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航
(金華教育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0)
幼兒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學校教育的預備階段,同時又是一項社會公共福利事業,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對于我國人口素質的提升有重要意義。現在國家對學前教育事業非常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而幼兒園又是幼兒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教育部 2016 年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于 2 小時,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于 3 小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戶外活動作為幼兒園教學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幼兒的身體發育中,各個器官系統的發育還很不完善,對外界的適應能力還比較弱,通過采用符合幼兒特點的戶外活動,能有效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和適應能力。本研究主要對金華市區部分二級及以上幼兒園的戶外活動情況進行了調查,以了解金華市幼兒園的戶外活動具體實施情況。
1.幼兒戶外活動的場地不夠
幼兒園要為幼兒提供安全、舒適的戶外活動場地。該場地應該是活動空間大,能為幼兒的跑、跳、鉆、爬、投擲等基本活動能力及各種球類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通過調查發現,金華目前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的地面主要由人工草坪和塑膠兩種。這兩種場地都有一定的緩沖性,對于跑、跳等活動能起到很好的緩沖的作用。這樣可以減少在運動時對于身體各部位的不利影響,保障幼兒的安全。由于市區二級及以上幼兒園的保教水平較高,導致報名的學生多,招生壓力很大,甚至經常出現超班額的現象。有限的空間被其他室內活動所侵占,導致戶外活動場地不足。根據對二級幼兒園戶外活動面積3平方米的要求,很多幼兒園活動面積不夠。而由于戶外活動面積較低,往往設計中的綠化場地多被建設成了活動場地,故幼兒園的人均綠地面積也較低[1]。
2.幼兒戶外活動場地上的器械、材料不能滿足幼兒的需求
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器械材料需要品種多樣,數量也要多。器械材料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并保證幼兒的安全,以滿足不同幼兒的各種需要,使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能全方位地增強活動能力,提升身體素質。通過調查走訪發現,一些幼兒園戶外活動雖然器械種類很多,但是數量較少。如有些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大型器械,滑滑梯、蕩船、平衡木、秋千等只有一套,一些小型的如木馬、跳繩、籃球、呼啦圈等也數量不足,很難滿足較多幼兒的活動需要。這也影響了幼兒戶外活動的興趣及活動效果。同時對這些器材的管理維護也不是很到位,很多幼兒園對器械的使用都沒有記錄單,也缺少對器械的消毒與維護。器械管理維護到位,能提高器械使用的利用率,延長器械使用的時間,同時能減少意外傷害發生的概率[2]。
3.組織形式比較單一,基本以集體活動為主
幼兒戶外活動可以分為幼兒集體活動和幼兒自主游戲活動。集體活動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全班一起進行的活動。主要體現在教師決定著幼兒活動的地點、伙伴、規則、時間、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等。幼兒自主游戲活動指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個過程能使幼兒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內容,這樣能培養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天性,使幼兒的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在幼兒的自主游戲過程中,幼兒具有較大的自主權,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活動。在對這幾所幼兒園戶外活動的調查中發現,幼兒園戶外活動基本上以集體活動為主,幼兒自主活動的機會較少。在一些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過程中,雖然給了幼兒自主活動,但其實是一定范圍內的自主,主要表現為:教師根據活動時的危險程度終止幼兒的活動;一些幼兒園戶外活動時班級較多,而把幼兒按班級指定的一定區域進行游戲,這樣幼兒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活動。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就是為了給幼兒提供自由的環境,而教師的干預卻限制了幼兒自主戶外活動。這樣就不能很好地釋放幼兒自由的天性,會影響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的發展。
4.教師不太愿意組織戶外活動
通過對幼兒園教師的訪談發現,幼兒教師喜歡在教室里組織集體活動,對組織幼兒參加戶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而幼兒則喜歡到戶外進行活動,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鍛煉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促進生理機能生長發育、鍛煉幼兒的良好意志品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幼兒教師擔心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發生意外事故,而在室內的集體教學活動就安全很多。在戶外進行自主游戲活動時,外面場地大,往往是好幾個班的幼兒在戶外進行自主游戲,老師怕顧不過來。而在戶外活動時肯定比在室內發生意外事故的風險要高,而且帶班老師要承擔責任,幼兒園也要承擔責任。這相當于為幼兒教師組織開展戶外活動設置了一個障礙,幼兒教師會限制幼兒在戶外活動的時間,或者是在戶外活動時也是牢牢控制住幼兒,不讓幼兒自由自主地活動[3]。
為了提高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整體水平,讓孩子能在戶外盡情地玩耍,釋放自由的天性,培養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及合作分享意識,需要幼兒園、教師、幼兒和家長共同努力。
1.加強教師理論學習,定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專業的理論知識是教師教育教學的基礎。通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幼兒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幼兒運動生理機能變化規律等專業知識。只有掌握了深厚的理論功底,才能在實踐教學中得心應手。特別是幼兒在戶外活動時身體的一些變化規律,對不同活動項目能促進幼兒哪方面的發展等要了如指掌。
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這就要求幼兒教師要不斷學習,參加各種培訓,促進理論實踐知識的提升。為了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順利開展,必須讓教師在觀念上有所改變。通過學習讓教師明白要多讓幼兒參加戶外自主活動,這對于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及人格的構建很有幫助。我們要放手讓幼兒真正地享受自由,同時需要教師做足充分的各項準備。
2.改進戶外活動場地條件和游戲材料。戶外活動場地是開展幼兒戶外活動的基本保障。在目前各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不足的情況下,應該充分挖掘能利用的戶外空間,把它改建成安全并適合幼兒活動的場地,如在樓頂的平臺、過道的連廊等進行改建,也可在墻壁上增設攀巖設施。在活動場地的環境創設方面應盡量為幼兒提供自然的原生態的材料,改建安全、功能多樣的創造性游戲場地。在活動的地面上增加自然草地、沙地等自然地面,增設幼兒玩水、玩沙區域等,回歸自然。
游戲材料盡可能按照功能的劃分來投放,可設投擲區、攀爬區、騎行區、跳躍區、玩沙區、玩水區、球類區、建構區、游戲區等。增設一些大型的固定器械,配足一些小型的器械以滿足幼兒的需要;也可以制作廢舊材料為主的活動器械,如輪胎、油桶、梯子等,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自由游戲材料。為了增進幼兒與教師及家長的關系,一些游戲材料可由幼兒與教師共同制作完成,也可由幼兒與幼兒家長共同完成。如共同制作沙包、卡片等,共同收集易拉罐、礦泉水瓶等。這樣既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促進了親子關系。由于是幼兒自己制作的玩具,幼兒的參與度肯定會很高。
3.豐富戶外活動的內容。戶外活動不僅僅是體育活動和幼兒自主游戲,還包括了早操、戶外散步等在戶外進行的活動。所以幼兒教師可以選擇的戶外活動內容較為廣泛。這就要求教師能合理地安排各種類型的運動,將幼兒的體育活動與戶外的自主游戲、早操、散步等相融合。
幼兒教師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制定出本班戶外活動的學期和周計劃。早操的內容可根據幼兒園的現狀和氣候因素進行適當調整。如在氣溫較低的季節,可先開展走、跑運動,再開展符合幼兒園特色的早操活動。體育活動圍繞幼兒基本體操、幼兒基本動作、運動器材活動等來開展。
幼兒教師可以引入富有當地特色的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內容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又很經典,材料一般都是當地比較常見的,并且活動對于時間、空間的限制較少,幼兒比較喜愛。但在選擇具體內容時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挑選能夠發展幼兒走、跑、跳、攀登、鉆、爬、平衡等基本動作及促進幼兒身體協調發展的民間游戲,這樣既能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又能提高幼兒各項身體素質,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
4.科學合理地安排戶外活動時間。在普遍存在活動場地不足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的時間和活動的質量,幼兒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地分批次安排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這樣不僅解決了幼兒的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也提高了戶外場地的利用率。但是,在戶外活動的安排中,還需要注意幼兒學習活動的動靜交替、勞逸結合等特點,各個班級上下午都要安排戶外的活動時間。在碰到極端天氣的時候,要及時調整戶外活動的時間安排。如出現高溫天氣,就要錯開高溫時段,進行調整。如果下大雨,安排在走廊或活動室進行集體活動。
作為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延伸,也可以安排幼兒在社區或公園里與家長進行戶外親子活動,挑選能發展幼兒走、跑、跳、攀登、鉆、爬、平衡等基本動作及促進幼兒身體協調發展的一些活動項目。公園里環境優美空氣新鮮,使人心情愉悅,這樣不僅能鍛煉幼兒的活動能力,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同時彌補了一些幼兒園的戶外活動時間不足問題,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幼兒與家長的親子關系,讓家長陪著幼兒一起成長。
5.教師的指導要講究策略
在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時,教師要努力想辦法激發幼兒的自主探究意識,讓更多的幼兒參與進來,讓他們成為幼兒戶外活動的主人。教師以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的身份,對幼兒在自主游戲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及時進行肯定。
教師應在在戶外活動前對戶外空間進行合理的安排和協調,根據不同年齡、項目、水平的幼兒進行材料的選擇和分配。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認真仔細地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通過觀察個體的情況,特別是運動量太大、能力偏弱或不怎么活動的幼兒,經過分析,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調整。如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相互間出現矛盾,這時需要教師通過觀察并結合幼兒的特點來判斷是否立即干預還是讓幼兒自己解決。通過觀察,能夠為幼兒教師的及時介入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如在墊子、木塊、油桶、梯子拼搭過程中,梯子與油桶出現了明顯的晃動,就需要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對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幼兒教師就要及時指導,通過對幼兒的肯定、贊賞、鼓勵等手段,幫助幼兒克服心理障礙,挑戰自我。如果教師不及時進行指導,這部分能力不足的學生可能就會有心理問題,出現不喜歡參加自主游戲活動,不與同伴合作交流等,長此以往,可能會影響幼兒的成長。在戶外活動中,多與幼兒交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觀點,提升幼兒的自信心。
6.加強家園共育
幼兒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其身體組織系統正處于快速發育階段,他們的協調性、力量、靈敏性、自我保護能力都比較弱,容易發生意外事故,不僅容易傷害到自己,有時還會傷害到其他幼兒。這就必須加強幼兒安全的教育,任何一點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幼兒傷害事故的發生。這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合作,降低風險。
幼兒園應該積極完善幼兒園的一些規章制度,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要制定意外傷害處理預案,當發生意外傷害時,緊急啟動意外傷害預案,將傷害控制到最??;對幼兒要加強安全教育,盡可能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幼兒教師要增強安全意識,在活動前,教師要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傷害,將各種傷害隱患排除。如指導幼兒上衣塞在褲子里、鞋帶要系好、及時增減衣服等;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活動的觀察者,對幼兒的危險動作要及時糾正,并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幼兒園要與家長做好溝通工作,讓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努力,確保幼兒戶外活動的開展。戶外活動能釋放幼兒的天性,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提高幼兒的合作與分享意識,為今后的學習、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