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邦敏
(??趶V播電視臺,海南 ???570125)
時政新聞對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社會大眾在官方渠道了解國家政治形態、政策方針的關鍵渠道,既肩負著宣傳黨和政府政策的作用,也承擔著引導社會正向輿論的責任。在傳統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借助電視媒體和紙媒留下了嚴肅、正式、官方、語言生硬的印象,極大地增強了時政新聞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但也造成了形式單一、傳播效果不佳等問題。而傳統媒體的強大的傳播優勢和影響力,有效地彌補了時政新聞的傳播不足?;谛旅襟w時代下,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得電視媒體、紙媒等傳統媒體傳播效率和影響力逐漸下降,時政新聞需要結合時代特點,制定并創新改革措施,以此來提升傳播效果,恢復傳播影響力,掌握社會主流輿論話語權;在利用新媒體手段傳播過程中,需要堅持時政新聞的權威性、嚴肅性、正式性特點,科學合理地借助新媒體的新穎性和趣味性來強化時政新聞傳播效果,形成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新格局。
傳統媒體傳播主要是依托報刊、電視傳播介質進行信息傳播,傳播范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報紙的售賣、電視的整點播放等因素都限制了傳統時政新聞的傳播范圍和效果,限制了時政新聞的傳播力提升。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迎來了高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和時政新聞機構都開始借助新媒體技術來拓寬傳播渠道,強化傳播效果,實現傳播方式的創新改革,雖然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時政新聞傳播媒介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但同時也為時政新聞傳播提供了新機遇,極大地擴大了時政新聞的傳播發展空間和傳播影響力,讓時政新聞傳播范圍更廣。
在傳統的時政新聞傳播中,時政新聞的發布者和受眾不具有對等性,時政新聞的發布者掌握著新聞的絕對話語權,受眾者只能被動接受相關新聞傳播,不具備發布能力,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的受眾者也可以成為新聞發布者,需要時政新聞的發布者并不一定是專業的新聞專業人士,在傳播渠道上,可以借助自媒體、短視頻平臺等進行有效傳播,這樣使得時政新聞的傳播話語權處于平等地位。
新媒體時代下時政新聞的獲取渠道更加多元化,可以是通過短視頻平臺、今日頭條、微博、微信朋友圈鏈接等自媒體來實現時政新聞傳播,也可以借助時政新聞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新媒體時代下,時政新聞受眾者也可以成為新聞傳播者,能夠將自身獲取的時政信息報道進行二次裂變傳播,如通過朋友圈轉發、短視頻解讀等方式,極大地優化了時政新聞的傳播方式,使得時政新聞傳播更加多元化,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受眾時政新聞的需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時政新聞信息傳播渠道和路徑被新媒體技術進一步地拓寬,提高了時政新聞源的公開程度,這樣極易出現內容同質化問題,如各大時政新聞傳播機構針對同一時政事件傳播,在報道視角、報道內容、報道風格等呈現出一人多面的現象。此外,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讓人們可以通過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微博、網易新聞、UC瀏覽器等網絡平臺對時政新聞信息進行實時獲取,因此,部分傳播人員為了提高話題熱點、搶占傳播先機,在時政新聞報道中發布娛樂性、趣味性較為突出的話題內容,使得其報道在龐大的時政新聞中脫穎而出,增加了曝光度。這樣的報道方式雖然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但忽視了時政新聞的嚴肅性、權威性特征,會導致時政新聞報道出現一定的誤導性,干擾社會輿論,也易對時政新聞受眾造成新聞理解誤區。如在印度閱兵儀式中,部分時政新聞傳播者會單一發布摩托車載多人畫面及視頻,這樣使得人們認為印度閱兵像雜技,不利于人們對于印度閱兵和國家的正確認知,不僅會降低人們對時政新聞信息的信任感和認同感,還會使時政新聞信息喪失原有的權威性。
新媒體技術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新聞的傳播形式,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于時政新聞的需求程度,時政新聞本質是嚴肅、權威的,以傳統媒體為主的傳播渠道影響了時政新聞在新媒體時代下傳播路徑發展,一方面,時政新聞傳播在音頻、視頻傳播方面有所不足,善于采用文字的形式傳播,使得在傳播過程中新媒體平臺利用效率不高,對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和傳播影響力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融合不足,新媒體技術的核心優勢是傳播效率高、互動性強、傳播形式多樣化,新媒體技術融入不足,會導致時政新聞在傳播過程中不能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不能為時政新聞傳播創造良好的傳播環境,使得時政新聞傳播路徑較為單一,如在時政新聞傳播中,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創新直播報道、Vlog報道等模式。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想要提高新媒體技術手段在時政新聞傳播中的融入程度和應用效率,需要提高時政新聞傳播人才的新媒體素養和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具備高水平專業技能和高素質職業素養的時政新聞工作者是實現傳播創新的重要保障。新媒體時代下,時政新聞傳播借助新媒體技術創新改革是其發展的必由之路?,F階段,時政新聞在新媒體時代傳播起步較晚,在新媒體技術應用中缺乏專業人才推動,使得時政新聞的傳播轉型升級缺乏源動力,后勁不足;因此,人才問題是時政新聞利用新媒體技術傳播的關鍵要素。
時政新聞具有較強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這樣使得時政新聞在傳播過程中往往采用較為官方的語言和形式進行傳播,這樣使部分時政新聞受眾對新聞信息理解程度不夠。時政新聞事件的報道不僅是為了傳播新聞信息,也是時政事件背后的發展價值和歷史價值的體現,如在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時政新聞中,不僅傳遞了我國社會為了發展方向,也體現了我國綠色發展理念。時政新聞的拓展和延伸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目前大部分媒體在時政新聞報道中,只是對新聞本身進行官方解讀或者轉播,這使時政新聞傳播信息深度不夠,不能對時政新聞事件進行新聞內涵的有效延伸及拓展?;谛旅襟w時代下,部分時政新聞在傳播過程中會呈現出較為詼諧、幽默的語言,這與時政新聞的嚴肅、權威性不符,時政新聞也涉及到較多的政治語言,因此,保持嚴肅、權威報告也至關重要。另外,時政新聞傳播者還需精準把握時政新聞的脈絡。在新聞語言選擇上做到詼諧與嚴肅協同發展,能夠進行針對性處理,讓新聞受眾既能感受到時政新聞的權威性,也能夠通過詼諧親民的新聞語言提高受眾的閱讀黏性。
時政新聞相較于其他新聞具有較強的政治屬性,也承擔著人們思政意識提升的作用。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媒體逐漸成為了時政新聞傳播拓展傳播范圍和提升傳播影響力的主戰場,如學習強國APP、自媒體平臺官方賬戶的誕生都是新媒體技術手段應用在時政新聞傳播的有效舉措。在新媒體技術應用在時政新聞傳播過程中,不僅需要堅持時政新聞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也需要充分發揮出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借助新媒體新穎、趣味的語言表達來提高時政新聞傳播力,如在時政新聞中融入人性化色彩,賦予時政新聞一定的情感來激發新聞受眾的情感共鳴,提高時政新聞傳播效果。在新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傳播需要堅持“內容為王”的傳播理念,借助新媒體技術來創新傳播形式,豐富傳播內容,提高新聞報道價值,確保新聞的實效性,讓受眾通過高質量的時政新聞事件來了解事件的背景價值和內涵價值,提高受眾的時政新聞理解程度,以此來拓展時政新聞的傳播力。具體體現在:一方面,強化內容為王的傳播理念,時政新聞想要在海量的新聞信息中突穎而出,要科學合理利用新媒技術來豐富新聞內容。在確保時政新聞的傳播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基礎上,堅持“內容為王”這一時政新聞傳播基本原則,嚴格把控傳播內容關,借助高質量的內容來提高傳播黏性,提升傳播效應,突出時政新聞的引導力和公信力。另一方面,時政新聞需要深度挖掘新聞受眾的獲取需求,借助新媒體技術創新多元化的傳播形式,形成廣泛的新聞傳播效應,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新聞受眾差異化的需求。如建立百姓視角的傳播方式來拉近時政新聞與新聞受眾的具體,創新“Vlog+新聞”來提升時政新聞傳播效果。
傳統的時政新聞傳播路徑較為單一,不利于時政新聞的傳播范圍及傳播力提升,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時政新聞傳播路徑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時政新聞需要充分利用新媒技術來創新傳播路徑,讓時政新聞在最大程度地契合新聞受眾需求,形成用戶黏性,增強傳播效應,時政新聞在新媒體傳播中,可以通過建立對應的自媒體平臺官方賬戶、新聞營銷號等來實現多渠道時政新聞傳播,并借助大數據技術進行新聞信息的精準推送,擴大時政新聞傳播范圍。同時配備專業的新聞傳播者來進行自媒體賬戶維護和新聞內容發布,及時了解受眾的時政新聞傳播需求。為時政新聞新媒體傳播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等自媒體客服端建立官方賬戶,借助平臺流量來提升傳播影響力,拓寬傳播路徑。在具體實踐中。一方面,注重短視頻推廣。當前社會,短視頻平臺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因此,時政新聞需要借助短視頻傳播優勢來打造專屬時政新聞傳播模式,以此來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讓時政新聞傳播能夠滿足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同時也能借助短視頻的流量來提高時政新聞傳播力。拓寬時政新聞傳播范圍,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視視文結合的傳播形式,讓時政新聞傳播跳出傳統文字傳播的局限性,圖文結合的新聞內容,可以提高時政新聞受眾的新聞信息理解程度,是文字時政新聞的有效補充,圖文結合的新聞語言能夠帶給新聞受眾一定的趣味性和理解性,更易凸顯時政新聞的時代價值。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時政新聞傳播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對于時政新聞傳播人才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時政新聞傳播者具備的傳統新聞傳播功能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時政新聞的傳播要求,因此,時政新聞傳播單位加強人才培養勢在必行,結合新媒體時代下時政新聞的傳播特點和發展特征打造出一支符合時政新聞發展的人才隊伍至關重要,能夠幫助傳統時政新聞傳播者逐漸向全媒體傳播者轉變,適應多重角色需求,既能滿足傳統時政新聞傳播途徑的需求,也能夠讓時政新聞在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體平臺高質量傳播,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時政新聞傳播效果和影響力,如時政新聞傳播者在短視頻平臺采用直播的形式針對時政新聞事件進行主播報告,并根據時政新聞要點來進行有效解讀,同時也能夠通過短視頻直播平臺的高互動性和實時性來滿足新聞受眾的多元化需求。直播過程中及時解答受眾的疑問,讓新聞受眾深度理解時政新聞事件的價值內涵和背景意義。在最大程度地提高時政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及傳播效果。在具體人才培養中,一方面,可以通過外部招聘來提升時政新聞傳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將外界具備豐富的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和媒介素養的新聞人才招聘進來,以快速提高時政新聞在傳播中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程度,做到與時俱進,避免時政新聞傳播脫離社會主流渠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培訓實現內部人才升級。時政新聞傳播單位通過組織內部升級培訓、外出深造等方式來提高內部人才的新媒體技術認知程度和應用能力,實現內部人才的轉型升級。此外,也可以通過時政新聞傳播單位與對口高校進行校企聯合、產教融合等方式來為時政新聞在新媒體時代下傳播注入人才活力。
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新媒體時代下短視頻等自媒體平臺等發展,讓新聞信息呈現出多元化渠道傳播形式,時政新聞承擔著引導社會正向輿論、塑造思政意識傳播的重任,時政新聞傳播者需要積極轉變傳播理念,突出傳統時政新聞傳播的局限性,善于利于新媒體技術來創新傳播模式,豐富傳播內容,為人們打造高質量的時政新聞信息。借助自媒體平臺優勢拉近時政新聞與人們之間的關系,拓寬時政新聞傳播影響力,為社會和諧的穩定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