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芬
豫南花鼓戲因其以光山為發源地所以我們又稱它為光山花鼓戲。光山屬于河南信陽市的一個小縣城。許多古老的文化遺址和革命紀念碑在這個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混合在一起,那里還是司馬光的出生地和鄧穎超的祖籍。光山被稱為“音樂與舞蹈之城”,人們都喜歡民間傳說,而河南南部的花鼓戲,由當地民間發展,是光山民間藝術的綜合表現。河南花鼓歌劇是河南南部獨特風格的民間戲劇。
1、一專多能的演員構成
由于花鼓戲最主要的演出場地是在鄉村的露天平臺,人員流動很大,演員也較少,對于技巧性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對花鼓戲演員的技術層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很多演員甚至必須會一些戲曲之外的東西才能把這些表演好。在戲劇表演中,演員可以根據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的變化等進行表演。這對演員的要求是有條件的:
(1)熟悉花鼓戲的唱腔。由于戲劇演員很少,因此對于演員要求是接近完美的,在更大的劇團中表演時,演員們必須扮演多個角色,這不僅需要演員的聲音素質非常好,而且還需要了解花鼓戲行業的各種唱腔形式。
(2)良好的戲詞功底。豫南花鼓戲的劇目很廣,在演出之前,演出是由劇團或觀眾安排的,所以它要求演員們要有很多想法,這也是衡量演員表演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此外,花鼓戲的演員必須有一個廣泛而靈活的戲路。如果臨時遇到了一個新的劇目,演員需要在知曉角色的故事和結構之后,進行即興發揮然后在舞臺上表演。
(3)扎實的編詞功底。在花鼓戲發展的初期階段,是沒有固定臺詞的。一部戲需要演員自己創作,并根據音調規則在舞臺上進行表演。因此,一個好的戲曲演員必須有一定的民間知識和常識,否則就不能活靈活現的表達出來一部戲的感覺。
(4)會武場。這里的武場也被稱為場景。當沒有管弦樂只有打擊樂的時候,演員通常都是由武場開始做起的。除了唱歌,戲劇演員還必須熟悉武術,他們可以在鼓、鐃鈸、大鑼、小鑼和棋盤上演奏樂器。河南的花鼓戲有時也在洛陽的歌劇中使用。在只有打擊樂伴奏的情況下,當聲音過門時,打擊樂和鼓的組合必須是非常嚴謹的。
2、個體為主的班社形式
花鼓戲的單班是河南南部花鼓戲的主要作曲形式,通常來說戲班都是以戲班班主的名字來命名的。建國以后戲班的名字一般是由戲班所在地區的名字來進行命名。戲班一般來說主要的成員都是當地鄉村的農民,所以戲班演出時間通常是農民空閑的時候,要盡量錯開農忙。
唱腔是漢歌劇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唱腔是分上下句的,相對來說靈活性更高點,也更加不受限制,通常都是用一些散板來進行譜子的記錄的。在唱腔里,唱腔是和句間進行過門并落在同一個音上面,唱腔的上下句進行起唱的時候都是眼睛起來板子落下,第一腔是在眼睛上進行起來的,但是板起板落也是常事。它以曲子的上下句主旋律來作為主要的參考,或者是在同樣的板式中尋求變化和一些轉換,這是它最鮮明的特點。多年以來豫南花鼓戲的唱腔一直是被大眾廣為研究的,同時,唱腔作為豫南花鼓戲的重點,研究起來也是不容易的。它的表演方式通常是一人進行演唱,多人進行附和幫腔。①豫南花鼓戲對于伴奏方面對樂器的要求并不是特別高,主要是用打擊樂來進行伴奏的。這種表演的方式和江西的大同小異,由于豫南花鼓戲起源于光山本地的民歌,屬于本土音樂。同時又對江西那部分的演奏進行了非常好的融合。這就促使了豫南花鼓戲風格的多樣性,而且豫南花鼓戲節奏非常的明快,旋律也是非常的優美流暢。富有很深的鄉土氣息。
1、簡潔的拖腔
在戲曲唱腔和旋律的創作部分,也是廣泛的流傳著一些通用的表現技巧。最開始的是對于拖腔的合理運用。拖腔強勢脫離了語音的約束,它是最能夠體現出音樂的新形式。拖腔的運用可以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在源遠流長的音樂戲曲當中,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唱腔形式,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運用了拖腔。拖腔的表情范圍是非常廣泛的,無論是溫婉的還是憤怒或者是喜悅的一些情緒,都可以通過拖腔來表現出來。拖腔的節奏變化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推動了戲曲的發展,尤其是在板腔體系的戲劇中,對于節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通常都是通過節奏的變化來表達出演員的心態和心里活動。由此可見拖腔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2、多彩的道白
道白是戲曲中的旁白部分,也是音樂的一部分,是重新思考人物形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同時道白在戲曲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陳述與文本之間的聯系,也是重新思考人物性質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地方言在戲劇中對于道白適用范圍更廣,同時在代表人物的特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當地群眾更容易接受。在中國傳統歌劇中,詩歌是戲劇人物之間的對話。雖然不是用日常語言發表的對話,但仍然比所說的語言更加夸張,而且通常用于主要對話。方言是戲曲表演的類型,它使歌唱戲劇的歌曲和聲音都能在一起,加上擊板的伴奏,發音基本上與歌曲一致。②主要用于歌劇中的道白是一種非正式的和更廣泛的語言,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易于理解的語言,具有區域和當地性質。
3、節奏突出的伴奏形式
豫南花鼓戲的伴奏和其他劇的伴奏大同小異,從傳統意義上來講一般是分成了文場和武場,然后再根據不同的劇情來進行開場音樂的選擇。好的伴奏可以為整個戲曲的故事感情奠定基礎。文場對于戲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為演員托腔保調。同時,為了舞臺效果和氛圍更好,文場還要對演奏器樂的曲牌和一些過場音樂進行篩選和選擇。文場在戲劇演出里為劇種和劇目賦予了非常鮮明的特色,光山的花鼓戲采用了二胡、京胡和板胡等一些文場樂器。
1、以說帶唱的唱腔
因為豫南花鼓戲的性質,所以通常的演出地點都是鄉村的露天地臺。這就要求戲劇演員的發音吐字是非常清晰和有力的。作為戲曲演員最基本的就是發音要標準,同時對聲音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要求聲音必須有一定的穿透力,但是又不至于聽起來讓觀眾覺得刺耳。念白這一部分豫南花鼓戲主要是用的光山本地的方言。戲曲演員在把握自身場次的標準上還要合理的運用好方言,這是不簡單的,同時還要兼顧運用氣息來進行托字,并且聲音要有情感,句子要清晰,感情要到位。豫南花鼓戲因其獨特的形式在當地是非常有名氣的,又因由于唱腔豐富,融合了很多小調、山歌的形式,并充分結合了其他戲曲的優點,所以豫南花鼓戲經久不衰。但是豫南花鼓戲最開始是以說唱形式為主的。在光緒年間才逐步轉換成了戲曲的形式。最有名的是打五件,主要是在玩燈鬧會的時候興起并且逐步發展而成的。打五件又叫做打龍船,也結合了一些當地的民族特色。一般都是由肩挑帶有龍鳳圖案的船形狀的木架子來對五種樂器進行同時擊打,并且發出聲音,在這樣的基礎上配以演員的演唱。
2、民間小調的行腔特色
雖然說曲牌體的唱腔也算是豫南花鼓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它在豫南花鼓戲中并不占很大的比重。曲牌體類型的唱腔經常在一些花鼓戲當中用到。有時候也可以在大戲里邊做一些點綴來用。主要是由幫腔和行腔兩個部分。行腔是唱腔中的一種,是需要演員根據戲曲的旋律來進行運用的。豫南花鼓戲對演員在這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做到字正腔圓的同時還要注意細膩的情感變化。這就是豫南花鼓戲的微妙之處。
3、比較自由的斷句形式
豫南花鼓戲最大的特點無非就是在戲劇表演中節奏非常快,配合著演員的身體動作和一些肢體語言從而形成一種非常輕快的風格,可以給人非常愉悅的感受。豫南花鼓戲的戲詞由于是出自當地的語言,所以大都非常的樸實也很容易被人們所理解,同時又非常的詼諧幽默。對于用詞上也是非常的自由的,經常會運用一些呀、呦依喲之類的襯托詞。③這類詞的運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于曲調的豐富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可以為戲曲表演賦予濃厚的生活氣息。走場調曲調的結構通常是上下呼應的,上句和下句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一般是一條龍的結構,上下句相呼應,用上斷句接下一句,同時常見的還有三句式的結構和自由句式的結構。這些的基礎都是二句式結構。同時這也是對于民歌結構的一種延續。是非常有深意的。
4、問答形式的唱詞
問答形式的唱詞在豫南花鼓戲中也是經常可以運用到的。由于豫南花鼓戲的特點,所以在唱詞上多采用一唱一和的形式和問答的形式,這樣的表演方式也是豫南花鼓戲的特色,不光在形式上考慮了和臺下觀眾的互動,讓觀眾非常有參與感,同時也是非常的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通過這種唱詞的運用和表演拉近了觀眾和演員之間的親密感,給人非常親切的感覺。同時問答形式的唱詞可以使戲曲的主題更加的明確,通過問答觀眾可以更直觀的抓住戲曲表演的重點,促使觀眾集中精力觀看演出。
我們平時經常說,看一場戲表演的好不好主要是看演員的臉部表情,但是臉部表情最重要的就是在于眼神的表達。所謂的眼神表達,就是演員通過眼神來向觀眾傳遞的一些情緒包括一些情感。我們可以根據表演的內容來對演員的眼神包括一些表情來進行相對的切換。所以,對于我們來說,要把表演來放在第一位。同時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刻畫,這對于演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備非常好的演繹能力和良好的表情控制能力,才能給觀眾帶來愉悅的體驗,才能真正的把表演深入人心。
作為一名聲樂方向的學生,光有足夠的歌唱技巧來表達歌詞歌曲中人物的意義和表現是不夠的。歌手需要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表演。事實上,劇目的情感內容必須更生動地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影響觀眾的聽覺神經,同時刺激觀眾的視覺神經,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演出是完整的。④筆者在這里所說的“形式”指的是表演藝術的形式,也就是歌劇中的人物。在豫南花鼓戲的歌唱中,有一定的準確性和規律性。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模仿、體驗和即興表演來提高我們的表演能力。
1、模仿 通過平時的觀察和分析對花鼓戲所運用的身段進行模仿,并且親自練習體會到其中的感覺,以此來提高身體的平衡和協調感,從而使自身能夠更好地融入到表演中去。
2、體驗 這里所說的不僅僅是演員在訓練身體方面的經驗,而是能夠從機械的表演、學習和排練中達到一致的高度,這需要參與者更多的內在經驗。
3、即興表演 在通常的練習中,我們根據標準選擇不同的音樂風格,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出來也是不同的,同時也可以把一些日常融入到作品當中來,這樣做非常有利于訓練表演意識,提高演出能力。要有完成即興作品的能力,這對創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注釋:
①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光山花鼓戲(河南卷).光山文史資料第九輯(15).
② 豫南花鼓戲音樂·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河南卷).光山文史資料(5).
③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光山花鼓戲(河南卷).光山文史資料第九輯(25).
④ 豫南花鼓戲音樂·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河南卷).光山文史資料(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