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周革霞,劉瀟禹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腎病科,北京,100010)
隨著中醫行業的不斷發展,中醫護理團隊不斷壯大,低年資護士的比重越來越大,如何做好低年資護士的培訓、提高其工作能力,是提升中醫醫院整體護理質量的重中之重。低年資護士大多來自不同的院校,接受不同水平的護理教育,自身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低年資護士的規范化培訓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本文通過綜述低年資中醫護理人員規范化培訓現狀與發展,以期為相關研究及臨床低年資中醫護理人員的規范化培訓提供參考。
護士規范化培訓是指護士在完成護理專業院校基礎教育后所接受的護理專業化培訓,使護士所學的知識、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實踐過程[1-2]。規范化培訓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關鍵環節,也是護理學科發展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提高低年資護士臨床操作實踐能力和護理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3-4]。《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三級綜合醫院新入職的低年資護理人員均需要經過全面的、系統的規范化培訓,且各醫院均需要建立臨床需求為導向、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規范化培訓制度,以提高低年資護理人員的服務能力與業務素質,促進優質護理服務的發展[5]。《中醫醫院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也對低年資護理人員的規范化培訓要求提出了指導意見[6]。學者周群香等[7]人表示:低年資護理人員的規范化基礎培訓是其進入臨床工作前的重要環節,可以幫助缺乏臨床思維的護理人員建立早期的臨床思維觀念,銜接理論知識與臨床操作實踐,提高低年資護士的工作能力與護理服務質量,促進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提升。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更高,對醫療資源的需求更多,由此更多的新入職低年資護士進入到臨床,但由于年資較低、護理經驗不足、技術水平有限等原因,會影響臨床工作效率與質量,增加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8-9]。因此,對低年資護士進行全面、系統的規范化培訓,以提高其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培養臨床護理思維觀念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護理安全觀念、保障護理工作安全,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與護理學科發展的重中之重。
中醫護理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體系、臨床思維模式及護理方法有其獨特性和優勢。《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中提出推動中醫護理學科發展,需要加強新入職中醫護理人員的培訓,并建立中醫護理人員培訓機制。目前,各中醫醫院臨床護理仍以西醫院校畢業的護理人員為主[10],為推動中醫護理行業發展,《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指出,各中醫醫院中臨床護士接受系統化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率要達到全院護理人員總數的70%,且非中醫院校畢業護理人員3年內中醫護理理論與技能的培訓時間不少于100學時[11]。駱亞群等[12]表示:通過規范化的中醫護理培訓,可提高低年資護理工作能力,滿足其學習需求。目前,大多非中醫院校畢業的護理人員缺乏系統、全面的中醫護理知識培訓[13],而郭秀涓等[14]研究顯示:規范化培訓可調動非中醫院校畢業護理人員的興趣,提升其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郭海玲等[15]提出表示:各中醫醫院需提高中醫護理規范化培訓投入,靈活轉變培訓方式與考核方式,以保障規范化培訓效果。
低年資護士進入科室輪轉,一般被安排從事一些基礎護理工作,而出科理論考核和技術操作考核,只是起到復習和鞏固基本理論和技能的作用,不能調動護士判斷、思考問題的能力。低年資護士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習比較被動,不能明白操作的原理以及其中的緣由,遇到臨床護理問題時往往不能自主分析原因與解決問題,遇到患者病情突然變化、緊急搶救等情況時通常表現慌亂、不知所措。陳瑩等[16]表示:低年資護士自主學習能力一般,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且臨床工作緊張忙碌,有效學習時間有限,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需從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入手。
理論知識不能有效與臨床實踐想結合,對病情觀察與緊急情況處理能力不足,技術水平與患者需求不對等,工作能力不能得到患者與家屬的認可,影響低年資護理工作自信心。
由于臨床工作經驗不足,不能及時覺察護理風險及嚴重后果,根本原因分析能力欠缺,不能從根因杜絕風險,常引起不必要的投訴或護理缺陷[17]。
低年資護士入院以后被分到各臨床科室進行規范化培訓,由于人數較多、臨床工作繁忙,缺乏互相交流與學習的機會。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低年資護士培訓成功的關鍵。目前研究者們雖對規范化培訓教師與臨床帶教老師的資質要求從職稱、學歷等方面提出了建議,但仍缺少統一的師資準入制度與標準。臨床帶教老師資歷良莠不齊,部分未經過統一帶教培訓,其帶教方法和內容不盡相同,對規培護士的培訓效果有一定影響[18]。
國內護士規范化培訓多以經驗式為主,缺乏系統、科學的培訓體系,且以各家醫院分散培訓模式為多見,尚缺乏成熟的模式。目前的規范化培訓體系存在:培訓不夠系統、知識不全面,人文關懷、職業倫理相關知識培訓少,考核評價不規范等問題[18]。各醫院規模與設備差異較大,中醫醫院、專科醫院等與綜合醫院的護士規培也有所區別[19]。如何與時俱進利用信息化技術完善護士規范化培訓體系,提高規培效果是臨床探索的重點內容。
傳統考核方式的考試形式與內容較為固定,對考試人員的臨床思維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及綜合素質考查不足[20]。顧海燕等[21]采用成組多站點仿真考核法,以1個病例貫穿操作技能、臨床思維、溝通應變等多個考核站點,全面評估其綜合能力,提高考核效率,保證了考核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另外,規范化培訓是護士從學生角色轉換成社會角色的重要時期,也是新護士職業道德培養、職業價值取向形成的關鍵時期,而臨床工作繁忙,對開展培訓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難。針對上述情況,部分醫院采取了“翻轉課堂”[22]、“合作學習理論聯合全程導師制帶教法”[23]、“ASK模型的培訓體系”[24]、“病例導向和問題導向模式”[25]、“情景模擬”[26]等培訓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現代信息化發展迅猛,現有的模式仍舊缺乏對規培護士的個性化培養,難以大幅度提高低年資護士主動學習的興趣、自學能力及工作能力。
隨著社會發展與國家政策支持,人們對中醫護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對中醫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與工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因此,開展低年資護士的規范化培訓,提高中醫護理服務能力與水平勢在必行。
基于智能化的移動學習是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在教育領域中產生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移動學習借助于移動計算機設備能夠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可見移動學習是一種適應學習者個性發展的學習方式。建立基于智能化的移動學習培訓模式,可通過建立微信課堂、微信公眾號、騰訊會議課堂等充分滿足低年資護士學習需求,隨時隨地學習免受工作時間因素影響。微信群教學可使培訓人員由被動聽課,改為主動參與講課與分析討論問題,每日發送護理知識題目,可促進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水平的提升;低年資護士規范化培訓公眾號的建立,可提高護理人員對行業發展的關注度,加強對新技術新理論的學習,進而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科普文章撰寫的能力;另外,可通過“騰訊會議”軟件,舉辦線上學術沙龍活動,促使規培護士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并解決問題,可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采用智能化考核制度,定期檢測低年資護士規培效果,可有效提高規培學員綜合素質。同時,基于智能化的移動學習培訓模式可以培養學員自我調節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傾向,在加強培訓效果方面,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值得研究者們不斷的探索與開發。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