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星
(深圳市光明區實驗學校 廣東深圳 518106)
經調查問卷統計分析發現,在居家學習期間,前兩周的體育線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四點:
①學生課堂出勤率偏低,持續在線率偏低。
②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運動環境與充足的活動空間。
③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基本合適但對優生偏低。
④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仍需提升。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①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和自我約束能力,建立有效的監控機制,如采用視頻會議小班教學等形式,構建家庭運動氛圍。
②克服困難,創建良好的運動環境與開拓活動空間。
③分層對待,促進優生發展。特殊體質學生視自身的情況,適量地參與活動。身體素質水平較高的同學可以增加運動負荷與運動量。運動隊的學生應增加針對性的訓練。
④注重課程設計,突出課程的實用性、適用性、全面性、趣味性與創新性。
2020年春節前后,我國爆發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全國實行了延遲開學措施。在居家學習期間,全國大中小學紛紛推出了“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系列課程。對于廣大的一線教師以及大中小學生而言,線上教學是既熟悉,但又陌生的存在。我們之所以感到,熟悉是因為我們全體教師都有線上學習的繼續教育經歷,這些經歷無形中成了我們開展線上授課的一些參考與模仿對象,很多學生也或多或少地參與過線上的課外輔導學習;而感到陌生,則是因為我們廣大的一線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甚少有作為授課者開展線上教學的經歷,線上教學經驗不足。本文通過線上調查問卷的方式,建立起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有助于及時掌握居家學習期間體育線上教學初期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體育線上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在后續的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改進,提高體育線上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保證居家學習期間體育線上教學活動安全、有序進行,增強學生體質,為線上體育教學提供參考與借鑒。
為了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在居家學習期間線上教學體育課堂的學習情況,我們擬在線上教學開展兩周之后,利用問卷星平臺在深圳市光明區實驗學校七年級各班學習QQ群內展開調查。問卷發放之前,在區教科研中心的指導下,經科組與備課組的集體研究,擬定從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學生的運動環境與空間、課堂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課程內容與評價、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
參與調查的七年級10個班共有學生497人。其中,男生274人,約占總數的55.13%;女生223人,約占總數的44.87%。
為了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線上學習過程中的情況,提高問卷的信度,本次問卷調查采用不記名形式。問卷調查歷時1天,共回收問卷459份,問卷回收率約為92.35%;男生回收問卷244份,約占總回收數的53.16%,女生回收問卷215份,約占總回收數的46.84%。問卷回收的男女比例與總人數的男女比例略有偏差,但整體差別不大,女生問卷回收率較男生問卷回收率高出7.36%。本文所有研究數據均以回收的459份有效問卷作為分析研究對象。
對回收問卷進行整理統計,對各項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線上教學開始到本問卷發放期間兩周內共開設了6節室內運動課。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459位同學中,六節課全部有參與的僅為291人,占問卷總回收數的63.40%,還有4人參加數量為0,占比0.87%。
參與調查的459位同學中,能夠完整地從上課開始堅持在線鍛煉到下課的次數為6節的同學僅194人,占比42.27%;有12人是0次,占比2.61%。
根據課堂監控顯示,每節課的實時在線人數基本保持在320人左右,調查結果的出勤率、在線率與課堂監控顯示的出勤情況大致相同。
在運動環境方面,能夠采用瑜伽墊等有防護措施的占47.71%,直接在硬地面上無任何防護措施的和有防護措施的僅差2人,占47.28%,也有個別學生是直接在床上或沙發上進行運動的,占比4.58%。
在運動空間方面,我們給學生提出的要求是2m×2m的空間,周圍沒有障礙物。但從調查結果來看,僅有66.01%的學生能達到這個要求,有8.71%的學生表示單向空間小于1.5m,勉強能進行運動;有10名學生表示前后左右空間都低于1.5m,達不到最低限度的活動空間要求,約占總數的2.18%。
從上面兩項調查結果來看,部分學生的室內運動環境和空間都存在不足的問題。在運動環境方面,能夠使用防護墊的同學不到一半,將近一半的同學是直接在硬地面上進行運動的,雖然不會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但不利于一些需要仰臥進行的鍛煉項目進行,如仰臥起坐、仰臥蹬腿等。此外,還有不少同學是直接在床上和沙發上進行運動的,對于一些仰臥進行的項目和靜態的項目可以在床上進行之外,諸如跳躍性等動態較大的項目則不適合在床上進行。因為是居家進行室內運動,從調查結果看,仍有部分同學在運動空間方面顯得特別局促,勉強能夠開展室內運動;個別同學屋內空間狹小,無法獲得足夠的活動空間。
在運動量方面,約有2.40%的學生認為運動強度太大,無法堅持完成全部任務;也有4.36%的同學認為運動量不足,可以非常輕松完成;有62.96%的同學認為運動量適宜,能夠堅持完成。
在運動強度方面,約有2.40%的學生認為運動強度太大,無法堅持完成全部任務;也有4.49%的同學認為強度太低,可以非常輕松完成;有64.49%的同學認為運動強度適宜。
從運動量與運動強度的調查結果來看,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都比較適宜。大部分同學都能夠得到適宜的鍛煉,但也存在個體差異:個別同學表示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太大,無法完成;也有個別同學認為,運動量與運動強度偏低,非常輕松就能完成。
對于課程內容的安排,調查結果顯示較為分散,但基本上都能夠喜歡或接受老師安排的練習內容,僅有2.18%的學生對目前的練習內容不感興趣。
約35.51%的受訪同學認為,自己在室內運動課學習與鍛煉中不存在困難。運動空間不足、堅持完成練習內容的毅力不足、缺乏輔助器材等是目前學生居家室內運動的主要困難。
此項調查結果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前面關于持續在線率、運動環境和活動空間調查的結果。
在參與積極性、自我管理能力的自我評價方面,給自己的評價為不及格的約占4.80%;給自己的評價為及格的約占40.52%,其余是良好和優秀,優良率達到54.69%。
從前兩周的線上課程反饋情況來看,學生在努力適應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但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情況不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課堂出勤率偏低,持續在線率偏低
調查結果顯示,六次課的出勤率和持續在線率都比較低,特別是六節課的持續在線率僅為42.27%,仍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未能上線學習,或者是在線學習時間不長,課堂參與度不高,自我約束能力較差。
(2)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運動環境與活動空間
調查結果顯示,能夠采用瑜伽墊等有防護措施的學生占47.71%,仍有超過半數的未能達到上課的基本安全要求。部分學生的活動空間比較局促,不利于正常進行室內運動;仍有個別學生達不到安全活動空間的最低要求。
(3)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基本合適,但對優生偏低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安排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能夠適合絕大多數同學的體質發展需求,但一些特殊體質的同學、身體素質較差的同學運動量與強度過大;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同學以及運動隊的同學,運動量與運動強度偏低。
(4)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仍可提升
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目前安排的課程內容比較感興趣,但也有部分同學對課程內容興趣不高。
針對以上四項主要問題,提出以下解決建議:
(1)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和自我約束能力,建立有效的監控機制,構建家庭運動氛圍
首先,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可以通過名人示范效應,提高學生對運動重要性的認識,形成正確的、積極的運動價值觀。比如,我國著名醫學專家鐘南山院士十項全能冠軍的體育歷程以及通過強身健體戰勝病魔的歷程就是非常勵志的教材。其次,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促使學生形成運動參與的自律性。要善于引導學生加強對自身運動計劃的實施,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督,進而不斷提高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從而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2]。第三,學校與教學云平臺要建立起跟蹤制度,完善教學平臺的監控功能,包括學生的簽到功能、在線記錄功能,及時反饋學生的出勤情況。加強家校的聯系,與家長形成共識,統一思想戰線,建立起學校引導、學生自主、家長監控的聯動機制。家長要及時反饋學生的鍛煉情況,通過拍攝視頻、照片等方式展示學生參與運動的健康一面。第四,把年級統一授課的大班制錄播課模式,改為以小班為單位的視頻會議模式授課,教師與學生能夠有效互動,學生之間也能夠相互監督。第五,重視家庭體育氛圍的構建。家庭作為最初培養體育鍛煉行為的重要場所,父母的榜樣作用和體育態度對培養家庭成員鍛煉行為、形成良好習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可以以家庭為單位組建成運動小組,動員全家齊參與,形成積極良好的居家運動氛圍。
(2)創建良好的運動環境與開拓活動空間
對于仍然未能準備保護墊的同學要及時了解原因,并強調保護墊的重要性,督促學生克服存在困難,通過網購平臺等安全可行的渠道獲取防護墊。活動空間不足的同學,要通過合理地挪動家具,盡可能地開拓出更加寬裕的活動空間,保證活動空間達到身體最大的施展寬度,確保運動安全不受阻地進行。此外,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安排活動內容,鼓勵有條件的同學發現和創造良好的運動條件和運動空間。
(3)分層對待,促進優生發展
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而課程的設計也不可能完全兼顧到所有學生,因此,在兼顧其共性的時候,又要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性。在課程直播過程中,要特別提醒特殊體質的同學、身體素質較差的同學視自身的情況適量地參與活動,并建議家長全程陪同。課程設計時,可以在課堂中安排一定的自主練習項目和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鍛煉。此外,對于身體素質較好、運動能力較強的同學以及運動隊的同學,一是可以增加運動的強度,如在練習原地擺臂的時候手握兩支礦泉水進行負重擺臂、練習深蹲的時候增加負重等;二是增加運動量,可通過課外作業的形式增加鍛煉時間。各個運動團隊的老師也可以針對學生團隊的特點設計合適的練習任務交給給隊員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鍛煉。
(4)創新課程內容,注重實用性、適用性、全面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教學設計是線上課程開發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備課組要根據學生的情況科學地規劃課程內容,一是要保證練習內容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實用性是指操作簡單,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活動項目。適用性是指選取的活動內容符合居家的特點,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安全地進行的項目內容。二是要保證練習內容的全面性。全面性是指要兼顧上下肢力量均衡發展的同時,還要兼顧核心肌肉力量與心肺功能的發展,以及靈敏性、協調性等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三是要體現課程的趣味性。趣味性強的體育課程更加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從而培養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主動性。四是要持續創新。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成不變的練習內容會逐漸變得索然無味。因此,要保持每節課的新鮮度,不斷變換練習方式與練習內容,并善于發掘身邊的素材,利用居家的條件開創性地編排課程內容[4]。
“停課不停練,健康每一天”!相信通過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搭建良好的線上教學平臺,設計精彩的線上教學課程,定能提高線上教學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