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華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實驗小學新城分校 福建南平 353000)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對于知識認知情況為教學出發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由于小學生在事物認知上比較簡單,面對大部分是偏向于公式化理論知識的學習來說,容易在主觀上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意識。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教學出發點,結合實際采取與學生契合的游戲教學方式,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塑造生動有趣的教學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在游戲中對數學知識有清晰的認知并學會靈活運用,鍛煉學生的動腦思考的能力。本文以小學數學游戲教學法運用的必要性入手,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展開闡述,針對游戲激發小學數學學習興趣進行探討。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合理地運用游戲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開拓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對于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念感,在游戲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另外,教師利用好游戲教學可以使課堂環境更加和諧,讓教學充滿趣味性,使學生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牢牢掌握數學知識,促使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下積極進入學習的狀態,散發思維,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游戲化學習具有其趣味性和多樣性,可以減輕學生的課前心理負擔以及對數學的畏懼心理,弱化了學習數學的難度和壓力,提高數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敏感度高,注意力和自我控制力都不成熟。因此,教師可以把程式化的知識通過游戲化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做到游戲化的合理滲透于融合,這種外在因素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掌握和運用。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一定的滯后性,過于凸顯自身的教學主導地位,沿用以往的板書或者口頭講解的形式進行知識傳達,教學形式單一。由于數學是一門偏向于抽象化的理論學科,部分知識內容相對比較枯燥,大多以公式化或者概念化的知識為主,學生很難對知識產生深入的理解,對知識掌握得不夠全面。加上教師對學生實際學習狀態和心理情況的忽視,導致學生降低對數學學習的興趣[1]。
在現階段的教學背景下,雖然現代化教育和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但是實際的教學發展情況并不樂觀。在教師方面,對教學地位認知缺乏明確性,教學的目標規劃較為模糊,核心素養的教學意識不強,而且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留白時間少,對于數學知識學生缺乏獨立認知,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氛圍不強,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授課步伐,久而久之喪失掉了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導致教學效率和質量低下。
小學數學教師雖然有游戲化教學的意識,但是在具體的運用能力上還存在明顯欠缺。首先是教師對于學生缺乏思維性的知識引導,沒有很好意識到游戲化教學的理念缺乏對游戲化的正確尺度把握,出現了游戲脫離實際教學的現象,教師只是單純為了烘托氛圍或者是課堂導入而引進游戲,沒有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游戲和教學之間的主次關系不清晰。再加上教師本身對游戲的流程設計要么過于煩瑣,要么過于簡單,游戲設計缺少一定的趣味性,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疲勞感和游戲情緒。除此之外,部分教師還缺乏對游戲課堂教學全程把控的能力,不具備良好的課堂組織和駕馭控制的能力,并未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并且缺少了游戲教學的張力和發散性,難以提升教學質量[2]。
在游戲化教學中,必須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明確自身在游戲化教學環節中設計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避免出現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但是由于學生的活潑好動,游戲中也容易出現學生不顧教師指導,使課堂混亂的場面。所以,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上,也要重視自身的指導,既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又避免因游戲產生課堂紀律問題,保障教學的游戲化的順利實施。
游戲化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但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一味進行游戲教學,應當遵循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強化教學的效果[3]。在實際教學實踐活動當中,應該保證游戲化教學的趣味性,堅守教學內容的枯燥性以及乏味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但是同時游戲也有娛樂性的特點,教師如果沒有按教學原則開展,久而久之,游戲教學將會逐漸偏離教學目標,讓學生處于較為亢奮的學習狀態,不能回歸于課堂,甚至難以發揮出游戲教學的應有功效。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意識到知識化教學與游戲化教學存在的差異,既要讓趣味性為教學所服務,又要結合知識,把握方向,提升教學目標的完成進度。
在數學游戲化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徐保證學為學生提供可以學習的平臺,給學生平等的機會,體現教學的公平性。雖然很多教師意識到了這一點,但進行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兼顧到所有學生,經常會出現尖子生發言較多,學困生以及中等生發言較少的情況,更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是不能得到照顧和幫助,這是一種隱性的教育不公。所以,教師為了保障教學的公平性,要做到個體和整體之間的兼顧,強化游戲教學的效果。
小學階段學生身心還在發展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上都較弱,如經常會出現上課交頭接耳的情況[4]。而游戲是普遍受到小學生歡迎的一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運用游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講解知識為主,教師與學生互動頻率不高,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具有單一性,會導致課堂氛圍不活躍教學效率低下等現象。因此,教師采用游戲教學是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以及交流,通過游戲可以糾正學生錯誤的數學知識認知,促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生動,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因為游戲變得更加和諧[5]。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性或者公式化知識點的時候必須要通過反復的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和應用,以往題海戰術或者是試卷練習方式不但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且成效也不高。因此,將游戲教學引入到數學課堂中能夠使其在游戲中達到練習的目的,在輕松的氛圍下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
游戲教學轉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性競爭的學習環境,還能夠培養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只是自己進行學習,還可以與其他學生相互配合的進行學習,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另外,游戲教學能夠保證學生具有學習體驗感,學生可以根據游戲教學內容開展角色扮演,將課堂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獲得提升,同時,教師還可以教導學生在游戲中遵循一定游戲規則,體會輸贏,既達到了知識教學的目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樹立,體現教學的雙贏局面[6]。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教師要把課堂氛圍作為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輔助條件,以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輕松的學習氛圍為基礎,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數學課堂上進行學習,提升學習的主觀意識,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讓學生萌發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的形式改善傳統教學課堂的平淡和單調,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探索知識的欲望,逐步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利用游戲使學生思維更加富有邏輯性和靈活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游戲中添加創新的元素,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變換不同的游戲方式,使數學知識與游戲做到巧妙的結合,互為優勢,不斷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使學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的知識學習中。
同時,教師也可以在重點難點知識的傳達上,結合游戲或者穿插游戲,來達到學生對知識全面認知和掌握的教學效果,也可以利于游戲強化學生的知識認知,做到數學知識的鞏固與提升,以此來增添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其年齡、思維等客觀原因,很難對一件事保持長時間的關注,所以,在課堂上游戲與知識點的穿插運用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緊張感和厭倦感,不斷形成積極的因素帶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使學生做到在課堂上從始至終地跟進教師的步伐,提升學習的興趣。
在游戲教學運用過程中,最為簡單的游戲環節設置就是展開游戲競賽,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有著較為強烈的好勝心,競賽的游戲設置可以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參與其中,從而提升班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對知識有“較真”的學習態度。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游戲競賽培養學生的對知識的探索欲望,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相互合作,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關于分數混合運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數學知識競賽的教學模式,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態,讓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來。對于分數混合運算,教師可以把學過的分數知識作為引入,進而向學生講解混合分數的概念以及運算規則,在學生了解和掌之后,提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算出結果,進行搶答,以準確和快速地給出答案為取勝標準。這一方式的運用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掌握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實現教學的深化。
游戲化學習要充分體現出游戲教學的互動性和針對性,創設貼合教學內容的課堂游戲情景,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了解知識。教師應在游戲情景的創立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和體驗游戲,以達到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的雙重提升效果。另外,情景化的游戲教學為課堂學習創設了無限的空間,讓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體味數學的精彩,感受學習的快樂。生活和學習是形影不離的,教師要努力做到將生活元素與數學學習相融在一起,相互促進,提升教學實效。
操作類游戲也是提升學生對數學興趣的基礎手段之一,主要鍛煉的是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效率。以小學數學六年級關于圖形方面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之后,可以結合操作類的游戲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理解知識點之后,利用課余時間,將涉及到的圖形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把內容以平面圖形的方式呈現,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圖形的構成,對圖行有全面的認知,鍛煉其觀察力,拓展其思維,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能夠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并學習先進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式,將以人為本作為教學原則開展游戲教學,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特點,運用游戲教學來改善傳統教學觀念影響下的教學滯后問題,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保障教學質量,實現理想化教學效果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