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艷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體育教學部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中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2020 年10 月15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就新時代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統設計,并提出將學校體育納入地方發展規劃,明確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職責,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素質測評情況和支持學校開展體育工作納入督導評價范圍[2]。2020年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強化體育評價,要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3]。2014 年4 月,教育部印發了《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中小學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以各地學校體育統籌管理為保障,著力構建目標明確、機制健全和制度配套的學校體育評價體系[4]。在學校體育工作重要性日益凸顯的今天,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需要有合理的組織機制來保障運行。基于此,該文運用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對內蒙古自治區高職院校體質健康測試機制進行調查,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為該地區高職院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助力其走出“路徑依賴的困境”[5]。
該文選取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通遼職業學院、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等7 所內蒙古自治區高職高專院校為研究對象,研究內蒙古高職院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機制,并分析存在的問題。
1.2.1 問卷調查法
發放《內蒙古高職院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機制》問卷(體質健康測試負責人版、體質測試教師版、學生版)。每所院校負責人發放1份,共回收7份,有效問卷7份,有效回收率為100%;每所院校體質測試教師版發放10 份,共回收65 份,有效問卷65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每所院校學生版發放200份,回收問卷1385份,有效問卷1374份,有效回收率為99.2%。
1.2.2 專家訪談法
以上述7 所院校的體質健康測試管理人員為訪談對象,設計訪談提綱,通過面對面、電話、微信等方式,對目前學校體質健康測試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交流、訪談,并通過登錄以上學校的網站,查看其組織機制。
研究發現,只有2 所院校未成立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領導小組的學校普遍采用的是由分管體育工作的學院領導擔任組長、體育教學部主任擔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及各系部主任為組員、體育教學部具體實施測試工作的成員結構。這種結構優點較多,如各司其職、專業程度高等,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體育教學部責任重大但權利較小,無法調度同級職能部門;外部協調困難,不同職能部門缺少有效交流等[6]。有4所學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有協同機制,但反饋結果是協同并不順暢,尤其需要教務處、學工處、醫務室的大力支持。
大部分學校成立了體質健康測試工作辦公室,所有調研學校測試工作由專人負責,負責人均為兼職。兼職管理可以充分發揮負責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管理好體質健康測試工作,但管理人員沒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推動體質健康測試工作與體育教學的有機結合及相互促進。
有5 所院校出臺了配合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的測試工作制度和體質健康測試應急預案,反映出各個院校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文件的落實比較到位,能夠結合院校的實際情況將文件要求落地實施。
有5 所院校有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專項經費撥款,均來源于學校撥款,但各學校間差距較大,從1 萬~20萬不等。經費的支出主要是測試器材的購置及維護、測試教師的勞務費。
在所調查的7所院校中,只有1所院校是全儀器化操作,4 所院校是手動加儀器測試,2 所院校為全手動測試。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亟需購置體質健康測試儀器,并做好后期的維護及更新換代工作。體質健康測試儀器是否先進是影響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數據的準確性、測試結果的反饋跟蹤、測試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經過統計,只有2所院校有專門的體質健康測試場地,其余均為室外或者測試時臨時找測試場地,該統計結果與測試方法統計結果是相互印證的。從該數據也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是集中一段時間進行測試,因此不需要專門的測試場地,這樣也可以騰出更多的教學場地,教學場地不足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但沒有專門測試場地會影響不及格學生及缺項、緩測學生進行補測,也會影響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日常的開展。
測試工作開展前,大部分院校會召開由體育教學部主持的體質健康測試專門會議,安排測試工作的分工。所有院校的測試教師都會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告誡注意事項,不能測試的學生要提供醫院證明辦理免測。測試前進行會議溝通是必需的流程,只有各相關職能部門、二級學院積極協作,體質測試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測試前的規定內容,測試前、測試中及測試后的安全注意事項以及發生意外事故時的應急處理流程都要告知學生,讓學生在了解、熟悉的前提下進行體質健康測試。
在測試過程中,4 所院校有醫務監督,以便有突發意外情況時進行急救處理。只有2所院校在測試過程中有輔導員、班主任在場。“安全第一”貫穿體質健康測試全過程,有醫務人員、輔導員和班主任在場,能夠更加快速地處理意外傷害事故,是順利開展體質測試工作的必要條件。
據統計,測試結束后有4 所院校向學生反饋測試結果,只有1 所院校會向學生開具運動處方,有2 所院校將測試結果與評獎評優掛鉤。2020年10月,內蒙古教育廳下發關于認真落實2020 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和《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的通知,要求全區各普通高等學校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確保按時完成覆蓋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評定和數據上報,并實行監測結果公示制度。學生了解自己體質健康水平,做到心中有數,在鍛煉時才能“有的放矢”。而相對應的運動處方的開具,可以更科學地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高體質健康水平。
科學合理的大學生體質監測管理模式是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路徑[7]。在“影響本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開展的因素”的問題中,“校領導的支持、未成立獨立測試部門、管理不到位”是選擇比較多的選項。因此,針對現有的組織結構存在的問題,如外部協調困難、體育教學部權責失衡、醫務人員不在測試現場等,可于測試前成立由體育教學部負責的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組,根據測試工作的需要,從各部門選調項目組成員,這樣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體育教學部無法調動其他部門人員的問題,進而使體質健康測試順利進行。
體質健康測試手工測試不僅在測試時、數據匯總、上報的過程中費時費力,而且數據失真率較高。目前,比較先進的體質健康測試儀器,在測試時,直接報告測試結果,測試結果能夠一鍵上傳到國家體質健康數據平臺,而且在數據的統計管理使用方面也比較方便,能針對學生的健康水平提供運動處方。2014 年,教育部印發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要求“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要將組織開展體質健康測試計入教師工作量,要加強測試場地、設施和器材等條件建設”,促進了大學生體質監測管理質量的提升,具體還有監測儀器的精密度明顯提升、工作流程的要求更加規范、監督抽查制度更加注重實效、監測軟件和數據管理系統更加完善等[8]。國家對學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非常重視,要求每年進行一次覆蓋全校所有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也是每一所學校每年學校體育工作報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影響本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開展的因素”的問題中,“測試場地設備、儀器維護升級、經費投入不足”3 個選項是選擇最多的,可見內蒙古大部分高職院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開展,深受測試條件的制約。因此,學校要加大財政投入,改善測試環境和條件,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設立專門的體質健康測試場地,不僅能方便學生進行測試,而且以此為評價手段,能夠督促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測試前召開部門協調會,做好各職能部門分工。學生的政策態度對體質測試數據有顯著影響,不僅會影響學生日常鍛煉行為和體質健康水平,而且影響體質測試數據的準確性[9]。因此,要做好測試教師、學生的宣傳工作,如與校園體育文化相銜接,在各班級召開主題班會、在校園張貼宣傳標語等,讓全校每位教職員工重視,讓每一名學生了解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都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此項工作;對測試教師進行急救培訓,對每一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每一位測試教師、學生熟悉應急預案;進一步規范免測的申請程序,對申請的學生進行有效甄別、判斷,避免部分學生因不想參加體質健康測試而弄虛作假[10],違背體育課程思政“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測試過程中,要求每一位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將每一個測試項目的測試規范張貼于測試場地,測試教師嚴格按照測試規范操作;合理有序組織,讓體育課程思政的“規則教育”貫穿測試全過程。測試結束后,按照測試要求稍做休息后,再有序離開測試場地;要及時將測試結果反饋給學生。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國家學校教育工作的基礎性指導文件和教育質量基本標準,文件規定只有達到良好及以上的學生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要求“畢業時,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 分者,按結業處理”。由以上文件可以看出,國家對測試結果的評價功能有明確的要求,但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院校的測試結果不與評獎評優、畢業證“掛鉤”,因此,要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管理制度,激勵和教育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
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還體現在反饋功能、引導鍛煉功能方面。中國則更偏重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的管理和宏觀的統計分析,在體力活動評估和營養促進方面,管理系統還處于空白,因而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難以形成具有價值反饋的運動處方與建議[11],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的反饋功能利用不充分[12]。因此,要提高測試結果的使用率,準確研判測試結果走向,及時采取科學的干預措施,因材施教,促進體育課程與課余鍛煉的有機結合[13],指導學生科學鍛煉,提高體質健康水平。
在職教20條背景下,高職院校“雙高計劃”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承載著“五育并舉”中重要一環的學校體育,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在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體質健康測試作為評價學校體育的重要載體,承擔了體教融合的重要責任。內蒙古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時,一方面從測試機制內部著手優化,如優化組織結構、加強測試保障、合理使用測試結果等;另一方面本著“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原則,可以考慮引入第三方測試機構,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真實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