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媛
小班幼兒處于藝術發展的初級階段,其繪畫形式大多表現為涂鴉。他們往往不能為了描繪某個物體的形狀而繪畫,只能夠在繪畫過程中體現活動的快樂。因此,教師要注重在繪畫活動中培育幼兒的創造力,使他們能在創造中找到繪畫的樂趣,敢于用線條、色彩、形狀等大膽表達自己的意愿,通過繪畫傳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觀念。他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我園地處農村,園所面積較大,植被較為豐富。在開展春天主題活動時,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感受春天。幼兒驚喜地發現,鮮花開放了,大樹長出新葉了,小草發芽了。回到班級,幼兒根據自己的發現,用繪畫方式表現出來。在家園合作過程中,教師讓家長帶著幼兒去田間、路邊、山谷“尋找春天”,和幼兒一起完成親子作品《春天的秘密》,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繪畫興趣。
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師要讓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從而使幼兒體驗以個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現美和創作美。自主繪畫即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自己選擇的繪畫方式表現自我的繪畫活動。我班幼兒每天早晨入園后,都會在日記本上進行自主繪畫。有的幼兒會畫自己想玩的區域游戲,有的幼兒會畫自己看過的動畫片,有的幼兒畫的是戶外游戲看到的景象,等等。例如,琪琪在自主繪畫時,先畫自己,然后畫了幾種圖形。她說:“這個小朋友是我自己,邊上是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的積木。”幼兒在自主繪畫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還能體驗繪畫活動帶來的快樂。
在分享環節,幼兒先將自己的繪畫作品擺放在展示臺上,說一說自己畫的是什么;然后,教師用鼓勵、欣賞的語言評價幼兒的作品,使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在自主繪畫中,然然畫了戶外活動時觀察的油菜花。在分享環節,她告訴大家:“這是幼兒園小菜地里的油菜花,它有長長的綠色的稈,上面開著黃色的花。”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其他幼兒也開始觀察油菜花。赫赫在模仿然然作品時,加入了自己的觀察發現。在畫中,赫赫站在油菜花地,油菜花上還有蝴蝶。
在分享環節,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為他們提供寬松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豐富審美經驗,讓他們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帶來的快樂。
陳鶴琴先生曾說:“小孩子是喜歡畫畫的,如果看見他在墻壁上、地板上亂涂亂畫,就得給他大的空白紙,讓他在紙上去畫。”例如,在繪畫活動“桃花開了”中,教師先帶領幼兒去戶外活動,引導他們數數有幾片桃花瓣;教師在集體活動時再讓幼兒進行創作。幼兒伸出食指蘸上黃色的水粉在畫紙上一按,就是桃花芯,然后用小拇指蘸上粉色,圍著桃花芯按幾下,小花瓣就誕生了。這樣,一朵桃花就畫好了。在繪畫活動“迎春花”中,教師先帶領幼兒欣賞迎春花,觀察迎春花的形狀、顏色;接著,教師提供多種操作材料,指導幼兒開展繪畫活動,如毛線、黏土、油畫棒、黃紙、顏料等。有的幼兒用棉簽蘸顏料作畫,有的幼兒用彩筆繪畫,有的幼兒用毛線粘貼等。
張廣才教授在《兒童畫是一種很高級的藝術》一書中提道:“兒童畫,只要讓孩子們自由地用個人的方式去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見所聞,稚作才是兒童畫最為顯著的特征。”因此,教師要在繪畫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想象、體驗、創作、講述,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例如,在區域活動“手印變變變”中,幼兒動手蘸一蘸、印一印,在“變變變”的過程中,體驗了活動的樂趣。活動以幼兒喜歡的“小手”為切入點,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將可愛的小手印變成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物體、動物等,如美麗的小花、帶刺的仙人掌、可愛的小雞、高高的大樹等。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教師要充分創造條件,讓幼兒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