冊,銷售地區包括湖北、江蘇、廣東、浙江、福建、四川、北京、重慶等多個省份和城市,使用該課程的學校包括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院、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廈門南洋職業學院、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嘉興南洋職技院等十余所院校。用書教師對課程內容科學性、配套資源的豐富性和可操作性均有較高評價。
課程資源是課程質量的重要保障。課程資源的內容應隨著領域內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發展不斷更新;課程資源的類型也應隨著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提升與豐富。共同提高課程資源質量,是職教人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