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為
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業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學生A,男,研三學生,家境貧困。其家庭成員有父母和兩個妹妹,兩個妹妹分別還在上高中和初中,父母都是農民,以種地為生,且父親患有心臟病,不能干重活。學生A家庭較為困難,并且自其入學以來心理健康篩查過程中均沒有發現異樣。根據輔導員對學生A的了解,感覺其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在學校期間幾乎沒有朋友,不喜歡與他人交往,且很少與同學們說話。對于這種情況,輔導員積極與學生A進行了溝通和開導,學生A經過與輔導員的交談心態已經擺正,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足,并積極改正,努力與身邊同學溝通交流,逐漸變得開朗和自信。
在研三上半學期期間,有一天與學生A同宿舍的室友B跟輔導員反映,學生A有嚴重的異常行為。根據他們的描述,從研一開學入校的時候,他們相互之間商量好了,以后要好好相處,一起學習和成長。因為學生A家庭情況不太好,所以室友B有什么零食,都會第一時間分享給學生A,學生A也會積極與其他同學交流,與室友B相互之間相處得還算愉快。但是到了研三上學期開學,室友B突然發現學生A變得沉默寡言了,與課題組、師弟師妹的交流變少了,開始疏遠室友B,拒絕與室友B一起去吃飯或者一起去圖書館學習。甚至有一天學生A還在宿舍中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室友B十分恐懼,擔心其對自己造成傷害,于是趕快告訴了輔導員。
輔導員在接收到這一情況之后,首先應當分析室友B報告的內容是否屬實,如果學生A確實出現了這種情況,且在宿舍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那么要及時與學生A溝通交流,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并及時幫助學生A解決問題,避免造成損害。如果分析之后發現室友B的報告不屬實,那么要弄明白室友B為什么要誣陷學生A,是否因為學生A家庭貧困而對學生A產生誤解。
經過輔導員核實,室友B的報告屬實,學生A確實出現了如上的表現,接下來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對案例進行分析和研判:
第一,及時將學生A的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的行為進行勸導,并及時將這一情況上報給學院領導和其導師,與學生A溝通說明宿舍規定,不允許任何學生破壞宿舍設施。
第二,與學生A談心,了解其出現這些異常行為的原因。要通過詳細的溝通交流,對學生A的心理變化、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的原因等進行分析,把握事情的來龍去脈,并尋找對應的解決方法。
第三,幫助學生A走出現有的困境,引導其與室友B重新建立和諧關系,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第四,對學生A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樹立健康的心態,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輔導員在聽到室友B的報告之后,及時與學生A取得了聯系,并將學生A約到了學校的操場上,與學生A進行深入談心談話。因為學校操場地方寬曠且環境優美,能夠降低學生A內心的緊張感,要比辦公室溝通交流效果更好。在剛開始溝通時,能看得出來,學生A還是比較緊張的,不能準確回答輔導員的問題。于是,輔導員引入了研二時期班級內發生的趣事,對學生A的注意力進行了轉移,學生A情緒也逐漸恢復平靜,于是輔導員再次詢問學生A最近的生活狀態、表現等,并對學生A進行了鼓勵,說他較為勤奮,愛學習。在慢慢地交流中,學生A也開始放松心態,交流氛圍逐漸變好,這時輔導員才引入了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這一話題,詢問學生A這幾天是否在宿舍有情緒異常行為,學生A聽到問題并沒有抵賴,而是直接承認了自己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的行為。
在學生A承認自己在宿舍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行為之后,輔導員立即要求學生A返回宿舍中,將宿舍重新打掃整理恢復如初。輔導員進一步向學生A解釋了學校宿舍管理規定,使之明白自己的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的行為是不對的,并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學生A表示,自己破壞寢室生活用品主要是心理壓抑,未考慮到違反宿舍管理規定,并進一步表示接受輔導員的教育和批評。第一次談話就此結束,解除了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留下的問題。在學生A離開之后,輔導員立即與學院領導和其導師取得了聯系,并根據指示,開展下一步工作。
由于學生A在宿舍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是一種心理問題的直接性表現,雖然已經將其損壞設施恢復如初,但是如果不能了解其心理問題動機,便無法做出對應的解決方案,那么他還可能會產生再次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的想法,甚至宿舍中的其他物品也可能成為其傷人或者傷自己的武器。因此輔導員接下來就需要深入挖掘動因,并與學生A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關系。于是,過了幾日,輔導員又一次約談學生A,由于上一次談話很順暢,所以這一次談話中學生A明顯不那么緊張了,且在談話中,輔導員以微笑、點頭、正視等方式,向學生A傳遞出了真誠和理解,學生A也開始更為信任輔導員。通過談心發現,學生A之所以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主要是因為最近他畢業、工作、實驗、論文等壓力較大,導致其晚上睡覺一直噩夢不斷,便借此途徑進行疏解壓力。接下來,輔導員又與學生A進行了深刻談話,主要就學生A對室友B的態度變化進行探討,最終發現,之所以學生A近期不像之前一樣與室友B溝通交流、關系變淡,主要是因為學生A發現室友B家庭較為富裕,零花錢比較多,但自己家庭情況不好,生活費較為緊湊,看到室友B的生活情況自己感到自卑和怨恨。
在了解到學生A暴力破壞寢室生活用品過程和對室友態度變化過程之后,輔導員及時對學生A開展了疏導:引導學生A樹立積極向上的心理,不自怨自艾,刻苦學習樹立崇高理想。其次,就學生A的自卑心理進行了重點輔導,引出了出身卑微、長相普通、穿著簡樸的林肯的例子,讓學生A明白家庭經濟困難并不是阻礙自己成功的絆腳石,越是家庭困難,越要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心,越要學會為人處事,只有勝人一籌、加強努力,才能改變家庭困難的情況。經過這次談話,輔導員明顯感覺到學生A成長了,他對輔導員的疏導十分有耐心,且擺明了努力的態度。不過學生A自卑心理是在多年成長中形成的,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并非一次或者兩次談話就可以的。于是,輔導員與學生A協商好,以后每周找一個固定時間開展一次溝通交流活動,通過多次交流幫助學生A走出思想困境。
經過學生A與輔導員的多次溝通之后,學生A逐漸改變了與室友B相處的態度,開始與室友進行溝通交流了,且愿意與室友B一起去吃飯和學習,宿舍之間逐漸又回歸了上學期的融洽氛圍。
宿舍是大學生生活的地方,除了上課時間,很多時候大學生都會在宿舍度過自己的學習時光,因此學校要加強宿舍管理制度的完善與宣傳,對制度進行明確,并及時對學生宣傳制度,使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夠清晰了解宿舍規定,不做違規事情[1]。上述案例中,學生A之所以將刀具帶入宿舍,并在宿舍中磨刀,一方面是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學校宿舍管理不足的體現。如果宿舍管理者能夠及時對政策規定進行宣傳,使學生認識到道具屬于危險物品,切勿帶入宿舍,那么也許學生A就不會將刀具帶進宿舍。因此可見,加強宿舍管理規定宣傳是何等重要。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宣傳:第一,構建定期宣傳和講解體系。例如,宿舍管理員每月開展一次宿舍制度規定宣傳活動,引導學生集中學習宿舍規定,并長期堅持。第二,將重要規定或學生容易違背的規定張貼于宿舍進出口處,以醒目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提醒。不同學校的宿舍管理情況不同,所制定的宿舍管理規定也不相同,但不可否認的是,宿舍管理是一項系統化工作,涉及的制度體系也較長,所以很多學生難以對這些制度完全掌握。為了使學生掌握核心制度內容,宿舍管理者可以以醒目的字跡將重點內容標示出來,使學生每天進出宿舍都可以看到,降低違規行為發生的可能性[2]。例如,禁帶刀具內容、禁止打鬧內容等。
貧困生與其他學生相比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所以輔導員要提升對貧困生的關注度,多注意其心理傾向,加強與其溝通,必要的話可以對每一位貧困生構建檔案袋,及時將其信息記錄到檔案袋中,并根據學生表現對其做出針對性引導和交流,使每一位貧困生都能夠成為陽光、積極向上的人才[3]。輔導員要做好篩選和分析工作,及時將貧困生篩選出來,并有意或者無意對貧困生提升關注度,主要就心理健康問題、思想變化問題等進行溝通。同時,當前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普及,輔導員為了保護貧困學生的隱私,對其提供更為對癥的幫扶,還要對心理疏通教育的方式進行創新。例如,通過互聯網提供幫扶,借助微信或者QQ等對貧困學生加強溝通。互聯網溝通要比面對面溝通更能夠打開心扉,貧困學生會在互聯網的作用下拉近自身與輔導員的距離,且會對輔導員產生更濃厚的情感,從而實現雙方的緊密聯系,最終取得理想的心理教育效果。例如,輔導員在發現某貧困學生心理問題之后,不是直接面對面詢問其原因或者詢問一些私人性較強的問題,而是通過微信、QQ等與其碎片化溝通,在學生打開心扉,建立信任之后,再深入溝通。
高校輔導員所面臨的學生較多,且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問題也不相同,這就要求輔導員要加強學習,不僅要掌握教育學有關的內容,還要掌握心理學、人際關系學等跨學科知識,并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將“德”放在育人的第一步,只有如此才能夠更好地對貧困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4]。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貧困生引導和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輔導員還要樹立較強的耐心,在陪伴學生、引導學生上多下功夫。具體來看,輔導員可以通過如下途徑提升工作能力:第一,多學習、多交流。各院系輔導員之間要加強溝通和交流,固定每月開展一次輔導員座談會,就工作中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大家集思廣益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同時還要對工作經驗進行分享,相互吸收經驗,實現共同發展;第二,多參觀、多實踐。構建區域高校聯盟,聯盟內的高校輔導員可以打破院校的邊界,從更大的范圍內進行交流和實踐,例如圍繞某一個課題開展案例演示、學習等,不斷提升工作成效。
貧困學生作為高校中的特殊群體,因為受到家庭情況的影響,他們極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是否能夠對其進行科學引導,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不僅關系到他們未來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更影響著輔導員工作水平的提升[5]。這就要求輔導員要時刻總結實踐,對工作過程進行詳細分析,做好各項工作內容的匯總,通過構建“數據庫”,實現工作水平的提升。例如,每月一次小匯總、每季度一次大匯總等,每月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構建工作月日記,對典型事件或者有價值的信息進行記錄,每季度則進行一次大匯總,對該季度的工作情況進行反思,做到“在反思中進步,在進步中創新”,不斷促進工作水平的提升。此外,輔導員還可以構建“典型案例集”,例如對每學期所發生的關于貧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事件詳細記錄下來,包括對學生情況的記錄、引導方式的記錄等,并定期對各位輔導員的“典型案例集”進行互換,相互之間借鑒經驗,實現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