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暉
(廣西省桂林市機關幼兒園 廣西桂林 541002)
在兒童文化視角下想要做好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工作,教師要先明確兒童文化的內涵。兒童文化指的是針對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制定的教育方針,是獨屬于兒童群體的特色文化,是在對兒童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需求展開思考的前提下得來的文化。在開展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結合具體情況綜合考慮,站在幼兒視角進行分析,選擇趣味教學手段激發幼兒興趣,挖掘幼兒潛力,為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順利實施與高效開展提供保障[1]。
在開展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時,教師要避免語言教育趨向小學化,當前我國實行的是應試教育模式,為了保障孩子的學習效果以及升學率,大多數幼兒園都會提前對幼兒進行小學教育以滿足家長的要求。如果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滲透過多小學化的內容,如拼音、寫作、數學、英語等,就失去了學前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無法給幼兒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成長環境,導致幼兒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在進入小學之后反而會抵觸學習,產生相反效果[2]。
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明確活動重點和教育目標,在此前提下進行拓展延伸,為提升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質量提供保障。幼兒語言發展中最關鍵的時期就是3~6歲,這一階段的幼兒正好在幼兒園內進行學習,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和價值,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給予幼兒正確引導,多給幼兒提供模仿的機會,讓幼兒在模仿中逐步提升語言運用水平與綜合素養。教師要準確定位自身角色,提高思想覺悟,以思想來指引行為,努力構建師生之間新型和諧的關系,增進師生情感交流。
幼兒園教師在組織語言教育活動時不要單純向幼兒灌輸各種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幼兒關注,甚至會引起幼兒的反感,幼兒如果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就無法切實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針對語言教育活動中的突出問題進行分析,尋找科學合理的途徑解決問題,為推動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實施與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只有將語言教育與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才能最大化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3]。
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開展中,教師要遵循民主化的原則,多給幼兒提供闡述想法和展示能力的機會,讓幼兒的語言能力被全面挖掘。教師在組織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時要聽取幼兒的建議和想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讓幼兒參與到活動設計環節,體現幼兒主體地位,讓幼兒有參與感,這樣幼兒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積極配合教師完成語言學習任務。
在兒童文化視角下開展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具有積極意義和重要影響,兒童文化理念對提升語言教育活動質量具有關鍵作用,教師要在明確這一點的前提下優化和完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方案,創新語言教育活動形式[4]。
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期,幼兒最喜歡的就是提問和模仿,兒童文化視角強調要以激發幼兒興趣為首要目標,以提問和模仿作為主要形式鍛煉幼兒語言綜合能力,提升幼兒語言素養。將兒童文化理念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能夠滿足幼兒的興趣愛好、成長需求和性格特征,讓幼兒在提問、回答和模仿中體會語言的趣味和魅力,逐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水平。教師可運用多種形式創設語言情境,將幼兒代入其中,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語言模仿氛圍[5]。
幼兒的形象思維遠比抽象思維要強,將兒童文化理念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有助于增強幼兒理解能力,讓幼兒的抽象思維得到相應鍛煉,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與成長。優秀的兒童文化一般都會用圖像和語言表達抽象概念,這種表達方式更能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將兒童文化理念與語言教育活動相結合有助于增強幼兒理解能力,集中幼兒注意力,讓幼兒專注的做某件事情,提升幼兒語言運用水平。
在兒童文化視角下開展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助于營造良好活動氛圍,增進師生情感,加強幼兒對教師的信任和尊重。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時刻牢記自身的角色定位,多給幼兒提供自主參與和語言表達的機會。在兒童文化視角下可以轉變教師某些錯誤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思想覺悟,讓教師在兒童文化理念指導下設計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計劃,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語言活動氛圍,吸引幼兒主動投入其中[6]。
在兒童文化視角下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在明確理解兒童文化理念內涵的前提下,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語言基礎等方面綜合分析,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吸引幼兒關注,引導幼兒主動投入到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提升幼兒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發展幼兒園語言教育、優化語言教育活動內容和形式先要激發幼兒參與興趣,讓幼兒對教語言教育活動產生熱情和自信。教師要根據當前幼兒的語言發展需求制定活動計劃,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先培養幼兒語感,在此基礎之上逐步帶領其走進深度學習領域,體會語言的趣味和魅力。通過鍛煉幼兒語感讓其對語言產生初步認知,了解語言溝通的簡要技巧和方法,這可以為接下來語言教育活動的實施與開展奠定堅實基礎。為了鍛煉幼兒語感,教師可借助童謠來豐富語言教育活動內容。童謠也稱之為兒歌,是專門培養幼兒說話能力而編制的歌謠,對于鍛煉幼兒語感,提升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質量具有重要作用[7]。
教師在組織語言教育活動之前要做好充足準備,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搜索相關童謠,將其與語言教育活動相融合。常見的童謠包括搖籃曲、伯爵歌曲、連鎖歌曲、繞口令、謎語等,歌詞簡單、旋律明朗,將其應用于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有助于培養幼兒節奏感,是鍛煉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在深刻理解童謠特性的前提下,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相關素材。以駱賓王的《詠鵝》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幼兒播放背景音樂,讓幼兒仿照童謠節奏朗讀這首古詩,豐富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內容,在培養幼兒語感的同時滲透傳統文化,開展古詩教學,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幼兒傾聽能力,在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中,教師不能只注重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傾聽能力也是幼兒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養,幼兒只有學會傾聽才能夠懂得尊重他人。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律性并不強,且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教師要在語言教育活動中通過培養幼兒傾聽能力實現信息雙向傳遞的目標。為了提升幼兒傾聽能力,保證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質量,教師可通過講述童話故事的方式實現理想教學效果。童話故事一般都是美好的,對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童話故事也一般都是充滿趣味的,能夠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在講述童話時,幼兒一般能夠認真傾聽,這對于培養幼兒傾聽能力和語言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例如,教師在講解《小紅帽與大灰狼》這一故事時,可提前向幼兒提出幾個問題,如小紅帽在去尋找外婆的路上遇見了誰?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小紅帽用怎樣的方式打敗了大灰狼,救出了外婆?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幼兒在傾聽故事時更為專注和認真,對于培養幼兒傾聽能力和專注力能夠起到重要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質量。
在提升幼兒傾聽能力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注重對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培養幼兒閱讀能力能夠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想要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教師要不斷豐富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通過融入多元繪本來吸引幼兒關注,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調動幼兒閱讀積極性,讓幼兒在興趣的指引下投入到語言學習活動中。為了實現培養幼兒良好閱讀能力的目標,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繪本,將其作為語言教育活動素材投放在活動區域中。
例如,在小班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閱讀能力和自理能力,選擇一些關于自理能力的繪本作為閱讀素材,如《刷刷牙》《排好隊》《我會疊衣服》等,發揮繪本圖文并茂、趣味橫生的優勢吸引幼兒主動閱讀,在提升幼兒閱讀水平的基礎上鍛煉其生活自理能力,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強化幼兒規則意識。在幼兒閱讀繪本時教師可提出適當點撥和指導,向幼兒提出問題,如讓幼兒通過閱讀繪本回答刷牙的正確方式;在閱讀之后展示疊衣服的方法和技巧。在幼兒回答和展示完畢后教師要及時給出鼓勵和表揚,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讓幼兒對繪本閱讀產生興趣,養成長期閱讀的良好習慣,為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奠定基礎。
在兒童文化視角下對于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實施,教師要多給幼兒提供參與實踐的機會,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培養幼兒交流能力,提升幼兒語言素養。如,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可組織幼兒展開表演游戲,將一些幼兒感興趣和熟悉的動畫片段進行改編,讓幼兒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以表演的形式將其呈現出來,在趣味輕松的氛圍下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幼兒溝通交流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表演游戲來帶領幼兒深入理解動畫片想要體現的價值內涵,為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提供保障。
例如,教師可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組織幼兒針對《小兔子乖乖》這一童話故事進改編,在明確故事內容的前提下,幼兒可通過抽簽的方式選擇角色從多個角度分析角色的語言、神態和動作,為接下來表演游戲的開展做好充足準備。在幼兒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可扮演旁白的角色,幫助幼兒將整個故事串聯起來,推動表演游戲的順利實施。在幼兒表演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觀察工作,將幼兒的表現真實客觀地記錄下來,在游戲活動結束后及時給出評價,指出幼兒的優勢和不足之處,挖掘幼兒潛力,發揚幼兒優勢,為培養幼兒交流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提供正確指導,由此來保證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實施效果。
針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注意張弛有度,也就是說,對于幼兒的相關提問要逐漸從封閉走向開放,逐步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幼兒回答,讓幼兒在回答中形成一定的思維邏輯,培養幼兒的思考意識,這樣幼兒在語言表達時能夠更加具有條理性。例如,教師可以在提問的過程中選擇稍微具有一些發散性思維的問題,如提問幼兒在幼兒園內除了禁止喧嘩的標志,還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標志?請幼兒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這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也能夠鍛煉學生一定的觀察發現能力。教師針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時,要關注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來進行分層培養,針對提問的問題要從封閉、半開放到開放,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轉變,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實現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在兒童文化視角下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在明確兒童文化視角概念和特點的前提下,結合當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實施現狀展開分析,從現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尊重幼兒想法,挖掘幼兒潛力,體現幼兒個性,制定科學合理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方案,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在形式多樣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幼兒綜合素養,培養其積極心態,為其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