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瑩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4
社區教育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有組織、有計劃地提高社區全體成員的素質和生活質量。提高居民素質的社會教育活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社區教育是創建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政府對社區教育的重視不斷提高,社區教育蓬勃發展,積極探索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區教育改革發展模式和路徑,形成了沿海發達地區快速開展、中西部地區穩步推進的統籌發展格局,建立了一大批國家級和省市級社區教育試點示范區,社區教育參與度和滿意率逐步提高。
社區教育的發展有利于社區居民職業從業能力的提高,能夠提升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社區教育的發展不僅可以直接惠及參與其中的社區個人,而且還可以將這些利益從受教育者本人及其家庭傳播到社區和整個社會,有利于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社會管理和社會穩定,彰顯社會效益。社區教育的發展和推廣在社區,最終的實踐者仍然是以社區為基礎的。在社區推廣和發展教育,各社區都面臨著各種實際困難。
從居民需求和社區發展的角度來看,建設優質社區教育資源是社區教育的發展關鍵。社區教育資源主要包括傳統的教育教學資源如師資、教學設施等,尤其是課程資源。目前,社區教育“孤軍作戰”,政府部門、企業、社區學校、職業院校相互孤立,辦學主體間缺少必要的整合,社區教育的責任、任務基本上局限于教育系統內部,社區教育往往是就教育論教育。社區教育資源建設主要存在建設落后、共享性差等問題。缺少資源建設的激勵機制和社區資源整合共享機制。雖然目前較多高職院校為提高其社區服務功能,聯合社區掛牌設立了社區學院,為社區教育發展提供支持,但在實際運行中主動性積極性不夠、復制性不強,高職教育在資源建設上沒有真正將社區教育與提高公民的生存技能、改善生存狀態、促進就業等現實問題相連接。
社區教育雖然是政府倡導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塊,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特別是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面。從目前的社區委員會來看,社區工作者、社區教育管理人員主要從事臨時工作人員或兼職人員,文化水平低、缺乏協調和組織能力、缺乏專業的社會工作能力。社區教育對象的多元性、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對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社區教育教師的需求不僅很大,而且種類繁多,要求教師來源廣泛,目前社區教育師資人才庫建設總體架構還未形成。雖然高職院校的師資是社區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因政策體制等原因,一些高職院校教師也不愿參與到社區教育工作中去。
社區教育管理機制目前存在難以統籌,多頭管理等問題,似乎所有部門都能管理,社區教育管理體系不健全,教育管理經驗也缺乏,即使各部門協調管理,也沒有形成有效的教育管理機制。但是現實的社區教育發展不平衡、社區教育功能偏離、社區教育質量較低等問題導致社區教育的發展乏力,社區在教育條件、經費投入、教育信息技術開發和教育經驗等方面無法真正滿足社區居民的教育需求,社區教育還存在法律上的缺失,社區教育的經費投入也缺少必要的保障。
當前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還存在著兩種教育形式在協同發展中的制度建設方面的一系列問題,目前也沒有一個成熟的發展模式和可以借鑒的路徑。
發展社區教育是構建學習型社會、推進全民終身學習、實施教育惠民的基礎民生工程。
社區教育源于美國思想家杜威1915年提出的“學校是社會的基礎”的思想。這種觀念打破了傳統的學校觀念,主張學校是社區的基本原型,是社區生活的縮影,從而產生了“社區教育”的理念。在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形成了對社區教育的多元化認識。因此,社區教育的內涵越來越豐富,特色越來越突出,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社區教育要有章可循,重視教育立法是美國社區教育的鮮明特點之一。美國各級政府對社區教育的投資一直持非常支持和寬松的態度。美國社區教育的資金主要來自三個來源:地方稅、政府撥款和學生學費。美國的社區教育體現出明顯的物化特征,社區教育主要由社區學院承擔。美國社區教育有特殊的教師管理制度和師資隊伍建設經驗。社區教育基于滿足社區需求的原則,美國社區教育課程具有多樣化、針對性、實用性和靈活性,課程涵蓋幾乎所有內容,包括基礎教育課程、職業教育課程和繼續教育課程。
中國社區教育起步較晚,理論與實踐經驗稍顯不足。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發展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擴大社區教育資源供給。國內學者對社區教育也進行了一些研究:李紅[1]研究了美國社區教育發展的特點及啟示;趙蘇陽[2]分析了美國社區教育經驗與可借鑒性;丁利敏[3]對我國社區教育若干問題進行了探究;劉天文[4]等分析了終身學習理念下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關系,提出了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唐金權[5]研究了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的路徑探索;林濤[6]等通過對長沙社區教育優秀學習中心建設實踐的摸索,明確了社區教育優秀學習中心的內涵,建立了優秀學習中心建設的管理體制,并探索了優秀學習中心建設的運行機制。
社區教育呈現教學對象的多元性、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其教學模式與高職教育一脈相承,社區教育需要成熟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支撐,高職教育可以通過社區教育來發揮其社會服務功能,促進社區教育協調發展,實現互利共贏。高職教育成熟的教育管理體系社區教育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從教育的主要內容上看,社區教育涉及面廣,涵蓋生活、文化、藝術、科技、藝術修養、文體活動等實踐內容。這與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的課程內容是一致的。從教育目的來看,社區教育與高職教育有共同之處,都是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思想道德水平和職業能力。高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在各個領域的相似性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高職院校在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大社會服務的力度,這既是自身發展的需求,也是社會責任,能促進學院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提升院校品牌影響力,社區教育可以實現高職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
整合資源運用協同理論推進社區教育,實現參與主體多元化,發揮各主體的優勢,揚長補短,形成多方聯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高職院校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新格局。
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同時也深刻改變著社區教育的模式。社區教育必須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構建線上線下的學習平臺,積極發展在線教育培訓等新模式,以科技創新助推社區教育創新。社區教育的發展給高職教育社會服務帶來了新的機遇,高職教育應當主動走出校門,深入到社區中,創新社區教育模式,把社區教育作為推動高職教育社會服務新的增長點。
高職院校應當結合自身的地域與行業特色、資源優勢、辦學特色和發展需求,探索一條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互利共贏、協同發展的新路。高職院校要積極探索社區教育功能,通過政策激勵教師積極參與社區教育;在服務社區教育的實踐中,注重技術知識和操作能力的訓練,根據專業特色增強社區教育的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社區居民群體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如開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職前教育與崗位培訓、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并重的教育,開發特色社區教育項目,支持和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培訓學習,使高職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發揮到最大程度。
以創建示范社區學院為抓手,構建政府主導型社區教育發展模式,是地方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重要保障。高職院校與社區共建特色示范社區教育學院,是在政府主導下開展的一種新的社區教育模式,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文獻研究顯示在江蘇省已建立多個社區學院,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高職教育通過社區教育協同發展服務社會的優勢。
湖南省教育廳、人社廳等九部門也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結合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進一步推進湖南省社區教育發展提出具體實施意見。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地區,近年來,湖南省株洲市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不斷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株洲市構建了四級社區教育網絡。株洲市職教大學城是湖南省乃至全國的職業教育高地,目前株洲職教城10所職業院校都已與社區合作建立社區學院。據調查這些社區學院強化機制建設,在辦學體制上提供保障,通過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的深度融合,依托院校教育的管理資源、人力資源,建立了專業的管理機制,并加強社區學院的專兼職隊伍建設,積極引入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同時加強高職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師資融合,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發展是助推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法寶。
為推進示范社區學院建設,地方政府應研究制定“示范性社區學院建設方案”“示范性社區學院評估細則”,從組織與管理、任務與職能、制度與保障、隊伍建設、設施與資源、實施與成效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建設的總體要求,對社區教育示范校建設制定評估標準,定期開展示范社區學院立項建設遴選,根據建設期內在運行機制、服務模式、學習方式、社區資源整合、社區教育隊伍建設、常態化的社區教育活動及培訓等方面的成效進行評估驗收。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對社區教育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也出現差異化,高職院校應當調研分析相關的信息數據,按照社區的實際情況、社區居民情況和社會資源情況,提出社區教育的發展目標。通過細分居民的個性化、差異化學習需求,我們關注失業人員、老年群體、農民工及其子女的需求,借助高校資源,構建多元化的教育資源平臺,滿足社區教育的不斷發展,為更多的社會群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課程。
整合高職教育資源,構建豐富的教學資源庫,搭建學習平臺,院校與社區聯合組建社區學院(如某學院某社區學院),院校與社區協同推進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利用政策導向激勵高職院校場地設施、課程資源、實習實訓場地、和師資隊伍參與到社區教育中去,建立資源整合共享機制和開放學習機制,確保高職院校與社區教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充分發揮兩個主體的優勢,共同推動社區教育的有序發展。
雖然我國社區教育起步較晚,但隨著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深入,探索社區教育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通過分析社區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索社區教育提升的實踐途徑,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還需要不斷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社區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