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博
(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2)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種植業更是歷史悠久。經濟建設水平的提升,推動我國農業逐漸向現代化方向邁進。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制約我國農業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鑒于此,需要我們積極探究影響其主要的影響因素,并給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
農村經濟管理主要說的是在發展農村地區經濟期間,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經濟規定和市場實際而實施的一系列經濟管理活動,并擁有階段性、綜合性以及區域性等特征。現階段,在新型經管機制的推動下,我國農村地區的經管水平有所提升,同時賦予農村經濟管理活動一定的中國特色,并與當前我國的發展實際相符合,其主要的管理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要想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需要建立完善的發展機制。鄉鎮管理人員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領導地位,在建立健全經濟管理機制的過程中要求其轉變思想意識,加大力度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合理規劃農村各種資源,充分發揮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具體價值,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農村經濟管理是農村管理工作的基礎,對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并與農民的切身利益直接掛鉤,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加大對農村地區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農民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同時是主要受益者,因此在發展農村地區經濟的過程中要注意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確保各環節人員能夠各司其職,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還需要管理部門建立完善的監督檢查機制,確保農村工作能夠做到公平、公正,并切實為農民服務。
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要做好人員和職責的劃分,并且應該將具體責任明確到人,強化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對于農業經費的審核要執行嚴格的審批流程,并嚴肅處理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對于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人員要及時給予獎勵,以充分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資保障。
現階段我國推行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問題”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心,這要求相關部門落實新農村建設工作,確保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新農村經濟建設效率的提升能夠有效增強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農民實際收益,為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加強對農村經濟的監管,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必要手段,并且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必要環節,相關管理部門要結合當地發展實際,最大限度爭取當地民眾的支持,嚴格落實國家有關政策方針,以農村經濟發展為核心,做好經濟管理工作,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從宏觀角度上說,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不僅符合現階段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要求,更與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密切相關。在強化農村經濟管理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應該積極探究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針對性較強的管理辦法,制定出與當地生產實際相一致,并且操作性強的經營模式,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制度依據。通過強化農村經濟管理,一方面能夠激發農民的積極性,規范農民的生產行為,另一方面還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有序發展。
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導致我國城鄉差距日益明顯,并且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能夠有效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實現農村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為農村經濟建設水平和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從而有效縮小城鄉差距,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
現階段,我國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村經濟建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大對于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地區差異的影響,各地區的產業結構也存在本質上的不同。為了能夠增強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相關部門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增強經濟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促進農村管理工作實效地發揮,同時要建立科學的發展目標,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要注意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工作之間的平衡,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才是農業發展的前提。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能夠提升農民的專業素養。在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下,人才成為國家的競爭核心,而農民在我國的人口組成中占據很大比例,因此提升農民的整體素養成為提升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手段。強化農村經濟管理,能夠為農民整體素養的提升提供支撐,進而增強我國競爭軟實力。
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式主要以小農形式為主,但是伴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漸提升,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需求,并成為發展農村地區經濟的重要制約因素。在我國農村地區,中青年通常選擇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剩余人口老齡化傾向嚴重,加上落后的經濟管理機制和專業管理人員的缺乏等因素,使我國農村經濟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首先,由于相關部門對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視力度不足,促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處于被忽視的狀態,嚴重制約本地經濟的良好發展。其次,在向農業現代化邁進的過程中,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科技投入不足,導致現階段農村地區的各種生產設備相對落后,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根基不牢,使我國農業方面先進科學技術的普及以及使用效率普遍不足,影響我國經濟的建設水平。
信息化背景下,充分借助信息技術能夠提升我國經濟建設水平。但是在農村經濟的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對信息技術運用不足的現象,影響我國農村經濟信息化進程。這主要是由于,農村地區受經濟發展以及教育水平的限制,導致大部分農民對信息化認知不足,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依然沿用以往的發展理念和方式,忽視先進技術手段以及設備的應用,對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造成一定不良影響。同時,由于農村地區人們獲取經濟管理信息的主要渠道以電視以及廣播等形式為主,對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利用不足,阻礙了相關信息在農村地區的流通速度,降低其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效力。
首先,現階段受人們價值觀念的影響,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都會選擇在城市發展,導致農村地位的高素質人才普遍缺乏。其次,由于農村工作較為復雜,且生活以及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導致部分管理者來自當地農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于國家相關經濟政策以及制度在理解、執行以及落實上存在不足,對經濟發展造成一定阻礙。可以說,基層農村管理人員的基礎素質偏低,是現階段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想實現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相關管理人員通過以下辦法來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工作。
首先,應該建立完善的農村財務管理機制。在管理農村經濟的過程中,要重視農村財務工作,以當地經濟發展實際為依據構建完善的財務和崗位機制,注重資金的預算以及審批工作,確保在農村管理工作中能夠做到按章辦事,避免貪污受賄、挪用專項資金現象的發生。針對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重大生產經營決定,應該以村委大會的形式爭取民意,在得到農民支持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制度規章,保障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其次,需要組建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人才是基礎保障因素,其不僅是管理工作的執行者和決策者,還兼顧各種生產經營活動以及資金使用的監督職責。因此,需要組建一支高素質的經濟管理專業隊伍,加大對農村財務工作的監管力度,對經濟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監督,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財務保障。
最后,應該形成公開透明的理財機制。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管理部門應該有意識地推舉道德素養較高的黨員或者群眾來組建村級理財組織,主要負責監督本村的理財工作,并參與村級理財、預算以及規劃,保證村級經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另外,應該借助舉報熱線以及信箱等形式,加大對村級財務工作的監管力度,充分發揮民眾監督實效。
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當下,人才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了進一步增強農村的經濟管理水平,要求有關部門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并且這個工作的前提建立在相關人員意識到人才重要性的基礎上。具體操作辦法如下:
首先,應該加大對當代青年的思想建設,促使其能夠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主動扎根基層,為農村經濟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其次,相關領導部門應該提升基層人員的薪資待遇,加大對于住房、交通等因素的補貼力度,為專業人才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增強基層崗位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力。
最后,應該加大對現有工作隊伍的培訓力度,從思想、文化以及制度等方面入手,提升現任管理人員的整體素養,強化其對于國家相關政策的理解以及執行力度,增強其對市場的敏感度,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發展提供助力。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管理人員應該意識到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本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并有意識地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在具體的執行期間需要注意:
首先,強化農村道路以及水電等基礎生活保障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大對道路的建設,借助完善的公路網,為本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其次,應該加大對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建設力度,盡可能完善基層網絡服務,保障網絡在農村的覆蓋率,為電商的發展以及先進生產技術的傳播奠定基礎,同時,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還能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的休閑娛樂方式,豐富農村地區的文化休閑生活,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扎實基礎。
此外,還需要完善農村圖書館建設,增強農村地區人們的文化素養,拓寬農民先進技術的學習途徑,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撐。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無形中拓寬了經濟發展渠道。在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抓住信息化這一契機,為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添加助力。在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時,需要注意:
首先,村級財務應該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不僅能夠彌補專業人才缺乏的不足,還能夠充分發揮村級財務工作實效,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其次,借助信息技術提升村級財務工作對風險的評估和應對能力,有效避免財務風險。但是,在借助信息技術輔助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時,應該注意充分考慮本地發展實際,嚴禁照抄照搬以及面子工程等現象的發生,促使村級財務工作切實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助力。
最后,注意借助信息技術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尤其應該建立線上學習和培訓平臺,促使農民思想意識能夠始終保持先進性,跟上時代和市場的發展需求,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方向。
總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基礎,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同時還能夠有效縮小城鄉差距,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針對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足,需要鄉鎮管理人員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結合本地發展實際,以制度建設、人才培養、基礎設施投入以及信息化建設為切入口,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