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彪
廣州華商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300
當下,世界經濟格局正處于大變革時期,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國家提倡創新創業發展戰略,各大高職院校也開始重視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盡管在某些領域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總體來看,我國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距離所期望的理想目標,及國外先進教學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目前,高職院校依然存在很多制約創新創業發展的問題,如高職院校重視程度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有關的專業教育結合不夠緊密,與相關的實踐內容相脫節。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的各大高校有了很多的創新,尤其是專創融合下的“師徒協同工作坊”的開展,讓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有了更多的發展路徑。專創融合下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當下,社會的快速發展更需要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更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開展,尤其是高職院校專創融合相關理論課程的開展,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其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更側重于針對理論的教學,理論的教育內容與實踐的教育內容存在著很大的脫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的不夠密切[1]。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效果不甚理想,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學生所學的多是理論性知識,缺乏實踐操作能力。針對學生的培養方案中,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重視社會的需求。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學生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在社會上很難得以靈活性應用。專創融合下的高職院校如果重視理論性教育,所培養出來的社會人才,難以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也會制約學生的創新能力。如今,社會更需要的是應用型人才及具備創新思維的人才。
專創融合教育在其實施的過程中,除了開設必要的理論課程之外,高職院校還應該重視實踐課程的開展。專創融合教育屬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一種,其主要的實施單位與學生的實踐單位,其主辦方應該是學校的校團委部門或者是學校的基礎性部門,其相關內容的實現方式主要是“師徒協同工作坊”、雙創沙龍等方式。盡管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有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對于實踐教育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高職院校專創融合“師徒協同工作坊”其主要受益者依然是其內部的導師和學徒,無法真正實現全員的參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些局限性也成為當前高職院校復合型優質人才培養的瓶頸。
經過社會實踐調查發現,傳統的高職院校在其育人方面依然依賴傳統的任務式教學法。傳統的任務式教學經過長期的發展,其弊端逐漸暴露,尤其是在其工作場景的構建方面,缺乏相應的場地、設施以及專業的設備,無法真正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工作場景,也無法與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多是碎片化的知識,知識與知識之間也缺乏相應的關聯,學生的思維框架也無法有效開展[2]。教師的教育教學內容與學生所應該學習到的專業知識有著明顯的脫節。教師重視真實場景創設下的任務式教學,可以更加真實的解決當前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培養,需要真實的工作場景,需要學生的長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其師資力量多是本校的輔導員亦或專業課教師。這些人員在其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普遍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經驗。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專業性教育、未來就業形勢教育以及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的教師也缺乏對學生未來就業情況的全方位指導,也缺乏相應的創業風險性評估。高職院校在進行專創融合教育過程中,其整體的師資水平亟待提升。對此,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可基于本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專創融合導師的聘請,讓其站在專業的角度給予學生專業的指導。高職院校目前的專創融合教育指導,多是依靠學校內部的專家講座形式出現,這樣的形式有助于給學生普及相應的專創融合相關知識,但是其學生的學習效果時效性往往非常短暫,無法與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內容相關聯,也無法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相關聯。高職院校內部在進行專創融合教育過程時,缺乏相應的專業性師資力量。如果專業性師資力量不足,將會直接影響到其人才培養的效果上。因此,當前高職院校的專創融合教育應該重視專業性師資力量的建設。
當前,國內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趨勢非常明顯,對學生進行專創融合教育有助于學生更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有助于高職院校在其發展過程中,將專創融合教育貫穿于其進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3]。在對學生進行專創融合育人教育時,高職院校應重視將其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的專業課教育、體育教育、美育教育、學生的勞動教育進行有機融合,這樣可以基于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專業化的綜合性素質人才。高職院校應該站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的視角上,為學生打造五育教育平臺,深入地在學校內部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展開專創融合教育。高職院校的專創融合教育還應該結合其多年的專業課程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將專創融合的有關教育理論與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也應該重視其他高校在專創融合發展教育下取得的相應成果,在借鑒其成果的同時,將其作為教研活動的切入點,發揮群體教育的智慧,探索如何更好地在高職院校內部進行專創融合專業師資教育力量的培養。高職院校也應該重視加強自身的專業性教師隊伍建設、自身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及合作企業相關的導師制建設,這也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師徒協同工作坊”,提供專業的師資力量。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各方主體力量的發揮,加強人才方面的培養有助于發揮協同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樣可以助推當下的高職院校專創融合育人目標的實現。對此,高職院校可采取以下教學措施: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對于復合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是越來越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基于當下社會發展需求,應該重視高素質的專業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培養專業性的人才時,高職院校應在其中融入專創融合教育理念與相應的實踐教育。縱觀我國的各級各類學校,高職院校自身擔負著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也是社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高職院校對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并不僅僅限于對學生的學科知識培養、課程理論性知識培養,應該根據當下社會的發展變化,重視對學生的多學科知識的培養,重視對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也應該重視專創融合教師素質隊伍的建設,在其學校內部建立骨干的專業級教師,利用教師的專業性知識,培養學生的專業性技能。高職院校自身作為一個教學單位,承載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尤其是新時代下的高職院校,自身承擔著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重要職能,同時也承擔著教育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的相應職能。社會上的各行各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各行業所處的環境不一樣,要求相應專業的學生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高職院校應該培養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其發展過程中,應該重視知識整合能力與專業整合能力。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學科的建設過程中,在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之間各學科知識的融合和有機的滲透,重視教師的科研教學成果向知識性成果的轉化。
當下,高職院校的“專創融合”教育,其自身的專業課程的構建,教學目標的制定都應該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對學生的進行“專創融合”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隱性教育的滲透,通過教育環境的塑造,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相關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性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性的創造能力。
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的構建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專業,應該與其對口的企業建立密切的聯系,“師徒協同工作坊”的建立有助于高職院校培養專業的教師和專業的學生。高職院校的管理人員可以鼓勵高職院校的教師積極參與到“師徒協同工作坊”中去,并且集合教師和專業學生的智慧,進行相關的學科知識的融合。對此,我國的政府部門與高職院校的管理層都應該大力支持,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和平臺建設[4]。高職院校在有關的課程建設過程中,還應該重視專創融合教育與各個專業課程知識的有機融合。教師在有關的課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真實的工作環境與工作場景的塑造,通過企業真實的案例作為課堂知識傳輸的載體,將重要的實踐教育引入到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去。高職院校的專創融合課程建設其教育的對象并不僅僅限于各個學校內部,學生可以進行跨學科知識的學習,跨院校的聽課。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其他院校或者是其他學科的“師徒協同工作坊”,通過參與有關的項目實施,來鍛煉自身的專業性知識技能,為自身的創新創業提供更好的機遇和平臺。
高職院校的專創融合教育應該與其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高職院校在基于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學校的有關專業與其區域內部的經濟產業鏈進行關聯,提升校企的關聯度。傳統的高職院校教育培養模式,教師的隊伍結構過于單一化,而將專創融合教育融入學生的專業課可以更好地打破傳統教育的弊端,實現跨界教師團隊的打造,通過與有關企業的深度融合,高職院校內部的教師應該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應該基于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相應的企業聯合進行活頁式教材的編寫。高職院校自身應與當下的時代發展相結合,對自身的教材內容進行有關的更新。高職院校不同專業的教材的編排應該更有針對性,應該對其項目的選取采用遞進式的方式,其涉及的有關專業知識點,應該循序漸進地融合到“師徒協同工作坊”的項目實施過程中去,教師借助實際的項目案例對學生進行啟發式的提問和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自身所學到的專業學科知識解決自身的實際問題。專業課程教材的編寫,在其內容方面應該根據有關企業項目的真實實施過程,經過大量的審核實踐項目市場調查研究,其項目的立案與項目的實施、項目小組的成立、項目最終的驗收和總結,這樣有助于學生得出符合實際的相應結論,更具有科學性和延展性。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師徒協同工作坊”專創融合育人教育的實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專創融合師資隊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中,需要政府有關部門、企業、高職院校自身的多方協同推進。專創融合師資隊伍的構建,重視自身的規模、結構與質量,針對校內教師的專業性指導培訓開展工作,鼓勵校內的輔導員師資隊伍與專業教師隊伍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參與到“師徒協同工作坊”,帶領學生積累更多的實戰經驗與工作經驗。教師還應該重視自身的科研成果的轉化,形成專業的專創融合實踐科研成果,以科研來促進當下的教育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