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泓秋
四川基因格司法鑒定中心,四川 成都 610093
文件檢驗,是運用文件檢驗學的理論和技術方法,研究違法犯罪案件中的文件物證,確定文件與案件事實、與當事人或嫌疑人的關系的一種技術偵查和司法鑒定手段[1]。文件鑒定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及有關執法部門,在案件偵查、起訴、審理或處罰過程中,為了解決與文件有關的專門問題,依照法定程序委托具有文檢學專門知識與技能的人,對文件物證所做出的鑒別和判斷活動。在文件鑒定過程中,必須采用相應的技術方法進行檢驗,以提取文件物證上的有關信息,為做出鑒定結論提供依據。所以,文件檢驗是文件鑒定的過程和手段,做出鑒定結論是檢驗的目的和歸宿。
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形勢的發展,詐騙犯罪的案件與日俱增,而且詐騙方式、手段也在不斷地翻新增多,嚴重侵害了國家、集體、個人的財產利益。所謂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的類型主要有: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有價證券詐騙罪、保險詐騙罪、招搖撞騙罪等。無論是哪一類型的詐騙案件都會涉及一些文書物證或衍生出一些文件材料需要檢驗鑒定,鑒定工作主要依靠文件檢驗技術,通過文件檢驗技術明確案與非案、罪與非罪等事實,還原案件真相,確定案件相關人員與案件有無直接關系,為案件偵查提供線索方向,為案件訴訟提供證據支撐。本文作者就所參與檢驗的幾起典型詐騙案件,談談文檢技術在此類案件中發揮的具體作用。
偵查工作最終是要發現犯罪事實和確認犯罪嫌疑人。為此,準確判斷偵查工作的方向和重點范圍無疑是工作的關鍵環節。通過對與案件有關的文件物證進行分析和檢驗,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幫助偵查員獲取一些有價值的線索。如:通過對文件物證內容分析,對嫌疑人刻畫分析,進行“人物畫像”,推斷作案人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身份、生活地域等社會信息,為查找書寫人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對一個人或同一伙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實施作案時留下的文件物證材料分析,利用文件檢驗手段,從言語內容、筆跡特征、機具特征、作案用紙等方面發現其內在聯系,結合作案的手段及其他物證,判斷多起案件是否為同一人或同一伙人所為[2]。不但可以避免分頭立案、各自偵查,而且可以判斷利用多起案件的物證和有關信息,更加有效地開展偵查工作,這樣就便于整合案件信息,并案偵查,縮小工作范圍,確定偵查方向。
案例一:2008年1月18日上午9時許,受害人李某乘1047次列車回川,在行至某市境內時,被兩男一女采用丟包分錢的行騙方式騙下火車后,調包盜走李某攜帶的一張農業銀行儲蓄卡,并騙取了銀行卡密碼,將卡內的12萬元現金盜走。這12萬元現金是李某夫婦在西藏打了12年工辛辛苦苦掙得的血汗錢,李某的兒子正等著這些錢交學費。被騙后,李某一家陷入絕望的境地,其兒子輟學,自己不得不再一次背井離鄉去打工。根據受害人描述:嫌疑人為二男一女,男的身高均165厘米左右,其中一人講普通話,一人為四川綿陽口音;女的160厘米左右,四川綿陽口音,長頭發,帶卷兒。除此以外,毫無線索。通過調查李某銀行卡取款記錄發現,除1.9萬元現金是通過ATM機取款外,其余10萬余元均為刷卡消費。經過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核實,此卡于1月18日10:48在某市某商場消費53333元;1月18日11:01:25和11:04:16在某市某珠寶行分別消費44339.00元和3191.00元。在兩處消費場所分別調取了POS機刷卡憑證商戶存根,發現在某珠寶行消費44339.00元的憑證上持卡人簽名處的“陳某群”簽名前有1字被圈涂,分析應該是嫌疑人在慣性思維意識的情況下寫的自己真實姓,發覺后重新簽寫了刷卡銀行卡所有人李某的名字。辦案單位遂將此張POS單送到我處檢驗,要求鑒別被圈涂的字跡。經過檢驗分析,被圈涂的應該是個“李”字。專案民警遂根據這個線索結合嫌疑人在ATM上取款時的左眼皮上有一顆較為明顯的黑痣(取款時蒙面)的特征在人員信息庫里對綿陽市A縣鄉鎮1000多張女性照片進行比對,最終鎖定了犯罪嫌疑人李某英(女,39歲,A縣老馬鄉涪江村5組人)為取款機上取款的嫌疑人。李某英到案后,偵查人員加大審訊力度,在證據面前李某英的心理防線被打破,又供出其同伙李某、藍某、楊某東3人。公安機關依據李某英的供述抓獲該三人,李某、藍某、楊某東均對伙同李某英詐騙李某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此案成功告破。
部分涉嫌詐騙案件是嫌疑人偽造或摹仿他人的筆跡制造虛假的領(支)條、賬單等文書,用以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此類案件,首先必須對可疑文件物證進行筆跡檢驗鑒定,確定可疑文件的真偽,明確案與非案,才能夠認定違法犯罪事實。如果確有違法犯罪行為發生,再進行立案偵查,進而查找作案人。偵辦任何形式的含有書寫文字的案件,確定犯罪嫌疑人都要以筆跡特征為重要依據。排查可疑對象要以筆跡特征為客觀依據,確定犯罪嫌疑人也要以筆跡特征為重要依據。偵查這類案件,離開了筆跡,偵查工作就將寸步難行。
筆跡鑒定的否定同一結論,有的可以直接排除書寫人的法律責任,引導偵查活動順利開展,減少工作彎路,甚至減少或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當然有的只能排除案內筆跡物證不是該人書寫,并不能否定其與該案件的其他聯系。有不少涉及筆跡物證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一手設計、制作文件,但不參與書寫活動,因此,不能就依據筆跡鑒定否定結論就直接將嫌疑人排除。所以,判斷筆跡鑒定結論的證據意義,應當根據筆跡物證與案件事實的聯系,筆跡物證的產生和文件制作過程、筆跡物證的來源以及書寫人在其中的地位等情況綜合考慮。
案例二:2007年10月,某市的曾某懷疑吳某冒充自己的簽名領取了10000元的生活費,遂到公安機關報案,要求吳某還錢。為明確生活費是否存在被冒領的事實,需要對“借支單”上的曾某簽名字跡的書寫人進行鑒定。如果確系吳某書寫,則說明吳某存在冒領行為;如系曾某本人書寫,則曾某存在誣陷行為。通過對“借支單”上曾某的簽名與曾某、吳某兩人的樣本簽名比較檢驗,認定“借支單”上的曾某的簽名是曾某本人所書寫。通過文件物證與兩人筆跡的比較鑒別,把無關者排除,認定了“借支單”上簽名的真正書寫人,明確了事件的真實情況,還吳某以清白。
案例三:2008年3月3日14時許,某縣沙坪鎮“夜不歸”燒烤店店主趙某持15290元的發票到該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財務室報賬。財務人員懷疑發票上辦公室主任劉某、辦公室副主任舒某的簽名系偽造,遂送到公安機關要求鑒定發票上的簽名是否為署名人本人所書寫。文件檢驗人員將發票上的簽名分別與趙某、劉某、舒某樣本簽名比較檢驗,確認可疑簽名系趙某摹仿劉某、舒某筆跡書寫而成。通過文件檢驗既明確了該案的案件性質,讓政府辦公室免遭經濟損失,也讓嫌疑人的行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還有部分涉嫌詐騙案件是嫌疑人偽造相關單位的印章,并加蓋在合同、公證書、票據等書證上,用以欺騙他人,獲取非法經濟利益。此類案件,首先必須對可疑物證上的印文進行檢驗鑒定,以此確定可疑文件的真偽,認定違法犯罪事實。
案例四:2020年3月27日,謝某、彭某、趙某麟到公安機關報案稱:2019年10月至今,三人被馬某霞及自稱是中石化員工的秦某逸以能夠幫他們進入中石化上班為由,分別騙取三人現金25000元、35000元、35700元,總計95700元。公安機關開展偵查后,依法調取了涉案的三份《勞動合同書》、一份《勞務派遣用工合同》,以及“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B油氣分公司人力資源處”樣本印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B油氣分公司人事專用章”樣本印文、“四川C油田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樣本印文、“四川D能源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樣本印文,并且從秦某逸家中搜查出與上述樣本印文相同內容的印章和相關人員的私章共計七枚。為確定犯罪事實,辦案單位一并將上述材料送檢,要求對《勞動合同書》和《勞務派遣用工合同》上的相關印文進行印章印文的檢驗鑒定。通過文件檢驗技術,最終確定了馬某霞和秦某逸假冒身份、偽造印章,共同詐騙謝某、彭某、趙某麟的違法犯罪事實。鑒定意見為案件的順利訴訟提供了充分可靠的證據支撐。
筆跡鑒定結論是重要的訴訟證據。筆跡鑒定結論主要是“人的同一認定”的結論,法律上的證明作用較之其他許多鑒定結論大。因為它是行為人直接書寫于文件物證材料之上的,這種書寫活動本身直接與法律行為的事實相聯系,即書寫人就是法律行為的承擔人,其他人不可替代。如果物證鑒定結論認定了書寫人,而書證內容又給案件定了性,則被認定的書寫人所承擔的法律后果就更明確了。
對于涉及團伙詐騙的案件,在正確的偵查范圍內,必然有若干嫌疑對象有待進一步甄別,利用文檢技術可以把無關者排除,認定作案人或相關人,還可以確定嫌疑人在案件中的作用,進而證實嫌疑人之間供述的口供真偽,為準確定罪量刑提供具體依據。
案例五:2007年12月19日,某市E物流有限公司和某市F物流有限公司的一批食用油、鋁材等物資,總共價值20余萬元,均被姓名為“王某”的人承運后,貨物下落不明。通過公安機關偵查發現,某市的李某有重大嫌疑。遂提取了李某和王兵的樣本筆跡,要求鑒定兩家物流公司的“貨物運輸合同書”上承運方“王某”的簽名是否為李某或王某所書寫。通過文件檢驗技術,最終認定“貨物運輸合同書”上承運方處“王某”的簽名系李某所書寫,而不是王某所書寫。在鑒定結果面前,李某不得不承認私自轉賣承運貨物的違法犯罪事實。
案例六:2018年11月12日9時許,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到該市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隊移送涉嫌犯罪線索:尹某光、劉某林、肖某澍、肖某祿等四人的人事檔案存在疑點,而且此四人都存在補繳養老保險的情況。經該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經科局發函核實,發現四人檔案均為偽造,尹某光、劉某林、肖某澍、肖某祿等四人涉嫌詐騙。經過公安機關進一步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曾某明涉嫌幫助尹某光等數十人以欺詐和偽造《企業職工入職審批表》《企業職工升級(晉級)審批表》《四川省企業職工標準工資審批表》《合作商店學徒工申請轉正登記表》《職工(定級)報告表》《自愿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等檔案文書證明材料騙取養老社會保險基金。遂提取了曾某明的樣本字跡材料和涉案相關單位的印章印文送來我處進行檢驗鑒定。利用文件檢驗技術對這些涉案檔案物證材料的紙張、印文、筆跡等項目進行檢驗鑒定,發現曾某明為了使這些文件看起來陳舊、有年代感,使得紙張表觀特征看起來和騙保人員相應入職時間相符合,采取了溶液浸泡老化文件的方式對紙張進行了老化處理;曾某明還偽造了相應的工廠、公司和審批部門的印章;最后曾自己在表單各欄目的審批處簽上審批意見。曾某明在最初到案時,拒不交代違法犯罪行為,稱自己用于詐騙社保基金的這些材料都是從本市另外一人處購買的,且這個人已經患病死亡了,企圖通過轉嫁于一個“不能說話”的人,讓公安機關無法核實到真實情況。通過系列的檢驗,科學、客觀、準確地認定這些物證材料上的涉案相關字跡均為曾某明所書寫,直接認定了其違法行為和犯罪事實,讓其無法再進行狡辯。曾某明的這種違法行為不僅給社會造成“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的嚴重文明風尚危害,也嚴重侵害了國家和公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