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珠伴 馮思敏 彭綺倫 王雙雙
(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 廣東肇慶 526040)
兒童戲劇課程融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聽、可以說、可以大膽表演、可以自由想象,非常豐富、生動。職業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設置的兒童戲劇課程,應該是一門有趣味、有多方面價值的課程。但在實際情況中,基于一些現實問題,該課程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并沒有展現出特色。比較典型的問題主要有:“過于重視課程形式”“忽視實踐體驗環節”“不注重課程評估”等。積極探究職業本科學前教育兒童戲劇課程的實施路徑,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讓課程豐富起來,充分展示育人功能。
在職業本科學前教育中,兒童戲劇課程的育人價值表現在多個方面,包括:“提高幼兒認知能力,指導幼兒獨立思考”“鍛煉幼兒語言能力,鼓勵幼兒自信地表達”“培養幼兒積極品質,呵護幼兒身心健康”等。
在兒童戲劇課程中,教師要圍繞戲劇表演設計多個情境。幼兒作為參與者,要認真地觀察、理解,要進行獨立總結。比如說,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戲劇表演”中,幼兒要根據表演進行基本判斷,白雪公主代表善良、純真,皇后代表心術不正之人,小矮人是白雪公主的朋友,無私地幫助她、照顧她。雖然皇后三番兩次地傷害白雪公主,但最終都沒有成功,善良和正義具有無窮力量,時刻守護著白雪公主……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情境的分析可以鍛煉幼兒思考能力,對人物形象的判斷可以鍛煉認知能力[1]。每一次戲劇表演,都可以傳遞真善美的概念,影響幼兒認知水平,循序漸進地提升幼兒認知事物的能力。
實施兒童戲劇課程時,教師要創造大量“說話”“交流”的機會,鍛煉幼兒語言能力。以“小蝌蚪找媽媽戲劇表演”為例,“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鯉魚、烏龜,并與它們產生對話。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語言表達特點。為了更完整地呈現這個表演,幼兒要模仿鯉魚、烏龜、青蛙媽媽,站在它們的角度,詮釋它們的心聲[2]。對于幼兒來說,這是一種語言鍛煉的機會,幼兒不僅要準確地表達、清晰地表達,還要帶著感情去表達,帶著角色特征去表達。由此可見,幼兒通過兒童戲劇課程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
兒童戲劇課程貫穿著各種各樣的戲劇表演,這些戲劇表演有主題、有情感,可以啟發幼兒,培養幼兒積極的品質。舉例來說,在“小紅帽戲劇表演”中,小紅帽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形象,她乖巧懂事、孝順外婆,一心想著給外婆送美味的蛋糕和葡萄酒,只不過,由于太單純,小紅帽才被兇狠的大灰狼欺騙。在表演過程中,小紅帽的一言一行都傳遞出積極的思想……“可憐的外婆生了病,要吃一些好東西才能恢復過來”,說明小紅帽十分關心外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得到外婆的愛,但幼兒很容易忽略這種愛,小紅帽是幼兒應該學習的榜樣。“要是媽媽不允許,我一輩子也不獨自離開大路,跑進森林了”,說明小紅帽善于總結,可以理性接受家長的勸導,不會故意嘗試危險的活動[3]。這一點也可以給幼兒帶來一定的啟示:幼兒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并不愿意家長接送,希望獲得更多自由,其實,這是家長的一種保護措施,幼兒應該懂得配合,應該提高自我約束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而不是抱怨家長。
職業本科學前教育兒童戲劇課程的實施不能只追求創新和豐富的形式,還要堅守一些基本原則。比如說,“主題清晰”“內容合適”“貼近生活”等,要重點突出課程的教育意義。
兒童戲劇課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表演課程,在豐富的表演活動中,要融入一些深刻的主題,以啟發幼兒。確立主題時,相關教師要注意:第一,保證主題的深度。在兒童戲劇課程中,一切表演活動要有明確的主題,且主題不能過于膚淺,要與真善美保持一致調性,可以滋養幼兒心靈,呵護幼兒健康成長[4];第二,主題不宜過于復雜。有些教師確立的戲劇表演主題,想要表達太多內容,幼兒根本抓不住重點,在理解過程中,幼兒會出現很多問號。這說明主題的設置過于復雜,應該做“減法”,方便大部分幼兒去解讀。或者,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指導幼兒去理解主題。總之,教師要關注主題的設置,以及主題的呈現。
關于兒童戲劇課程的實施,要從多個方面去適應幼兒,調動幼兒參與熱情。具體來說:一方面,打造合適的情節。設計兒童戲劇表演時,教師要注意情節的合理性,不能以成人思維來干預幼兒思維。如果情節過于成人化,帶有濃重的“職場氣息”“社會氣息”,幼兒可能會不適應,不知道如何表現故事情節,對故事情節失去興趣;另一方面,打造合適的氛圍。組織兒童戲劇表演時,教師要注意現場氛圍。比如說,在“青蛙王子戲劇表演”中,扮演青蛙的幼兒要有特定的衣服,扮演公主的幼兒要有小金球,整個場景要有森林的感覺,有樹木、有水井、有鳥鳴。為了營造戲劇表演氛圍,教師要巧妙地引入音樂、圖片、道具[5]。如果沒有這些元素,幼兒很難進入表演狀態,也很難感受戲劇表演的趣味性。
兒童戲劇課程的實施需要設計、需要想象,但不能脫離幼兒熟悉的生活。在“青蛙王子戲劇表演”中,為什么青蛙可以撿起小金球?為什么公主不可以撿起小金球?這就是源于生活的設計。青蛙本來就生活在水里,可以適應潮濕的環境,不會出現什么危險,而公主不知道水井的深淺,不可能輕易地跳進去,這是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而且公主拿到小金球之后完全沉浸在喜悅中,第一時間并沒有想起自己的承諾,這也是很生活化的設計[6]。在現實生活中,幼兒很容易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忽視周邊事物的需求。但是,經過青蛙提醒,公主還是信守諾言,輕吻了青蛙。于是,才有后續的美滿結局。這樣的故事結局也可以帶給幼兒很多啟示:雖然個人需求很重要,但周邊事物的需求,也要去考慮,尤其是自己答應的事情,要竭盡全力去實現,幫助其他事物的過程中,自己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給予往往就是一種獲得,青蛙給予公主小金球,獲得了新的自由,公主給予青蛙一個吻,獲得了一生的幸福。
在職業本科學前教育中,關于兒童戲劇課程的實施仍然有繼續進步的空間。目前,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過于重視課程形式,形式大于內容”“忽視實踐體驗環節,缺乏充足的鍛煉機會”“不注重課程評估,難以發掘潛在問題”等。
為了突出兒童戲劇課程的吸引力,有些教師反復強調形式創新。尤其在備課環節,教師個人精力全部投入教學形式上,關于兒童戲劇的理論分析,以及兒童戲劇的表演主題,都沒有成為重點備課內容。一旦出現“形式大于內容”的教學傾向,教師在“教”的層面已經脫離職業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要求,很難保證兒童戲劇課程的質量[7]。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融入,形式上的創新更易實施,教師面臨的選擇更多,需要平衡的內容也更多。如何把握形式與內容之間的關系,這是兒童戲劇課程的實施要點之一。
當前,在兒童戲劇課程的設計中,有些職業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想要突出實踐體驗環節,但很難達到預期。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缺乏主導權。在校內的實踐體驗中,有些教師從教的角度出發,為學生規劃好很多事宜,其主導權比較明顯,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缺乏獨立策劃、獨立組織兒童戲劇的機會;另一方面,缺乏多種藝術形式。在兒童戲劇課程的實踐體驗環節,學生需要獨立地進行戲劇表演。一場完整的戲劇表演,不僅需要表演者的全情投入,還需要多種藝術形式的配合。目前,有些職業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提供的場地、設備,很難融入多種藝術形式,不利于學生完成高質量的戲劇表演[8]。
實施兒童戲劇課程之后,有些職業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并不注重課程評估。以“小紅帽戲劇表演”為例,學生策劃戲劇表演、組織戲劇表演之后處于一種很興奮的狀態,思路很清晰,希望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希望獲得教師認可。這個時候,如果教師不進行評估,學生可能會缺乏一個“自我陳述”的機會,不利于學生回顧戲劇表演過程,也不利于學生展示個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求學的道路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認識不足、繼續進步。如果學生接收不到任何客觀地評估內容,可能會降低學習要求和學習目標,陷入“自我滿足”的學習狀態,不再專注地對待兒童戲劇課程,不再用心地設計兒童戲劇表演。
兒童戲劇課程的構建要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了更好地開展兒童戲劇課程,職業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要注意:“從有趣的內容切入”“融入不同藝術形式”“借助各種網絡條件”。
《冰雪奇緣》3D動畫電影上映之后受到許多小朋友喜愛,多次被改編成兒童版的戲劇。在進行“冰雪奇緣戲劇表演”教學時,教師可以找到戲劇中的沖突,挖掘沖突中的趣味性。沖突A,艾莎擁有神奇的魔力,但魔力可能會傷人。沖突B,安娜喜歡和艾莎一起玩,但艾莎把自己終日關在房間。沖突C,安娜喜歡王子,但王子并不是真心喜歡安娜。沖突D,艾莎不想傷害王國內的每一個人,但不知道如何保護他們……每一個戲劇沖突都可以單獨提煉出來,引導學生思考。如:艾莎擁有神奇的魔力,但魔力可能會傷人,如果你是艾莎,你會怎么辦?這個問題考驗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可以快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對戲劇沖突的深入解讀,有利于學生理解戲劇內涵,抓住重點學習內容。
教師呈現戲劇沖突之后,學生很快被吸引。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融入不同的藝術形式,設計具體的戲劇表演環節。舉例來說,情境一:安娜和艾莎玩耍時,艾莎揮揮手指,安娜立刻被冰雪凍住……表演該情境時,教師可以增加音效,配合艾莎的魔力,只要艾莎發揮魔力,都會出現該音效。這樣的表演可以將音樂藝術與形體藝術結合起來,帶動表演者情緒。情境二:艾莎走到哪里,哪里都會變成冰,整個國家逐漸被冰雪覆蓋……這個情境很夢幻、很唯美,但透露著孤單和傷心,艾莎并不愿意離開妹妹,也不愿意離開王國、獨自生活,艾莎的內心很矛盾、很無奈。為了展現這種復雜的情緒,教師可以插入影像藝術,艾莎一邊奔跑,身后的大屏幕一邊變化,以技術性手段將整個場景打造成冰雪世界。總體來說,教師要將主導權交給學生,并提供合適的場地、設備,鼓勵學生融合多種藝術形式,增加實踐體驗。
綜上所述,關于兒童戲劇課程的實施,不止一種路徑,不只一種方法,職業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要打開思維,不斷充實兒童戲劇課程,合理創新兒童戲劇課程。具體來說,相關教師可以積極嘗試:(1)從有趣的內容切入,揭示課程的趣味性,展示正能量的趣味;(2)融入不同藝術形式,集音樂藝術、舞蹈藝術、表演藝術為一體,突出課程的美育功能,增加學生實踐體驗;(3)借助各種網絡條件呈現圖片信息和影音信息,組織學生進行課程評估。除此之外,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要多一份鼓勵,幫助學生建立“幼師”角色,自信地參與兒童戲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