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駱杭芳(浙江金財立信財務管理有限公司)
民營企業成本核算工作的深入開展,可以讓企業直觀了解經營期間發生的各項成本以及費用進展情況,及時為民營企業提供科學的成本數據資料,有針對性地控制成本,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因此,面對當前民營企業成本核算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企業必須加強重視,依照具體問題制定成本核算對策,保證成本核算作用和效能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幫助民營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成本核算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期間,結合某一項目花費的各種費用,對其進行歸結、分配和結轉,以達到對項目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計算的目的。成本核算是將會計核算作為基礎展開的,同時以貨幣的形式進行計算。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與企業成本預測和精準決策密切相關,只有保證成本核算的精度,才能計算出企業生產成本總額、單位成本數額,為企業各項決策的制定提供可靠數據支持,合理評估成本預算的執行現狀,讓民營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直觀反映出來。
結合當前民營企業成本核算成效分析,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在開展這一工作期間,習慣性將側重點放在經營利潤的提升上,并沒有給予成本核算與管理應有的重視,對成本核算目標把握不精準,錯誤地認為總體成本相同,利潤不會因為目標的區分發生任何改變,所以不需要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劃分。這一錯誤觀念的存在使得成本核算存在頗多不合理之處,影響了成本核算實效性的發揮。從民營企業發展角度分析,如果成本核算的目標劃分不明確、不規范,沒有結合企業產品類型以及型號,采取統一的方式進行成本核算,很難分辨出企業盈利產品與虧損產品,計算出的單位產品成本一致。但事實上,每種產品應用原材料費用各不相同,雖然企業整體看似盈利,但其中很可能出現部分產品虧損的情況,倘若對成本核算目標不明確,沒有意識到虧損產品的存在,依舊堅持生產此類產品,不僅會導致企業的盈利性出現下降現象,還不利于民營企業的穩定發展和經營[1]。
與國有企業不同,大部分民營企業的規模小且管理基礎薄弱,在成本核算方法的引進和應用上存在滯后性。在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下,企業生產經營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在選擇成本核算方法時,企業要對自身經營現狀充分掌握,尤其是財務方面,將會計制度作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選擇成本核算方法,讓數據信息能得到綜合利用。但在當前民營企業成本核算工作開展過程中,對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依賴性很強,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經營目標。部分民營企業采取的成本核算方式缺乏針對性,成本核算主體單一,會計內容的實施力度不大,再加上沒有健全的責任機制支撐,導致民營企業成本核算期間的會計信息出現失真問題,對民營企業的穩定發展造成很大影響[2]。
產品計算與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在產品的分配息息相關,在成本核算期間,如若出現失誤,很容易導致分配缺乏均衡性。民營企業在經營期間,月末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在產品,但多數企業為了能讓成本核算快速展開,提升成本核算的效率與便利性,節約工作時間,經常忽視在產品的存在,將所有生產費用與完成產品一同整合,使得民營企業完成的產品成本真實性不足,無法體現出企業實際的利潤。部分企業雖然在成本核算期間對在產品這一要素給予重視,但依然無法從實際層面考量,不能根據產品的真實數量進行計算,單一采用統一計算模式將當月的固定金額扣除,最終導致成本核算的價值和效能喪失,無法為企業決策等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數據資料[3]。
民營企業成本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要有健全的監管機制作為支撐,但結合目前企業成本核算成效來看,其中出現的問題較多,尤其是監管方面,相應的機制亟待健全。因為大部分民營企業是由小作坊模式發展而來,成本核算管理意識薄弱,習慣性行使專制集權化領導模式,企業管理人員除了是資產的擁有者之外,更是資產的經營者,監督機制缺乏完善性。部分企業領導者為了突出經營業績,經常采取偷稅漏稅等錯誤做法,隨意調整財務信息,授意會計人員編制虛假的成本資料,最終導致企業成本真實度下降。
該方法主要是指將預先設定的標準成本作為依據,利用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對比分析的方式,對成本差異精準分析與核算。在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成本核算過程中,通過研究差異出現的原因,采取科學的方式降低差異,真正達到成本有效管理與控制的目的。在成本核算期間,通過對標準成本法的科學利用,能夠促進成本管理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對企業的實體經營和發展也有很大促進意義。
該方法是將作業消耗與產品消耗作為核心,以作業為基礎,根據資源動因將成本和作業銜接,之后依照作業成本對產品成本加以追溯,準確計算單位成本與總成本。在成本核算中利用這種方法,可以針對作業展開,產品成本包括生產、運輸等各個環節的所有成本。通過對這種方式的科學應用,不僅能夠解決以往成本核算中的問題,諸如責任劃分不清晰等,還可以讓產品得到全面跟蹤,促進物流效率的提高,真正達到成本降低的目的。
聯合成本法具體是將作業成本法與標準成本法深度融合,將核算作為主體,對產品合理轉變,讓其變成作業,將兩種方法全面結合,讓二者存在的弊端得到合理補充與優化,充分發揮方法的價值。將聯合成本法應用到民營企業成本核算中,成本之間存在的差異能得到科學管控,聯合成本法的應用比較簡單,可以合理分析成本之間存在的差異。若單一利用標準成本法,制造費用的劃分經常出現精細度不高等問題,但若能將作業成本法融合其中,可以將制造費用科學整合,明確產生的差異,從而有側重點地制定應對措施,有助于成本核算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主要從事手機電池制造,生產技術成熟且專業水平高。在企業經營期間,生產成本具體包括材料、人工以及制造成本。在成本核算期間,將客戶訂單編號看作成本核算對象,每月月底對生產費用匯總并對總成本、單位成本進行計算。企業2車間工作內容為生產電芯,結合某月的生產數據分析,以鋰電為例,鋰電5000個7500小時,每克耗材25克。企業選擇利用標準成本法進行核算,獲取企業鋰電標準成本,通過分析材料標準成本得出計算結果出現偏差,具體如表1所示。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實際產量直接材料實際成本-實際產量直接材料標準成本=18214-18000=214(元)。其中: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實際產量直接材料實際用量-實際產量直接材料標準用量)×直接材料標準價格=(5000×25-5000×20)×0.18=4500(元)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實際產量直接材料實際用量×(直接材料實際價格-直接材料標準價格)=25×5000×0.1457-0.18)=-4287.5(元)
結合最終的計算結果分析,直接材料差異為不利差異,與用量超值的關系密切,需要促進技術水平的提升。

表1 鋰電標準成本
通過對上述企業分析得出,在成本核算方面相對科學,對成本核算的關注度也比較高,但因為應用的方法傳統,導致成本核算數據精準度不足,影響了企業成本管控的同時,也不利于企業穩定經營,因此要加大重視,科學制定成本核算措施。
民營企業在具體經營發展過程中,如若采取單一的成本核算方法,很難反映出企業的真實情況,因此要加強對成本核算方法的改善,主動利用作業成本法和綜合標準成本法,避免企業出現成本核算方面的問題。標準成本法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但因為仍以傳統品種法等為依據,導致成本核算出現誤差。但若能將作業成本法加入其中,制造費用的分配會更加科學,二者有效融合能做到取長補短,精準對產品的成本進行核算,讓成本得到全方位管控,促進成本機制的健全,對民營企業的穩定發展意義重大[4]。
民營企業在各項工作開展期間,成本核算與經濟效益密切相關。但部分企業在經營期間,因為被規模、財力等因素局限,導致財務管理機制缺乏完善,影響了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實施。為徹底解決此類問題,應該加大對成本核算的關注力度,結合民營企業的具體發展情況,科學制定成本核算方法,為民營企業長久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在現代民營企業發展期間,若想促進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一定要依賴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然而目前民營企業現有成本核算水平亟待提高,部分人員不能熟練掌握先進的技術和手段,很多流程操作缺乏規范性,對此民營企業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加大對成本核算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從整體角度上促進人員業務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在對人員培訓過程中,利用全程培訓或者其他人員培訓的方式,綜合性地開展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內容,確保成本核算工作能順利實施,將此工作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5]。
若想實現從整體角度上促進民營企業成本核算水平和效果提升,除了要在方式方法上加強創新之外,還要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管機制,對成本核算人員加強管理和約束。在日常工作期間,嚴格依照國家既定的標準和規范執行各項操作,加大對成本審核人的考察力度,對無法滿足標準的人員實施培訓,確保成本核算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得到增強,讓成本核算工作高效開展。民營企業在經營期間,還要對工作情況認真檢查,明確監管機制的落實現狀,對成本核算人員加強引導和約束,促使成本核算質量全面提高。在落實內部監管機制期間,要保證監管的客觀性,及時找出成本核算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在掌握成因的基礎上制定改進措施,確保民營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可以持續發展。在對成本核算執行期間,將核算工作與企業各環節銜接,與內部人員自身利益掛鉤,以便內部監管機制的作用能充分發揮。企業各部門可以結合當前工作現狀,制定完善的成本費用管控機制,做到成本費用的全方位管控。
民營企業應該制定一套標準,對企業人力、原料加以規范,形成科學的成本管控與核算。在定額管理中,“定額”并非財務部門隨意制定,需要安排相關人員到生產一線深入調查,與生產部門加強溝通和交流,了解實際生產現狀,將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圍內,保證企業各方面資源能得到充分運用。民營企業還要構建完善的財產物資檢驗計量內部控制機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與財產物資消耗的計量關聯較大,所以企業在生產期間要對成本要素的變動深入分析,做好驗收計量工作,減少不必要問題的發生。同時民營企業也要對支出的便捷性合理劃分,詳細記錄各項費用,防止費用混淆等問題的發生。需要明確的是,民營企業還應該對生產成本與非生產成本科學劃分,以免成本出現過高或者過低的問題。
成本管控是民營企業管理中的關鍵,企業只有加強改進與創新,成本管理的作用才能發揮到最大,與企業經營現狀相適應。因此企業在開展成本核算工作期間,應該逐級加大成本控制力度,逐步對企業自身經營能力加以提升,讓企業在全面管理中汲取更多營養,促進企業管理水準的提高。在日常生產經營期間,強化基礎管理,對企業生產關系進行協調與平衡。同時加強對各類機制的健全,深入推進民營企業改革進程,主動革新傳統經營管理模式與理念,給予成本核算高度重視,科學制定企業發展戰略,以便民營企業長久發展目標能夠實現。
為保證成本核算順利實施,民營企業也要將目光鎖定在企業內部人員上,引導全員參與到成本核算與管控中,促進成本核算有效性的增強。在日常經營階段,幫助員工形成正確的成本意識,在思想上認識到成本核算的必要性與價值,明確其對企業的影響,了解成本核算與自身工作的聯系,主動參與到成本核算中,以便成本核算能系統且全面展開。將全員參與成本管控觀念與企業文化融合,將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民營企業要通過采取講座、培訓等方式,對成本管控理念加強宣傳,以便員工的意識能不斷增強。如若員工已經具備成本管控意識,要將重點放在提升員工成本管控能力上。民營企業在具體的經營發展中,還應該充分意識到成本核算以及相關人員的職責,將責任制切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在開展成本核算工作期間,將預算的指標具體到部門和個人,對管理的目標進行明確,確保企業自身成本管控和能力整體提升,為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綜合而言,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成本核算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關鍵內容,有利于企業成本控制,
更能幫助企業有效決策,對企業的穩定發展大有裨益。任何企業都需要加大對成本核算的重視,尤其是民營企業,但因為成本核算難度大、核算環節復雜等因素的制約,使得成本核算缺乏精準性。為解決此類問題,民營企業應該結合現存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措施,對成本核算對象準確劃分,采取科學的成本核算方法,明確成本核算周期,依照民營企業的發展情況,適當對成本核算措施優化與完善,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保證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在有效提高的同時,民營企業還能朝著長久發展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