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欣
黑龍江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伴隨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運用與發展,Web前端技術開發速度得以進一步提升,相應的技術也在不斷創新與升級。在此背景下,互聯網行業越來越重視用戶體驗,但傳統Web界面已經無法充分滿足現代用戶個性化需求,必須不斷研發全新的Web前端開發技術,因此對相關技術人才需求量不斷攀升,標準日漸增多。基于此,各大院校在培養相關人才時,要以前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基準,重新定位人才培育目標,完善人才培育方案,革新教育模式,既要培養學生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又要強化學生創新精神,從而為社會相關行業提供高質量人才資源。
所謂Web前端開發,即指根據具體應用需求,有意識、有針對性、有方向性的利用HTML、Java等技術,對網站展開合理布局,提高用戶滿意度以及體驗感的工作內容。對于運用此項技術相對成熟的發達國家來講,前端開發技術人員已屬于獨立系統,而且為其專門構建了對應開發群體。但是,從整體情況來講,國內還未構成規范化、標準化的前端開發技術隊伍。隨著web2.0技術的創新推廣與普及,國內社會行業對其技術人員提出更多需求,亟須各大院校培育出更多高質量、高水平人才,有效彌補社會前端開發技術人才的缺口。與此同時,各大院校在培養前端開發技術人才時,要注重對人才培養手段和形式進行革新,以時代客觀需求為基準,強化人才創新意識,提高人才創新能力,以此真正滿足各行業對此類人才提出的迫切需求。
近些年,國家越來越重視新興產業,伴隨互聯網在各個行業的廣泛運用,社會對WAP前端開發優質人才提出更大、更高需求[1]。為適應這種形勢,各大院校逐漸加大了對軟件專業人才的培育,既要提高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與職業能力,又要培育學生創新精神,軟件創新型人才整體數量與質量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礎上,各大院校為提高相關專業教學質量和成效,選用諸多優質專業軟件人才加入教學團隊,為軟件技術專業教學開展打下扎實人才基礎。然而,因學校教育環境與社會教育環境差異性較大,特別是隨著軟件技術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致使軟件師資教學水平和能力無法有效銜接前沿技術,更何況達到職業技術等級證書人才培育標準。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知識呈爆炸式增長,特別是針對計算機軟件行業來講,技術和知識更新速度要遠超于其他行業,專門從事開發各類軟件的企業也會被現代新技術、新應用、新理念帶著跑,并且教育要往往比社會市場發展慢半拍。在此背景下,軟件技術專業如若想緊跟社會市場發展需求,就要及時開發課程。但課程開發要通過知識點選擇、項目開發與教材編制等一系列環節才可運用到現實教學中。整個流程需要耗費諸多時間,致使課程內容更新周期長,發展緩慢,如此必然會產生教育內容落后于技術發展的現象。為改變此種情況,很多學校均選用校企合作,但是二者合作缺少深度和廣度,培育的軟件人才無法真正達到現代社會市場發展要求。并且,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由市場所決定,利用相對落后的體系來培育軟件技術專業Web前端開發創新型人才,會對課程教學和考證等方面實施效果產生直接影響,不利于學生日后更好的進入工作崗位[2]。
基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下Web前端開發對教學實踐環節提出更高層次要求。但是,軟件專業教學,特別是實踐教育內容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存有很大差距,盡管現代各大院校越來越重視實踐操作能力培育,因學校教育資源與師資水平限制,使得學生Web前端開發實踐教育效質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例如,一些學生在校未能有效掌握Web前端開發技能和創新精神,難以真正參與到實際項目開發中,很多學生均停滯在基礎項目練習和理論知識學習層面,未能對相關知識和技術展開深度探究。軟件技術專業web前端課程教學以理論知識講解為基準,更加重視實踐操作,如若前端開發實操訓練未能得到有效保證,其技術技能等級證書考核便難以通過[3]。
課程體系設置,關乎著學生是否能滿足現代人才市場發展需求。因此,軟件技術專業教育工作者,在設定人才培育方案時,要將專業課程體系與Web前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相結合,深化CSS3和HTML等模塊知識,適當調整PHP技術與應用以及數據庫應用等內容。另外,基于Web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下,要想充分發揮證書的效用和價值,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夯實學生持續發展基礎。隨著現代網絡的高速發展和變遷,職業技能和內容在不斷發生變化,所有員工均要通過自我學習、自我完善來提高自己,更好適應工作崗位新變化與新發展[4]。因此,在前端知識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積極學習HTML5和CSS3等知識,既要掌握扎實,又要深刻理解,做到學以致用。前端框架變化莫測,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借助這部分框架合理交付應用,但卻不可過于依賴框架。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合理設置框架學習所占課時,鼓勵學生利用自身所學知識嘗試現場編寫或是調試代碼,以加深學生對框架實現原理及方法的掌握。
在軟件技術專業教學中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注重完善教學平臺,有針對性、有方向性應用同教學特點及職業技能證書相契合的多媒體教育模式,精心挑選優質教材,引進現代化教學思路與方法。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充實自身教育內容,及時更新與調整,利用國際化手段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強人才與國際化人才標準的接軌。另外,學校還應當根據自身教學現狀,構建完備的自主學習平臺,搭建項目資源開發及程序設計案例庫,完善學生課外知識學習層次,保證課內外教學完美結合,以培育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前端開發技術優質人才。基于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下,若想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使其成為高質量技術人才,則要依托軟件技術專業教學特點,創建與其相對應的網絡工作室,與此同時,還要與網絡型企業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打造綜合性實踐基地,既要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能力,又要強化學生創新素養,滿足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取要求。在具體就教學中,教育工作者還要引導學生進入基地內部,參與到項目開發與實踐中,以此進一步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助推向“職場”過渡。
根據Web前端職業技能證書人才培育定位標準,軟件技術專業在進行創新型人才培育時,要轉變傳統將Java開發作為主導的人才培育方案,變成以“Web前端開發”為主,依托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調整軟件技術,專業教育方案和目標,制定“Web前端開發”專業課程標準。依托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對軟件技術專業創新型人才培育目標、規格、課程體系以及畢業要求等要素展開重新梳理與定位,完善人才培育方案。首先,修訂人才培育方案,尤其是培育方向及技能目標,遵循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具體鑒定標準要求,明確創新型人才培育規格,隨后依托人才培育方案與課程標準,規范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整合不同課程教學計劃與授課教案,堅持將職業能力作為主導的課程教學理念,將職業標準落實到專業教學全程。其次,在原有課程中融入與職業技能證書考核相關的課程。在軟件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既要在專業能力培養課程中增添Html5和Java、前后端交互技術等一系列課程,又要在實踐訓練環節適當增添前端開發項目實戰課程,利用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軟件技術專業課程中,要適當增添理實一體化和實訓等課程所占比重,實訓學時不可小于50%,創建將實踐作為主導的軟件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5]。最后,明確提出此專業學生在完成學校規定課程獲得相應學歷證書后,還要參加“1+X證書”考試,獲得以Web前端開發為主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而且,學校還要在具體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強化學生創新精神,從而使學生真正滿足職業技能證書考核標準。
針對軟件技術專業而言,課程考核制度變革主要探究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和課程考試之間的融合,二者同步開展,既能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又能得到學歷證書。從本質角度而言,在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活動中,要想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求學生必須獲取與Web前端開發有關的職業等級證書。在此背景下,課證融合考核制度可以更好滿足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要求,將課程考核同證書鑒定相結合,課程學習結束后,便要按照相應等級證書鑒定標準展開考核,只有通過鑒定的學生才可獲得成績與學分。所以,應將Web前端開發崗位所需專業知識、技能與職業素質作為具體考核內容,充分反映軟件行業與互聯網企業對此專業學生提出的要求。應用多元化考核模式,側重考核學生任務完成能力與創新水平,考核學生是否能在面對具體項目時發揮自身想法和智慧進行深度思考,是否能利用創新能力更好完成項目任務[6]。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注重改變學校原有考核模式,運用企業參與或自主考核的形式,貫徹落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此外,為更好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與綜合素養,在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活動中,學校還要重視實踐教學,創建完備的實驗實訓室。然而事實上,多數學校的實訓室基本上均定位成教學實訓或是一體化教學。伴隨證書制度的推進,實訓室功能逐漸演變成實訓教學、技能鑒定和對外開放等多功能型實訓室。由此,軟件技術專業要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有效開發線上和線下的培訓資源,提高實訓室效用和價值,從而為學生學習更多知識奠定扎實基礎。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大院校要想有效培育前端開發技術創新型人才,要以市場崗位現實需求為依托,明確市場及相關技術發展規律,將助力學生更好就業作為目標,培養學生崗位技能與綜合素養。在此背景下,學校還要根據前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改革課程考核制度,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從而提高人才培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