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興來
(甘肅省合水縣第一中學 甘肅慶陽 745400)
班級管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有效的班級管理,不僅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升其道德修養,還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使得學生們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得以全面發展。因此,高中班主任教師要積極研究該時期學生的發展特點,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特征,然后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對其實施科學引導,以便營造和諧、融洽的管理氛圍,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發展質量。
柔性管理模式是一種人性化管理機制,主要指的是班主任教師在管理學生時,能夠充分尊重他們,圍繞其未來發展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幫助他們查漏補缺,并引導其分析內在原因,從根本上規避各種不良的言行,使得他們得以健全發展。該種管理模式的關鍵任務是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滿足其情感和心理需求,讓他們在被管理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反饋和良好的體驗,從而主動反思自我、約束自我,及時改進個人的不足,以便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輔助增強班級管理的有效性[1]。
第一,實時性。在應用柔性管理模式時,班主任教師需要立足當下,根據學生的實時表現分析其心理特點和動機,然后采用適合學生的方法對他們加以引導,獲得他們的信任和認同,以此輔助他們不斷完善自我,有效達成管理目標。第二,獨立性。教師不需要依托各種制度和懲罰條例來約束學生,而是根據學生當下的表現,在尊重其人格的基礎上,秉承“對事不對人”的原則,靈活使用各種方法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使他們明辨是非、主動思考,繼而提升管理成效,并促進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第三,層次性。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性格特點都不同,所以使用柔性管理模式對他們進行引導時,就需要立足其實際情況,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方式教育他們,從而滿足其多元發展需求,切實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
(1)以生為本。在使用柔性管理模式時,班主任教師必須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其樂于接受的方式與他們溝通和交流,以便更為順利地傳遞各種正面信息,提升其接受度,保證管理成效;其次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主動了解他們的想法,然后采取更加科學和系統的方式教育他們,使之明確發展目標,學會反思和管理自我,進而推動其健康成長。
(2)師生平等。班主任要想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就必須落實師生平等的理念,通過與學生平等交流、平等互動來交換信息。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獲得學生的信賴,也才能更加及時、準確地發現學生的問題,然后靈活選擇管理的模式對他們進行引導,輔助其改進自身缺陷,提升個人素養,從而凸顯柔性管理模式的價值。
(3)心理導向。班主任教師在應用柔性管理模式時,要突出心理導向原則,即從心理層面入手,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心理波動,然后對他們實施靈活管理,使之形成積極的認知,主動完善自我,輔助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2]。
高中階段的學生尚未完全脫離青春期,其依然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且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依然不夠完整,容易受不良思想和風氣的影響,再加上學習壓力較大,情緒也很容易波動。此時,教師對他們進行柔性管理,不僅可以迎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使他們感到被尊重、被認同,從而激發其自主發展的意識,還可以解放他們的思想,使之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探索,同時有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長期的積累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并能夠以實際行動踐行各種優秀品質,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斷降低班主任的管理難度。另外,班主任通過實施柔性管理,可以強化自身的班級管理能力,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激發他們的自主發展動機,同時要設計多樣化的管理活動培養其正確的思維方式,并在不斷創新中抓住學生的差異,以整體推進、個別引導的模式展開管理,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不斷完善自我,切實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高中班主任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民主管理的方式吸引其參與到班級事務之中,以此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促使他們主動配合教師,為柔性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鼓勵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不是班主任個人的事情,而是關系著全體學生的重大事務,因此,高中班主任在推進此項工作時,就要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首先,班主任可將全體學生分成三個小組,要求:第一組負責制度文化,即根據學校的管理條例、中學生行為守則以及班級中的相關事務來制定科學、完善的班級制度,使之涵蓋紀律、衛生、道德等層面的內容;第二組負責環境文化,即根據班級內部的構造,提出各種方案來美化教室的環境,以便使同學們放松身心,更加專注地學習和發展;第三組負責精神文化,即立足班級整體發展需求,擬定班級口號、設計班風班訓,同時可出具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活動方案。其次,各小組需要將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出來,接受其他同學和教師的評價,及時改進不足,達成共識之后,在班級中推行相應的制度,并發動所有人的力量合作完成內部環境裝飾、文化活動開展等任務,有助于在此過程中增強學生們的凝聚力和班級文化認同感[3]。最后,班主任教師要定期觀察各項工作的運行情況,并搜集學生們的建議,鼓勵他們再次完善班級制度、優化班級環境和創新班級活動,從而在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其創新思維和多元個性,同時為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創設良好的氛圍,有利于推動優秀班集體的建設,助力學生們的良性發展。
(2)組建高素質的班干部隊伍。在實施民主管理時,高中班主任要注重組建高素質的班干部隊伍,并對其進行科學培訓,使之發揮自身作用輔助班主任教師管理班級,凸顯柔性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為此,高中班主任需要在班級中公開選拔班干部,先列出相關的崗位名稱及職責,然后鼓勵學生們毛遂自薦,或是推薦其他人,自薦的人需要進行演講,闡明個人想要擔任的職務,同時分析自身的優勢,再由其他同學投票表決,而推薦他人的學生則要說明推薦理由,并獲取被推薦者的認可,然后接受其他同學的投票,最終可根據不同學生的得票數及其自身的特點將他們安排在不同的崗位上,并獲取班內同學的認可。班干部隊伍組建之后,班主任需要及時開展培訓工作,針對性地訓練他們處理不同班級事務的能力,同時傳授其管理其他同學的技巧,還可以設定各種場景對班干部進行考查,確保其更加快速地適應崗位,推動日常管理工作高效開展。此外,班主任要定期考核班干部業績,也要鼓勵其他同學匿名提出對班干部的意見,以此督促他們完善自我、積極學習,輔助增強班干部的綜合素質,切實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班主任是學生在校時期的“大家長”,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以外,還要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日常生活,及時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師生距離,使得管理工作更加順利地推進[4]。為此,高中班主任必須要在管理學生時滲透愛的教育理念,從愛出發、以情感人,以便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柔性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助力。具體來講,班主任要從小事做起。例如,當氣溫變化明顯時,班主任要提醒學生合理增減衣物,避免感冒。當發現學生情緒不同以往時,要及時找其談話,了解他們遇到的問題,并伸出援手,同時要幫助學生保密,維護其自尊心;在與學生交流時,班主任教師還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能過于生硬、刻板,而是要有耐心地聆聽學生的想法,幫助其分析問題。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接受度,起到良好的引導和管理效果。此外,面對班級中的后進生,班主任教師也要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他們,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同時可以在班級中成立幫扶小組,讓中等學生和學優生與后進生組隊,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學習中的問題。當班主任教師能夠以“愛”為前提管理學生時,可以有效觸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內在品格,繼而促使他們不斷進度,從整體上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
心理因素在柔性管理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心理教育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因此高中班主任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針對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他們主動調節自我、完善自我,進而推動其全面發展。例如,班主任教師可以與任課教師達成共識,確保在不同學科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悅納自我的意識、自信自強及直面挫折的心理品質,以便形成合力,促使學生不斷進步。高中班主任教師還可以專門組織主題班會活動,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未來發展需求,補充講解各種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觀照自我,掌握更多調節心理、情緒的方法,同時融入積極心理學的內容,不斷挖掘學生性格中積極的一面,使他們更加健全地發展。此外,班主任教師要在日常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以樂觀的心態、頑強的意志感染學生,從而促使他們不斷完善自我,輔助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德育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舉措。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班主任教師必須充分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依托柔性管理模式對學生展開有效引導,以便從根本上強化他們的綜合素質,切實提升育人效果。此時,班主任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其中融入德育教育。例如,班主任可在班內舉行演講比賽,要求學生從“愛國”“自強”“創新”等主題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擬寫演講稿,且要加入合適的案例佐證個人觀點,然后在班級中展示,由全體同學和本班的所有教師作為評委,最終選出優秀的演講稿和演講者。在此期間,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會得到訓練,其也可以在搜集資料、整合文字的過程中受到優秀人物、事跡的感染,完善個人的價值認知。班主任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要求他們為貧困山區的學生募捐,或是以“環保”為主題在全校推廣節水、節電等理念,還可以擬寫倡議書、開展實地調研等,使學生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獲得豐富的感悟,不斷提升其道德修養[5]。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高中班主任需要采取科學的激勵策略,以便充分發揮柔性管理模式的優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首先,班主任教師可以采用目標激勵的方法,即引導學生基于個人情況自主擬定短期和長期的學習目標,同時依據目標制定詳細的計劃,然后付諸實踐,在不斷努力下取得更多的進步。其次,班主任教師可以從德育教育的角度出發,為學生設定實踐分數和德育分數,只要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班級活動、發揮自身作用為班級的發展建言獻策,就可以為他們加分,然后換取各種其想要的獎勵,以此促使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再者,班主任要重視文化激勵的作用,即可以在班級中張貼各種鼓舞士氣的名言警句,隨時對學生進行提醒和引導,促使他們端正態度、積極創新。班主任通過施行激勵機制,可以更為順利地落實柔性管理的目標,為學生營造寬松的自主發展環境,繼而推動其不斷進步。
總而言之,柔性管理模式不同于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其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提出的,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使之主動配合班主任教師,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優秀班級、和諧班級的構建。因此,新時期的高中班主任教師要端正個人的態度,以推動學生的未來發展為目標,靈活應用柔性管理模式對他們進行引導,以便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順利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