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蕙琴
(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 吉林通化 134100)
高中生處于學習的關鍵階段,議論文寫作是教學中的重點,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在卷面上占據較重的分數比,還是提升其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中的重點內容,將其應用于高中議論文寫作既能提升學生的文章寫作能力,又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謂是一舉兩得。“思維的發展與提升”這一素養要求學生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認知都要做到邏輯清晰、語言準確、表達生動,而這些正是議論文寫作重點,可見邏輯思維訓練應用于高中議論文教學具有可行性。
關于邏輯思維,《邏輯學大辭典》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即人們在認識過程中接觸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現實的過程[1]。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邏輯思維是一種抽象思維,基于邏輯思維是科學研究重點,又是議論文寫作需要重視的內容。邏輯思維通常被稱之為概念思維、抽象思維,是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有力武器,如何發揮這一武器價值,則需要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實現教與學中的雙向奔赴。關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師已嘗試將其融入學科教育中,使其在語文這一學科中發光發熱。
其實不僅是議論文,任何文章的創作都是科學組織語言,在語言的整合中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觀點,確保讀者在閱讀中可以掌握自己傳遞的某種信息,與其建立在文字上進行交流。寫作是一項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中創造能力是其中的重點,基于寫作這一腦力勞動分析,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具備鮮明的邏輯思維。邏輯思維作為議論文教學中的核心,對于學生的寫作水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應將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貫穿于議論文教學始末,確保在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提升其議論文寫作能力[2]。筆者結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分析,議論文寫作占據比例較重,可見議論文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基于高中生處于學習關鍵時段,教師應正視議論文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在實踐教學中改革與創新教學模式,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視為議論文教育的重點內容,遵循思維邏輯概念,將其揉碎并整合貫穿于議論文教學中,在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逐步落實教學目標。
現階段,部分高中生對于議論文文體知識掌握稍顯不足,導致學生在文章寫作中問題百出,通篇文章質量不高。文體對于一篇文章而言,猶如一棟高樓大廈的主體與框架,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以記敘文為例,文體框架是六要素,即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記敘文重在以情感人,在事件中穿插情感或哲理。議論文文體框架為三要素,即論點、論據、論證,也可稱為議論文的主體結構,但是現階段高中生在議論文寫作方面難以把控這一主體結構,即使學生對于概念性的內容已經倒背如流,但是應用于實際中稍顯不足,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對于議論文文體知識掌握不足,在學習中難以把握文章核心重點,一旦缺乏主體支撐,整篇文章或支離破碎,邏輯混亂,使人在閱讀中難以明確其中表達的觀點是什么[3]。議論文寫作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只有如此,才能在大學寫好學術論文。學生只有在這一階段掌握重難點知識,才能對于初高中的學習畫上圓滿的句號,為更好地接受高級教育夯實基礎。議論文作為這一教育階段中的重點,掌握文體知識是學生寫好一篇文章的關鍵所在,假設學生在議論中沒有認識到文體的重要性,即使學生這篇文章語言使用如何高深,給讀者的感覺依然是邏輯混亂、材料堆積,讀完不知所措,甚至難以總結出其中的要點。
素材是寫作中的關鍵,素材的運用決定著文章的質量,同時也體現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據高中語文教師反映:部分學生對于已有思維的寫作素材運用能力較低,在自主選取素材、總結素材等方面的能力更低,或難以支撐自己的議論文寫作;部分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出現論點與論據分支的狀態,二者之間缺乏明顯的關聯,缺少邏輯的貫穿,整篇文章給人的感覺是不嚴謹,漏洞百出。高中生的議論文寫作出現論點與論據缺乏關聯性的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素材運用能力不強,已知素材不會用,也不會主動積累寫作素材,致使通篇內容淺顯,缺乏議論的深度與廣度[4]。寫作素材運用能力不強也足以證明學生的語言整合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尚且不足,語言的局限致使學生難以運用素材,加之學生素材的局限性更使得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質量不高。
分析推理能力是議論文寫作的關鍵之處,只有學生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與良好的分析推理能力,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就可以確保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關聯性,只有議論文的三要素在行文中邏輯鮮明,才能確保文章說服力強,行文流暢,結構嚴謹。議論文寫作不僅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知識儲備與思維能力缺一不可,只有同時具備,才能確保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具有較強的分析推理能力。但是現階段大部分高中生缺乏邏輯思維能力,加之學生的議論文寫作積極性也不高,導致學生在面對材料時不知從何處開始分析,材料中的論據與論證也難以將其充分關聯起來,論證的方法使用能力薄弱,論據或缺乏說服力,致使整篇文章一塌糊涂。
文體知識對于議論文寫作的重要性上述已經簡單概述,故此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文體知識的指導,確保學生在完全了解文體知識之后再進行寫作,才能在實踐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5]。結合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冊教材與現階段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分析,教師在鞏固學生文體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嘗試采用下述兩方面教學方式:一方面,教師在議論文文體知識教學中應充分開發教材資源,以教材為抓手突破教育界限。基于高中生正是學習議論文的關鍵時期,教材中編排了不少議論文體文章,也在單元學習任務中穿插了議論文寫作,這些內容都是教學鞏固學生文體知識的重點對象。如《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諫太宗十思疏》等等,教師在議論文教學中可以將其與教材中的文章充分結合,引導學生在鑒賞文章中認識議論文文體,加強文體知識。如此一來,既能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容與教育價值的感悟,又能在感知文章中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文體知識,隨著文章的理解與感悟也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廣泛的實踐空間,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議論文的文體知識,在掌握問題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是提升學生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在安排題目引導學生實踐寫作時可以緊扣教材知識,也可以關注時下熱點話題,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的實踐寫作就是一種躬行的方式。在實踐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進一步提升,以第一單元的學習任務為例,其中要求學生分析孟子的“發政施仁”在現代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或存在那些不足之處[6]。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針對這一話題內容進行合作,加強學生時文體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強化其議論文寫作功底。
素材運用是學生素材積累的價值所在,學生只有善于在議論文中運用素材,理性分析運用價值,才能在寫作中充分凸顯素材的意義,在素材的作用下提升議論文質量,提高三要素的嚴謹性。在議論文寫作中,素材的積累與運用、整合與分析能力極為重要,但是僅靠教材有限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素材運用能力是不現實的,教師應倡導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自主積累,鼓勵學生多觀察時下熱點話題,對于同學交流討論,多表達自己的觀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拓展自己的視野與知識維度。例如,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了解行新聞消息,閱讀一些《新聞周刊》等等,在自主點評的時候關注他人的點評,在觀點整合中深入理解內容;抑或者組織班級讀書交流會,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空間,學生可以在交流會中各抒己見,自主思考。充分開發互聯網資源,建立學生專屬信息交流平臺,如微博論壇、微信公眾號、QQ交流群等等,在極具積極互動中豐富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培養學生素材積累的習慣。素材是無限的、豐富多樣的,學生在寫作中如何將豐富多樣的素材應用于自己的文章中提升論據的科學合理性與論證的邏輯性,如何將豐富的素材轉化為自己的資料庫才是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在實踐中嘗試提升學生素材運用能力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圍繞議論文的主題選擇素材、提煉素材,并結合文章結構、寫作角度、層次等方面深入分析如何運用[7]。教師只有教會學生如何整理有用資源,并提升其說明觀點的力度,才能解決學生在分析材料中的一切問題。素材本身是不具備說服力的,而要將其應用于文章中發揮其作用,才能凸顯議論文的邏輯性,在邏輯思維的驅使下整篇文章就會呈現出思維嚴謹、語言凝練、說服力強的優勢,議論文的特點或全面呈現。
為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述三方面展開分析:第一,加強學生概念分析能力。只有明確分析概念,才能確定審題立意,確立論點。概念分析是議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也是確保學生寫作緊扣材料的核心因素。由此可見,概念分析對于學生的重要程度,教師可在實踐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制作邏輯關系圖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嘗試深入淺出實施教學,將高難度的知識點轉換為通俗易懂的句子,在清晰的邏輯關系圖與簡易的詞句中,學生的概念分析能力也會逐步提升,進而以概念分析為導入點,培養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
第二,提升學生結構布局能力。結構布局能力是任何一篇文章在寫作之前都必須具備的元素,其中包括寫提綱、運思謀篇、規劃結構、明確層次、理清思路等等。寫提綱可以理解為學生構思的一種方式,在確立論點之后,提綱主要是服務于論點,即緊扣論點界定論證方法,提升文章說服力,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一種構思思路,在提綱的羅列下,將文章的核心內容全部展示出來,就可稱之為結構布局。無論是議論文還是其他文體,大部分以總分、總分總的結構為主,這也是學生在結構布局中需要明確的方向。
第三,提升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議論文思維邏輯能力可以完全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文章中,分析推理也可以理解為邏輯思維的內在活動[8]。教師必須加強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體化邏輯層次,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由簡易到繁難,逐步加強廣泛度與深度,將學生的寫作經驗由量變達到質變。如倡導學生反復修改自己的文章,在修改中重新梳理邏輯思維,循序漸進地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處于教育關鍵階段,議論文教學又是教育中的重點,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邏輯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施教并提升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是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師亟需研究的課題。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非朝夕之間,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將其貫穿于議論文教學始末,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