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是寶貴的,生命不可復制,無法重來。生命教育指圍繞生命活動開展的教育,生命教育應該貫穿教學的始終,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學生正處于懵懂時期,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為學生生存與發展打牢根基,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學的神圣使命。但是,關于滲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滲透生命教育的途徑,許多人還缺少研究和了解。為此,本文以英語教學為例,就滲透生命教育的意義和路徑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給同仁以啟示,助力生命教育滲透和學生生命意識養成。
關鍵詞:英語;生命教育;滲透
作者簡介:王晨,江蘇省睢寧縣慶安鎮中心小學。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教學的主題,素質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獲取知識,學到技能,還要豐富學生的生命涵養,讓學生了解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使學生關心生命和人的幸福、自由、尊嚴,讓學生具備生命管理、愛惜生命的意識,成為“我自己”,最終實現生命的價值。在素質教育下,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也凸顯出來。生命教育關乎人的一生,所以,生命教育要從學生抓起,要在教學中落地。英語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在英語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自己,必須要關注生命教育,實施生命教育,讓英語教學因為生命教育熠熠生輝,充滿活力。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和內容
生命教育是為了培養對生命的認識,圍繞生命意義、生命意識、生命智慧開展的教育。生命教育的跨度較廣,它將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都囊括其中。生命教育的內容是基礎生命知識教育、安全教育、交通教育等。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生命、認識自己,使學生接納自己、接納他人,適應環境,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能深入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關系。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為了學生全面發展而服務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德士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隨后,英美國家就根據教育學發展趨勢,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日本等國在20世紀80年代,因為青少年問題頻出,也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想要通過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生命教育之前在我國學校教育中,也是一塊白板。我國素質教育從20世紀末開始全面推行,生命教育也包含在素質教育的行列。將生命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課程,不僅彌補了教育教學的缺陷,還有助于學生認識和把握生命的涵義,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二、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途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生命教育
隨著社會發展,生命教育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國內外關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不同的議題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但是許多問題的解決之道是彼此相通的。許多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真正的生命教育不能局限于形式、地點和時間,要從家庭、學校、社會各個方面著手,讓學生對生命的意義有所理解,促使學生將自己的生命置于天地人之間,與各方面形成共融共在的關系。關于生命教育,毫無疑問,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生命教育并不是一個新課題。但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是以英語基礎知識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教學內容與生命教育缺少關聯,所以,許多學生都對生命教育知之甚少,也不知道該從哪個方面去認識生命,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聯。生命教育要想在英語教學中全面開展,需要任課教師積極轉變教育觀念,給予生命教育以重視。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一是改變單純的以知識為主的教學觀念,豐富教學的內涵,發掘與生命教育有關的素材和資源,讓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將生命教育落到實處。二是轉變課堂教學思路和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將課堂還給學生,增進師生、生生互動,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充滿生命活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參與感。再就是借助各種手段,讓學生對生命教育的內涵有所了解,賦予學生話語權,讓學生敢于說出想法,表達觀點,讓學生在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中養成正確的生命觀。
(二)依托教材,發掘生命教育資源
生命教育不僅指對生命的關注,還包括生存能力和生命價值觀培養。學生就好像朝陽一般充滿精力和活力,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所以,許多學生認為死亡是一件非常遙遠,與自己無關的事。其實不然,人生如白駒過隙,人生的生命也非常脆弱。一場小小的事故,就有可能改變人的命運,影響人的安全。所以,在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為學生將來探索生命真相、活出精彩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是教學的根本。現行的英語教材經過多次刪減和加工,它雖然內容簡單,但是覆蓋面廣,其中含有豐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包括生命教育素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托教材發掘更多的生命教育資源,科學運用生命教育資源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可貴,使生命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綻放出耀眼的光彩。
如在學習“Road safety”一課時,結合教學內容可知,本課的主題是“行路安全”,圍繞行路安全,文中講述了若干行路規則和安全知識,想要達到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規則意識的目的。而結合實際來看,交通安全是一個廣受關注度的社會話題,也是學生較為熟悉的一個話題。而且,與交通安全有關以及交通安全有關的素材非常多。為此,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廣泛收集與教學有關的素材,包括圖片、視頻、安全講座片段和案例,經過篩選、整理制作成可用于課堂教學的課件。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交通安全的動畫、歌曲,以營造有趣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播放一組材料,用真實的數字告訴大家近幾年因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讓學生了解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在講述過課文內容后,學生都會感覺到有點疲憊,這時,教師可以播放交通安全講座視頻,用視頻傳播交通安全知識。再由教師結合學生實際,補充一些重要的交通知識,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三)以閱讀為主,開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雖然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是它并不是孤立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要想避免生命教育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在教學中,教師要將生命教育與英語基礎知識教學結合起來,將生命教育穿插到英語知識和技能教學中去,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了解生命知識。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技能的同時掌握生存技巧和智慧,培養學生的適應社會、應對風險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是基礎,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通過閱讀教學與生命教育的結合,強化英語的育人功能,為學生健康成長助力。
如在學習“Holiday fun”一課時,結合課文可知,本課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劉濤和麥克兩人在國慶假期里去到的地方,參加的活動及感受,充溢著假日樂趣。而假期是學生較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關于假期,許多學校都會在放假前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在雨水、池塘較多的地方,許多學校都會著重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許多鄉鎮、城市中學,會針對防火、交通開展安全教育。在度假時,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如在度假期間,出行需要注意交通安全,需要注意飲食衛生,在住宿期間,需要注意個人財產安全等等。網絡、報紙上經常會有關旅游安全的報道。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課堂教學與網絡資源鏈接起來,讓學生進行拓展閱讀,閱讀與旅游安全有關的新聞報道,借助新聞報道講述安全知識,如旅游時經常會有突發狀況,如中暑、車禍等,稍有不慎,會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要提高安全意識,掌握一些安全知識。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與同桌合作制作“旅游安全注意事項小貼士”,讓他們從保護生命安全的角度出發,制作小貼士,總結安全知識,這樣可以為學生實踐提供理論知識,讓學生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和愉快。
(四)聯系生活實際,滲透生命教育
教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命也是人類生活中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從古至今,關于生命的意義,無數仁人志士都有自己的看法。對于學生來說,生命無疑是一個高深的話題。有關許多問題,都超出他們的了解范圍。如果無視學生的感受,只關注理論知識講解,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也到不到教育目的。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可以另辟蹊徑,將生命教育與生活聯系起來,運用生活化的素材,生活中的案例,將生命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去,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有更加真實的感受。
如在學習“In the kitchen”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在廚房做飯”這個話題提出幾個問題:你最喜歡什么食物?你有沒有做過飯?廚房是一個溫馨的地方,廚房是不是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你在廚房里發生過什么有趣的事?你有沒有被廚房的煙火、刀具傷到過?然后,讓學生以“驚心動魄的做飯經歷”為題,談談自己在廚房做飯的“驚險”經歷。再由教師結合一些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開展生命安全教育,讓學生體會安全的重要性。如媽媽帶著孩子在廚房做飯時,稍不注意,小孩子撞到了門上,又與板凳發生碰撞,眼眉碰傷,在醫院縫了幾針。居民樓燃氣爆炸,造成X人受傷,導致樓體受損嚴重。然后,由教師結合生活實踐和學生年齡特點,傳授一些基礎的生活技能,勞動本領,呵護學生生命成長。
(五)尊重學生個性,培養主體意識
生命具有獨特性。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熱愛并發展每個獨特的生命,使學生將自己的生命與他人的生命交織在一起,建立和諧共生的關系。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點,他們要想真正成熟,需要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讓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將每一個學生都當做獨一無二的個體,當做有發展潛力的可塑之才,給予學生尊重、理解和幫助,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讓學生反思自己,堅持自我,完善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找準努力的方向,為學生終身發展打基礎,讓學生從中受益。
如在學習“Keep our city clean”一課時,在講述到如何保持城市的清潔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針對垃圾處理、污染以及城市清潔問題獻言獻計。在學生討論過后,教師可以呈現一組照片,借助照片展示清潔工人為了城市清潔揮汗如雨的工作場景,結合照片講述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衛生的意義。然后,結合“環衛工人為民服務”這個話題,讓大家談談自己的理想,看學生將來都想從事什么職業。有的學生有著遠大的理想,想要當科學家,航天員。相比之下,有的學生就顯得“相對平庸”,想要當廚師,當快遞員。面對學生不同的回答,教師要給予學生以理解和尊重,告訴大家: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因為它不是由單一的物質組成。所以,每一個生命,每個人的選擇都值得尊重,但是,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光有空談是不夠的,還需要從現在開始,學習知識,腳踏實地,打好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拓展生命的高度。如此這般,可以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六)家校合作,對學生進行全面引導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寶貝”,許多學生自我意識較強,不懂得如何關心、體諒別人。生命教育的重點是喚醒學生良心,讓學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健全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人生境界,讓他們尊重、敬畏生命,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生存環境。生命教育要想達到預期目的,需要拓展教學空間,以生活實踐為第二戰場,匯聚家校合力,對學生進行全面引導和教育。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任課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家庭作品進行生命教育,通過對學生的全面引導,使生命教育真正落地。
如在學習“Seeing the doctor”一課時,教師可以安排一項親子閱讀活動,讓學生與家長一起讀課英文繪本Going to See the Doctor《看病記》、 The Berenstain Bears Go To the Doctor,進行課外拓展閱讀,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一些基礎的醫學知識、衛生知識、生命安全知識。或者讓學生與家長一起觀看教師分享到班級學習群里的視頻《學生家庭安全教育常識》,并由家長結合視頻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讓其知道身體不舒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不要亂服藥,要及時告訴家長,不要延誤時間,要去正規醫院醫治等。如此這般,家校合作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命教育有助于讓學生認清自己與他人、社會、世界、宇宙的關系,培養學生反思和管理自己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對學生終身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發掘生命教育素材,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發掘學生生命的潛力,幫助學生理解“我之為我”的生命價值,讓學生的生命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李云飛.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華夏教師,2018(32):54-55.
[2]周若妃.注重生命教育構建和諧校園[J].文學教育,2020(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