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慶 張 皓
(1.邵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湖南邵陽 422000;2.邵陽市女子職業學校 湖南邵陽 422000)
課程育人是學校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我們廣大體育教師也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在體育學科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然而,體育與傳統文化教育平行線式的實施,并不能更好地達成體育教學中“健身育人”的目標。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體育的學練過程中,愈發顯得迫切和重要。筆者結合啦啦操課程的教學實踐和思索,試圖對其進行有效探索。
其一,明確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使得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深化課程改革的基礎?!昂诵乃仞B”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通過學校教育,核心素養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當然也需要每個教師去實踐,落腳點就在于每個課堂。因此,我們將傳統文化作為載體,可以將其包含的偉大崇高的道德品格、豐沛充盈的精神力量、高雅獨特的審美品位與深刻的思想價值融會貫通在啦啦操教學之中,能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其二,提供有力支撐,引導學生勇擔時代責任。中國傳統文化華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度,展現著中華民族的實踐風格,歷經數千年更迭,已經內化為中華兒女的重要價值遵循。而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元素也對啦啦操的發展有著許多積極影響。源于美國的啦啦操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形成獨特而又有中國特色的啦啦操文化,在啦啦操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既是對中國文化的表達,也是一種國際化的表現,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勇擔時代責任。
1.加強組織領導,營造良好氛圍,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中職校園
在如今的中職院校中,雖然教育事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學方式也在逐漸提升,但是很多院校并未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職院校的傳統文化教育只是傳統的、被動式教育,教師也只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至于學生能否全面的接受,從來都是不聞不問。教師和學校領導對此不夠重視,間接的就會引起學生的不重視,漸漸地忽視了將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教育中[1]。
首先,教師要在傳統文化設施建設方面應注意合理規劃,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吸取傳統文化中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校園文化更具獨特性與文化氣息。同時還要注意提升師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學校應重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相關文件與政策支持,鼓勵教師積極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2.加強課程建設,注重教材本身的選擇與校本課程的開發
課程育人是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想加強課程建設,就要“鼓勵各地各學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設專題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課程育人的有效實施應根據時代要求,對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體系、實施過程、評價反思等各方面進行精心且合理地設計。
(1)在課程目標的確立上,要正確處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海外優秀文化成果之間的關系,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啦啦操是根據《綱要》,結合我校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要求,面向學生開設的一門課程。啦啦操屬于集體項目,是融健美操、舞蹈、音樂,以及各種技巧動作于一體,通過隊形變換以及隊員綜合素質的體現,為主場隊員加油助威,渲染賽場氣氛的一種體育運動形式,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是團隊精神的高度體現。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的“集體主義”精神,其與啦啦操注重的“團隊精神”是相一致的。我國和美國在啦啦操運動價值觀上雖然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兩個國家都注重集體榮譽和個人榮譽,都希望借助啦啦操這項運動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勇于展示自我、形成集體榮譽感。這不但是啦啦操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促進啦啦操不斷發展的基礎,也有可能是今后學校體育文化理念的核心[2]。
(2)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以家國情懷和人格修養教育為側重點,以弘揚民族精神為核心,與時代相融,講好中國好故事。
《經典詠流傳》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一檔大型的文化音樂節目,節目不僅在海內外熱播,同時也成為當時兩會期間討論的熱點。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同志就在政協會議期間發表過“經典詠流傳結合啦啦操進入全國校園大課間”的講話,為貫徹實施這一講話內容,全國啦啦操專家和從事學校體育研究的學者率先推出10首經典詠流傳啦啦操示例配樂和3套經典詠流傳校園大課間啦啦操示例套路。我們在啦啦操教學中將經典誦讀、經典音樂、中式服裝等傳統文化融入啦啦操這項運動當中,不僅能讓學生的運動能力得到提升,更能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其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做到了內外兼修,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以我校為例,我校是一所地處城鄉結合處的基礎薄弱的職業學校,全校都為女生,所開設的專業為文化藝術類的音樂舞蹈專業。我們學校的學生主要來自邵陽市九縣三區的普通初中,且多屬于留守兒童,孩子們的文化成績較弱,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品德以及行為習慣方面都比較欠缺。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外形特征都相對較好,且這個學齡段的女生正處于青春期,已具備獨特的個性和自我表現欲,尤其注重形象氣質。針對我校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創編了一套頗具中國風的花球啦啦操《木蘭詩》?!赌咎m詩》是一首中國南北朝的樂府民歌,也是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詩熱情歌頌了“木蘭”勤勞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英勇戰斗的精神,以及端莊從容的風姿。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名片里,花木蘭是唯一一位中國古代女性形象,花木蘭已是世界意義的花木蘭。我創編的這套動作排不僅融入了中華博大精深的武術元素,配樂也加入了經典名曲《秦王破陣樂》的旋律作為前奏,學生在參加表演和比賽時的服裝顏色也主要采用了最具有標志性的中國紅。
結合我校文化藝術專業的專業特色,我們在啦啦操校本教材中也特別加入了自由舞蹈啦啦操的教學內容。自由舞蹈啦啦操是舞蹈與啦啦操運動的有機結合,是中國特有的啦啦操種類,自由舞蹈啦啦操是區別于爵士、花球、街舞啦啦操等其他任何形式的舞蹈啦啦操,但它還是具備了啦啦操的基本舞蹈特征,它風格多樣具有并具有中國特色,且不受任何舞蹈形式的限制。例如,我校在創編自由舞蹈啦啦操《少年中國說》和幼兒自由舞蹈啦啦操時,便選擇了中國舞、民族民間舞等舞蹈風格,再配合中國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多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并結合地方特色的動作和音樂,充分展現出中國的傳統文化特色。
3.利用教學環境的精心創設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各個環節
課程教學上,要創新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將線下學習與線上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實現師生、生生地全面良性互動。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采用“五步教學法”,提高學生對啦啦操運動以及傳統文化的興趣。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改變以往的重講解輕反饋的教學模式,實行分層教學、個性化教學,創新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課程學習前應詳細了解學生學情,課程學習過程中把握每名學生的學習軌跡和進程。根據不同的要求,分層撰寫教案,布置教學任務。我們具體采取了“五步教學法”進行啦啦操課程教學。
“五步教學法”:
A.目標導學。教師導入新課,展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明確本次課所學習的具體目標和內容。
B.自主學習。學生圍繞教師發放的學習資源獲得新知識,重點學習重點和難點內容。
C.問題探究。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學生進行分組交流,分享學習成果,探討學習疑難點。
D.反饋提升。學習成果展示,自評互評,師生、生生交流。教師適時加以指導并對教學重難點進行講解,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E.總結拓展。
例如,在教授花球啦啦操——《木蘭詩》的第一節課之前,我在藍墨云班課上發布教學資源和作業,課前學生借助多媒體或者網絡的平臺,可以搜查一些感興趣的學習資料,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交流。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演繹這一角色,我會讓他們在觀看了完整視頻之后再去查閱關于花木蘭的相關歷史資料,進而與傳統文化產生共鳴。
調整課堂教學內容,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到教學的整個過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許學生主動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是教學的關鍵。游戲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中獲取知識,所以我也經常會采用游戲法進行教學。我們的傳統游戲大多具備重情感交流、重群體合作的特征。通過游戲的開展,能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與人為善,有助于學生形成互助、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如在啦啦操課的熱身環節,可以采用“擊鼓傳花”的游戲進行熱身,如采取肩上傳花,胯下傳花,變換方向(向前傳、向后背傳)傳遞方式來達到活動熱身的目的。而在游戲中使用的這面中國鼓是我課堂中經常會使用的,它不僅能用于游戲當中,還可以幫助學生在練習時用來打擊節奏,可謂一舉兩得。
如今在體育課的放松環節,我發現許多老師都會借用瑜伽動作進行拉伸放松。而我在課堂上則常會用到另一種形式——古典舞的身韻練習來進行放松練習。通過近年來的嘗試,我發現一些簡單的身韻組合練習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舞感,它包含的一些特有元素,如一種呼吸的藝術——“提、沉”,它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調整呼吸,并且學會如何由身體內部呼吸帶動身體的律動,使我們的動作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
(2)組織好校園啦啦操文化活動,學生通過在校內外進行比賽或表演,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通過開展啦啦操運動,不僅優化了校園文化環境,也凸顯了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當中的重要地位。我校近年來每年都會舉行“經典詠流傳”校園啦啦操比賽,學校每個班級每名學生都積極踴躍地參與其中。在校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各部門的全力合作下我,校在2017年組建了啦啦操社團,社團由學校各班選拔出來的若干學生組成,社團制訂科學的訓練計劃及進度計劃,嚴格按照訓練計劃進行訓練,在熟練掌握動作技術的基礎上,為了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我們需要對啦啦操進行創意編排,當代青少年具備了善于運動、喜歡創新的特點,啦啦操多元化的動作以及藝術表現形式都給學生提供了無數靈感和想象空間。我們參加比賽的作品如花球啦啦操《木蘭詩》、自由舞蹈啦啦操《少年中國說》在各類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想成功之處就在于這些作品中都融入了傳統中國元素,這些獨特的中國風啦啦啦操能給觀眾和評委耳目一新的感覺,作品的主題風格和內涵也能讓觀眾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與中華之美。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啦啦操課程的融合應做到“潤無細無聲”,應與技能教學和體能訓練密不可分。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標,形成科學的教學計劃,要符合體育教學的規律,做到無縫銜接。
2.要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功課。明確課程目標和任務,貫徹“身心發展”的教學原則,正確理解育德和育體的統一關系[3]。
3.教師要多加強學習,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綜合素質,多參加一些聽課觀摩活動,或舉辦一些教師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驗交流會。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能培育和弘揚學生愛國主義精神,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能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傳統文化與啦啦操相結合,不僅能傳承和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建積極健康、團結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教學相長”,實現了師生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