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蘭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直屬機關第二幼兒園 廣西玉林 537000)
(1)班級項目活動的概念。幼兒園中所開展的班級項目活動,主要指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幼兒能夠自主探究感興趣的實際問題。通常情況下,主要利用小組的形式來開展項目活動,幼兒通過合作探討、規劃方案、實踐探究、展示結果、分享經驗等環節,使幼兒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掌握豐富的知識與經驗。班級項目活動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促進幼兒的創新創造能力,也能夠提升幼兒園教學的效率。
(2)班級項目活動的特征。其一,班級項目活動主要以幼兒的好奇心為出發點來開展。班級項目活動通常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幼兒與同伴結合相應的話題來開展探究,然后通過實踐總結經驗。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個性需求與興趣,制定活動項目,在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自主調查、自主研究,提升幼兒探究、探索、學習的興趣,提升幼兒的求知欲望。其二,班級項目活動能夠給幼兒帶來連貫性的課堂學習,完整的項目活動有助于幼兒與同伴的協作、探討,幼兒在歸納、猜測、總結的過程中自主展開科學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思維以及創造力,有效地提升幼兒的學習水平。此外,幼兒在參與班級項目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逐漸培養敢于實踐、不畏艱難險阻、協作共贏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1)深度學習的概念。深度學習是一種高階的學習模式,不僅要求學習者充分地理解知識,還應當結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識點與生活經驗,并將其遷移到新知識當中,通過自主探究與思考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有效的深度學習,能夠拓展幼兒的思維,讓幼兒探索出更為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幼兒教師在開展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幼兒參與到實際情境當中,解決實際問題,并且通過自主探究與自我反思,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2)深度學習的特征。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引導幼兒自主探究、自發學習,為幼兒帶來良好的學習經驗與情感體驗,使幼兒能夠利用多元化的形式來參與學習,發揮自身的優勢,實現自我價值。教師應當依托于相應的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引導幼兒自主思考,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改善以往僵化的課堂教學效果,鞏固幼兒對知識與經驗的掌握和應用。幼兒在幼兒園中所學習的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創設實際情境,讓幼兒能夠沉浸在生活的氛圍中,探究知識點,利用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學習效率,并且能夠培養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幼兒能夠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生活經驗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幼兒的認知水平與個性有所差異,在參與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會采取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教師當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幼兒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使幼兒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綜合全面的發展。
項目活動要堅持“讓幼兒行動”,讓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行動、經歷中獲取經驗、運用經驗和提升經驗,從而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1]。本文以大班班級項目活動“消防車”為例,深入探討幼兒園教師在班級項目活動開展的不同階段引導幼兒深度學習的策略。
教師在組織戶外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們突然發現一輛消防車經過,因此,向教師提出了很多有關消防車的疑問:“消防車是干什么用的?消防車上面的按鈕有什么用?為什么消防車上有梯子?”幼兒園教師應當把握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探究關于消防車的知識,并且組織班級項目活動“消防車”。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自己想了解消防車的哪一方面,然后以對話的形式來進行問題探索。幼兒教師應當結合幼兒自身經驗,引導幼兒閱讀有關消防車的繪本,鼓勵幼兒使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詞匯來探究有關消防車的知識。幼兒教師可以結合班級項目活動,為幼兒設置疑問,引導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看法。有的幼兒提問:“消防車上卷起來的是什么?消防車怎么出水?消防車的梯子怎么使用?”還有的幼兒提問:“消防車的門怎么打開?消防車有幾個輪子?消防車的車燈怎么使用?”教師應當將幼兒所表述的問題記錄下來,整理成網狀圖,有效激發幼兒探究消防車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幼兒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班級項目活動在進行的過程中,主要為了解決幼兒在活動前期階段所產生的問題,引導幼兒深入探究。教師應當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用圖片、故事、動畫、視頻等形式,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幼兒以項目活動的任務為核心,探究相關問題,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導幼兒積極參與到項目活動當中,利用多元化的途徑來促進幼兒深度學習。例如,在開展班級項目活動“消防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觀當地的消防隊。教師可以將幼兒進行分組,各組成員分別負責信息收集、現場寫生、采訪消防員、體驗實操等方面。在參觀途中,教師可以利用移動設備記錄整個過程,之后引導學生觀看。參觀完消防隊之后,教師應當鼓勵幼兒回憶自己的參觀體驗。有的幼兒建議可以自己搭建一輛消防車,其他幼兒表示對此充滿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消防車,對幼兒進行合理分組。有些小組來制作消防車的車身;有些小組來制作消防車的水管、梯子、儀表盤等零部件,有的小組制作車輪、車燈、車門等部件。在開展消防車制作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協同幼兒家長共同參與到活動當中,幫助幼兒收集相關的材料。通過教師、幼兒與家長的協同合作、共同努力,從而成功地搭建出一輛消防車。有的幼兒在完成消防車制作之后,認為應當自己制作出消防服,并且想要自己來扮演消防員的角色。
(1)以“建”促“思”。幼兒在模型構建階段,會自主探究模型設計的各項問題。例如,要做多大的模型?怎樣給模型裝上車輪?選擇哪種材料進行制作?怎樣把所有的部件都組裝起來,完成模型的制作?幼兒教師應當引導幼兒積極討論,不斷實踐,自主解決模型制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項問題,從而使幼兒能夠圓滿地完成作品。在此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數學素養、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當對建構活動進行有效的調節,使其能夠促進幼兒的思維能力發展,為幼兒帶來豐富多彩的班級項目活動內容。
(2)以“演”激“趣”。在建構好消防模型之后,接下來開展角色扮演游戲。教師應當引導幼兒了解班級活動的探究內容,提前將一些制作好的道具放置在幼兒園的角色區與生活區,鼓勵幼兒扮演消防員的角色,從而加深幼兒對消防車活動主題的認識與理解。幼兒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能夠了解消防車的運作模式,以及開展消防工作前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幼兒在扮演消防員角色的過程中,能夠通過不斷交流、溝通、對話,分享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探究項目活動的興趣與熱情得到大幅度提升。
(3)共“話”增“情”。幼兒園教師應當與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引導家長共同參與到班級項目活動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促進親子感情,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例如,在開展主題為“消防車”的班級項目活動時,教師應當邀請家長前來幼兒園,與孩子共同完成消防車模型的制作。幼兒園教師應當鼓勵孩子將自己有趣的經歷與體驗分享給自己的父母,從而有效加強幼兒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提升幼兒與家長的共情能力。
在班級項目活動結束之后,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主題墻、節目表演等方式,引導幼兒將班級所開展的消防車項目活動介紹給自己的家長。老師應當引導幼兒利用多元化的形式來分享自己的體驗,匯報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為幼兒搭建互動交流的平臺,有效提升幼兒學習的熱情。幼兒在與他人進行交流分享的過程中,能夠鞏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從而有效推動幼兒的深度學習能力。
在班級項目活動“消防車”結束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幼兒共同探討:“怎樣將自己所掌握的有關消防車的知識點分享給他人?”教師應當鼓勵幼兒闡述自己的想法,并且將幼兒的觀點記錄下來。有的幼兒表示應當邀請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共同參觀大家制作的消防車,有的幼兒指出可以將這次活動照片制作成繪本,讓別人觀看。還有的幼兒說:“我想拍一部有關消防車的微電影。”這位幼兒想法也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強烈興趣,因此,幼兒經過探討之后決定制作消防車微電影。幼兒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探討電影的制作規劃:幼兒們穿上自制的消防服,制作的消防車模型作為電影中的道具,共同演繹有關消防隊的故事。教師負責電影的錄制,在錄制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對視頻進行剪輯,將有關消防的宣傳知識融入其中,并且將電影短視頻分享給其他班級的小朋友與幼兒的家長。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幼兒學習探究的主觀能動性,凸顯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使幼兒在活動任務與學習目標的驅動下,不斷地深度探究、深度學習,有效提升幼兒學習的專注度,讓幼兒能夠融入愉快、高效的知識探究與學習當中,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幼兒的良好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開展班級項目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需要在活動的過程中充分地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這對幼兒教師的業務能力與個人素養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幼兒園教師在開展班級項目活動的過程中,想要推動幼兒深度學習的力度,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放手游戲。在開展班級項目活動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應當做到放手游戲,引導幼兒合作探討、自發探究、主動學習,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活動的內容,選擇游戲的環境與道具,這樣能夠有效地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意識。在幼兒進行討論、調查、分析、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扮演好觀察者的角色,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所產生的行為進行詳細的記錄,多給幼兒提供一些自我表現、自我發揮的機會,有效地提升幼兒的學習成就感與自信心。幼兒在參與班級項目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避免過多的干預,讓幼兒能夠盡沉浸在有趣的游戲活動中。在幼兒遇到相應的困難時,教師也應當及時地予以協助,盡可能地引導幼兒自主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2)保證探索時間。幼兒在參與到班級項目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幼兒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時間,使幼兒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應當保持足夠的耐心與細心,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將問題的答案提前告知幼兒,這樣才能有效改善班級項目活動對幼兒教育的價值。例如,在開展班級項目活動“消防車”的過程中,幼兒不會制作消防車的儀表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己查閱有關消防車儀表盤的視頻與圖片,并且與自己的同伴進行交流討論,有效解決儀表盤的制作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提升幼兒的探究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
(3)學會觀察。教師在開展班級項目活動的過程中,必須扮演好觀察者的角色。教師不僅要仔細地觀察幼兒的行為,還應當在觀察中思考,深度挖掘幼兒深度學習的節點。幼兒在不斷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敏銳地把握到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引導,這樣才能充分地改善班級項目活動教學的效果。
(4)謹慎干預。幼兒在班級項目活動當中,如果遇到問題,教師應當予以適度、適時的引導,不能過度干預,不能輕易地中斷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師在干預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對其行為進行深入的觀察與分析,了解幼兒活動行為背后所產生的因素,及時地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干預。幼兒園教師在班級項目活動中,應當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對項目活動所進行的方向進行適度調節,引導幼兒深度學習、自主探究,有效開發幼兒的創新、創造能力。
(5)生成教學。幼兒園教師應當注重生成教學,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興趣點與個性需求,引導幼兒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中做,有效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例如,在開展消防車模型的構建活動中,幼兒對如何制作消防車車牌產生了疑問。因此,教師可以生成“車牌設計”活動,引導幼兒從自主設計到對比觀察、再到重新設計這一過程,使幼兒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了解有關車牌的生活常識。在積累的過程中,孩子的主動意識、批判思維和高階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2]。
總而言之,幼兒教師在開展班級項目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提升幼兒的創新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幼兒帶來良好的情感體驗,能夠培養幼兒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讓幼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幼兒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幼兒的個性特征與需求,在班級項目活動當中,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以幼兒的良好成長為核心,有效促進幼兒在班級項目活動當中的深度學習,使幼兒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能夠良好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