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煒 楊煜
腦梗死是缺血性腦卒中的別稱,屬于常見的腦血管病[1]。在所有腦血管病類型中,腦梗死的發病占比能達到60%[2]。腦梗死主要是腦血管發生的相關病變,腦血管在被血管中形成的栓子堵塞后,腦部的局部組織由于血液循環不順暢而壞死或者軟化,就容易發生腦部的功能障礙[3]。腦部組織的病變將對人體產生諸多不良影響,腦部組織的壞死屬于液化性壞死[4]。在腦梗死初期,通常患者會有頭暈頭痛的表現,此時屬于癥狀較輕的情況,當病情進一步進展,則患者有可能出現偏癱的癥狀,此時的腦神經已經有部分壞死,任何治療方法都沒有可能逆轉,因此只能通過阻止病情進展,來保護沒有發生壞死的腦神經,遏制病情的惡化[5]。臨床上,對腦梗死的治療方案多是進行溶栓治療,此外,還會采取腦部保護措施[6]。溶栓對治療急性期的腦梗死非常的重要,盡早采取溶栓措施,能夠及時幫助患者腦部缺血位置恢復血供,阻止腦部組織的壞死,盡快使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到正常,對患者采取腦部保護措施,能夠防止腦部沒有遭受堵塞的部分受損[7]。在患者的腦組織壞死之前阻止病情進展只是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案,事實上,大部分患者的起病較急,有時患者的性命雖然保住了,但落下了終身殘疾,因此,腦梗死的致殘率較高,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以及經濟壓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8]。基于此,尋求一種能夠改善腦梗死患者癱瘓情況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中醫在治療腦梗死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其中中醫針灸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成效良好,其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不僅使用方便,而且治療費用相對較低。經顱磁刺激治療技術近年來在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主要是利用刺激頻率的高低來改變大腦皮質功能,沒有任何的創傷性,屬于綠色療法中的一種。國內的經顱磁刺激治療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其主要應用于治療抑郁癥、睡眠障礙、自閉癥等,在精神疾病方面的治療效果十分顯著。為了觀察針灸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腦梗死后上肢功能恢復臨床效果,本研究進行了一系列調查,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3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122 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1 例。對照組男32 例,女29 例;年齡40~70 歲,平均年齡(54.15±6.86)歲;平均病程(3.61±1.85)周。觀察組男34 例,女27 例;年齡42~68 歲,平均年齡(52.95±6.63)歲;平均病程(3.80±2.42)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針灸治療,觀察組采用針灸+經顱磁刺激治療。①針灸治療。選穴:三陰交、廉泉穴、內關穴、完骨穴、風池穴、水溝穴,根據穴位位置采取相應的針刺角度與深度,留針30 min。1 次/d,4 d/周,共治療4 周。②經顱磁刺激治療。對患者進行經顱磁刺激治療風險評估,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相關風險,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進行治療。治療靶點定位:以M1 區作為參照電,沿頭皮各個方向定位;參照國際標準腦電電極10-20 導聯系統定位;借助腦影像導航技術定位。確定設備安全(電壓、電流)。根據處方調節強度、數目、刺激區域。20 min/次,2 次/d,4 d/周,共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FMA-UE 評分、NIHSS 評分。①臨床療效判定標準:上肢功能明顯改善且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明顯減輕表示顯效;上肢功能有所改善且神經功能損傷程度降低表示有效;上肢功能障礙沒有改善且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沒有改變表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采用FMA-UE 評分評價患者的上肢功能,分數越低,上肢功能障礙越嚴重。采用NIHSS 評分評價神經功能損傷程度,分數越高,損傷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36%,高于對照組的81.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FMA-UE、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MA-UE 評分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FMA-UE、NIHS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FMA-UE、NIHS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由于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腦梗死的發病率也呈現逐漸上升趨勢。腦梗死的高發人群多為老年人,尤其是具有腦血栓疾病的老年人更要警惕腦梗死的發生。
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十分復雜,這主要與腦梗死的具體損傷部位和損傷程度有關,如果患者腦梗死的程度較輕,則有可能出現短暫的頭暈,甚至不會出現任何的臨床癥狀,如果患者腦梗死的程度較為嚴重,則患者可能會癱瘓甚至昏迷不醒。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礙是腦梗死中發生率較高的臨床癥狀,其發病原因復雜,并非單一的因素導致的[9]。
在中醫針灸療法中選用的三陰交穴位于人體小腿內側踝尖上四橫指的距離處,有著調理肝腎的功效,主要發揮著補腎的作用,還能夠養血、補脾;廉泉穴在人身體的頸部位置,對腦梗死引起的失語有著治療效用,大部分是治療與舌部有關的病癥,如舌下腫痛、口舌生瘡、喉嚨嘶啞等;內關穴位于人手腕部橫紋上方三橫指距離處,主要是對心臟相關的疾病起到治療作用,具有養心、安神、止痛的效用;完骨穴位于胸鎖乳突肌附著部上方的位置,在耳后可以找到,其治療頭痛的效果較好,對五官部分的相關疾病具有治療的作用;風池穴位于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主要發揮的作用是調理氣血;水溝穴位于人中處,又名人中穴,該穴位主要是發揮急救的作用,對腦梗死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在治療神經系統方面的作用較為強大[10]。上述的這些穴位聯合配伍能夠幫助患者恢復神經功能,疏通經絡,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的恢復,幫助改善大腦局部血流,加快病灶的消失。但是,只是單純的應用中醫針灸療法不能夠完全的解決神經受損的問題,這只能干預周圍神經系統,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這時就需要一種能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治療方法進行協同治療,兼顧周圍神經系統以及中樞神經系統,促進神經修復[11]。經顱磁刺激治療是一種無創傷的治療手段,主要是通過直接刺激大腦中樞來達到修復神經的目的,其形成的高強度磁場能夠穿透大腦顱骨,在這個過程中,磁場的作用不會被削減,而是完整的作用于大腦部位的神經元上,神經元鉀離子外流,完成去極化。中醫針灸療法與經顱磁刺激治療兩種治療方法聯合應用,一個作用于周圍神經系統,一個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兩種治療方法相互補充不足之處,協同治療腦梗死引起的神經功能缺損,能夠促進神經元突觸的修復,幫助重塑腦細胞功能,對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12]。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結合了經顱磁刺激治療,其治療效果相對于單獨采取針灸療法治療的效果更佳,總有效率為98.36%,遠高于對照組的81.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MA-UE 評分(23.06±7.99)分高于對照組的(17.72±6.34)分,NIHSS評分(5.54±1.78)分低于對照組的(6.93±2.1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使用針灸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較好,優于單獨使用中醫針灸治療,對促進上肢功能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治療意義,應用價值較高,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