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金融波動給我國金融投資理財帶來了重要影響,無論是企業組織形式的投資理財,還是以個人為單位的投資理財,都需要對金融波動引起足夠高的重視度。從客觀上來講,無論哪種投資理財產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尤其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影響下,金融波動更加明顯,我國金融投資理財市場容易受到沖擊和挑戰,投資理財者也會承擔更重、更加復雜的風險。盡管投資理財風險無法完全消除,但卻能夠通過事前識別、事前預防,真正做好投資理財風險的規避,進而降低投資理財者的金融資產損失。因此,如何在金融波動的持續影響下,提高投資理財收益、降低遭遇風險的可能性,已經成為業內人士的重要研究內容。
只要金融市場存在投融資行為,就勢必會出現金融波動,金融波動是金融市場客觀存在的現象,無法徹底消除。金融波動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金融業受其影響最為明顯,比如,商業銀行、保險行業、證券行業等,都是金融波動涉及的重點行業。除此之外,民間企業以及個人的投融資行為,也會受到金融波動帶來的影響,由此可見,金融波動真正影響著金融市場的每個個體。
金融波動可能源自于金融市場自身,但也有可能源于社會經濟等方面。金融波動與金融發展存在明顯關聯性,盡管人們無法徹底消除金融波動,但卻可以通過分析金融波動的特點、規律、出現概率等方面要素,實現主動預防、規避金融波動帶來的金融風險。金融波動并非突然出現,而是在長期的社會經濟負面因素影響下,最終積累了大量金融波動誘發因素,從而在某個節點或者某個階段出現了金融波動。
投資理財是金融市場非常常見的金融活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企業或者個人金融資產總量,通過一系列金融操作,達到“增值保值”的基本目的。從整體上來看,商業銀行的定期儲蓄以及購買股票或者債券、基金等行為,均屬于投資理財的范疇。我國目前投資理財的產品種類非常豐富,在早期階段,人們都選擇相對保守、金融風險系數比較低、投資金額偏少的銀行定期儲蓄這一投資理財模式。隨后,人們逐漸投入到炒股、基金、外匯、信托、炒金、保險等投資理財模式中。近幾年,隨著投資理財產品種類的逐漸增多,再加上互聯網金融、房地產金融的興起,人們逐漸將投資理財的目光放在了P2P、房產投資等領域[1]。
1.投資者過于貪圖高收益
無論什么時期、什么類型的投資理財產品,都存在相應的金融風險。從人性角度來看,每個投資理財者都希望能夠實現經濟收益最大化,這點并無任何問題。但部分投資理財者過于追求高收益,往往做出不理智的投資理財行為,比如,盲目聽信他人的勸誘,參加非法融資、非法借貸,或者盲目購買回報率明顯高于市場規律的投資理財產品,這樣不僅會增加投資理財風險系數,甚至有可能在出現金融風險時,讓投資者一夜間“血本無歸”。
2.投資者過于追求“廣撒網”
很多投資者在購買投資理財產品時,喜歡采取“廣撒網”的投資理財方式,錯誤地認為只要涉及多個投資理財領域,就有可能在某幾個項目中獲得高收益,因此,往往在參加商業銀行定期儲蓄投資理財項目的同時,還涉足房地產、股票、基金、外匯、期貨等其他產品。但由于投資理財者的資金、經驗、精力都比較欠缺,無暇顧及全部投資理財產品,這樣便會影響最終的經濟收益。此外,部分投資理財者盲目聽信他人的意見以及所謂的“內部消息”,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以及金融市場發展形勢,做出一系列不合理的投資理財行為,最終導致投資理財失敗并造成巨額經濟損失。
3.投資者缺少詳細的投資理財計劃
很多投資理財者都是跟風購買相應的投資理財產品,但是由于個人精力有限,對于投資理財知識與技巧也不夠了解,未能在購買投資理財產品前后,制定詳細的投資理財計劃。此外,部分投資理財者不僅并未根據個人金融資產能力實際情況,做出投資理財規劃,更有甚者在獲得投資理財收益時,未考慮到金融投資理財市場的發展形勢,便傾其所有,將個人現金資產全部投入到投資理財項目中。這樣一旦遭遇金融風險,就有可能導致投資理財者“血本無歸”。
首先,可以實現“增值保值”的基本目標。對于所有投資理財者來說,實現金融資產的增值是基本的投資目的。將全部金融資產以現金的方式放在手中,很難保證其增值性,甚至由于金融波動、金融危機等因素的持續影響,會導致金融資產出現貶值情況。而通過投資理財的方式,能夠通過多種投資理財渠道,確保現有金融資產的“保值增值”,這樣一方面可以確保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另一方面能夠讓人們的金融資產增值速度跟得上通貨膨脹速度[2]。
其次,能夠更好地應對通貨膨脹。在金融波動的持續影響下,人們已經認識到通貨膨脹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了避免現有資金資產出現大面積貶值情況,廣大投資者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投資理財方式,保證現有資金資產的安全性和價值。從整體上來看,積極參加投資理財,不僅可以保證我國金融市場內金融資源的充裕量,更能防止保障資金的貶值。
再次,能夠更好地應對意外風險。無論企業還是個人,在金融波動影響下,都有可能遭遇不同程度的金融意外風險,而且,從投資理財者個人視角來看,還有可能面臨突如其來的疾病。如果人們缺少足夠多的資金資產,不僅難以順利度過意外風險,甚至有可能在治療疾病過程中“一夜返貧”。而通過積極有效的投資理財活動,可以讓人們從容應對突如其來的意外風險,比如,購買商業保險、投資房地產等固定資產等。
最后,能夠顯著提高日常生活質量。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物質生活追求變得更高,即便在金融波動的持續影響下,人們也需要維持比較高水平的生活質量。通過積極有效的投資理財,能夠讓人們的財務狀況始終保持在比較優質的水平,只有保證“腰包”鼓鼓,才能不斷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目標,獲得更高質量的日常生活,增添生活樂趣。而合理的投資理財方式,正是促進人們“腰包”鼓起的重要途徑[3]。
投資理財者無論購買哪種類型的投資理財產品,都需要始終保持正確的投資理念,避免在高額利益的誘惑下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因此,投資者應當正確看待投資理財市場高回報率的產品,尤其是一些分紅型投資保險產品、P2P融資項目等,這些項目雖然有著比較高的經濟效益回報,但投資者同樣承擔著比較高的安全風險,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打水漂”的情況。而且,投資者應當始終保持一顆“容易被滿足的心態”,切勿在投資理財過程中,盲目追求更為豐厚的效益,而將全部個人資產注入投資理財領域,從而避免被利益蒙蔽了心智。此外,投資者還需要掌握目前投資理財領域的常用工具,不斷學習新的投資理財理念和方式方法,時時刻刻關注資本市場動向以及政府部門相關政策的出臺情況[4]。
投資理財者應當嚴格遵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避免在投資理財過程中觸犯我國相應的法律法規。在金融波動背景下,投資者應當堅持遵循“適宜性”原則,簡單來說,無論投資理財者有多少備用資金,都不能全部注入投資理財領域,防止在遭遇金融風險時被套牢,而且還要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收入情況、投資理財目的,確定選擇哪種類型的投資理財產品,避免由于投資理財產品選擇錯誤而帶來經濟損失。此外,投資者還需要做好資金的有效規劃和利用,遵循“持久性”原則,切勿在遭遇一次損失后,就直接放棄投資理財,而是要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吸取相應的教訓,這樣才能幫助投資者獲得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圖1所示為個人投資理財風控原則。

圖1 個人投資理財風控原則
首先,投資理財者應當通過互聯網絡查詢,或者詢問其他投資理財者,投資理財目標產品當前的發展趨勢,以及是否會在短期內遭遇風險,這樣能夠有效降低投資理財風險發生概率,更能將經濟損失控制在最低范圍;其次,投資理財者需要在購買相應產品后,制定出比較科學完善的投資理財計劃,避免出現盲目性投資情況,這樣能夠有效降低投資者遭遇金融風險的概率。此外,投資理財者還要事前制定好金融波動給投資理財項目帶來影響的應對措施,避免在突然面臨金融波動時,投資者出現慌亂無措的情況[5]。
投資理財本身就具有一定風險性,既然準備好加入投資理財“大軍”中,就需要確保能夠始終保持一顆清晰的頭腦以及冷靜的投資理財心態。投資理財者切不可盲目聽從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更不要盲目跟風進行投資,而是要冷靜看待每一次投資理財活動,充分考慮到金融波動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更要對投資理財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有比較全面的分析和判斷。而且,如果由于金融波動導致股票、基金、外匯收益下降,投資者應當冷靜進行處理,避免出現盲目補倉行為,或者在投資理財收益持續下降時,害怕全部資金被套牢而在慌亂中拋出股票等行為。同理,如果由于央行的貸款利率調整,導致房地產投資出現變化時,投資者也應當冷靜對待這一情況。
在金融波動的持續影響下,我國金融領域的投資理財者要想實現“增值保值”的基本投資目標,避免投資理財產業一夜之間全線“崩盤”,必須要保證投資理財產品種類的多樣性,這就需要投資理財者能夠涉足多個投資理財領域。從整體上來看,無論是固收類、混合類,還是投資權益類理財產品,投資者都不能憑借一種單一的投資理財產品“躺贏”獲得足夠收益。而且投資者的年化收益率都并不是固定不變的,為了確保投資理財者的年化收益率始終保持在比較安全、合理的范圍內,這就需要投資理財者不能將目光放在某個單獨的投資理財產品上。不同年齡的投資者,對于投資理財偏好也存在較大差異性,60后、70后更加偏愛儲蓄這種謹慎型投資理財方式,而80后則更加青睞債券,85后則鐘愛互聯網金融產品以及股票。對于90后、95后的投資來說,外匯和基金則是其主流投資理財產品領域。如圖2所示。
投資理財者可以在保險領域,購買具有醫療保障、意外保障功能的產品;在現金管理領域,將固定現金資產以銀行定期儲蓄的方式進行投資或者購買貨幣基金;在固定收益類領域,投資理財者可以購買相應數量的債券,也可以購買具有投資性質的商業保險,比如,目前比較火爆的分紅性質的保險產品,從而更好地應對金融波動以及通貨膨脹;在權益類領域,投資理財者可以購買相應數量的股票、基金等投資理財金融產品。除此之外,投資理財者也可以涉足另類投資領域,購買期權、期貨等衍生品。
盡管為了確保投資理財收益,需要投資者避免將“雞蛋全都放在一個籃子里”,而是要選擇多種投資理財項目,但投資者不能盲目跟風選擇投資理財產品,尤其是一些工薪階層的投資理財者,更不能涉足過多的投資理財領域,而是要集中優勢經濟資源并且保持充沛的精力,主要鉆研某幾個比較擅長的投資理財領域,比如,房地產領域、保險領域、股票或者基金等領域。這樣可以在提高投資理財收益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投資理財風險發生概率。

圖2 投資理財產品風險偏好代際差異
積極推動民眾參與到投資理財活動中,能夠提高我國民眾經濟收益水平,為廣大民眾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金融波動下的投資理財具有比較突出的風險性,因此,為了確保投資理財收益,避免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必須要合理、客觀看待投資理財活動,掌握科學有效的投資理財方式,抓住投資理財時機,始終保持正確的投資理財理念,遵守當前金融領域的投資理財基本原則。除此之外,還需要投資理財者能夠制定完善的投資理財計劃,保證投資理財產品種類多樣性,并且始終保持一顆清晰、冷靜的投資理財心態,這樣才能真正做好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