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琦
(蘭州工業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5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研究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增強錨定既定奮斗目標、意氣風發走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盵1]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以歷史前進的邏輯與規律為基本遵循,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理論前提,掌握歷史主動,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總是能在關鍵時刻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堅定歷史自信、掌握歷史主動是我們黨在穿越百年歷史風云中得出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我們繼往開來、續寫歷史偉業的實踐遵循,只有時刻探究歷史發展規律,分析時局演變機理,進一步掌握歷史主動,才能不斷鑄就歷史偉業。
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歷經風雨兼程,創造了百年輝煌,這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定歷史自信,掌握歷史主動。以史為鑒,方能開創未來,掌握歷史主動的重大意義或者必要性就在于它是我們黨創造百年輝煌的重要法寶,更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前提。
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智慧、掌握歷史主動是我們黨由弱到強的制勝密碼和傳統優勢。過去我們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在于我們黨始終堅持唯物史觀,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本質要求,總結不同歷史階段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以清醒的頭腦保持戰略定力,積極掌握歷史主動權。
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創造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是黨把握歷史大勢,掌握歷史主動的必然結果。20世紀最初的二十年發生了許多世界性大事件,其中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了不同以往的社會制度新形態,社會主義在世界各國逐漸興起,在此過程中充滿智慧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學習、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中國工人運動,在總結失敗與成功的雙面經驗教訓中反復探索,走出了符合中國實際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這是掌握歷史主動的必然結果;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面對革命勝利后戰爭劇痛下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我們黨從以俄為師到以蘇為鑒,獨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是掌握歷史主動的必然選擇;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我們黨不斷糾錯改錯,洞察時代大勢,使中國趕上世界發展潮流,這是掌握歷史主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了歷史性突破,我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全面小康已經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斷滿足。我們黨一直善于發現利用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掌握歷史主動,才創造了百年輝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在新時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推向前進。但是世界歷史發展的本質和規律告訴我們,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交匯的關鍵時期,要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就勢必要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掌握歷史主動。
具體而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顯著,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社會向心力、凝聚力空前提高,長期健康發展優勢明顯。但也要看到,一方面,面對全球疫情的沖擊及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影響,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地區沖突時有發生,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世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安全等局勢正發生著深刻變革,影響著我國的前進。另一方面,世界是一個矛盾統一體,國與國之間在各個方面的聯系是復雜多樣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需要以更加自覺主動的精神正視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和突出問題,警惕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以各種形式對我國總體國家安全的沖擊,盡心解決好影響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走好新時代的趕考之路。
人類的繁衍進步在歷史范疇中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唯物史觀作為研究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首先承認“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沒有歷史,就沒有人類及人類實踐的時空場域,歷史發展過程是客觀的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的歷史創造并不是隨心所欲純主觀的,而是基于歷史事實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但是,“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境下繼續從事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改變了的活動來變更舊的環境”[2]。人是作為歷史不斷生成、傳承、創新、發展的根本條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3]。這為理解掌握歷史主動的科學內涵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所謂掌握歷史主動,就是掌握歷史活動主體,即人,站在歷史進步的一面,在尊重歷史演進規律的前提下自覺運用歷史思維,發揮主觀能動性,汲取歷史智慧,在實踐中積極改造主客觀世界,推動歷史發展朝著合目的合規律的方向前進。
掌握歷史主動是唯物史觀的客觀要求,充分體現我們黨自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尊重歷史規律基礎上改造社會歷史的實踐與精神準備。從根本上來講,要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是掌握歷史主動的引領力量,就必須深刻分析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掌握歷史主動,也就是說要搞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何存在和怎樣存在的問題。毛澤東曾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盵4]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以各種途徑救亡圖存,但都沒能找到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道路。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中國人民在精神上有了依靠,在實踐中有了領導,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和底氣大大增強。黨為民立,因民而盛,黨的性質、宗旨、奮斗目標是黨必須作為且可以作為掌握歷史主動的領導力量和主要踐行者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沒有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是為私利而活,所有犧牲、奉獻、創造都是為人民、為理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歷次會議多次提到“歷史主動”“歷史主動精神”“掌握歷史主動”的命題,由此可以看出掌握歷史主動之于中國共產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是我們黨革命性和先進性的展現。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一直秉持歷史主動精神,才能領導人民群眾在百年奮斗的不同歷史時期化解威脅中華民族存亡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歷史難題。這些已經歷經的和正在經歷的事實無一不在證明掌握歷史主動貫穿于中國共產黨接續奮斗的偉大實踐中,是黨對歷史發展大勢和規律的正確理解和主動運用,表明黨堅持踐行唯物史觀方法論的自覺自信,彰顯著我們黨在思想和行動上的主動。因此,我們要掌握的歷史主動,一定是符合歷史規律、體現歷史使命、契合時代要求、遵從人民利益的。
人類社會生產實踐活動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具有歷史必然性。人民群眾作為社會實踐特別是物質生產實踐的主體,在歷史進程中開展具有一定目的性和使命性的活動,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因此,我們黨要完成歷史使命就“必須充分發揮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作用,煥發他們的歷史主動精神”[5]。《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總結了黨百年奮斗的十條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堅持人民至上”,這說明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掌握歷史主動,就在于對歷史唯物主義有著深刻的認知,充分明確人民是我們黨最堅實的力量源泉,也是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的主要動力所在。例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形成了世界各國無法復刻的方法經驗,除了中國制度優勢的彰顯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的人民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團結的人民,能夠在中華民族處于危難之時團結一心、共同進退。因此,在不同歷史階段,我們黨都建立了具有不同歷史特點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人民群眾在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國家富強昌盛、人民幸福安樂的奮斗歷程中創造美好生活。今天,在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的時代大勢之時,要更加明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一科學論斷的價值與真諦,更好地掌握歷史主動,創造歷史偉業。
黨的百年征程,以埋頭苦干、奮勇拼搏的精神向人民、向歷史證明了自身的先進性,顯現出黨掌握歷史主動的強大敏銳性。掌握歷史主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繼續創造輝煌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創歷史偉業的實踐遵循。
“所貴乎史者,述往以為來者師也?!比祟悮v史的發展總是沿著特定的規律不斷前行的,一個國家、民族、政黨能否走在時代前沿、不斷取得成功與是否通曉歷史事實、明辨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有很大程度的相關性。越是對歷史有深刻認知的、對規律有正確理解的,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把握就越有主動權。《決議》中指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就是黨透過歷史現象抓住歷史本質,研究歷史規律的重要體現,為我們黨更好地掌握歷史主動奠定了基礎。
一方面,盡管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歷史運動中所遵循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最本質規律,它的存在具有客觀規律性,但人類通過歷史思維具備能動歸納、分析、抽象和利用規律的能力。因此,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就必須更好地認識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明確興衰之理,避免歷史周期率的重演;就必須更深刻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堅持實事求是,穩步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就必須科學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更好地處理歷史發展趨勢必然性與人的主體選擇性的辯證關系,進而在尊重社會主義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另一方面,總結經驗教訓是我們黨掌握歷史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科學理論的重要一環。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經驗總結是形成科學理論的關鍵,是現象到本質的重要升華,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中伴隨著經驗到理論的轉化和理論付諸實踐的檢驗;一種理論是否科學就在于它是否經得起實踐考驗,是否能在實踐中不斷修正,最終使得主觀與客觀相符。細看百年歷史,我們黨在四個歷史時期總是能夠在依據中國實際國情之下總結經驗、修正錯誤,與實踐相磨合,提出許多能夠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在不同歷史時期達到統一思想、增進共識的作用,體現了我們黨把握歷史主動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邁入新發展階段,我們黨更要深化對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重要性的認知,積極運用歷史經驗和歷史規律作為我們明辨是非、處理各項事務的重要依據,提高領導本領。同時,要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中不斷將總結好的歷史經驗轉化為符合歷史規律的科學理論,進一步指導我們的實踐。
歷史自信是歷史主體對自身發展歷史的高度認同和充分肯定的情感支撐,它承載著一個民族歷史發展中關于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傳承創新及在此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自信,它包含著對中華民族歷史積淀的肯定、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自信、對未來共產主義理想的堅信,是黨掌握歷史主動的精神支柱?!皻v史認知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盵6]所謂歷史認知,是指一定的歷史主體對某一歷史階段所發生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相關歷史評價形成的基本認知和看法。歷史認知具有一定的階級屬性,不同的利益集團基于特定階級立場會對同一歷史過程形成不同的歷史認知,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歷史認知是對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分析、判斷,歷史自信又是在科學認知歷史的基礎上形成的對自身歷史文化傳承、發展、創新過程和事實的價值認同。中國共產黨要掌握歷史主動,就必須端正歷史認知,堅定歷史自信,在歷史學習、歷史研究中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認同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同各種歷史虛無主義做斗爭。一方面,但凡對歷史的錯誤評判都是從否定歷史開始的,都有對歷史的錯誤認知態度,都不能正確、如實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具體道路的多樣性,因此要端正歷史認知,堅定歷史自信,就必須認真學習歷史知識,增強歷史思維,總結歷史經驗,修正歷史錯誤,汲取歷史智慧,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對黨的歷史、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對社會主義發展歷史等的虛無認識,提高明辨是非的認識能力。特別要在端正歷史認知中準確把握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理解黨的歷史發展主題主線,形成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客觀價值評價,堅定實現偉大夢想的信心。另一方面,堅定歷史自信是掌握歷史主動的精神基礎,是一切歷史實踐實現思想到行動轉化的精神自覺。當今世界,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7]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信不僅外顯于其領導中國人民在無數犧牲和拼搏中創造的發展奇跡,而且內生于為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復興不斷堅守的初心使命中。堅定歷史自信必須和堅定“四個自信”緊密結合在一起,要堅定對中華民族道路抉擇與建設歷程的自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自信、對社會主義制度選擇的自信、對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自信,以正確的歷史觀貫穿古今,在把握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中揭示其內在邏輯,深刻體悟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科學的歷史認知中奠定進一步掌握歷史主動的精神動力。
人類歷史發展是特定時空條件下的具體運動。要準確掌握歷史主動,明確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特定歷史階段的發展坐標就必須認清歷史方位,深入考察現實與歷史、現實與未來的關系問題,看清我們“從何而來”“現于何處”“去往哪里”,探究歷史發展的源頭和依據、厘清現實發展的本質與內涵、明確未來發展的價值與目標。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掌握歷史主動,就是因為黨在歷史的每個關鍵節點都能依據世情、國情、黨情,修正理論中的不足,校正實踐中的偏差,準確定位歷史坐標,清醒判斷歷史方位,推動歷史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前進。要認清當前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明確今后奔向何方,我們就必須明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社會主義發展的500年歷經了空想—科學—現實的發展路徑,當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的“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思想仍然放射著科學的光芒,兩種社會形態在制度體系、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博弈依然存在。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兩個大局相互交織,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完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啟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關鍵時期。
掌握歷史主動,就必須在認清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抓住歷史機遇,搶占歷史先機,回應時代需要,制定發展規劃。抓住歷史機遇是中國共產黨在尊重客觀規律、把握歷史大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體現了黨對時局的敏銳性、洞察力和決策力。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直面風險挑戰、把握歷史機遇的實踐歷程。中國共產黨通過科學制定、不斷調整短期、中期、長期發展規劃,抓住戰略發展機遇期,持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方面,抓住歷史機遇,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8],不斷增強抓機遇的主動意識和敏銳性,統籌兩個大局,做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要獲得發展機遇就必須主動出擊,在實踐中改造我們的主客觀世界,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發揚斗爭精神,敏銳觀察時局,睿智化解各種危機,變危機為轉機,化消極為積極,做最壞的打算,爭取最好的結果,不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
使命擔當是時代和人民賦予政黨的責任與考驗,是黨踐行歷史主動精神的行動表達。一個政黨沒有強烈的歷史擔當和歷史責任感終將被人民淘汰,是不可能實現長期執政的。正如前文所述,我們黨在百年奮斗中展現出強烈的歷史情懷和實干擔當的精神。面對今后更為復雜多變的時代局勢,中國共產黨依然要勇擔歷史使命,充分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繼續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創造更輝煌的歷史偉業。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仍需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承擔起歷史使命,創造屬于中華民族的歷史偉業。
一是要充分發揚斗爭精神。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中國共產黨不懼艱難險阻、勇于拼搏犧牲、直面風險挑戰的精神狀態的展現。新征程中,我們黨必須同一切歪曲、污蔑、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言行做斗爭;必須站在人民群眾的一邊,同各種損害人民利益的言行做斗爭;必須更加堅定迎難而上的信念,敢于直面發展中的桎梏,防范化解各種危機挑戰。二是必須堅持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彰顯底氣優勢最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積淀百年偉力,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們黨有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敢于正視錯誤、揭露錯誤、修正錯誤。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黨才能堅定信念不放松,準確掌握歷史主動,踐行歷史使命。三是強化信念教育,深化理論認知。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根和魂,在百年奮斗史中無數次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都是靠著廣大共產黨人對信仰的執著和對理想的堅守。習近平總書記將理想信念比作中國共產黨人的“鈣”,要補足鈣就必須首先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學習“四史”,真正理解、認同、內化、踐行黨的初心使命,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己任。四是堅守人民立場。中國共產黨追求的勝利不僅僅是為成就一個政黨,而是為成就十幾億中國人民。從理論淵源看,堅守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內容體系和價值體系的重要構成,是社會主義作為實際社會運動的最終追求;從歷史發展看,自中國共產黨主動選擇馬克思主義后,堅守人民立場就成為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人民共享是黨勇擔歷史使命的重要體現。五是樹立世界情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偉大之處不僅僅體現在其強大的實踐關聯性,更體現在這種理論的價值追求不只是為極個別利益集團,而是為全人類服務,因此為全人類謀幸福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我們對這一初心使命的最好表達。開創新的歷史偉業就必須關切世界,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