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虹堰
(蘇州市姑蘇區新康實驗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000)
(1)評價的頻次
在筆者進行觀察統計的時間內,教師所有的評價共298次,其中教師積極的、肯定幼兒的共有188次(63%),一定程度的否定評價共有110次(37%)??傮w來看,不管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評價次數都是極少的,并且較集中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在一日活動的交往中很少評價幼兒[1-2]。
但是,在總共的否定性評價次數中發現,教師一般不會用比較含糊的否定評價言語如“不正確”“不是這樣”等來評價幼兒的各種表現,而通常會使用嚴厲批評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錯誤,其出現了44次,占44.2%,較為具體的評價語則在其之后。在那些被稱為“不懂規矩”的孩子當中,有的被教師直接點名批評;有的被教師拉到旁邊去不讓玩。教師也會通過這些方式來試圖控制幼兒的行為,維持集體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命令的強制執行方式即為懲罰。懲罰是權威的代理人將規則以痛苦、不愉快的形式強加給客體,懲罰是非人格的、無情感[3-4]。所謂的批評是讓幼兒知道在一日活動中允許與不允許、對與錯的區別,以便在正確的范圍內活動;但是懲罰的另一功效則是在群體中隔離“違規者”。從筆者跟幼兒的交流中可以知道,他們中很大一部分孩子都受過不同程度的懲罰。
(2)評價的持續性
根據筆者主要觀察的兩個大班來看,不管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幼兒進行自主性游戲中,4個教師均能即時即地地進行評價,教師都能根據當時的情境進行的一定評價,但是在這些評價中,教師對幼兒的評價行為持續的時間都比較簡短,評價行為往往在5—8秒完成,超過8秒的評價極少,評價行為常以“嚴厲”“教育”“很好”“反問”“微笑”“蹙眉”或者簡單地說一句“你很好,你做得對”等表面的評價來表示教師當時對幼兒行為的反應,而不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對一個幼兒進行評價[5-7]。
(3)評價的準確性
在評價中,教師要根據當時的情境進行評價,具有隨意性,而教師如何進行評價完全取決于教師自身。而在觀察中看,“真不錯”“好聰明”“你很聰明”“對的”等成為教師評價幼兒最為常見的一些習慣性用語。尤其在教學活動中,這樣的評價更是連續不斷,頻繁出現,這種師幼互動模式可描述為:教師問----幼兒回答----教師評價說“好的”,然后再問另外的問題----幼兒再回答----教師再評價說“對的”。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按照原本設計好的問題向幼兒提問,并且直接引導孩子朝著教師想要的答案去引導,很少對幼兒當下有質量的回答作任何有實質意義的反饋。在這一段時間的觀察中,教師的肯定性言語評價一共有170次,而籠統的評價言語如“對”“是的”“不錯”“非常聰明”“Ok”等就有119次(占肯定性言語評價的70%)。對此,筆者對教師進行了談話。
研究者:從我聽過的教學課中,有時我會聽到有些幼兒回答的答案,只是重復說了一遍前面孩子的答案,老師還會對他說“說得真好。”您覺得這樣做,對幼兒有意義嗎?
教師1:那一定是在公開課上,公開課上不可能像平時一樣呢!有很多客人老師,如果不是這么做,就調動不起孩子的積極性。教師2:確實沒什么,但要讓幼兒表現的好一點時,就要給他們一定的贊揚。
教師3:現在的孩子都是表揚長大的,如果一味地表揚,不批評,之后怎么接受挫折呢。
最后我問了上當時上課的老師,她說:“我沒有覺得的啊!”雖然老師明白應該怎么做,但因為有時已經形成了習慣,所以還是會這么做。
從以上統計結果與現狀分析中所呈現出幼兒教師評價行為存在著以下問題。
(1)評價不公平
大量調查以及親身經歷都證明,幼兒不喜歡教師偏心。幼兒都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在實際的集體活動或者是一日生活中卻可以發現,教師還是會選擇那些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幼兒進行互動;同時,教師都不太喜歡沒什么反應或活動中不認真甚至講話搗亂的幼兒[8-9]。這種略帶有歧視的,容易使得常常被老師表揚的幼兒過于自信,從而沾沾自喜,但是被教師批評的幼兒會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變得很不自信??偨Y后,發現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沒有一視同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幼兒同樣的回答,教師對只對有些孩子進行評價。教師對幼兒的表揚往往會更多集中在少數“表現優異”的孩子身上,同時教師的評價主要傾向于特別突出的和特別搗蛋的,但那些處在中間的幼兒卻很少能夠得到他們的評價和認可[10-11]。二是教師對特別突出的和特別搗蛋的評價程度不同,對特別突出的常常是帶著笑臉的,由衷地欣賞幼兒的努力,而對特別搗蛋的幼兒,即使表現得還不錯,教師也只是敷衍地回答一句“好的”。
(2)評價不恰當
①濫用表揚
很多家長認為,應該對孩子多一點肯定,多一點表揚,在和教師溝通的時候也希望教師能夠對幼兒多點表揚,所以很多教師會對幼兒說“好”。并且在活動中,特別是公開活動中,教師都不太會去負面評價幼兒。肯定和表揚能使孩子們享受成功的愉悅,但是,在進行表演的時候一定要講究一個質量和一個程度,回答問題時,如果孩子只是在重復前面孩子的答案,那么教師是否能夠繼續表揚他呢?
雖然積極的引導和表揚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揚都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如果表揚運用得不適合,是很容易造成對立的情緒。再說,教師用來認可和獎賞幼兒的標準短語用得太多了,從而并不能很好地傳達出教師所要表達的真切含義。表揚的重點就在于:你的表揚是你希望能夠傳授給孩子的知識,是你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們應該正確地告訴幼兒他或她所做事情的正確程度,例說:“你畫的小鳥真好。但是天上除了你畫的云朵,大太陽,地上還有大樹、花朵之外,還會有什么呢?”這種恰當的,但是又有啟發性的問答,詢問式的評價,會更加有利于幼兒的發展。而一味對幼兒說“你畫得真好”,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反而會讓幼兒覺得不需要做什么特別的事情就能獲得教師的表揚,從而對于表揚也會毫不在乎,無法促進幼兒進一步發展[12-13]。
②不合適的批評和懲罰
對幼兒進行批評,就是對幼兒所表現出來的不適宜的事情,或者未能達到教師的要求和行為進行否定性評價的過程。雖然教師的批評是可以作為糾正和防止幼兒不適行為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批評使用的不合適,則會導致孩子產生更為嚴重的行為問題。教師為了強化或者弱化批評力度,教師會有以下策略:①提出原因;②制定必須遵守的規則;③提醒對方;④提出對方以往的過錯;⑤用質問的口吻說話;⑥講出所犯錯誤帶來的后果;⑦再次提出新的要求。
而在觀察過程中能常常聽到教師用很嚴厲甚至是威脅的方式批評幼兒,如“你不聽話,就打電話給媽媽,讓她不要來接你”“你再說話,就不要吃了”等,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話都可能帶給幼兒不安全感和恐懼感。而這樣的批評懲罰并沒有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所以這樣的違規行為還是一個接一個的出現。
教育的本質就是要發現孩子的優點,并鼓勵每一個孩子充分地利用其優點。教師任何一種形式的評價都對幼兒發展有重要影響,教師應優化自身的評價行為,盡一切可能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那么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幼兒;同時由于教師良好的評價行為能夠“增進師幼之間的感情”,所以優化教師的評價行為也提供了改進師幼關系的可能,而良好的師幼關系是促進幼兒園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優化教師的評價行為,筆者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對于幼兒來說,教師對于他們就是一切,教師的評價對他們的影響很大,甚至還會影響其他幼兒和他的相處。所以教師隨機的評價一定要實事求是,盡可能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幼兒,要使全體幼兒意識到,只要自己努力,幼兒是可以有平等的機會得到教師的表揚或獎勵,從而來調動每一個幼兒的積極性[14-15]。相反的,教師如果不能滿足幼兒的成就感、榮譽感,而是牢牢抓著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不足之處,經常打壓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老師是不喜歡自己的,之后這個幼兒就會懷疑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沒有積極性。教師應該善于專注這類幼兒的“閃光點”,及時給予他們一定的表揚,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勵他們不斷努力,這樣每個幼兒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16-17]。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都有獨特的表現方式、每一種智力又都有多種表現方式,我們很難找到一個適用于任何人的統一的評價標準來評價一個人的聰明與否。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生活環境,都會有自己的喜好、長處和缺點。幼兒的差異不僅指他們在學習方面的,還有他們生理的、心理上的,甚至是性格上的不同,這使得每一個幼兒發展的方向和水平都是不一樣的,評價的目標也就應有一定的獨特性。教師要依據幼兒的不同特點和發展水平,正確地判斷每個幼兒的特點,以及所能承受的程度,為每一個幼兒找到最適合他們的,也是最能幫助他們成長的建議。而在評價的內容方面,對安靜型幼兒和活躍型幼兒,教師一定要使用不同且適宜的方式來評價他們。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會對平時不受重視的幼兒起到一個的激勵作用,因為他平時很少得到教師的關注,而對一直受到表揚的幼兒卻難以起到這種作用??傊處熞匾暡町?、尊重差異,因材施教,這樣才有利于幼兒的發展。
有些教師認為批評就是挫折教育,有的則認為對幼兒多批評少表揚,可以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但這都是教育評價的誤區。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從來不是只要贊揚,不要批評,或者只要批評,不要表揚。教師要克服評價行為中的片面性,掌握正確的、靈活的方法,運用最適合幼兒的評價方式。而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對幼兒要該獎則獎,該罰則罰,獎懲并用,獎懲分明,獎懲適度,這樣來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抑制幼兒的不良行為。適當的評價會使幼兒不會因一次小小的勝利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一次失敗而灰心喪氣,用適宜表揚教育成長起來的孩子,能夠正確面對失敗和錯誤,能夠認識到失敗和錯誤是正常的,在挫折面前他們也會變得自信、堅強,會做出積極的反應。而適度的評價更能促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18-19]。
通過本論文的研究,筆者認為,想要能夠全面地分析幼兒教師的評價行為,找到問題所在,仍需要進行更全面的理論學習,因為只有持續地進行研究,才能使得幼兒教師的評價行為更全面,更加適宜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