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竇海芳
我園致力于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樂于創新的研究型教師隊伍,早在2006 年就成立了教師成長學校。我園現有1 名正高級特級教師和13 名市區級骨干教師,先后完成“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區域共同體的動力機制研究”等10 多項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多個課題成果獲評省一、二等獎。
近年來,江蘇省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江蘇省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等省、市級建設項目在我園陸續啟動。借力省、市級項目建設,我園深入思考項目化園本研修的優勢和可行性,逐漸形成了以課題為引領,以項目為取向的園本研修模式。
在探索項目化園本研修過程中,我園堅持“全員參與、突出重點、研訓合一”三大原則,內容輻射“師德修養、教育管理、專業發展”三大維度,靈活構建“共讀、共研、共寫”三大路徑,最大化地將課題研究、項目推進、園本研修融為一體。具體實施中,我園從以下三個方面,明晰研修方向、提升研修品質、規范研修過程。
我園嘗試建構以“素養課程、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為主要內容的研修課程體系。其中,素養課程將師德修養作為首要內容,理論課程以主題講座、知識競賽、理論測試、基本功比賽等作為實施路徑,實踐課程以課程審議、主題沙龍、觀摩指導、我的教育故事分享等作為實施路徑,以努力滿足不同年齡層次教師的發展需求。
1.共讀。一是“線上+線下”的全園共讀。我園啟動“我是悅讀者”活動,根據項目研修的核心問題擬定共讀書目,每位教師輪流擔任領讀者,從而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二是“線上+線下”的分級共讀。在年級部長帶領下,各年級在線上分別共讀不同的教育著作;教師輪流主持集體備課,進行“每周好文推薦”讀書交流;三是“線上+線下”的自主閱讀。我園教師堅持利用寒暑假自主閱讀,約定開學第一天集中交流讀書心得。我園還倡導教師利用網絡,進行碎片化閱讀。
2.共研。一是“需求導向型”。我園梳理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組織教師參加講座、參觀考察,促進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豐富實踐經驗,感悟教育創造;二是“專家嵌入型”。我園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及時為項目化園本研修診斷把脈;三是“自助作坊型”。我園圍繞項目主題申報子課題,組織教師在各自的班級展開行動研究;四是“臨床實踐型”。我園開設教師論壇,組織教師分享研究成果,開展互動式評價指導。
3.共寫。一是播種。我園的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博客,這是每位教師的“半畝花田”。教師或抒情寫意或理性思考,撰寫教育隨筆、學習心得、教育故事等;二是開花。我園鼓勵教師及時梳理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高質量的論文。其中,不少論文被省級刊物采用。
項目化研修的最終目的是創設問題精準、研究細實、共生共進的教研文化,引領全園教師專業發展走向自信自覺。因此,我園制定了《項目化園本研修考核方案》,促進教師自主評價園本研修學習的成果和進度,實現園本研修的規范化管理。
我園項目化園本研修模式尚在探索中,仍需進一步完善。今后,我園將進一步探尋教研的廣度、力度、效度和亮度,追求教研應有的問題意識、對話意識、經驗意識、檢驗意識,彰顯教研為我、為你、為大家的樸素價值,努力將幼兒園辦成師幼共成長的教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