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輝
(齊河縣馬集鎮實驗小學 山東德州 251105)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掌握的知識吸收新的知識,使學生建立系統的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上會發生錯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錯題本并有效地進行利用。錯題本是學生歸納和總結錯題的主要形式,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正處于可塑造階段,學生由于受到年齡限制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題。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將這些錯題規范地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分析為什么會出錯等問題。但是許多小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并沒有養成記錄錯題的習慣,不能正確掌握記錄錯題的方法。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錯題本記錄錯題,最大限度上發揮錯題本查漏補缺的重要作用[1-2]。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比較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通過錯題本可以幫助學生找出知識盲點。學生如果解題正確往往會沾沾自喜,但是對于錯誤的題目學生往往視而不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錯題,主要原因是學生粗心大意或對知識內容缺乏理解和掌握造成的。如果是粗心引起的錯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學會仔細和耐心,如果是對知識內容掌握得不牢固,則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及時對錯題進行深入地分析和總結,從而發現在學習中的問題。
數學是一門具有邏輯性的學科,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小學階段學生年齡比較小,數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數學能力主要體現在對知識點的靈活掌握,錯題是學生不理解的知識內容或是粗心大意出現的,通過建立錯題本可以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復習,不僅可以節省學生的復習時間,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有針對性地彌補學生的知識盲點,避免學生面對眾多知識點不知道應該如何復習。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單方面地給學生講授知識,不能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錯題是學生最直接的學習資源,同時也是教師的反饋。教師不能抱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而是應該正確運用錯題本,并結合大多數學生的問題進行講解,從而促使學生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有效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自主建立錯題本,有效幫助學生糾正自身的錯誤,避免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再犯錯誤。因此,建立錯題本需要由小學生自己建立完成,不可以由家長進行代替抄寫。另外,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和監督工作,讓學生親自動手抄寫制作錯題本。學生在抄寫錯題的過程中可以對練習題進行反復思考,使學生對錯題的糾正方法產生深刻的印象,掌握錯題的原因,避免學生出現同樣的錯誤和問題。另外,學生在抄寫錯題本的過程中需要保持耐心,用心整理錯題,從而真正發揮出錯題本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錯題本的重要性。
學生在建立錯題本的過程中,抄寫錯題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抄寫錯題的過程中及時發現錯誤產生的原因,并可以對錯題進行深入地分析和領悟,避免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出現相同的錯誤。建立和使用錯題本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學生需要將錯題本中的重點和復雜的題型在錯題本中進行標記,使學生在使用錯題本的時候可以快速找出相關的知識點和數學與公式。學生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出錯題出現的原因,如審題不謹慎、思路不正確、計算錯誤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減少錯題復習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另外,通過使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區分錯題和標記重點,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讓學生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快速地區分,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學生在復習階段,每一節課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將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容易出錯的題型和知識作為復習重點,制定錯題本,幫助學生及時查缺補漏,逐漸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由于受到基礎知識、學習習慣、心理素質等多種影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錯誤。比如題目:將一個棱長2厘米的小正方體放入長25厘米、寬8厘米、高7厘米的長方體木盒中,最多可以放多少個小正方體。學生在截圖過程中會直接應用大的面積除以小正方面的面積得出答案,學生很理解這種解題方法,當再遇到類似的幾何問題時,可學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但是學生沒有綜合考慮實際情況。這道題的正確解題答案為“25÷2=12.5;寬 8÷2=4;高 7÷2=3.5分別只能取其整數12/4/3,從而最多可以放下的小正方體為:12x4x3=144”通過錯題本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使學生更好地復習所學的知識內容。
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數學教育的要求,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教師應該通過合理的練習來提高學生們的理解力,教學生們在聯系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很多的錯題,有的是因為馬虎,有的因為思維不清晰或者背錯公式等原因,雖然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更正,但一段時間后可能會忘記,不方便學生進行復習,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讓學生使用錯題本進行歸納,一方面方便學生過后查找,提高學生對錯題的記憶。另一方面方便學生在遇到相似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數學知識相對抽象,學生們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多進行總結與歸納,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更應該注重教學方法,使用輔助工具讓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小學生面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錯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學生出現的錯題代表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力度不足,錯題是體現學生不足和缺陷的主要形式,學生需要正確地認識錯題。學習是不斷促進的過程,需要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錯誤。教師在布置完作業后需要不斷要求學生將錯題進行記錄,讓學生明白錯題的重要性[4-5]。在批改作業時,教師需要檢查學生前一天的作業,看學生是否真正記錄了錯題和修正錯題。在進行單元測試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學生經常出現錯誤的題目,讓學生通過考試的方式認識到錯題的重要性。教師需要定期檢查學生的錯題本,指導學生建立課堂錯題集,將課堂練習中經常出現的錯題記錄下來,使學生養成記錄錯題的良好習慣。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漸完善學生的人格。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說錯話、做錯事,這是正常的現象。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有意回避學生的錯題,認為學生只有正確解答題目才可以保證數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考和反思,應用錯題本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問題,并將自己作為數學問題的探究者,充分發揮錯題本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教師在指導學生建立錯題本時,應該使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將錯題本上的錯題標記分類,讓學生們能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了解自己到底什么地方欠缺最多,也讓學生在日后復習的時候更加方便,更加省時。學生在建立錯題本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知識點的內容進行分類。例如:圖形題和數形類的題進行分類,這樣有益于學生學生在后期查找。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失誤點進行分類,例如:讓學生將馬虎的錯題進行分類,將自己算錯的題進行分類。使用這樣的分類方式,可以使學生加快完善自己的數學漏洞,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學生在建立錯題本的過程中需要分階段、分類進行記錄,有效控制錯題本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建立錯題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學生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學生在建立錯題本的時候可以將每天的錯題進行標注,以一周為循環進行整理,通過單元順序,將容易出現的錯題按照順序記錄,形成單元式的知識結構,加深學生對錯題的認識。同時,學生還需要做好分類工作,將每個題型的錯題進行歸類。
教師應該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們學會分享自己的數學錯題本。同時,學校應該積極培養教師完善教學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將錯題本的建立變得更加完善,調整過去不夠完善地環節,在課堂上適當地加入討論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之間主動交流,發現其他學生構建錯題本的方法,提高學生們的交流能力,讓學生們相互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錯題本。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主動走下講臺,與學生們進行溝通交流,觀察學生錯題本的實際情況,通過錯題本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特點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分析能力,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加高效。記住錯題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使用錯題本幫助學生學習,避免學生下次出現錯誤。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分享錯題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及時做好查漏補缺。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錯題本,交流自己的錯題經驗,從而最大限度上發揮出錯題本的價值。比如,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生可以與小組成員分享自己的錯題本,讓學生交換閱讀,學生可以在組內分享自己記錄錯題的經驗和習慣,學生在瀏覽過程中可以交換對錯題的意見,共同學習錯題,避免在學習過程中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
錯題本記錄的內容不僅需要抄寫錯誤的題目,還需要將一些容易出錯的題型和不懂的練習題記錄下來,特別是使用一些特殊方法或碰巧做對的練習題認真地記錄在錯題本上,及時尋找正確的解題方法,避免學生在日后忘記這一練習題的計算方法,或是通過教師的講解掌握正確的解題步驟。教師需要給學生傳授記錄錯題本的技巧,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比如,有些數學題目比較長或是圖形過多,如果學生一字不落地摘抄下來會浪費許多時間。因此,學生可以將錯題剪下來粘貼在錯題本上,這樣避免學生遺漏任何一個錯題。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由于時間緊張會出現做題馬虎的現象,導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雖然擁有許多解題思路,但是學生仍然會做錯題。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錯誤的練習題進行特殊的標注,時刻提醒自己不能緊張,需要保持細心和耐心,抽出更多時間進行多角度的思考,找出正確的解題方法,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作業中的題目只是一個例子或是一種模型,教師想要讓學生更加合理、完善地進行解題,就需要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根據學生的錯題本中經常出現的錯題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通過練習可以將錯題進行再次回訪,使學生再次升華對錯題的認識,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規律,逐漸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教師在檢測過程中可以適當地進行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6]。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對于學生而言,錯題是學生反思的過程,同時也是復習知識的過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地建立錯題本,讓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運用錯題資源,有助于學生可以及時查漏補缺,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能力和總結能力,幫助學生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同時還可以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