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鑫 張 晶 張 蕊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具備先進設計理念,掌握設計技術的專業人才,學生要學會獨立設計,提升設計的創意,提高自身的藝術鑒賞力和創造力,掌握一些繪圖及設計軟件的具體操作,具備平面設計技能,同時要兼具創新思維,因為很多設計需要新的靈感提升設計的藝術氣息和獨特性。如廣告招貼設計、包裝設計、網頁平面設計等等。視覺傳達設計涉及很多學科的知識,包括美學、文藝學、數學、社會學、營銷學等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建立跨界課堂是十分必要的。專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調整教學方式,促進各學科之間的融合和滲透,采取新的教學方式,如翻轉課堂、第二課堂的建設,搭建校內外實訓平臺,使學生擁有設計鍛煉的機會,挖掘教育資源,借助網絡及計算機輔助技術,實現教學實效性的提升,促進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1]。
部分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視覺傳達設計是指根據一些特定要求完成設計任務,對設計主題進行分析,運用文字、圖形、色彩、造型等元素開展設計,進而符合企業及個人的設計需求。但是視覺傳達設計不等同于簡單的平面設計,包含的內容較多,涉及的跨界學科也很多,尤其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滲透到各個領域,現在我們處于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靜態媒體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設計領域更加重視創意的應用,企業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在精神、氣息、主題表達、情感表現、展現價值方面更加重視,視覺傳達設計要展現創新的一面,帶給人們比較直觀的感受。視覺傳達設計目前已經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表現形式,交融了網絡技術和數字化設計產業。2012年我國教育部門出臺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對藝術設計專業進行了必要的改革,轉型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目錄中,指出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重要學科包括設計學、藝術學、美學、傳播學、心理學等,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跨界發展是未來必然的趨勢,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科交叉性不可忽視[2]。
我國部分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人才培養模式還不夠合理,部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理念與企業實際需要聯系不夠緊密,部分院校專業尚未建立跨界課堂,專業教學水平短時間內難以提高,主要教學問題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主要由基礎課程、設計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構成。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平面構成、平面設計軟件基礎、素描、繪畫、中外美術史等。專業課程包括網頁設計、數碼攝影、廣告攝影、海報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等。包括一些具體軟件的操作,如CAD、Photoshop等。一些提升學生藝術修養的課程。例如,哲學、人文、歷史等學科,但卻開設較少。實踐課程包括校企合作課程、在企業實習等。部分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系不夠緊密,存在脫節的現象,且高校投入不足,教學基礎設備設施落后,導致設計實踐開展效果不佳,且部分院校對于跨界課程的建設不夠重視,專業教學融合性不足。
網絡技術發展迅速,新媒體應用十分廣泛,市場對于設計的要求逐漸提高,近些年,數字設計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產品包裝、書籍裝幀、平面設計等都對設計理念和方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目前,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與企業實際對于設計的需求聯系不夠緊密,傳統二維平面的設計已經不能夠滿足實際的設計需求,現代化的創意設計凸顯出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如果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導致部分學生畢業后就業困難,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有待強化。
高校視覺傳達專業尚未明確實際的教學目標,跨界課堂的建設沒有結合專業情況,對于人才培養的最終結果認識不清。我國設計專業教學起步較晚,是在改革開放20世紀80年代之后才開始逐步建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專業基礎較為薄弱,專業教學主要是借鑒國外的教學成果和科研經驗,與我國的國情還不是完全符合。專業人才培養還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導致畢業生畢業后不適用社會結構,職業設計能力有限,影響其順利就業。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尤其跨界課堂教學的開展方式較為單一,教師教學主要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對于教材內容進行解讀,教學資源挖掘不足,主要設計停留在繪畫、繪圖等形式,課堂主要講解設計繪畫技巧,學生對于設計的學習多體現在對于教師設計的模仿,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設計案。例如,很多學生照貓畫虎,設計任務完成階段缺乏創意,缺乏藝術靈感的啟迪。跨界課堂要與傳統專業教學區分開,運用美學、社會學、文藝學、歷史學等理論武裝頭腦,在設計中展現一種文化屬性或文化特質。但是,在目前的跨界教學中,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趨勢,教師對于其他學科的滲透和融合不足,導致學生參與設計實踐的積極性不高,設計理念較為滯后,設計沒有體現出一種創新性,設計不夠靈動,沒有展現出產品的特點,不利于學生設計技能的提升[3]。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要設計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要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將封閉的授課模式轉化為開放式的模式,打破專業壁壘,在專業教學模式中融入多種學科,不同專業之間相互借鑒和促進。例如,與藝術學院、計算機系、市場營銷、人文學院等專業,構建全面的跨界教學體系。
首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要注重知識體系的建設,明確教學方向,為學生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如果高校自身不具備開設跨界課程的條件,要與同類型院校進行聯合,借鑒成功的案例,避免高等院校之間專業的同質化,導致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下降。
其次,以跨界融合作為教學的理念,促進校企合作的開展,立足本專業特點,拓展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資源,鼓勵高等院校與設計企業開展跨界合作,構建跨界的合作教育模式。高等院校要聘任一線設計師、工程師兼職實踐課程教師,對學生設計實踐進行指導,為國家培養復合型的設計人才。
首先,要重視高校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在跨界課程設置階段,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設計交互設計與品牌設計應用型課程體系,考慮到新時代社會對于設計綜合性人才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其次,建設跨界設計課程模塊。高校要結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一些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設置要保證其合理性,結合多種學科的教學要求,完善跨界課程模塊,為跨界課堂的建設奠定基礎。視覺傳達設計跨界課堂要先從理論內容開始,逐步擴展到設計實踐環節,從主題選取、品牌策劃到選擇合適的材質。在整體設計中,運用綜合學科的內容,對學生設計任務進行指導,學生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將創意應用于設計之中,提高設計的水平。專業在跨界課程設置時,要借助于美學、歷史學、文藝學、社會學等知識,融入多元化的設計理論,完善跨界課堂教學機制。
最后,高等院校要明確跨界課堂開展的目標,保證設計教學的實用與合理,提高學生的設計技能,提高跨界課程的競爭力。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確定課程模塊,強調學以致用,因為設計專業是實用性較強的專業,要提升學生的設計技能,跨界課堂要突出實踐性[4]。
高校要打破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課程之間的壁壘,要使各類課程之間緊密結合起來,基礎課程將一些設計要素的使用進行講解,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掌握文字、圖形、色彩、材質、造型等在設計中的運用,知識的交叉性和融合性是教學過程中必然產生的。想要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學生,就要從構建多元化課程上下功夫,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調整課程之間的關系。首先,要建立課程之間的練習。例如,平面構成和一些設計操作軟件之間的關系,平面構成的主要內容是講解平面及空間內的結構布局,這是設計專業最基礎的課程,在一些設計軟件操作中,或繪畫過程中,學生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和立體思維,進而頭腦中形成設計的基本造型,這是設計的第一步,造型、色彩、構成之間要建立和諧的關系,逐步建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的框架;其次,要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構建雙師型跨界教育隊伍,強化專業師資力量,例如,聘請設計骨干人才及工程師到專業任教,定時聘請專家到學校開展講座,將一些優秀的設計案例展示給學生,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設計時發揮創意;最后,鼓勵學生開展創意設計。跨界課堂的開展,是為了提高學生創造力,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在設計時發揮想象,巧妙運用新的藝術手法、新的材料、造型燈,突出主題設計的新意。例如形態上由傳統的二維空間擴展到三維空間的結構,靜態的設計變為動態的,巧妙利用文字、幾何圖形、圖騰、色彩等元素,豐富設計的素材。一些設計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藝,如手繪、拼貼、雕刻、焊接等等,都是一種設計工藝,可以用于產品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廣告牌匾設計等等,培養學生的跨界設計能力和思維[5]。
首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要重視開展嵌入式教學,這也是跨界課堂改革的方式之一,嵌入式教學是指強化實踐教學的開展,通過開展設計競賽、校內外設計活動等,以任務為驅動,刺激學生設計的熱情。教師要開展主題式教學,開展設計主題講座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多媒體渠道吸收知識,使理論知識逐步內化為一種能力,實現教學成果的轉化。學生通過實踐可以提高自己的設計技能,有助于將來順利就業。
其次,跨界課堂強調不同學科或專業之間的聯系和協調,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可以與藝術院系聯合,開展一些別具心裁的主題設計。例如,與藝術學院聯合,開展繪畫式的廣告招貼設計,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課題小組,大家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積極交流溝通,最終完成設計任務,既提高了設計專業學生的繪畫能力和藝術創作思維,又提高了藝術專業學生創作的實用性[6]。
最后,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跨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體系,深化校企合作,重視企業對于設計人才的需求,將教學調整為與市場相適應的模式,將學生派遣到企業進行實習,這樣能夠保證學生獲得實際的能力,同時感受職場的工作特點,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綜上所述,應用型高等教育是我國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在知識經濟體制逐漸深化的今天,高校各個專業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至關重要。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近些年發展較快,構建跨界課堂對于提升該專業的教學質量而言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高校要結合專業發展實際,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建設跨界課堂,為學生營造創新的教學氛圍,突出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探索新時代高等教育不同專業的教學形式,促進校企合作逐步深入,切實提升當代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