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城南幼兒園 江蘇南通 226200)
幼兒園是幼兒們在進入小學進行系統學習之前,所需要進行的一個過渡。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需要從幼兒們的興趣出發,對幼兒們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進行良好的培養。事實上,幼兒們最喜歡的就是有趣的事情,如游戲。因此,當前幼兒教育中,課程游戲化的開展如火如荼。基于課程游戲化,很多幼兒園進行了區域活動的探究,希望幼兒們能夠在區域活動的參與中,獲得發展和進步。本文通過對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的概念進行分析,針對現階段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基于課程游戲化來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策略。
在現代教育的理念指導之下,幼兒園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之中。在傳統的幼兒園教育中,多是為了傳授幼兒們的基礎知識,讓幼兒們具備快速適應后期學習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們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因此,我們不僅需要對幼兒們進行智育啟蒙,還要注重德育、美育、體育的教育。在幼兒園課程開展中,幼兒教師要保障幼兒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對幼兒們進行興趣引導,不斷地培養幼兒們的活動自主性和獨立思考能力。幼兒園將課程逐漸向綜合化發展,對幼兒們的培養也應從多角度進行,這是一種有助于幼兒長遠發展的選擇。將幼兒園教育課程逐漸向游戲化方向過渡,也是一種激發幼兒參與積極性,提升幼兒綜合能力的關鍵[1]。
區域活動的思想理念出現于十九世紀初期,是以幼兒們的學習節奏、學習風格和學習進度為重要依據,所進行的一種區域化的幼兒教育活動。區域活動為活動者提供了十分豐富的教育氛圍,每一塊區域中都有相應的材料和情境安排。在我國幼兒園教育中,開展區域活動是一種重視游戲精神的體現。很多幼兒園教師將區域活動想象得過于簡單化,認為區域活動不過是在一定的區域內,進行簡單的區域游戲、學習活動等。實際上,所有的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們對社會的親和行為是關鍵。因此,區域活動的開展,有時候并非僅僅是做游戲,參與活動那么簡單,更是一種對幼兒性格和行為的引導,促使幼兒們學會更多的生活技能。
在當前階段的幼兒園教育中,我們看到很多地區都已經開展了區域活動,投放了相應的活動材料,并且供幼兒們開始進行參與和學習。但是這也存在了一些不利于幼兒園長久發展的情況。例如在開展區域活動的時候,活動本身的目的并不是非常明確的。很多幼兒園中,區域活動只被當作是一種游戲,大多數的區域活動則是以區角活動的形式出現在幼兒園中。區域活動的整體內容也被片面化理解。對于不同的區角活動,在設置的時候,教師本身也缺乏相應的目的性。教師在開展活動的時候,在很多情況下并沒有針對明確的教育目的,所設置一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幼兒們在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是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的。因此,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應當對能夠促進幼兒們發展和進步的活動形式和內容進行細節化處理。例如,想要培養幼兒們的動手能力,那么,教師在設置活動的時候,就可以將動手實踐的部分進行趣味化處理,引導幼兒們進行主動嘗試和參與。教師們應當摒棄盲目開展區域活動的做法,在開展活動之前,就要先對活動目的和內容進行計劃。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是為了給幼兒們提供一定的能夠自主自由進行玩耍和學習選擇的場所。很多幼兒園都會選擇在園內設置幾個區域活動的場所,投放一些活動材料,設定一些特定區域。但在實際教育中,真正讓幼兒們能夠自由地在這些區域活動場所進行玩耍的時候并不多。更多的時候,園內的區域活動設施是為了向外界展示幼兒園硬件的完善性而存在,區域活動真正開展目的卻并沒有得到太大的體現。久而久之,這樣的區域活動形式也逐漸地流于表面,變成了一種在實踐教育中沒有太大作用,卻是幼兒園建設中必備的教育設施。有的幼兒園在對幼兒們進行教育的時候,甚至會將區域活動的設施變成一種變相的獎勵,表現優秀的小朋友可以進入玩耍,而表現不夠優秀的小朋友就沒有參與區域活動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是曲解了區域活動開展的目的和意義。如果區域活動的形式變得只是表面功夫,那么真正能夠給幼兒們帶來良好教育意義的活動理念和教育形式,也就很難在實際教育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2]。
現如今,區域活動已經是很多地區幼兒園中都開始建設的教育項目。很多幼兒們也對此有了一定的認知。在落實區域活動的教育項目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地區的幼兒園區域活動都很相似。經過了大量的走訪調查,不難看出,區域活動的教育形式雷同現象比比皆是。區域活動理念的提出,給幼兒園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思路。教育者需要根據幼兒們的真實情況,開展相應的區域活動,幫助幼兒們在活動中獲得進步和提升。如果僅是一味地通過一成不變的活動內容,照搬、模仿其他地區的區域活動開展,對于當地幼兒園自身所存在的一些特色也是一種忽視和浪費。在開展活動的時候,幼兒園的教育者們,應當把本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將本地區的自然特色與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屬于自身的幼兒園教育體系。事實上,各地區幼兒園教育所處的地理位置、人文環境、經濟發展等因素都各有不同,那么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單純地把區域活動落實成為幾個簡單的小區域,活動內容大同小異。幼兒們在活動和玩耍的時候,也很難通過這些內容獲得更多的與社會銜接的成長。相應的,如果在活動的過程中,加入相應的本地特色元素,也是從幼兒起培養孩子們優秀的民族認同感和地域歸屬感的表現。幼兒們在參加活動的同時,也能夠體會到活動內容與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系。長此以往,幼兒們不僅能夠獲取更多知識技能的提升,同時也能夠在區域活動中,提升自身的感知能力,與所處的環境更加契合,為幼兒們在之后進一步的學習階段中,埋下一個良好伏筆,打造幼兒優秀的思維能力,讓幼兒們能夠更加快速地適應未來更多的可能。
在開展區域活動時,幼兒教師需要結合幼兒們的真實情況進行一定程度調整。幼兒們在這一階段的受教育過程中,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會根據活動內容的一步步加深,不斷地有所進步。對于剛剛進入到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園中的情況對于他們是非常陌生的,這些孩子很容易有想家等脆弱的表現。而對于在園中已經學習、生活過一段時間的孩子來說,自然更加熟悉園中的生活。因此,在開展區域活動的時候,我們也應當根據幼兒們的實際情況,對于活動區域的設置、材料的投放、主題的確定有所調整。在幼兒園中,一般的活動區域會分為表演區、美工區、益智區、科學區、生活區、建構區、角色區、語言區等,那么根據幼兒們的年齡情況和個人發展情況,對于幼兒們的區域設置和材料投放,就需要進行細化分層,確保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參與到適合自身當前階段發展的活動中去。同時,對于主題相同的區域,在內容設置中,教師也應當注意區別開來[3]。例如,在美工區,對于小班的小朋友來說,這一區域內的活動內容當以簡單為宜。小班的幼兒們在這個階段的學習行為,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模式,因此,活動內容應當以培養幼兒興趣,熏陶幼兒審美為主。那么,在中班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內容設置中,就可以適當地增加一點難度,從之前單純地對顏色認知、畫畫開始轉向引導幼兒進行創作,讓幼兒們在美工部分,逐漸地進行一定的思維表達。那么,對于大班的幼兒們進行美工區的材料投放時,就可以相應的培養幼兒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們自主地進行一些創作和裁剪,逐漸形成構圖意識、色彩搭配等能力。這些教育方式,都是通過在實際活動開展中,真實地根據幼兒們的情況和反應,所進行的細節把控和調整。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設置和材料篩選方面,教師應注重巧妙性,將活動材料和內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明確開展教育活動的目的。在區域活動開展中,教師一般情況下都會對幼兒們的動作、情感、認知等多方面進行引導和培養,增強幼兒們的認知能力,讓幼兒們在活動中,提升思維能力,構建思考模式,用玩耍的方式,不斷地完成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那么,在篩選材料,并且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精準投放的時候,教師就應當考慮到對于不同幼兒的特點。在面對小班的幼兒時,眾所周知,這些孩子對于外界的危險性和有害因素,大多數的時候是依靠本能的反應的,自身并沒有太多對此的認知能力。因此,在篩選材料的時候,就要避免對幼兒們可能產生傷害的材料出現;在教育的時候,也應當注重對幼兒們的引導,讓幼兒們在面對一些利器、零件等工具的時候,產生危險意識,從而規避危險,形成對于危險物品的認知。在對于中班小朋友們進行區域材料投放的時候,教師應當注重教會幼兒們如何規避傷害,并且在使用的時候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需要,并且正確、安全地使用工具。在面對大班小朋友的時候,投放的材料則更加需要孩子們自主地進行辨別,并且在動手實踐的時候能夠熟練使用工具,同時具備充足的自我保護意識。這樣一來,在教育過程中,對材料的篩選和投放,才能更加精準,并且對于學生而言有著更為良好的教育意義[4]。
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教育的時候,不僅需要在活動中保護幼兒們不受傷害,同時還要對幼兒們進行良好的引導,促進幼兒們參與其中。教師們不僅需要給幼兒們積極地帶來更多的幫助和呵護,同時也應當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對幼兒們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行為和思想,是會影響到幼兒們本身的發展的,因此在教育中,教師應當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幼兒。教師在面對幼兒們的錯誤行為時應當及時糾正,并且認真地講明道理;面對幼兒們優秀的一面,也應當大方肯定,讓幼兒們在參與活動時,更加開心和有探索精神。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應當更多地以鼓勵和促進為主,在日常的活動中,不過多地參與到幼兒們的實踐活動中去,但要對幼兒們的一舉一動都做到心中有數,明確幼兒們的需求,從而更好地對幼兒們進行培養和呵護。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時候,教師應當結合當地的特色,對活動游戲進行相應的創新,更好地將當前形勢下所出現的一些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通過游戲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幼兒們在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學習。教師需要對當地民情和社會發展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并且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不斷地挖掘身邊的素材,將所見所聞中有利于幼兒成長的內容以區域活動的方式傳遞給幼兒們。這樣一來,幼兒們不僅能夠在不斷創新的游戲體驗中獲取更多的活動積極性,也能夠通過游戲,完成自身的成長。例如,在角色區,教師就可以將區域內情境設置成幼兒們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地方,像是學校附近的超市、文具店、小吃街等,讓幼兒們在活動中,既能感覺到樂趣,也能感受到不同區域所帶來的熟悉感。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是對幼兒們認知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對幼兒進行社會化教育的一大機會[5]。
綜上所述,在以生為本的前提下,開展區域活動,幼兒園應基于課程游戲化,將幼兒們的教育活動變得更具趣味性。這也是我們現如今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們應當明確活動目的,豐富活動內容,給幼兒們更好的活動體驗,促進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的自主發展。幼兒園通過課程游戲化,促使幼兒們對教育課程產生更多的興趣,獲得更多的參與性,全面提高幼兒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