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生龍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水務局,甘肅 定西 743000)
現階段,鄉村振興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扶持項目,農田水利建設也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得到大力發展。農田水利是農村發展的剛需,在進行農田水利建設時,要結合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根據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以及農村產業發展的具體情況,來進行相對應的配套設施的建設,并逐漸健全和完善。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功能完善的農田水利建設能夠帶動農村的發展,造福附近的村民。農村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大型的灌溉水利建設不同,與大型水利工程相比,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無論在資金和人力的投入上,建設時間以及日常管理上,都相對比較簡單。但是現階段農田水利的建設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通過實際調查分析,農田水利建設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尤其是對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面,導致建設過程中對各方面的檢查不夠嚴格,再加上竣工驗收時并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檢測,因此導致問題頻出。其次,部分地區的水利工程部門同樣存在不夠重視的情況,在設施的保護機制上不夠健全,管理機制建設不夠完善,后期使用時對工程的保護工作做得不到位,細致程度不夠。再次,由于很多農民的知識水平較低,工程保護意識也較低,在工程出現問題之后不重視,沒有及時聯系專業人員進行維修養護,甚至還會繼續使用,導致農田水利工程使用壽命縮短,使用質量降低。另外,農田水利工程一般會在離村民居住地較遠的地方建設,管網密布且分散,在集中管理上存在客觀困難,導致在后期的維護上容易發生問題。上述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應及時進行解決,這樣才能保障農業長期穩定發展。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無論是灌溉還是施肥等都需要用到大量水資源,因此農田水利工程對于鄉村農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不僅可以滿足農作物的用水需求,還可以有效提升灌溉效率,有利于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對于實現鄉村振興發揮重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面臨著基礎設施落后、投入不足、可利用的水資源嚴重不足、工程管理水平偏低等問題,嚴重制約我國農業發展。
目前,在我國一些發展較為落后的偏遠地區,依舊采用提灌站或者輸水渠道對農作物進行澆灌,已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加之長期使用且在損壞后不能得到及時修繕,經常會發生漏水等現象。同時,很多地區的池塘不能正常蓄水,有的池塘灌溉渠道的排水系統存在嚴重滲漏現象,造成大量的池塘灌溉渠道水源和土地資源被浪費,不利于提升當地的農業生產水平。
農田水利建設工程不僅耗時耗力,還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對社會的投資吸引力較弱。項目融資管理機制不完善、協調難度大、各部門之間的責任不夠明確等因素也制約了農田水利建設工作,導致很多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工期經常延遲,不僅不利于提升項目投資的經濟效益,還會影響各項農業工作的順利開展。另外,建筑材料價格和企業施工費用也在逐步上漲,很多企業因為難以維持基本生產而被迫停工[1]。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許多地方用水量不斷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嚴重,可利用的水資源越來越少。同時,很多地方一直存在嚴重的水資源匱乏現象,尤其在一些偏遠地區,這種現象更加突出。
一些農民認為農田水利設施由國家負責管護,與自己無關,導致在使用水利設施的過程中存在不愛惜的情況。例如,某些農民為了便利自家農田,會在水利設施上設置移動閘門。同時,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很多基層水利人員的業務水平偏低,且缺乏實踐經驗,導致其難以承擔難度較大的管理工作。此外,相關部門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也導致未能建立長效機制,農民參與水利設施管理的意愿普遍偏低。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定相關制度進行監管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確保農村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我國應制定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明確各階段的工作程序,明確各步驟的責任人,確保水利工程能夠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同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應堅持以預防為主,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1.建立完善的項目審批管理制度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基本前提為制定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現狀的資源規劃,從而才能使有限的自然水利資源得到合理的資源配置和有效應用,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各地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鄉村發展戰略規劃和項目實施工作計劃,并由各地鄉、村一級對各地擬建的鄉村水利建設工程規劃進行項目申報,同時準確說明各地擬建水利工程水源的具體位置、規模和投資發展計劃等要點,獲得上級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才能按照實施規劃動工[2]。
2.加大對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的監督與管理工作
(1)對水資源進行嚴格監管。目前由于教育宣傳的不到位,許多農村居民節約水資源的意識薄弱,認為農田水利設施由當地政府部門出錢建設,與自己的利益無關,因而隨意取用水資源,不愛護水利設施等現象屢見不鮮。有關部門要針對此現象培養農村地區居民的水憂患意識,推廣噴灌、滴灌等技術,適當改變傳統灌溉計費方式,力求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另外,還需要加強污水治理,開發先進的污水凈化再利用技術。還要倡導植樹造林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水質,避免當地水資源受到污染,并嚴格遵守《水污染防治法》進行水源保護和污水處理。有關單位要做到一方面,貫徹落實國家對節水的倡導,全面規范每一個環節的節水工作;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綜合監管制度,嚴格整治水資源過度開發與浪費等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
(2)加強源頭綜合治理,完善行業風險綜合防控機制體系。在實際推進水利建設的過程中,要對水利建設中的廉政風險問題進行全面排查,加快建立一套覆蓋全國的水利廉政建設風險排查防控體系,不斷完善有關水利建設行政部門審批、項目建設安排、投資建設計劃、資金使用監管、基建建設程序、選人和用人等各個方面的規章制度。相關部門要對工程設計資質及招投標進行嚴格審查,確保設計單位具有相應資質,招投標按照規章制度與流程進行,避免出現暗箱操作等情況。
(3)制定施工準入證制度,加強工程監理,要求施工方具有相關的資質。質檢單位應全面審查施工方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實現對水利工程建設進行全過程、零距離、全方位的監督,最大程度上保證水利工程項目能夠順利進行[3]。
1.完善項目法人責任制
項目法人主體責任制建設不僅是完善工程項目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的根本保證,還是完善工程項目監督管理體制的前提。一是建立層次較多的投資體制,并根據不同的項目類別建立項目法人。二是對項目法人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查,在設立項目建議書的同時明確符合相關規定要求的項目法人。三是嚴格配備項目法人的單位人員,要求在選擇和配備人員時采取嚴格的篩查措施,根據所需進行優中選優,盡量選擇擁有豐富經驗的人員[4]。
2.做好資金管理工作
農業種植需要有良好的水利設備作為支撐,設備的購置有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加大資金投入和管理也是促進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在整個水利建設工程的規劃設計階段,加強水利工程造價控制,既能有效保證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又能嚴格控制水利工程建設的成本。一是按照相關規定合理使用工程資金,及時糾正可能出現的造價偏差問題,使前期建設工程需要的物力、人力以及其他財力資源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配置。二是完善財政預算管理計劃監督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經費制度,及時制訂資金分期使用計劃,并由財務部門通過平臺統一辦理[5]。三是單純依靠政府相關部門的資金來進行水利設置購置和維修,并不能滿足需求,因此還應該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拓寬融資渠道,爭取當地政府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等。四是政府部門要轉變職能觀念,強化對于農田水利建設的合理規劃與布局,進一步提高各項資金的利用率,避免浪費現象的發生。
3.做好運行管理工作
在農田水利工程中,要明確“建設是管理的開始,管理是建設的延續,管理是永恒的主題”這一工作方向,改變傳統的“重建設,輕管理”觀念。
(1)針對竣工項目,制定科學、可執行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主體的責任,確保權責不分離。應制定完善的竣工驗收備案制度,并明確相應的獎懲細則,在工程建設完成后要第一時間編制報告并申請上級部門核查驗收,并且建設單位還需要另外準備一份經由工程甲乙雙方簽字確認的關于本次工程的完整資料備案。對于符合標準的優質工程進行獎勵,對于不符合標準的工程則要進行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
(2)拓寬籌資渠道,并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籌資標準,力求效益最大化。
(3)做好教育宣傳工作,通過廣播和電視讓附近居民了解農田水利設施后期管理的重要性,調動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加深其對于農田水利工程的認識。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于農田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防止出現惡性人為破壞事件,鼓勵當地居民積極舉報肆意破壞水利工程的現象,并對破壞水利工程的居民進行批評教育。
(4)引進高素質的人才,對現有在崗人員通過訪學、培訓等方式提升其專業素質,使其在工作中可以熟練使用新技術。
(5)妥善保管水利工程的設計圖紙、重要文件、施工記錄等資料,確保在出現問題時可以追責到人。
(6)對原有灌溉渠道進行防滲處理,從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堅持以坡改梯和中低產田改造為主的農田基本建設,積極推廣以測土施肥為主要內容的土壤改良培肥工作,最主要的是提升土壤的肥力,增加出產。同時還需要整頓水庫,排查風險點,提升抗洪能力,確保供水的穩定性。要強化保障能力建設,對建成的農田水利工程田間設施的配套工作不斷完善,提升雨水利用率,還要進一步擴大有效灌溉面積。
對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期間和使用期間的管理和維護也是實現我國農業創收、鄉村發展的重要環節。只有農田水利工程正常運作,農業才能得到良性發展。在工程管理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實際運行效率偏低,管理維護情況復雜,因此需要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改革原有運行機制,可以利用承包、租賃、轉讓等多種形式進行管理。在制定用水價格時要依據當地人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制定,切不可脫離實際。要做到“權責統一,人民滿意”,在運行時要有專人負責管理和維護,保證當農田水利設施出現問題時有人可以及時處置,定時定期進行故障排查,避免在出現問題時才進行修理,已經造成損失。
水利設施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磨損,年久失修也是農業水利設施建設的突出問題,所以應該注重對于水利設施的定期維修和養護。加強對新型運行模式的研究可以有效預防水利設施出現裂縫、滲水等嚴重問題。為此可以組建專業的水利工程維修團隊,能夠定期對水利設備進行監測,及時發現設備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在運行中的維護還應該有嚴格的制度來進行約束,這也要求制定規范化的檢修制度,明確每個人的責任,全面落實檢修養護工作。除此之外,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能夠明確對水利設備養護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為實現鄉村振興,進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關鍵,而要提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實效,就需要立足實際,做好農田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與加強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對于我國鄉村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因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農村水利建設工程施工的難度較高,且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這也就需要施工人員要認真對待每一個施工環節,層層嚴格把關,從項目編制到申請審批,從施工建設到后續交付使用,每一環節都要加強管理,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確保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能夠順利完成,為促進鄉村經濟振興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