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菊秋
(遼寧職業學院 112099)
高職《豬病防治》課程為畜牧獸醫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本課程的技能要求與本專業學生實習與就業崗位相適應。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建立了移動教學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從而適應社會及崗位的需要。
《豬病防治》課程的實施基礎是了解相應崗位工作特點與任務需求明確工作崗位后,通過調查確定相應崗位工作對應的工作流程,梳理工作流程操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并參照國家職業標準得出基礎崗位、晉升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體系及核心素養。
分析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特點后,通過校內外專兼職教師共同分析了《豬病防治》課程對應的工作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識需求和素質需求,進行本門課程教學的目標設計。針對崗位核心素養的要求,針對典型工作流程特點,確定了《豬病防治》課程能力訓練項目,并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針對課程能力訓練項目進行崗位情境設計,同時,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教學內容,確定畜牧獸醫本課程企業兼職教師,并結合教學實際制定《豬病防治》課程標準。這樣,教學內容更切合實際,教學方法多樣化,為培養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奠定了理論基礎。以便于課程教學平臺的建設和教學過程更好的實施。
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的流行,積極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課程組積極進行移動網絡平臺課程建設,積極探索專業課移動教學平臺建設,因此,教學方法與教學理論的研究也急需進行實踐,在此教學條件要求下,筆者作為《豬病防治》課程建設的負責人,積極利用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課程建設與實踐。
根據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建立健全課程體系的同時,充分研討《豬病防治》課程性質及崗位能力。研討劃分本課程人才培養的階段、能力點,重組課程能力項目,調整課程組成,形成一條清晰、有效的課程鏈條。同時,《豬病防治》課程組積極收集課程資源,撰寫視頻錄制腳本、撰寫動畫腳本,圖片及行業企業標準。作為教學與實踐的輔助材料與操作規范。在教學平臺上建立《豬病防治》課程網站,根據課程改革內容上傳知識點,PPT 文件等網絡資源,建立《豬病防治》網絡資源庫,進行課程信息化改革。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中架設本課程的相關內容。本平臺具有很強的教學內容管理和教學活動管理功能,同時具有討論互動、資源學習、信息推送、作業布置、在線考試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混合式學習的需要,使學生能課上課下查閱資料、自主學習。
《豬病防治》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包含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3 個環節。
教學平臺準備包括3 個方面。(1)教師準備。教師負責課堂資源的建設、平臺建設。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已經給出線上教學必需的板塊需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設定,將相應板塊進行編輯,上傳文件和資源即可完成平臺的初步建設。(2)課程管理準備,主要體現在課程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課程管理為課程門戶設置,課程內容是否加密等,符合教師的知識產權要求。教師可分為主講教師和助理教師,可根據需要進行設置,并給予相應權限。學生管理就是可以通過課程二維碼、課程代碼和學生庫導入等方法進行管理。(3)為學生準備,學生通過注冊登錄加入課程進行學習。
在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利用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進行線上線下課程的講授,參看附圖。超星學習通平臺自帶直播功能,直播過程中有互動模塊,可以線上發布學習任務,學生可以參與答題、搶答、投票、討論等活動,可以開展線上課程,對于疫情期間的授課也可同時進行同步課堂,直播課堂的錄屏,形成速課和課程視頻的功能。同時在課程板塊上傳微課、授課視頻等資源,供學生進行線下預習或自學,在線下授課時,可利用課程平臺資源進行信息化課程設計,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同時可供線下培訓使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利用學習平臺完成討論、微課、視頻、作業、簽到等任務,這些任務的完成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過程性考核,并有相關任務完成情況的數據分析,可直觀統計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及時進行輔導和針對性答疑。
課程完成后,課程后可根據教學評價進行教學反思,對課堂教學設計、網絡教學資源和教學實施過程進行改進,從而形成一個教學閉環,充分利用手機移動網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使用學習通傳遞資料,輔助交流,實現課內師生線上線下互動,課外學生線上開展個性化、多樣化學習。
自從利用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豬病防治》課程的教學后,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豬病防治》課程利用超星學習通移動平臺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課程學習資源,使學生個體在學習活動中能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學生個體可以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精力,對學生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培養提供了專業的學習平臺。可見,超星學習通平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可大大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