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 帆
為了進一步提升區域游戲活動品質,將生活化美術創作自然地融于區域游戲中,我園通過生活化美術創作材料的“引入”、創意美術元素的“融入”和美術創作作品的“應用”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拓展區域游戲情節,更好地賦予幼兒自主、開放、多元的學習、游戲以及創作體驗,支持幼兒開展課程游戲化視野下的生活化美術創作,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活動中感受美、享受美、創造美。
我園通過不斷觀察、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在研究中逐步梳理出一些生活化美術創作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投放策略。
策略一:“疊加組合式”——結合幼兒需要輔助支持。在觀察幼兒區域游戲中,我園發現幼兒游戲中的藝術創作往往是通過主材料和輔助材料結合運用來實現的。為此,我園運用“1+N”疊加組合方式,支持幼兒游戲的不斷變化與發展,即以一種主材配多種輔材的方式投放材料。例如,小班自制冰淇淋游戲,創造冰激凌主體造型的材料即主材料,而冰激凌上的色彩裝飾等為輔助材料,從而支持小班幼兒富有個性化的藝術創作。幼兒在游戲情境中,運用這種組合式材料自制冰激凌。
策略二:“小步遞進式”——追隨游戲主題逐步推進。幼兒的游戲往往是隨著經驗的累積不斷生成與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追隨幼兒游戲的主題內容,不斷投放有利于推動幼兒游戲的新材料。為此,我園采取“小步遞進式”投放方法,不斷觀察、推進和變化材料,以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例如,大班幼兒在玩沙盤游戲時,從最初的小池塘,到海底世界、海陸動物世界。隨著游戲的豐富與發展,材料也越來越豐富。幼兒有了材料的支持,隨著藝術創作而衍生的故事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有趣。
策略三:“資源整合式”——追隨游戲需要收集材料。“資源整合式”材料投放和運用是一種更為開放的方式,即“只要我需要哪里的材料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充分挖掘了整個活動空間中材料的應用價值,真正做到“物盡其用”。例如,幼兒在表演“阿凡提”游戲時,需要創作一頭供人乘坐的“毛驢”。為此,幼兒搬來了桌椅,到“照相館”找來彩色的布和頭飾,又到“小吃店”拿了一次性杯子……幼兒尋找材料的身影出現在活動室的各個角落,不一會兒一頭小毛驢就做好了。他們歡快地騎上毛驢唱著歌,開始上演“阿凡提”的故事。
我園立足幼兒立場,在追隨幼兒的基礎上,探索將生活化美術創作有機融入區域游戲中,結合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需求,探尋有效的方式。
以創美項目主題課程為索引,區域游戲融入“藝術之美”。我園結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和幼兒共同確立以創意美術為核心內容的項目主題,并以項目主題為索引,在動態推進主題課程的過程中,逐步推進、生發各個活動區的游戲內容,逐漸滲入創美元素,使區域游戲在創美項目主題課程中,自然融入“藝術之美”。例如,在大班“彩燈藝術博物館”創美項目中,幼兒自主設計項目實施計劃,從了解彩燈的種類、設計彩燈藝術博物館場景,到創作創意造型彩燈等。各個區域游戲都融合了藝術元素,充滿了濃厚的藝術氛圍。
研究發現,幼兒在多元的創意美術活動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美術創作經驗,在開展區域游戲時往往習慣性地運用這些經驗,生發一些與藝術相關的游戲行為。因此,我園通過材料、環境等方式,支持幼兒將審美創造過程融入區域游戲,更好地推動游戲發展。例如,中班幼兒在玩沉浮游戲時,將沉浮原理的探究與水中景觀造型設計結合起來。教師為了更好地支持這種游戲行為,有選擇性地提供造型美觀的自然物,如小石子、彩色羽毛等,使幼兒的科學探究過程增添了一份美的情趣。
我園不斷嘗試、探究幼兒以將生活化美術創作的作品應用于游戲中的方式,在觀察幼兒游戲行為發展的進程中梳理、研究操作方式。
一是將生活化美術作品作為游戲中的“裝飾物”。幼兒以生活化美術創作的作品,更符合幼兒的需要,更貼近幼兒意愿本身,能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更多美好、愉悅的情緒體驗。例如,“娃娃家”餐桌上的花瓶、表演區的背景畫等,有了幼兒美術作品的“裝點”,游戲的景有了更多的“美”的元素。同時,幼兒的游戲也充滿了藝術感和生活情趣。
二是將生活化美術作品作為游戲中的“展示品”。幼兒的美術作品在區域游戲中起到展示作用,成為游戲中的一部分,能有效激發幼兒游戲中的靈感,推動游戲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例如,在大班“T 臺秀”游戲中,幼兒將“鋁線變變變”活動中創作的美術作品變成秀場的“新產品展示”,一個個模特帶上鋁線創作的眼睛、手表、頭飾等,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品發布展示會”,充滿時尚和創意感。
三是將生活化美術作品作為游戲中的“鏈接物”。這里指將幼兒的美術作品作為區域間連接的“載體”,起到促進各個區域間互動、推進游戲情節發展的積極作用。此時的創意美術作品,作為區域游戲的“引燃點”,不僅能使幼兒的游戲呈現更為多元、豐富的活動形態,還能使區域游戲更彰顯出“藝術個性”。例如,在中班“創意便當”游戲中,幼兒通過卷、剪、捏、撕等方法自制食材,選擇大小、顏色不同的便當盒DIY 制成美味便當。“便當”既是游戲中的材料,又是一件創意美術作品。以這個“便當作品”為工具,幼兒開展了賣便當、送外賣等游戲,使“小吃店”“娃娃家”“超市”等串聯起來,拓展了幼兒的游戲空間,增強了區域之間的互動。
四是將生活化美術作品作為游戲中的“核心體”。生活化美術的創作過程就是游戲的活動過程。因此,幼兒的美術作品成為整個游戲中的“核心”部分,不僅豐富了幼兒自身的藝術創作,還豐富了幼兒自發的游戲內容。例如,在大班“創意攝影棚”游戲中,布置攝影背景、設計攝影造型、想象攝影情節畫面……這些都是由幼兒創作的藝術作品,占據了游戲的核心地位,使游戲的全過程成為幼兒藝術創造的全過程。
我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需要,通過環境與材料的支持,將生活化美術創作的內容融入區域游戲中,有機聯系、相互影響、有效促進,進一步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