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何三山 楊淑君 湯永斌 胡 振
1.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紅光小學校,四川 南充 637000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時代,手機是移動網絡發展的主要媒介,并且已經突破了傳統的通信功能,成為當下人們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休閑娛樂的主要途徑。手機獲取信息的便利性使得學生對信息網絡過于依賴,不能獨立思考與發展。又因為高職院校學生是運用移動互聯網最為活躍的群體,是移動互聯網使用問題風險的易感人群。由此,需要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到互聯網發展的本質,學會權衡利弊,掌握互聯網的利害關系,促進學校、家庭、社會的三方面發展,合理的培養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辨識能力。教師也需要合理地運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的創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發展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避免學生過度依賴手機來尋找答案,由此才可以全面發揮出移動互聯網對高職學生的積極作用。
在全新技術形式發展的背景下,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對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現階段,移動互聯網下廣泛運用的設備就是手機,并且手機在高職學生中已經普及,每一位學生都有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同樣也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對于高職學生對手機的運用情況有兩種聲音:首先,禁止學生使用手機,因為部分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由此嚴重影響了學生自身的學習,因此當前很多的高校都明確規定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其次,手機可以轉變傳統的教學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得普及效率得到提升、操作更為簡單,在我國的學校已經被廣泛在學校中推行[1]。針對高職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避免出現禁止與推進兩種態度,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掌握學生對手機的運用情況,并且結合實際情況創建調查問卷,運用隨機抽樣的形式展開調查,將班級當中的學生作為小團體,發放各種問卷,并且針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調查,有效率為86.4%。依照學生的調查問卷可以發現,高達一半的學生人手一部手機,占測試總人數的56.9%。依照實際的調查數據可以發現,學生在運用手機期間用手機進行學習是主要的選擇,并且較多的學生在手機中下載了詞典、計算機等工具。現階段學生對于學習的工具的運用,存在明顯的隨意性與自主性,進一步凸顯出學生對手機運用的渴望。
移動互聯網平臺可以為學生創建海量、全面與便捷的信息平臺。在這一平臺的發展中,學生可以對學習領域進行自由的拓展,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促進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在課堂以外或者吃飯的時間,學生只運用移動手機和無線網絡就可以實現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進而滿足學生的閱讀與實際發展的需求。學生在學習期間,為了查找資料也不必跑到圖書室,只需要拿出手機即可,方便資料的查找。運用移動互聯網,學生可以在海量的文字、圖片以及視頻信息當中找到資料,由此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習效果的完善發展。移動互聯網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鞏固學生知識學習基礎,促進學習能力提升[2]。
移動互聯網的信息相對豐富,并且復雜多樣化,將復雜的名詞在互聯網中進行折射,方便學生進行學習與內化,還可以在移動互聯網下實現對信息的接收,全方位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廣泛的知識面,發展知識學習的水平。
在當前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發展背景下,學生需要整合自身的興趣愛好發展情況,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模式的開展,將知識技能作為發展的主線,進行輻射性學習;將信心點作為實際的參考依據,保證進行對比性的學習。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瓶頸,就可以合理運用互聯網來找到適宜的解決方案,促進學生的實際學習效率得到提升,豐富知識學習的內容,養成良好的學習效果。
高職階段的學生運用互聯網的學習方式與途徑十分的豐富。這些途徑強化了學生對學習資料的占有,深化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題選擇。由此可以說明,移動互聯網為學生創建了全新的學習環境,實現了網絡形成互動與分享的虛擬環境。
移動互聯網的核心受眾群體是高職院校學生,它以“隨身隨時、無處不在、24小時在線、應用功能強大”等特有的優勢和強大的發展潛力,給高職院校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擴大了信息獲取途徑。移動互聯網帶給學生的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利用“網絡碎片化學習”提高了高職院校學生知識的吸收率[3]。
網絡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給高職學生帶來積極作用同時,也在悄無聲息中對高職學生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不同的文化不斷地交流與融合。互聯網并沒有中心,注重平等發展,但是因為美國在互聯網方面具備絕對的優勢與擴張力,由此成為全球互聯網發展的中心。美國等西方國家正在運用相對發達的手段,通過國際互聯網面向世界歪曲事實,顛倒黑白,并且對部分主權國家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惡意的攻擊與誹謗。針對我國來說,正處于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價值觀沒有成型的青少年在網絡上“沖浪”的期間,如果所接觸到的信息是資本主義化與西方化的內容,那么就會被西方的“軟實力”所吸引,不能形成健全的價值觀,并且學生的政治信仰、價值觀就會發生動搖,價值觀逐漸向西方化發展,民族認同感較弱。信息全球化促進了當代學生與世界的整合,并且在網絡數字化的發展空間中,創建虛擬的大環境,青少年的自身價值觀會受到相對嚴重的威脅,呈現出雙重或者多元價值并存的發展局面,導致學生的價值觀混亂。并且,在網絡環境的發展下,學生的人際交流與人際關系的發展逐漸變得冷漠,網絡環境使青少年感受到了熱情和相互尊重的平等,這同樣也是青少年在實際的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所以青少年沉迷在網絡中,樂此不疲。
互聯網就像是一把“雙刃劍”,雖然為當前的高職學校管理人員帶來了挑戰,但是也為管理人員的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式。管理人員需要將互聯網發展作為主要依據,創建日常的交流發展平臺,引導學生在網絡中暢所欲言,全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引導學生將面對面不好意思表達的問題說出來,實現師生之間的全面互動與溝通[4]。教師與管理人員還需要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探究,發現情緒不對的有問題的學生,對其進行全面的詢問與溝通,以朋友的身份來幫助學生解決內心存在的實際問題,避免學生出現心理障礙。此外,還需要管理人員運用QQ、微信等軟件與學生進行全面的溝通,可以創建集體性的探究,也可以對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存在的迷茫進行探究,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態度與品質,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實現師生共同的全面發展。
在互聯網全面發展與盛行的時代,眾多的高職院校學生開始沉迷網絡,并且為了網絡游戲荒廢學業,這對于管理人員來說十分痛心。針對此類學生的行為,管理人員與教師并不需要對網絡過于的緊張,可以合理運用網絡資源,讓網絡資源的弊端轉變成為優勢。例如,教師可以創建優質的網絡資源,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上課期間容易出現走神的情況,并且難以集中注意力,導致課堂的教學質量不斷地降低。但是在互聯網的發展下,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的設備,在課程教學中為學生呈現各式各樣的視頻與圖片,運用全新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確保學生可以被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吸引。并且,互聯網還可以幫助學生針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復習,創建線上線下的發展平臺,監督學生進行預習與復習,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雖然互聯網的出現為學生帶來了便利,但是現階段的高職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針對網絡的辨識力度并不強。為了更好地降低互聯網對學生學習產生的負面影響,需要在潛移默化當中提升學生對網絡的運用門檻,讓學生與網絡之間形成強有力的“防火墻”,促進對學生的網絡的辨識能力得到提升[5]。此外,還需要管理人員創建監督小組,全面培養具備專業素養的網絡維護人員,全面對網絡進行維護與修正。不僅如此,管理人員還需要限制學生的上網時間,實現健康的上網,促進線下的交流與學習,為學生創建一個綠色的網絡環境。
學生怎樣保持長久的學習時間,是當前所需要思考的根本問題。首先,高職院校在創建資源庫的期間,需要運用后臺數據庫技術記錄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主要包含了測試與在線考試,并且在此期間也融入了反饋機制,明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良好的評價效果[6]。其次,為了避免學生存在刷課的情況,點開自動播放,不去真正的學習,平臺在創建資源的期間,可以增加題目的問答環節,引導學生通過作答的形式進行書本知識內容的學習,由此發展學生的認真聽課能力,之后教師在后臺進行考核期間,會公正地進行成績的記錄。通過反饋機制的設計,學生就會產生緊張感,并且在成績目標完成時候也會有成就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高職院校需要針對教材配置微課,教師可以對公眾號、精品課程、學校線上資源的平臺進行合理的完善。課程內容完整有序,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使得章節更加井井有條,迎合當前實際的市場發展需求。在資源庫精品課程、微課創建的期間,需要聘請專業的微課公司與團隊進行微課內容的制作,并不是運用簡單的錄屏軟件來制作課程,需要專業的錄課教室與空間。課件的制作需要精心、生動,錄制的內容需要精修精改,教師需要時刻懷著“藝術表演”的心態來完成,針對錄制的內容需要進行反復的練習,注意儀容儀表,彰顯出教師的職業素養。此外,針對部分的知識點,需要適當地增加案例的內容,強化案例的趣味性,保證實踐與理論之間可以相互貫通。并且還需要運用互聯網技術創建線平臺,針對不同的專業創建課程內容時,需要迎合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傳遞知識能量,保證學生產生信賴感。教師需要在公眾號上發布有關大學生的文章,可以設置教學視頻資源,視頻的內容不必過長,一般不要超過35分鐘,課程太長,容易引起視覺和審美疲勞。
總而言之,移動互聯網給高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學校的管理帶來很多新的問題。學生辨別力與自控力欠缺,容易受到移動互聯網的負面影響,這種消極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信息爆炸導致學生的認知超載,網絡沉迷導致現實社交能力退化,觸屏行為引發課堂教學危機,高職院校學生機不離手,導致進取心喪失、精神頹廢、學習興趣下降,成績一落千丈,碎片化閱讀導致學生思維的平面化,破壞高職院校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這種重休閑娛樂輕知識學習的現象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7]。為了保證在信息時代發展中,學生養成健康的網絡習慣,需要控制學生的上網時間,全面規范學生,采取更為積極的措施,這對于學生健全能力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