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廣君
(大連市中山區中南路小學 遼寧大連 116000)
小學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足球運動的有效應用具有重要的價值,教師需要對其加強重視,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和教學需求組織足球運動,確保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參與足球運動,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現代素質教育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首先,學生在參與足球運動過程中需要大量地跑動,與其他運動相比較而言,具有較大的運動強度,學生在參與足球運動時,不斷跑動和變換方向與速度,可以使其腦部神經系統與呼吸系統受到一定的刺激,逐步增強學生的身體機能,使學生的身體柔韌性、腿部力量和耐力素質在運動中得到更大的發展,進而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其次,學生在參與足球運動時,需要不斷變換動作,例如,足球的飛行、滾動,學生之間的防守運動、進攻和帶球運動。[1]與此同時,教師通過有效應用足球運動變化,可以對學生隨機應變能力、判斷能力和敏捷思維進行有效培養。最后,足球運動具有較強的集體性。學生在具體參與足球運動時,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包容,對其配合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教師通過組織開展足球運動,可以實現學生合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通常情況下,在學生長時間活動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與身體疲勞,使其運動水平和運動時間無法得到充分發揮。與此同時,疲勞是個體恢復機能的重要刺激物,對其機體運動能力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的價值。對于學生個體而言,產生疲勞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多樣性。例如,學生在進行長時間運動之后,會消耗大量能量物質,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則會產生疲勞。[2]同時,在活動之后,學生的肌肉內會有大量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謝產物的產生和堆積,導致學生肌肉收縮能力逐漸下降,進而出現肌肉疲勞。根據工作特征,可以將疲勞分為體力疲勞和腦疲勞,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時,需要對其體力層面的疲勞加強重視,當學生出現疲勞時,其神經肌肉力量和運動速度的協調配合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進而使其動作準確性和靈敏性大大降低,對其技術水平發揮造成嚴重的阻礙,甚至會使其動作失敗,對其運動成績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小學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足球運動時,需要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克服疲勞。
首先,通過進行耐力訓練,可以使學生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從而實現其抗疲勞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當學生機體具有較高的抗疲勞能力時,可以長時間保持高水平運動,對其身體素質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價值。
其次,通過進行有效訓練,可以使學生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機能得到更大發展,使其血氧供應具有更高的充分性,進而確保機體能夠儲備更多的能量物質,使學生生理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確保學生在運動之后能夠迅速消除疲勞,縮短恢復時間,保證學生快速進入到下一階段學習。與此同時,通過科學開展耐力訓練,可以使學生具有更高的抗疲勞能力,并使其在疲勞之后迅速恢復,確保學生大腦皮層的抑制和興奮可以實現有節奏的交替。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能量物質,使其他素質得到一定的發展。[3]
最后,耐力訓練的有效開展,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頑強、堅毅、勇于克服困難等品質的科學培養,使學生具有更高的心理素質,能夠在運動中充分應用各種運動技巧。通常情況下,在學生參與足球運行時,不斷跑動需要消耗大量體能,因此,在組織學生開展足球比賽活動時,學生不僅需要對其掌握到的各項技能進行合理應用,同時還需要具有充分的體力和強大的意志,如果學生缺乏耐力素質,則會使其無法完成整場比賽活動。
其一為無氧耐力訓練。具體是指學生進行長時間高強度運動的能力。通常情況下,在學生無氧耐力的發展過程中,其發展水平同時受到無氧代謝能力、能源物質儲備以及韌帶、關節和肌肉的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所以,在學生無氧耐力發展過程中,需要提升學生無氧代謝能力,使其能夠在肌肉活動中儲備更多的能源物質。[4]
其二為有氧耐力訓練。一般情況下,對于學生耐力發展而言,有氧耐力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價值,如果想要使學生有氧耐力得到更大的發展,需要確保運動員具有更高的攝氧能力、輸氧能力以及用氧能力。同時,還需要確保其體內脂肪與糖原含量的適宜性,確保學生韌帶關節和肌肉等支撐器官可以長時間承受負荷,從而使其有氧耐力得到更大的發展。
持續訓練法具體是指組織學生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基于恒定強度進行持續訓練。有效應用該種訓練方法,可以對學生機體進行持續的刺激,使其大腦皮層神經得到科學改善,具有更高的均衡性,進而確保能夠實現其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功能的有效提升,使學生可以對其體內的能量儲備進行更為科學的應用,進而使其有氧耐力得到更大的發展。通常情況下,持續訓練法需要學生進行長時間的持續運動,由于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沒有明顯的間歇,因此,整體負荷量相對較大。但是在學生參與具體訓練時,訓練強度相對較小,同時具有較高的恒定性,練習強度通常為60%,對機體的刺激相對和緩。在組織學生進行持續訓練時,需要將其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40—160 次。[5]小學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訓練時,需要確保其實踐價值,對其專項性能進行有效保障,此時,可以有效結合基本技戰術和有球訓練。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長時間的接球、射門、持續跑動等練習,確保能夠對學生的有氧耐力進行科學改善。
小學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足球運動時,間歇訓練法的有效應用可以使其無氧耐力得到更大的發展,教師在對其進行具體應用時,需要合理搭配練習時間、運動強度和休息時間,確保能夠有效保障練習效果。教師在具體應用該種方式時,首先,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低強度訓練,此時,如果應用周期性項目,則教師需要將其運動負荷控制在學生最大負荷的70%左右,而如果選擇非周期項目,則需要將其控制在60%左右,并將其負荷持續時間控制在45 秒—1 分鐘之間,確保能夠使學生專項能力和代謝能力得到有效發展。[6]其次,需要組織學生進行低強度訓練,此時,對于周期性項目,需要將負荷強度控制在學生最大負荷的85%左右,而對于非周期項目,則需要將其控制在學生最大負荷的70%—80%之間,同時,還需要將每次練習時間控制在15 秒—1 分鐘之內。有效應用該種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專項耐力和速度耐力,教師在具體開展訓練活動時,需要有效結合比賽中應用的各項技能與戰術,確保能夠進一步提升訓練效果。
在足球運動中,部分學生對技戰術教學具有較高的興趣,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合理應用,確保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有效激發,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運動量的適量增加,對學生技戰術進行有效的鞏固,同時提升學生的耐力。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首先,可以在技術教學中進行運球練習,當學生對相關知識具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10 分鐘左右的跑動運球練習。此時,教師可以指定跑動路線,同時,還需要設置一組搶球和堵截的學生,進行3—5 次練習,每次練習結束之后休息2 分鐘。其次,還可以組織學生練習搶截球。[7]在學生對其動作要領具有初步了解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兩人一組相對站立,距離6—8 米,其中一個人向前運球,然后另一個人需要進行跨步搶球,一次練習之后交換位置,持續進行10 分鐘,此時,教師需要對其運動時間進行嚴格控制。最后,在學生進行足球運動時,運球突破是其最為喜歡的一個戰術動作,教師可以合理增加練習次數,并將其練習時間適當延長,引導學生進行穿襠過人、人球分過、假動作過人、強行突破等。在技戰術教學中進行耐力訓練時,教師如果想要加大訓練量,需要對學生實際情況和項目需求進行深入分析,確保能夠實現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練習。在增加訓練量時,需要確保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技戰術,在設置練習時,需要確保其靈活性和多樣性。
在技戰術練習之后,學生身體會出現一定的疲憊,此時,教師需要結合技戰術組織相關游戲,確保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首先,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運球接力游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組,將其分為四個小組,然后一個小組為一個縱隊,在中圈內組成十字形,同時面向圈外。[8]在開始游戲之后,排頭的學生需要站在中圈線上控球,完成準備工作,在教師吹響哨聲之后,學生需要以順時針方向快速運球。將球運到起始線時,由下一名同學接力運球,然后以此類推,觀察哪組學生能夠最快完成運球。此時,教師需要嚴格記錄每輪成績,并對其進行有效的激勵和引導,進行多次運動,總成績最高者獲得本次勝利。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攻端線游戲。教師在組織開展游戲活動時,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然后利用標桿在1/4 球場上設置進攻區,組織學生分組行進。在行進過程中,各隊成員需要進行有效配合,使球進入對方端,進入之后則獲得一分,需要在本半場發動進攻,如果對方搶截獲球,則二者交換。此時,對方需要迅速跑過中線進行防守,分數先達到10 分以上的小組獲得最終勝利。
通常情況下,學生對教學比賽具有較大的參與熱情,激烈的比賽活動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比賽中合理融入耐力訓練,使學生在耐力練習中感受到極大的樂趣。[9]例如,教師在完成戰術練習或課堂講課之后,需要組織學生10 人一組開展比賽活動,并向學生講解防守戰術,進行學生跑動次數的合理增加,中途不能暫?;蛱鎿Q,確保比賽的流暢性和連續性。如果教師整節課都在組織學生比賽,則學生在中場休息時會表現出一定的疲態.此時,教師需要對其進行有效激勵,合理應用激勵語言,對學生進行良好比賽氛圍和學習氛圍的合理營造。
體育課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師只是利用體育課堂組織學生進行耐力訓練,則無法保證訓練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對其耐力訓練進行有效延伸。例如,在測試學生腳背正面運球時,教師需要將其跑步距離適當提升,確保能夠使學生耐力得到一定的發展。在具體組織考試時,學生一共可以進行三次,以最好的成績作為最終成績。[10]與此同時,對于體育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還需要進行學生考試次數的合理增加,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外練習中自主練習,對其進行有效激勵,使其能夠對自身耐力素質加強訓練,同時,還需要進行一幫一活動,由優秀學生對其進行有效的指導,并將其檢查結果融入運動參與評價,確保其評價的全面性和多元化,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小學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足球運動時,通過組織開展持續訓練和間歇訓練,強化技戰術教學,結合足球游戲和教學比賽,強化足球測試,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耐力素質,使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具有更強的耐力,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推進現代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