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琳 徐 祥 錢小蘭 孫 鋒
如皋市建立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防控技術體系的做法
陸琳徐祥錢小蘭孫鋒
(如皋市蠶桑技術指導站江蘇如皋226500)
近年來,桑園治蟲過度依賴農藥,桑園生態系統失衡,嚴重制約了蠶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文章對桑園病蟲害治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基于農業綠色生態理念,提出了建立實施桑樹病蟲害防治技術新體系的方法,以期為維護桑園生態環境提供參考。
蠶桑;綠色生態;桑樹;病蟲害防控;技術體系
江蘇省南通市是江蘇蠶桑主產區,其蠶桑生產水平高、繭絲質量好,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蠶桑傳統種植區之一。然而近年來,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蠶桑產業面臨新的挑戰和嚴峻考驗,出現了農村年輕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從事蠶桑生產的人員老齡化、知識水平偏低。在桑園管理過程中,蠶農為了防治病蟲草害,濫用、亂用、過度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等,導致桑葉藥害、蠶中毒現象非常普遍,桑園環境急劇惡化,生態系統失衡,誘發優勢種群害蟲暴發為害,并造成土壤、地下水、大氣環境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嚴重制約蠶桑生產可持續發展。為了突破這一阻礙蠶桑產業穩定發展、提質增效的瓶頸,2015年以來如皋市蠶桑技術指導站致力于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集成技術的研究、試驗示范與推廣應用,建立實施了桑樹病蟲害生態防控技術體系,既防控桑樹病蟲害,又極大地改善桑園環境,有效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
如皋市危害桑樹的病蟲害種類較多,約有20多種,其中以桑螟、桑尺蠖和桑疫病的危害最為嚴重。一直以來,如皋市全年桑樹害蟲防控布局都以桑螟、桑尺蠖為主線設計,早春防治以桑尺蠖、桑虱、桑象蟲為主;夏季6月上旬防治以桑象蟲為主,6月底—7月初防治以桑螟、桑尺蠖、毛蟲類為主,7月下旬防治以桑螟為主;秋季8月上旬防治以桑尺蠖為主,8月底防治以桑螟為主,10月下旬防治以桑尺蠖為主。但由于片面依賴化學防治,濫用、亂用、過度使用藥物,導致桑樹病蟲害抗藥性增強,加之溫室效應日趨嚴重,導致桑園生態系統嚴重失衡。2000年、2010年桑螟、桑尺蠖大暴發,給蠶桑生產帶來較大威脅。在桑樹病害方面,如皋市桑疫病的發生呈加快蔓延趨勢,1996年在袁橋鎮八角井村首次發現桑疫病,后在部分地區部分田塊不斷蔓延。2008年春季、2010年夏季、2015年春季桑黑枯型疫病發生嚴重,發病嚴重的桑園春季桑芽發芽率不到三分之一,桑樹新梢只有15 cm左右,秋季新梢長至60 cm~70 cm時,便發黑腐爛,停止生長。據調查,2014年如皋市東陳、城北、搬經、江安、石莊、吳窯、磨頭、城南、如城等鎮(街道)桑園均有發生桑疫病,以育71-1、強桑1號品種桑發病偏重,發生面積達60%~70%,發病較重的田塊株發生率達100%,發病較重的桑園面積達200 hm2以上。部分地區蠶農所訂蠶種飼養后由于受桑樹病害的影響,桑葉不夠吃,出現了倒蠶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蠶農的經濟收入。多年來,“兩蟲一病”(桑螟、桑尺蠖、桑疫?。┮殉蔀槿绺奘腥晟洳∠x害主要防控對象,桑園治蟲及養蠶生產與生態安全的矛盾越來越突出[1]。
近年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桑園害蟲發生情況越來越復雜,桑園化學防治對害蟲的防效及養蠶生產和生態安全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一是長期以來,由于蠶農思想觀念和認識不到位,片面依賴化學防控手段,忽視農業防治和生態防控,使得化學防控的壓力不斷加大,不僅桑園害蟲抗藥性增強,桑園生態系統也嚴重失衡。加之氣候環境復雜多變,暖冬、晚霜、臺風暴雨、高溫干燥、低溫多濕等異常氣候頻繁出現,影響著桑園害蟲的發生、發展、蔓延,害蟲的發生期、發生量、擴散規律被打破,蟲害暴發頻繁。二是21世紀以來,隨著以甲胺磷、久效磷等為代表的傳統桑園化防農藥逐步被禁止使用,桑園專用藥劑奇缺、品種單一。專用藥劑的單一性,導致了桑樹害蟲產生抗藥性,以致防效受到影響,甚至越來越差,造成惡性循環,蟲害暴發頻繁。有的農戶為提高防治效果,使用藥劑的濃度越來越高,不僅縮短了農藥的使用壽命,還延長了農藥對家蠶的安全間隔期,易造成養蠶安全隱患,導致蠶兒中毒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易造成藥劑在土壤、水體中殘留,污染生態環境。三是推廣桑園化防藥劑的難點在于不但要確保藥劑對害蟲的防治效果,而且要確保蠶作安全和生態安全。家蠶與桑園主要害蟲如桑尺蠖、桑毛蟲、桑螟等一樣,同屬于鱗翅目昆蟲,且家蠶長期人工飼養,對農藥更加敏感,由于農藥使用不當造成家蠶中毒的現象時有發生[1]。
針對江蘇地區桑園病蟲害發生情況,結合如皋市桑園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發生規律,開展桑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研究試驗示范,建立示范點以點帶面,集成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防控技術,建立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防控技術體系。通過農業防控措施減少病蟲發生基數和阻止其擴散蔓延,加強農業肥培管理,改善桑園小氣候,增強桑樹樹勢,從而增強桑樹對病蟲害的抵抗力,達到綠色防控效果。通過科學的化學防控措施有效殺滅病蟲,確保農藥使用的減量控害,科學合理地確定各類害蟲的防治閾值,用藥品種、劑量和用藥布局、適期,以及桑樹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真正實現適度適期精準防控,杜絕濫用藥、亂用藥、亂加大劑量的現象發生。通過生態技術抑殺病蟲,減少農藥使用頻次和使用量,減少污染,達到生態防治效果。
2.2.1 實施標準化農業防治技術措施
農業防治是防治農作物病、蟲、草害所采取的農業綜合技術措施,主要通過調整和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環境,以增強農作物對病、蟲、草害的抵抗力,創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蟲、雜草生長發育和傳播的條件,從而達到控制、避免或減輕病、蟲、草的危害的目的。因此,在桑樹病蟲害防控上,必須實施標準化農業防治技術措施,如大力推廣抗病桑品種,使桑樹本身具有特定的抗病性;科學合理地施肥不僅能夠增強樹勢,而且可以提高桑樹抗病能力;通過整枝疏芽控制桑樹枝條密度、調整養蠶布局與桑葉采養結合、疏通桑園水系能排能灌等,改善桑園小氣候,促進桑樹健壯生長,提高桑樹抗病能力;冬翻凍土、束草誘蟲、去枯樁、挖病株、人工捉蟲、摘蛹繭、整枝疏芽、去弱枝、除害蟲群集葉等,可直接消滅病蟲,降低病蟲發生基數[2]。由此可見,采取農業防治技術措施是壓低桑園害蟲基數、減輕化學防治壓力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最經濟、最安全、最根本的防治手段。
2.2.2 建立精準化化學防控技術體系
科學合理地確定各類害蟲的經濟危害水平、用藥品種、用藥劑量、用藥布局及用藥適期,制定防治技術規范,實施配套的專業化防治手段,提高化學防治效果、防治效率和防治效益,以達到適期精準化防治桑樹病蟲害的目的。一是確定合理的經濟危害水平,如皋市桑園主要害蟲防控指標桑螟、桑尺蠖分別為2 000頭/畝~3 000頭/畝、1 000頭/畝~2 000頭/畝。二是確定全年用藥布局。全年養蠶布局3期,春蠶一般5月2日—5日收蟻,中秋9月4日—5日收蟻,晚秋一般9月20日前收蟻。根據如皋市這一養蠶布局,結合桑樹病蟲害發生特點,春季在發生晚霜凍害后,為了提高桑樹的發芽率,確保春蠶用葉量,必須在4月中旬施用一次氨基甲酸酯類藥劑及其復配劑,防治桑尺蠖和桑象蟲;夏秋季桑樹害蟲防治的主線是基于防治桑螟、桑尺蠖而制定的,根據“治早治小”的防治原則,確定在6月—8月施用氨基甲酸酯類藥劑或其復配劑2次~3次,并與其他藥劑交替使用,提高對桑樹害蟲的防治效果,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三是確定精準防治適期。全市確定5個蠶桑重點鎮桑園面積分別在50畝以上的田塊作為桑樹病蟲害發生調查點,采取統一調查方法,普查和突擊調查相結合,及時交流病蟲發生情況;同時在重點鎮村合理布局4臺測報燈,4月—10月開燈誘蛾,加強對害蟲羽化過程的監測,重點監測及時分析、判斷桑螟、桑尺蠖、斜紋夜蛾等成蟲的羽化動態及發蛾高峰。通過燈下監測與田間實地調查相結合,科學及時確定精準防治適期。四是規范使用治蟲農藥。依據桑樹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制定全年桑園常用農藥的品種、防治技術要求,根據如皋市桑樹病蟲害情報在防治適期內按農藥品種、標準濃度使用,不可擅自復配或隨意加大濃度;藥液配制用水必須用飲用的潔凈水,不可用河水或田間的灌溉水;根據桑樹不同生長時期要用足藥液量,桑葉正反面都要噴濕淋透;噴藥時間要求春季在晴好天氣的中午噴藥,夏秋季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噴藥,確保藥效和人畜安全;噴藥器械應采用桑園專用噴霧器,不得采用水稻或其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噴霧器。五是采取專業化防治手段[3]。采取專業化統防統治手段與相配套的專業化防治技術,科學合理的藥劑品種布局、器械選型改裝、施藥技術及組織方法,形成桑樹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規范,提高化學防治效果、防治效率和防治效益。
2.2.3 開展綠色生態綜合防控
推廣與落實桑樹害蟲性誘劑的使用,桑園家禽飼養,桑園殘葉、雜草、蠶沙入沼氣池循環利用,以及桑園夾種利于保護天敵的蔬菜等生態防控措施,通過生態防控手段抑殺病蟲,減少農藥污染,達到生態防治效果。一是應用性信息素治理害蟲。人工合成桑毛蟲、桑尺蠖、桑蛀蟲、斜紋夜蛾等的性信息素,性誘蛾用于桑樹蟲害測報,提高測報的準確率,節約測報用工;還可應用于桑園治蟲,采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對桑園成蟲迷向干擾,使之不能交配產卵繁殖后代,控制桑園害蟲發生數量,減少桑園治蟲用藥次數,達到保護環境、防治害蟲的目的。二是桑園養禽滅草滅蟲、禽糞肥田。桑園放養家禽啄食草、蟲,不僅能夠抑制桑園雜草生長,還降低了桑園害蟲發生數量,禽糞入土可增加桑園有機肥,提高桑樹抗性,促進桑樹生長。三是桑園殘葉、病葉、雜草、蠶沙產生沼氣和滅菌循環利用。推廣桑園殘葉、病葉、雜草、蠶沙入沼氣池,既殺滅病源,防止病原擴散,又提供潔凈能源,沼渣還田還能提升土壤肥力,改善農民的養蠶和居住環境。四是桑園合理夾種利于保護天敵。桑園害蟲天敵種類多、數量大,利用天敵消滅害蟲,具有針對性,不污染環境。桑園合理夾種蔬菜,在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及提高單位土地利用率的同時,還能保護桑樹害蟲的天敵(如姬小蜂、絨繭蜂、捕食性的螨類等),有效控制害蟲的發生,如桑螟幼蟲寄生性天敵桑螟絨繭蜂對桑螟有明顯的控制作用[1]。另外,桑園套種大蒜還可分泌對桑樹病蟲害有防治或驅除作用的大蒜素,有利于減少病蟲害發生。
通過技術培訓、短信發送、技術資料發放、廣播電視、網絡宣傳等各種途徑,加大動員宣傳力度,提高蠶農對桑樹病蟲害防治的認識,使得廣大蠶農真正認識到綠色生態防控技術實施的重要意義,對蠶農自身收益的提高、對蠶桑產業的穩定發展是有利的。只有廣大蠶農高度重視,積極采取生態綜合防控措施,才能減少桑樹病蟲害暴發造成的危害損失。
根據全市桑園種植布局,在蠶桑重點鎮村選擇有一定代表性的相對集中連片的桑園實施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試驗示范,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再逐步擴大應用面。2015年開始分別在東陳鎮雪東村、劉亮村連片桑園建立2個試驗示范點;2016年在2015年的基礎上又分別在城北街道八角井村、搬經鎮盧莊村、江安鎮陳莊村連片桑園增設3個試驗示范點;2017年、2018年、2019年在2016年的基礎上又在城南街道肖陸村蠶桑園區連片桑園增設1個試驗示范點,通過試驗示范總結防控技術措施要點,再向全市蠶桑重點鎮村推廣應用,促進全市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
在建立試驗示范點的同時,各示范點組織搭建專業化服務平臺,開展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專業化服務。建立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專業隊伍,統一整理溝系標準,統一時間修枯扎束、整枝疏芽,統一施肥品種、噴藥時間和用藥品種。整合勞動力資源,把桑園管理技術較好的人員組織起來,實施推廣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
實施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以來,如皋市蠶桑站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術培訓活動,從而確保廣大蠶農認識并掌握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一是開展集中培訓。為了推廣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每年組織鎮、村技術人員及示范點部分蠶農代表進行一次集中培訓,并根據當年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的需要,邀請中國農科院蠶研所、江蘇省蠶桑創新團隊、江蘇省蠶種所、蘇州大學、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的桑樹病蟲害防控技術專家進行技術培訓講座,提高相關人員對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的認識,使其更好地掌握防控技術要求,以便更好地實施防控技術。二是開展現場培訓。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執行專家到示范點進行動員、技術培訓、現場技術示范指導,在防控關鍵時期,組織各鎮蠶桑技術人員到示范點進行技術培訓,各鎮組織各村技術人員、蠶農戶代表到示范點進行技術培訓,提高鎮、村科技人員的防控技術指導能力水平,提高廣大蠶農的桑樹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水平。三是開展遠程培訓。在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實施關鍵節點,通過手機信息、電視媒體等遠程發布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信息,對鎮、村技術人員以及蠶農進行遠程技術培訓指導,及時提高示范點及廣大蠶農的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實施水平。
在開展好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培訓的同時,為了確保技術實施到位,到鎮、村、田塊進行技術指導至關重要。如皋市蠶桑站不斷加大技術指導普及力度,全體科技人員分工包鎮,經常到鎮、村、田塊進行技術指導服務,及時查找糾正技術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確保技術實施不走樣。在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綜合防控技術實施關鍵節點,邀請江蘇省蠶種所、蘇州大學、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崗位專家來如皋實地技術指導,針對實施情況提出寶貴意見。同時根據全市各鎮、村、田塊桑樹病蟲害發生特點,市蠶桑站分工包鎮,科技人員與蠶桑技術人員一起到各重點田塊及時進行分類指導,檢查技術實施到位情況,讓蠶農看到實實在在的技術效果。
通過近年來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防控技術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如皋市桑樹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步入正軌,有力杜絕了蠶農亂用、濫用、過度使用農藥的現象,有效遏制了桑園害蟲暴發危害,有效控制了桑疫病的發生蔓延,桑園管理專業化程度顯著提高,桑園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據調查,推廣實施桑樹病蟲害綠色生態防控技術后,農戶桑園畝平發種水平由原來的2.6張提高到了現在的3.14張,畝平發種高的農戶達3.5張~4張。與此同時,桑園生態系統漸趨回歸平衡,符合綠色生態農業理念,也為當前現代蠶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寶貴的成功經驗。
[1]崔松明,陸琳.桑園病蟲害防控的分析與思考[J].蠶桑茶葉通訊,2020(6):12-14.
[2]許梅.桑園生態治理對策[J].江蘇蠶業,2010,32(4):31-34.
[3]錢小蘭,張芳.如皋市桑樹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的實施與效果[J].中國蠶業,2015,36(1):69-72.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2.01
S888.7
A
2095-1205(2022)02-01-03
江蘇現代農業(特糧特經)產業技術體系蠶桑創新團(JATS[2021]371)
陸琳(1967- ),女,漢族,江蘇如皋人,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桑樹病蟲害防控等方面的技術。
孫鋒(1965- ),男,漢族,江蘇如皋人,本科,推廣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蠶業智能化、省力化、高效化等方面的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