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吉
中醫認為骨質疏松屬中醫學的“骨痿”、“骨痹”等范疇,是由于腎虛、脾虛和血瘀所致,從而導致骨量減少、骨微結構遭到破壞,進而降低骨強度,增加骨脆性,最終增加骨折等的全身疾病風險[1]。當前臨床對于髖部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并在術后給予常規抗感染藥物及阿侖膦酸鈉片(商品名:福善美)等雙膦酸鹽類抗骨質疏松藥物,雖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對于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難以起到治本的效果[2]。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筋得肝血的滋養,運動才能有力而靈活,腎乃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因此,中醫認為,認為骨的生長、發育及衰弱均與腎精盛衰關系緊密,提示對于骨質疏松患者其治療應以滋補肝腎為主[3]。養血固腎湯主要由活血化瘀、益氣補腎及強筋健骨等中藥組成,用于治療腎虛型骨質疏松可起到對癥治療的理想療效[4]?;诖?本文就養血固腎湯治療髖部骨折術后腎虛型骨質疏松的療效展開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218 例髖部骨折術后腎虛型骨質疏松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按治療差異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109 例。參照組患者男55 例,女54 例;平均年齡(51.32±12.01)歲。研究組患者男56 例,女53 例;平均年齡(52.08±11.5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均符合腎虛型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5];患者既往病史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均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后自愿參與,并簽訂相關協議。排除標準:心、肝、腎及其他重大臟器受損或存在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患者;不接受隨訪患者;溝通、認知障礙、無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參照組 患者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常規抗感染;骨化三醇膠丸[商品名:羅蓋全,Roche Pharma(Schweiz) Ltd,注冊證號H20140597,規格:0.25 μg×10 粒/盒],1 d/次,1 次/粒,口服;福善美(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15,規格:70 mg×1 片/盒),1 d/次,1 次/片,口服。持續治療3 個月。
1.3.2 研究組 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養血固腎湯治療,藥方組成:熟地及淫羊藿各20 g,巴戟天、菟絲子、當歸、狗脊、桑寄生、山萸肉及牛膝各15 g,加水煎煮,早晚各1 次,口服,200 ml/次。持續治療3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X 線檢查,患者骨密度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有效:經X 線檢查,患者骨密度趨近正常,臨床癥狀均有顯著改善;無效:患者治療期間病情加重或治療后臨床指標無改善[5];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治療后骨密度、堿性磷酸酶、鈣、磷水平 治療3 個月后檢測骨密度、堿性磷酸酶、鈣、磷水平變化。
1.4.3 治療后癥狀積分 治療3 個月后評定患者腰膝疲軟、畏寒肢冷的癥狀積分,積分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
1.4.4 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不良反應包括頭暈、頭痛、腹痛、腹瀉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顯效58 例(53.21%),有效46 例(42.20%),無效果5 例(4.59%),總有效率為95.41%(104/109);參照組患者治療顯效36 例(33.03%),有效60 例(55.05%),無效13 例(11.93%),總有效率為88.07%(96/109)。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骨密度、堿性磷酸酶、鈣、磷水平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骨密度、堿性磷酸酶、鈣、磷水平分別為(0.93±0.12)g/cm2、(65.42±6.31)U/L、(2.47±0.44)mmol/L、(1.37±0.25)mmol/L,均高于參照組 的(0.85±0.15)g/cm2、(56.42±7.11)U/L、(2.07±0.16)mmol/L、(1.11±0.32)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骨密度、堿性磷酸酶、鈣、磷水平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骨密度、堿性磷酸酶、鈣、磷水平比較 ()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腰膝疲軟、畏寒肢冷積分分別為(1.65±0.34)、(2.01±0.24)分,均低于參照組的(1.89±0.49)、(2.24±0.3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頭暈、頭痛、腹痛、腹瀉發生率分別為0.92%、0、0、0,均低于參照組的6.42%、5.50%、4.59%、4.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中醫理論認為,腎為人體先天之本,具有主封藏和儲存人體之精氣的作用,而精氣又能化生髓貯藏于骨,提示骨質疏松與腎氣不足存在密切關聯,因此,若人體腎精充實,則骨髓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生細胞,并促使骨骼堅固,反之則骨髓不易生成,骨骼失去營養,則易導致骨折[6]。骨質疏松患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疾病,是因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加人體內器官功能也隨之減退,臟器均虛,則骨質脆弱,因此,腎虛型骨質疏松是常見的骨質疏松證型[7]。
養血固腎湯主要由熟地、淫羊藿、巴戟天、菟絲子、當歸、狗脊、桑寄生、山萸肉及牛膝等補血滋潤,益精填髓,補腎助陽,祛風除濕,強壯筋骨等藥物組成,其中熟地和淫羊藿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等補血養陰,填經益髓作用;菟絲子和當歸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養血活血;狗脊和桑寄生可補肝腎,除風濕,具有填筋壯骨、補氣升陽,促骨細胞新生的作用;牛膝和巴戟天用于術后患者,還可有效起到補腎健骨、止痛、促進傷口愈合的效果;其次,山萸肉有補益肝腎,收澀固脫的功效,可補虛固脫、收斂固澀、補肝疏肝、滋陰斂汗[8-10]。養血固腎湯用于治療髖部骨折術后腎虛型骨質疏松患者,諸藥共奏可起到益精壯骨、益氣補腎、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11]。尤其是山萸肉與巴戟天,還有一定的消炎效果,對于術后患者可有一定降低術后感染風險等作用[12]。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骨密度、堿性磷酸酶、鈣、磷水平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腰膝疲軟、畏寒肢冷積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頭暈、頭痛、腹痛、腹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髖部骨折術后腎虛型骨質疏松患者采取養血固腎湯治療不僅可取得理想療效,且具有較高的安全保障。
綜上所述,養血固腎湯治療髖部骨折術后腎虛型骨質疏松患者可取得理想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骨密度值及微量元素,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