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健群 盧斯漢 胡榮欣 李水鳳 李英 王軍雄
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為小分子雙鏈DNA 病毒,是性傳播疾病中最常見的病原體。目前,被發現的HPV 病毒亞型已有200 余種,分為致癌的高危亞型和引起良性病變的低危亞型[1],尖銳濕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就是由HPV 感染引起的表皮良性增生性疾病,也是目前世界范圍內發病率較高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在歐洲是僅次于淋病的第二大性傳播疾病[2]。CA 能通過性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傳染性和復發率均較高,治療存在困難[3]。近年來,研究發現HPV 持續性感染以及感染的HPV 病毒分型是導致CA 癌變的關鍵因素;此外CA 患者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則明顯提高癌變風險[4]。反之,HIV 感染者出現HPV 持續性感染的幾率更大,同時出現CA 癌變的風險也更高,但是HIV 感染伴CA 的致病HPV 分型特點尚不明確。故本研究旨在探討HIV 感染伴CA 的HPV 分型特點,以期在日后的臨床工作中做到早發現和早治療,減少癌變風險。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9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就診于本院皮膚與性病科門診的544 例CA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HIV 檢測是否陽性分為HIV 陽性組(261 例)和HIV 陰性組(283 例)。HIV 陽性組男182 例,女79 例;年齡17~60 歲,平均年齡(34.86±4.39)歲;HIV 陰性組男188 例,女95 例;年齡16~55 歲,平均年齡(34.27±4.1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參照《尖銳濕疣臨床診療與防治指南》[5]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CA 患者;②患者均完善HPV 和HIV 檢測,臨床資料記錄完整;③納入研究前未經過相關治療;④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伴有其他性傳播疾病者,如淋病、梅毒、生殖器皰疹等;②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③合并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損害免疫系統疾病;④合并嚴重心臟、肝臟和腎臟功能障礙者。
1.4 方法 入院患者進行常規體格檢查及血液指標實驗室檢驗。HPV 檢測:在CA 疣體表面進行取樣,嚴格按照HPV 分型檢測試劑盒(PCR+膜雜交法)說明書進行,共檢測21 種HPV 亞型。其中低危型6 種:HPV6、11、42、43、44 和81(CP8304),高危型15 種: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取樣檢測后及時送至檢驗中心。
1.5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HPV 低危型、高危型檢出情況;②比較兩組患者HPV 各亞型分布情況;③比較兩組患者HPV 單一感染和多重感染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HPV 低危型、高危型檢出情況 HIV陽性組患者HPV 高危型檢出率高于HIV 陰性組,低危型檢出率低于HIV 陰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HPV 高危型合并低危型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HPV 低危型、高危型檢出情況[n(%)]
2.2 兩組患者HPV 各亞型分布情況比較 HPV 低危型HPV11 在HIV 陽性組和HIV 陰性組患者中的檢出率均最高,HIV 陽性組HPV11 檢出率明顯高于HIV陰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HPV 高危型HPV16 在HIV 陽性組和HIV 陰性組患者中的檢出率均最高,其次為HPV58,HIV 陽性組HPV16、HPV58檢出率明顯高于HIV 陰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PV 各亞型分布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HPV 單一感染和多重感染情況比較HIV 陽性組患者多重感染率高于HIV 陰性組,單一感染率低于HIV 陰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HPV 單一感染和多重感染情況比較[n(%)]
HPV 是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病原體,全世界范圍內每年可導致約1400 萬人感染。目前已知的HPV 有200 多種亞型,歸為α、β、γ、Mu 和Nu 五個屬,其中α、β 和γ 屬包含了大部分亞型。其中致癌的高危亞型(HR-HPV)均為α 屬,與宮頸癌、口咽部癌、肛管癌、陰莖癌、外陰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直接相關[6]。但是大部分HPV 感染開始時無癥狀并且可以被自身免疫系統清除,只有約10%發展為持續性感染引起癌變。此外,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如HIV 感染,會進一步增加癌變的風險。大量新近研究已表明,HIV陽性與HPV 感染率有密切關系[7]。HIV 陽性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可導致HPV 感染率增高,甚至發生惡性轉歸,但關于HIV 陽性與HPV 感染的基因亞型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有研究發現,HIV 陽性的CA 患者中,更容易檢出HPV 高危亞型,推測該患者更容易發生持續性感染以及癌變[8]。
本研究結果顯示,HIV 陽性組患者HPV 高危型檢出率高于HIV 陰性組,低危型檢出率低于HIV 陰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HPV 低危型HPV11 在HIV 陽性組和HIV 陰性組患者中的檢出率均最高,HIV陽性組HPV11 檢出率明顯高于陰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HPV 高危型HPV16 在HIV 陽性組和陰性組患者中的檢出率均最高,其次為HPV58,HIV 陽性組HPV16、HPV58 檢出率明顯高于陰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既往研究顯示,感染率最高的HPV 低危型為HPV6[9],而本研究中HPV11 感染率最高,HPV6 與之非常接近,考慮可能是由于樣本量較少而產生的偏倚。其他結果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循證醫學研究證實,HIV 感染是HPV 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HPV 陽性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HIV,二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10]。國外研究指出,HIV 陽性患者感染HPV風險較正常人高出2~3 倍,高危亞型高出1 倍[11],許多相關研究也得出相類似的結論[12-14]。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AART)的研究中,通過一項HIV 陽性男同性戀患者前瞻性研究觀察到,CD4 細胞顯著減低患者更容易惡化發展成為臨床上皮癌;而將CD4 細胞維持在較高水平,提高HIV 患者的免疫力,則有利于HPV合并感染率降低,從而減少HPV 相關惡性腫瘤發生的同時還能顯著降低患者多重感染的發生幾率[15]。此外,HIV 陽性患者普遍出現多重感染現象,提示HIV 陽性患者的免疫功能更差,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顯著增加。研究發現,HPV 各亞型之間存在協同作用,HPV 多重感染會增加HPV 致病性[16-18]。HPV1 是導致CA 的優勢亞型,與其他亞型混合感染可協同促進CA病情進展,影響其預后。針對合并HIV 陽性患者,自身HPV 機會性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同時促使集體對于多種HPV缺乏免疫能力,極易造成HPV 多重感染,更易導致不良預后,這也為HIV 陽性患者HPV 高危型檢出率更高提供了理論基礎[19,20]。
綜上所述,HIV 陽性伴CA 患者HPV 高危型、多重感染幾率明顯高于HIV 陰性患者,從而加重HPV 感染導致的病變,在臨床上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