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崇福
淺談水稻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陸崇福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環境衛生管理站廣西來賓546100)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產量與質量是影響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據廣西水稻種植現狀,對水稻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進行了探究,以期為提高我國水稻種植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水稻;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國各地的水稻種植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需充分遵循水稻種植技術要點和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從而有效保障水稻健康生長,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高種植經濟收益。
水稻的品種是關系到水稻的種植質量和產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種植人員要結合當地實際狀況來選擇抗逆性強的水稻品種,以保證水稻種植的質量滿足水稻種植的要求[1]。在實際選種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需結合廣西來賓市高發地病蟲害來選擇抗病蟲害強的水稻種類,優選顆粒飽滿、干燥易于存儲、沒有病蟲害、發芽整齊、種子大小接近的種子。由于廣西當地多雨、溫度高,故可選擇抗高熱的品種,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栽培方案。
在選種完成之后,需對種子進行晾曬及風選。在完成相關步驟后,使用藥液浸泡種子能有效減少種子的病原體數量。種植人員可用惡線清或可濕性多菌靈粉劑藥液稀釋浸泡種子,對種子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為后續育苗育秧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完成選種和育種工作后,種植人員需進行播種工作。種植人員可提前落實田間工作和施肥,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進而保證水稻的種植質量和產量[2]。在進行壯苗的過程中,種植人員要落實精細化、統一化的處理標準,通常葉齡在3~3.5葉時要秧苗30 d~35 d。水稻地上莖葉結構要滿足3∶3∶1∶1∶8的結構,地下的根部種類滿足1∶5∶8∶9的要求,也就是種子根1條、鞘葉節根5條、不完全葉節根8條、第一葉節根9條。在水稻的秧苗階段,種植人員可進行階段性追肥,使用草木灰或者尿素及農家肥來對秧苗進行追肥。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如果出現受過凍的秧苗,種植人員可使用清糞水加尿素及草木灰的方式保證秧苗的健康生長。
播種時間影響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因此種植人員需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合理選擇水稻播種時間[3]。通常情況下,在當地氣溫7 ℃、地溫8 ℃時即可落實播種工作。在播種之后,種植人員在種子表面覆蓋一層1 cm左右的細沙或薄膜油紙,保溫種子,防止因氣候因素或突然降溫對水稻生長造成不利影響,覆蓋細沙也能為種子生長提供營養,進而促進種子生根萌發。同時,種植人員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從氣候條件、土地肥沃程度、水稻的品種等方面控制水稻種植密度,制訂科學合理的密植方案。例如廣西來賓市炎熱多雨,處于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的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其氣候條件適宜水稻種植,但在這種氣候的影響下,其植物生長速度較快,土壤肥力及有機質有限,因此種植人員在種植過程中要適當控制密度,避免過量密植出現。此外,種植人員可使用直播的方式進行播種,促進水稻健康生長,提高成穗率。由于水稻在定植之后會繼續分蘗,故耕種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結合地區的影響因素控制播種密度,充分利用陽光,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在水稻實際栽培的過程中,有效開展田間管理工作對水稻的栽培產量和質量有著重要作用。水稻對水資源需求量較大,故在實際田間管理的過程中要保證播種區域中的土壤水分維持在60%~70%[4]。對于較干旱的地區,種植人員需充分做好定期灌溉工作,以免因水資源較少影響水稻種植質量和產量。廣西地區夏季炎熱多雨,種植人員需要定期做好田間排水工作,避免種子或秧苗處于積水中因缺氧而死亡,具體可修建排水溝、利用排水設備及時抽取田地中的多余水分。科學的田間管理工作還要保證地平,稻田地面高低差不得高于3.5 cm,在灌溉的過程中要保證秧苗充分被水覆蓋,在曬田時要及時將水排干凈。在秋季使用平地機械充分平整稻田,然后在早春時使用泡田方式平整稻田?,F階段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背景下,種植人員可使用平地機械來進行一次性的滅茬碎土和平整工作,使稻田中的土壤能夠達到“平、碎、軟、深”的水稻種植標準。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對水稻進行曬田、灌溉工作。種植人員要排出田地中的水,曬田3 d~5 d,根據具體的氣候條件在空置之后對田地重新灌溉,以保證田間的濕度。如果天氣長時間降雨,種植人員要適度延長閑置時間。如果天氣相對干燥,種植人員要適度縮短空置時間。種植人員還可在曬田的過程中巡查田間,從而減少田間有害植物的數量,清理已經死亡的水稻苗和害蟲。
水稻在抽穗之后會有一段時間葉色較淡,種植人員需重視這個階段水稻的施肥管理,保證上三葉的葉色加深,維持這種葉色15 d~20 d。在抽穗之后,種植人員應該嚴格控制水稻田中的水分含量,避免出現干旱現象。在使用追加肥料的過程中,種植人員要嚴格控制肥料量,保證水稻光合作用的順利進行,進而加快抽穗。
目前,我國水稻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包括物理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及化學防治技術[5]。在使用物理防治技術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通過人工方式如翻地及除草來清除病蟲害,也可使用放養益蟲及性激素吸引等方式防治病蟲害,種植人員在病蟲害繁殖的季節使用物理誘殺燈具來對特定蟲害進行誘殺,以防止病蟲害出現,保證水稻健康生長。在來賓市水稻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害蟲主要有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及三化螟,其出現的時間如表1所示。因此,種植人員需結合害蟲出現時間使用物理技術進行防治,以免對水稻種植的質量和產量造成不良影響。
表1來賓市2021年害蟲預報
害蟲種類出現時間出現高峰 稻飛虱5月中旬6月下旬到7月上旬 稻縱卷葉螟5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 三化螟7月上旬7月上旬
生物防治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技術,該技術對周邊環境及水稻種植質量無影響,應用效果較好。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之間相克關系來調節水稻中存在的害蟲及不良病原體,如在水稻田中飼養鴨子,通過鴨子捕食水稻中的飛虱、葉蟬、螟蟲等害蟲,從而降低害蟲的數量,以實現防治害蟲。同時,由于鴨子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顯著降低紋枯病和水生雜草對水稻的消極影響。
(1)利用寄生蜂來防蟲。寄生蜂是稻田的主要天敵類群之一,對于田間害蟲控制效果較好,自然條件下的水稻二化螟寄生蜂可抑制二化螟數量的增長?,F階段在自然界中已發現200多種水稻鉆蛀性螟蟲的天敵,這些寄生蜂主要隸屬于赤眼蜂科、姬蜂科、繭蜂科等,這些寄生蜂能夠在螟蟲的各個生長發育階段來對螟蟲的數量進行控制。水稻害蟲卵期的寄生蜂主要包括稻螟赤眼蜂、螟黃黑卵蜂及稻虱纓小蜂等。水稻種植過程中易出現稻縱卷葉螟,赤眼蜂是稻縱卷葉螟的天敵,種植人員可在稻縱卷葉螟的產卵期開始放蜂,每隔3 d放蜂1次,連續放3次,放蜂的數量根據害蟲卵的密度來定,通常情況下放蜂1萬~3萬頭,若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發現稻縱卷葉螟的蟲卵較多,則需適當增加放蜂數量,有效遏制稻縱卷葉螟。種植人員在實際放蜂時設置放蜂點要根據蜂蟲的擴散能力、溫度高低、風速等條件而定,通常每667 m2稻田設置放蜂點3~4處。種植人員將卵卡放入竹筒或者是使用植物葉片制成的放蜂筒中,插在田間,保證卵卡的高度高于作物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放蜂之后的10 d左右根據卵色變化檢查寄生情況,如果寄生卵呈黑色,那么說明大面積防治的效果最低實現了70%。
(2)使用二化螟絨繭蜂來防治二化螟。二化螟絨繭蜂主要寄生禾草螟屬的幼蟲,目前在中國和日本中發現其在水稻種植中的寄主只有二化螟一種。二化螟絨繭蜂寄生的原理是在二化螟幼蟲體內實現休眠和越冬。因此,在實際飼養及應用過程中,養殖人員需通過低溫控制的方式對被寄生的二化螟幼蟲或者低齡蜂繭進行保存,分批取在26 ℃左右的養蟲室內結繭或孵化,實現和二化螟幼蟲靈器相吻合。需要注意的是,溫度會影響到二化螟絨繭蜂的寄生和發育。因為低溫能使二化螟幼蟲滯育提前,所以會增加二化螟絨繭蜂的寄生機會,提高其寄生率。二化螟絨繭蜂對二化螟的各代幼蟲都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能通過二化螟幼蟲的鉆蛀孔進入蟲道,并進行產卵寄生[6]。通常情況下,二化螟幼蟲被寄生后會出現食量下降、發育受阻的現象,不能化蛹,進而死亡。該方法對減少二化螟越冬基數及控制田間二化螟種群具有一定的作用。在二化螟幼蟲被寄生的前期,二化螟幼蟲的體重會明顯增加,相較于寄生蜂幼蟲嚙出之前,該階段的取食量差異較小,但在二化螟絨繭蜂嚙出之后,二化螟幼蟲不再進食,最終總的取食量會變小。
化學防治技術是我國水稻種植過程中最常用的技術之一,防治效果較好,但不良化學藥品的使用可能會導致水稻質量下降。
(1)對立枯病的防治。立枯病是廣西來賓水稻種植過程中的高發病種,該病害主要發生于初春,這個時期土壤濕度大,氣溫偏低,使得水稻的種植土壤中出現部分病菌。同時,不良的土壤環境和光照不足也會導致立枯病出現。水稻立枯病的病因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稱青枯病。水稻在感染了該病之后,會出現幼苗根系腐爛或嫩芽腐爛的現象,在水稻幼苗立針期和兩葉期水稻苗的基部會出現軟弱易折斷的現象,稻田中經常出現成片死亡的情況。水稻立枯病的主要原因是水稻生理缺水,同時如果出現低溫或干風等不良氣候條件時,會增加水稻出現該病癥的概率。為此,種植人員需對苗床中的土壤進行消毒,合理控制種植密度,同時對種植苗床進行保溫,將其控制在25 ℃左右。種植人員在水稻播種前可使用瑞苗清溶液來對苗床進行消毒。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使用0.2 gABT生根粉兌30 kg水,對苗床進行噴灑,以提高水稻種子生根的速度。一旦發現水稻苗感染立枯病,需立即使用惡霉靈或立枯凈兌水進行防治,從而降低立枯病對水稻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此外,在實際開展種植活動前,種植人員需通過調酸的方式對土壤進行處理,從而降低病原菌的繁殖,具體操作方式是將濃硫酸稀釋十倍左右加入土壤中,并攪拌均勻。在整田的過程中,種植人員要保證面平、溝深、排灌暢通、通氣好,以及在播種前清除雜草和原有水稻根系。
(2)對稻瘟病的防治。稻瘟病會在水稻中傳播,是影響水稻生長的嚴重病害之一,如果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會導致水稻出現大面積死亡,水稻產量驟減,進而影響到種植人員的經濟效益。種植人員在選種時,需優先選擇抗病能力強的水稻品種,同時保證留種田之前未出現過類似疫病。來賓市的種植人員應該準時開展耕地和施肥工作,提高水稻的抗病害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水稻施肥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化肥需與有機肥配合使用,禁止使用硝態氮肥。例如種植人員可先施腐熟的農家肥,結合早耕一次性施入,同時使用二胺、硫酸鉀、尿素或者硫銨。在具體施肥之前要結合測土配方法來使用化肥,追肥時要根據水稻的實際生長狀況來施用穗肥和分蘗肥。需要嚴格控制氮肥使用量,避免出現貪青晚熟的現象,進而增加水稻感染稻瘟病概率。水稻土中被水稻吸收的硅元素較低,但是水稻是需硅較多的作物,所以要適度施加硅鈣肥以降低稻瘟病出現的概率。在水稻播種之前,種植人員可使用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0.8的402抗菌液2 000倍液體浸泡種子2 h,進而提高水稻種子的抗病能力。一旦水稻種植中出現水稻稻瘟病,需使用0.5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體加0.4的稻瘟靈乳油1 000倍液體噴灑患病稻田,以抑制稻瘟病在稻田中蔓延,保證水稻的健康生長。
(3)對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防治。種植人員可使用撲虱靈來防治稻飛虱,使用800 kg水加入1.2 kg的撲虱靈來對每公頃的稻田進行噴灑,還可使用阿維菌素來對稻縱卷葉螟進行防治,在每公頃的稻田中使用300 kg~450 kg水加入675 mL的0.02阿維菌素,避免稻田受到稻飛虱及稻縱卷葉螟的破壞,有效保證水稻的質量。
水稻是廣西重要的農作物種類之一,對廣西的經濟發展建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水稻種植人員在實際種植水稻的過程中,需充分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及水稻種植特點來制定水稻種植措施,同時對不同季節常發的病蟲害進行及時防治,從而保證水稻的健康生長,滿足市場和種植戶提高經濟效益的需求,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穩定運行,為我國現代經濟建設奠定堅實的農業基礎。
[1]周云全,梅玲芳.水稻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3):24-25.
[2]施正好.水稻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新農業,2021(15):10.
[3]周愛芹.水稻種植技術要點及其病蟲害防治[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8):139-140.
[4]楊林.水稻種植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6):173,175.
[5]龍平.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家參謀,2020(8):45.
[6]王禹堃.分析水稻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農村科學實驗,2020(5):119-12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7.15
S511
A
2095-1205(2022)07-45-03
陸崇福(1971- ),男,壯族,廣西來賓人,大專,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技術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