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兆媛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2046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是高校建筑工程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集成了理論知識學習、實踐操作能力、專業素養于一體。由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注重實踐操作的獨特性,高校應積極督促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引進項目化教學方法,以改善教學效率與質量[1]。就項目化教學方法而言,不同研究學者的見解大不相同,對相同項目講解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建筑工程類專業學生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所謂項目化教學法就其內涵層面來講,實際上就是基于教師與學生雙方協同作用實現一項完整工程項目所需開展的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完成課程規劃的教學目標,屬于一種行為導向教學方法。項目化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不僅切實有效地實現了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有機融合,有助于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學生實現了由學校學習到崗位實踐的無縫銜接,直接跳過了就業過渡期的負面影響。
為切實把項目化教學法應用于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其前提便是確保以項目工程實例為載體。也就是以文獻資料研究與項目工程經驗明確項目內涵,通常是指形成具備實際應用性與應用機制的結果為目的的工作任務。在當前科技水平持續更新發展的現代化社會,也可稱之為無實體結果的智力型勞動過程。就項目標準而言,關鍵是明確課題工作內容目標性與實踐性,對可能會涉獵的課程而言,需適度加強其與實踐過程之間的融合。此外,為促使學生獨立完成項目,需確保學生完成實際工程項目的完整性與可操作性,從而將具備挑戰性的課題任務高效完成,以實現項目最終貫徹落實。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具有一定的學科特點,具體表現在以既有行業標準與國家規范等作為根據,把紙質作業轉變為典型的智力型勞動,也就是技術活。《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在于,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熟練掌握建筑行業工程計量與計價編織規范標準以及理論依據,并促使學生在具體項目應用中可以落實所學理論基礎知識,熟知有關計量與計價方式方法,以確保學生掌握工程量清單科學合理性、招標控制價格適度合理性等多項能力,從而滿足市場與企業工程造價員崗位的多元化要求,且具備良好的從業專業素養。這些標準性與規定性要求的存在,導致《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引進項目化教學法顯得異常重要,且可操作性也非常強[2]。
項目化教學法主張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此教育理念與高校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切實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從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變成了引導者,而學生也從被動接受轉變成了主動參與,形成了良好且健康的學習氛圍與實踐環境,可切實提升教學水平與質量。基于教學方法的改變,可鼓舞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將項目化教學法全面滲透到《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之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根據現代社會需求,著重培養綜合能力與素質表現優異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實踐訓練促使學生所學理論知識投入實際應用。
受傳統教學影響,灌輸式教學方法隨處可見,致使很多學生成績差,教學效率與質量也不樂觀。而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中融入項目化教學法,以其積極影響作用來弱化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良好學習環境氛圍,進而有效提高課程總體教學水平。
項目化教學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其著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貫徹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優化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技能,以此實現綜合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技能型人才深受各個行業領域關注,這就直接導致了傳統教學方法的沒落,以此方法培養的人才根本不能滿足社會與市場的個性化需求。對此,高校需根據人才需求,改變教學觀念,適度調整教學方法,強調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3-4]。
首先,引進教材與新軟件。在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大范圍實行之后,為強化學生就業適應能力,盡快適應工作崗位,高校《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在選擇教材時必須符合實際與市場要求。同時,還需轉變以往以傳輸定額計價知識為主的方式,采取以加強工程量清單計價能力訓練為主的方式,以促使學生熟練掌握工程造價計價方式方法,充分了解定額計價流程與工程清單計價流程,學會如何使用工程量清單計價軟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進以工程量清單計價為實例的項目教學法教材內容、計價規范、取費定額、消耗量定額、魯班計價軟件等等;
其次,鞏固讀取識別圖紙的基礎能力。既有教材中所涉及的案例和作業涉及的圖紙,依舊存在采用舊制圖標準、施工規范、計量計價標準的現象,這將會嚴重影響教學工作開展以及學生就業。在教學中應盡量做到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套真實的、與現行施工規范相符的完整圖紙,以幫助學生系統全面地了解建筑構造、制圖標準,并深刻記憶計量計價知識;
最后,基于施工順序利用建筑模型。在工程量計算時需根據嚴格的施工順序進行,還需以計量計價軟件構建建筑模型,打造空間立體效果,使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地了解工程量計算相關規則與公式等。
一是側重于計量法與相聯關系。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計算實際上就是構件體積、面積、長度計算,更深層次的便是組合圖形計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提供一些簡單的分割方法。在工程量計算數據處理分析時,教師需教會學生相關項目間的聯系,可以做到一式多用,加快計算速度與效率;
二是分組計算相互審查法。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和作業布置時,將學生劃分為小組,分布工作任務,根據課堂進度完成相同計算任務,對各小組所得結果進行核對分析,一旦發現錯誤便相互檢查計算內容,直到發現錯誤原因。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意識與競爭意識,還可使學生間、師生間深化交流,共同進步;
三是分組計算對比審查法。劃分項目為若干子項目,對學生進行分組,各小組分別分配不同任務,完成任務之后一一核對,可通過相鄰且具備內在聯系的項目工程量間相似的關系,以指標或者相似關系評估計算結果準確度。如此,可以促使學生充分了解計算工程量時相互計算方式間的密切關系,以部分計算式反復使用,加快計算速度與效率,基于比較分析也可自主審核工程量準確度。
在建筑工程類專業學生畢業之前,《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完成之后,安排一周時間開展項目實踐操作訓練。教師統一開設設計指導課程,布置任務,然后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開始著手項目實踐,以助于提升學生崗位技能。
一是教務部統一組織指導教師,統一任務。劃分學生為工作小組,指定小組長分配任務,先分工后合作,于規定時間之內計算整合,完成對應指標表格。指導教師則就小組上交成果匯總分析,根據指標或者工程量比較分析,評價給出成績,并提出修正建議;
二是教務部統一組織指導教師,給定各小組不同任務,于規定時間之內要求學生兩兩組合核對,基于自主判斷核對重點項目、篩選項目、分解對比等,并編制比較分析表格[5]。
首先,以工作需求開發課程。基于各建筑類企業對于預算員、造價師等崗位要求的調查研究分析,確定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要求,主要負責工程既定階段的造價預算、明確、控制工作。教師可據此分析工作任務,創建教學情景,規劃教學方式方法,確定《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內容;
其次,創設一體化教學情景。設計集成教學練一體化的真實崗位情景式教學,以工作任務為輔助,仿真模擬崗位實際工作,凸顯以任務為驅動與以項目為導向的原則。通常按照教師合理布置項目、學生制定項目實施計劃、教師闡述知識點并細化任務、學生更正計劃、實時操作、記錄數據與工作進度、協同討論分析并匯總、教師評價學生報告、反饋問題并加以修改,這一流程進行教學安排;
最后,基于項目的教學模式構建。《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主要以招投標工作過程作為導向,以工程項目為實例,通過完成課程開發的工作任務,順利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工作。以此促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熟練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并在工作中實時檢測并彌補自身不足,學會融會貫通。除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之外,學生還可實現實踐操作方法鍛煉,職業素養提升。這種將教學練融為一體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可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
首先,教學內容設計。教師可把《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內容規劃為四部分,分別投射于四種學習情境中,具體即計算工程量、計算綜合單價與總價、編織工程量清單、編織清單計價文件,各個情境所分別包含多項工作任務,以共同構成教學設計結構;
其次,教學組織設計。課前教師通過在線平臺傳輸《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本堂課內容資料,并在網上布置相關任務,學生根據任務要求搜集資料,讀取工程圖紙,為課堂學習做足充分準備;教學時,教師可安排于多媒體教室、造價實訓室指導或者實施分組任務;課后,學生可基于教師自主完成任務,由組長負責協調管理,小組內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最后,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法是開展教學工作的關鍵載體,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一般會在使用項目化教學法的同時,以問題教學法等作為輔助,綜合應用于各個學習情境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強化學生學習自信心。
工作任務的落實流程、內容、課時分配是整體掌控教學進度的關鍵所在。以砌筑工程工程量計算這一工作任務為例,其任務主要有磚砌體、砌塊砌體、石砌體、墊層等項目,以工程量計算規范進行計算分析。教學進度具體為:工作準備——搜集有關資料、熟悉工作任務書并讀取施工圖紙等設計文件、查閱與砌筑工程計量相關的規范資料;工作方案——教師總結評估討論結果并分析砌筑工程量計算的側重點與注意事項、教師針對計算中可能會發生錯誤的位置組織學生通過小例題形式討論計算并給予評述;工作實施——學生自主計算砌筑工程工程量、教師指導學生明確砌筑工程長寬高;總結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上交學習情況反饋表格。
以子項目作為基礎,以實踐技能與崗位綜合能力作為標準,進行階段性評價。首先,是學生自評。學生根據各學習情境規定的評價標準,評價在整個任務實施過程中自己的表現,以給出自評成績;其次,是同學互評。小組內部成員針對任務提交成果進行相互評價,以給出互評成績;最后,是教師評價。教師綜合評價學生在工作任務過程中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態度、技能掌握情況、小組表現等,根據既定比例給出評價成績[6]。
總而言之,現代化教育教學主張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而教師則發揮引導與協調作用。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中引進項目化教學法,不僅轉變了傳統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客體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強調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還使得學生學會了基于教師引導自主吸收內化新知識,并投入實踐操作訓練中,以此鍛煉并提高了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相信隨著項目化教學方法的全面普及,未來高校將會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更多擁有良好實踐操作能力與扎實理論基礎知識的優秀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