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利
(白城市洮北區文化小學 吉林白城 137000)
本文基于“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為核心,探討當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闡述“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核心素培養的策略,期望能為當前“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提供有益的建議和意見。
數學素養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2012年由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提出來的。此后,我國在此基礎上提出小學生應當具備六大基本數學核心素養。而這一思想和理念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也有所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認為,學生通過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應當具備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數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和數據分析觀念等多方面的技能和能力。此外,教師還應重視培養小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品格,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及學生的創新思維。
重新教改的發展以及新課標的內容我們看出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尤其注重開拓和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1]。
而培養“數學素養”的更高層次則是在運用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也就是說,當遇到數學知識時,學生應當能夠在實際的數學應用中發展數學的審美情趣,能夠在實際的應用中和數學體驗中感知數學帶來的樂趣,從而喜歡數學。
而通過對上述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提出來的教學目標的解讀,我們不難看出,對于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任課教師的要求是極高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只是簡簡單單地進行知識性的教授,更重要的是要實現對于孩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要孩子形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創新思維的養成,同時兼顧好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所以,教師想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就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數學學科的本質與內涵,基于本質之上的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應當采用的方法、策略與途徑[2]。
從當前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情況來看,核心素養的培養雖然已經提出多年,而且針對與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和實踐也在不同層面加以推廣,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著不盡如人意之處亟待。
首先,從傳統課堂的角度來看,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主動意識不強。老師在課堂上一味地以數學基礎知識和計算技能的為核心來從事教學,最大的弊端就是趣味性不足。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本身的特點就是年齡小,專注力不強。枯燥的講解容易導致他們對數學不感興趣,而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長期這種枯燥的傳統教學狀況,直接導致教學效果差,無法達成核心素質培養的目標。
而一味地以傳授基礎知識為主的數學教育教學,也使得學生關于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養成對問題的自主思考,而任課老師以基礎知識和技能講解為核心的教學,節奏快,學生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索。同時,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效果差,學生的參與度低,直接導致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無法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更無法從學生的反饋中得知學生的掌握程度,這對于教學是極其不利的而數學核心素養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最終喜歡數學、運用數學,養成數學思維,培養數學審美情趣,從而在實際的運用中達成數學運用的目標。很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能滿足這一需求的。
數學的魅力之處在于應用,在于解決問題,教師只有引導學生不斷地探索和發現,才能讓學生感知數學的魅力,認知到數學的學習不只有冰冷的數字和煩瑣的計算,從而愛上數學、喜歡數學。這也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之一。
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的魅力,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形成多學科一盤棋的大格局觀念,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通過結合日常生活、科學課程、藝術課程和人文課程的相融合,提升學生對于數學應用的進一步認知,以多角度、多手段來促使小學生感知數學之美,認識到生活中、學習中數學無處不在,從而不再對數學有陌生感和恐懼感。同時也能夠通過數學的學習融入其他學科知識,形成多學科聯動,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素養和能力的目標。
近年來,情景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以其教學效果好、學生樂于接受而得到推廣。情景教學是以學生們熟知的情景為基礎來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通過已有的知識認知加之老師的引導,自主地發現和探索新知,從而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狀況,由此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但是從現實的教育現狀來看,由于教學任務多,教學進度緊、情景教學設計需要花費時間深思熟慮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情景教學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不盡如人意。尤其是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生活經驗等,要以此作為基礎進行創設情景,否則僅憑教師主觀臆想創設情景很容易脫離學生認知的實際,從而導致情景教學出現無效,無法引起學生共鳴,甚至讓學生覺得不知所謂,由此情景教學同樣也不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更無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雙減”政策推出之時就在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反響,各界人士雖然都比較贊同這一措施的施行,但是也擔心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學習時間變少,作業變少之后會不會影響學習的效果。即便“雙減”政策落地之時就配套出臺了很多相關的措施,但是不少家長仍然對此頗為擔心。那么在“雙減”政策之下,學校和老師應該怎么做才能解決部分家長的擔心,真正地實現在“雙減”政策下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育經驗,認為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執行如下策略,方能起到真正提升教學效果,起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作用。
雖然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不是很有難度,但是對于不同的學生而言,由于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均有差異,因此同一個班級或者是不同的班級不可能達到整齊劃一的水平。而在這種情形之下,就要求老師要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對于不同的學生,按照其特點和特征進行相應的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任課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詳細的了解,諸如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的情況、興趣特長、學習狀態、脾氣秉性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組和分層。但這種分組和分隊絕對不是為了將學生劃分出上中下的等級,而是為了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根據學生的不同特性制定因人而異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從而能夠保證每位同學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從而獲得學習的滿足感。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小學數學更是有效,能夠讓學生找到舒適的、適于自己學習的方式,能夠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認知自己的學習能力,達成核心素質培養的目標[4]。
近年來,多學科融合教學已經成為各個階段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而這也是核心素養形成的意義所在。小學數學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尤其是從目前所統一使用的小學教材來看,不單純是簡單的數的認知和計算,還涉及方向識別、歸納歸類等很多問題,這些思維的培養在小學的語文課、科學課等課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可以說,小學數學課程吸納了很多課程的內容、技能和行為等等。
以現在火爆小學的STEAM為例,STEAM本身的課程特點就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通過工程、科學、藝術課程的融合與實踐打開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在整個課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去統籌和融合想關課程,使之有機融合,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培養學生對于數的認知和計算能力,而在這個觀念下,就使得數學教學完全脫離應用。其實,小學數學是一個很貼近日常生活的教學。而從日常生活入手進行教學能夠增加學生的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當前流行的情景教學法也往往依托于日常生活的情景,設計聲情并茂的場景,從而在歡樂的氣氛中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以對元角分的認知這節課為例,單純的錢幣換算會讓小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根本提不起學習興趣,但是如果通過跳蚤市場、超市等日常生活的情景去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就會讓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積極地參與其中,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錢幣的認知和換算,教學效果極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小學生樂于被人贊賞是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尤其對于老師有一種天然的崇拜,如果被老師賞識,即便是很小的一個禮物或者一句表揚也能極大地提升其學習性。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日常教學中,任課教師要能夠及時地發現學生的進步與優點,對其進行賞識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進行賞識教育的同時,也要有懲罰教育,這里的懲罰絕對不是體罰的意思,而是通過合理、規范的評價機制使小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從而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彌補不足,不斷進步。因此,以賞罰得當為特點的評價機制能夠促使小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就以小學數學而言,目前的教學內容是相對豐富的,任何一個學生都不可能對所有內容有全面的認識。可能有的孩子計算能力強,而有的孩子方向位置感強等等,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從而找到賞識教育的切入點,以此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由此能夠更好地促使孩子們自主學習。由此可見,利用評價的激勵、導向等功能,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落實數學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是數學核心素養的一條很重要的途徑和策略。
“雙減”政策下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核心能力的培養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何真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和核心能力的培養是整個教育界關注的問題。
小學的數學課程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卻是孩子們在未來教育中的基礎,尤其是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對于計算能力和基礎知識的學習。當前的小學數學課程涉及各個學科領域,貼近日常生活,更具有實用性。
因此,這就要求一線教師,在正確認識小學核心素養的內涵之下,讓學生能夠自主地理解數學、運用數學、遵循教材的相關內容和脈絡,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和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們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開拓他們的數學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雙減”政策的落地為基礎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更應緊跟新時期教育發展動態,做好教育教學,提升學生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