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明(遼寧財貿學院)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發展動力,不僅帶動當地經濟收入,擴大就業市場,同時也能夠促進各地區人員快速流動,實現社會融合發展。在文化旅游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各地區的旅游模式逐漸同質化,內容單一,很難滿足游客需求。因此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旅游,對廣大游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游客內心的民族自豪感,真正提升紅色文化旅游的影響力,讓廣大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和沉浸感,推動我國旅游產業的全面發展。
文化與旅游結合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產物,能夠帶動周邊產業協同發展,共同打造旅游經濟。紅色文化旅游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激勵廣大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努力奮斗,起到鼓舞人心、激昂奮進的作用。我國有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真實地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民族的歷史、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輝煌歷史、中國人民偉大的事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具有極強的代表性和影響,是激發人們愛國情感、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是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養的重要場所,也是了解祖國燦爛文明、掌握歷史知識的重要課堂。要充分認識到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特殊和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新形勢下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包括自然、人文遺跡兩方面,其中以傳統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現代科學技術為主要內容。各基地也會通過對紅色資源進行數字化,進一步豐富紅色資源的形式,使其生命周期得以延續。例如通過數字影像技術對紅色文化遺產進行掃描,制作成真實、立體的虛擬模型存儲在云端,方便廣大游客隨時觀賞。還可以利用AR互動、VR體驗等多種技術手段,將紅色文化遺產以立體形式展現給觀眾,提升其藝術、觀賞價值;通過情景再現革命的歷史和背景,增強參觀者的參與性,由被動地接受轉變為積極地參與。
2021年,《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2021年3號)》提出,要大力弘揚紅色文化,以紅色資源為核心,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推動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建設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各地要順應國家的發展方針,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重視紅色資源的開發,把紅色文化旅游、紅色文化作為一個標志,形成文旅發展的新熱點。
隨著紅色文化旅游廣受關注,我國紅色文化旅游人次整體呈現上升態勢。根據有關數據,“五一”期間,“紅色文化旅游”的主題詞同比增長了7倍左右,全國各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游客高峰。在我國,有著大量的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教育資源,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與知識寶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應當是黨員干部學習黨史、鍛煉黨性、培養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的重要陣地,更是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通過高層次發展愛國主義教育陣地,既能滿足消費者的旅游需求,又能促進社會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成都市是我國西南的中心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推動社會、文化發展具有不可推卸的作用,歷史發展也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條件。在革命斗爭的歷史和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保路革命”“解放”“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事件,作為西南地區的一個重要城市,有著深厚的紅色烙印。
當前市面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都采用傳統的展示和發展模式,將科技與紅色資源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案例較少,是值得探索的一大契機。隨著新的經濟形態、新的文旅發展方式、新的展示運營方式快速發展,有強大的經濟力量支持產業綜合運用VR、AR、AI等信息技術來提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表達方式。紅色文化遺產是一種特殊的旅游資源,利用數字技術可以有效地挖掘和提高紅色文化遺產的旅游潛力。運用數字技術,對紅色資源進行社會展示,營造強烈的吸引力,促進紅色資源的繼承和發展。通過數字技術來發展紅色創意產品,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提高其本身的價值,而且還能適應當前的經濟運行方式。通過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文化旅游,可以有效促進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
我國目前紅色文化旅游開發區域很多,要從這一巨大的紅色文化旅游市場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在區域內塑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城市品牌,并建立起個性化的紅色文化旅游體驗。而目前的紅色文化旅游還處于零散發展階段,沒有形成一個立體、完整的都市紅旅品牌。
目前很多紅色資源展示仍然只注重于表面的文物遺跡,并沒有挖掘和推廣隱藏在其中的深層歷史故事和中國精神。即便掌握了最先進的科技,采取了最流行的方法,卻始終未能在新的時代里,實現傳統紅色精神的創新發展,從而使其內涵難以外露。
當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處在一個相對狹隘的文化群體中,尚未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游客人數相對較少,“回頭客”的比例也比較低,導致紅色精神傳播力度比較弱,很難發揮紅色文化教育的功能。
目前的紅色文化旅游活動,由于其社會營銷的規模有限,僅面向一小部分的社會群體,很難進行大眾化的宣傳,而且其傳播的深度還不夠深,表現形式、展示流程等流于形式,無法將其精神價值完全發揮出來,很難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從而使其無法推動發展。
目前我國忽視對高質量的紅色文化旅游人才培養,導致很多地區缺少專業人才對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也沒有起到良好的推廣效果,此外,紅色文化旅游地區大多偏遠、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后,大部分長期在職的專業人才薪酬待遇低、缺乏晉升渠道,導致高水平的人才流失,很難形成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在大眾旅游市場的劃分中文化旅游的本質被確定為:一種具有大眾市場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活動。旅游發展的關鍵是發展和弘揚文化旅游,以文化資源為基礎,挖掘文化旅游內涵,強化旅游項目文化底蘊,提升旅游景區文化品位,提高旅游商品文化創意水平,突出旅游餐飲文化特色,彰顯旅游住宿地域文化主題,體現旅游經營服務人文特質。為了增強區域競爭力,在開發紅色文化旅游的過程中可以將各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整合起來形成合力,打造特色紅色文化旅游線路,展示紅色文化特色。整合零散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形成一條條的旅游線路,增強區域內的紅色文化旅游烙印,形成“紅旅IP”。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進行紅色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與宣傳,抓住消費者的娛樂性、趣味性,形成一條完整的旅游產業鏈。紅色文化旅游其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旅游,必須遵循其特征,進行深入的市場營銷。要充分發掘旅游目的地的紅色文化內涵,尊重它的歷史真實性,在推廣中要重視它的真實性和史實,使一般的旅游者能夠從中學到一些知識。同時,通過挖掘文化,將人的價值選擇和人的追求相結合,進行深度的市場推廣,從而對旅游者產生深遠的、持久的影響。紅色營銷不僅僅局限在遺址、博物館、陵墓等實物形態上,更要發掘出與紅色文化旅游相關的其他文化,以滿足廣大游客的需求;今后十年,延安要把重點放在整合革命遺址、黃帝陵、壺口瀑布、安塞腰鼓、黃土高原地貌、退耕還林等優勢資源上,一方面要把優勢資源整合起來,另一方面要積極與區外、周邊省份優勢資源進行更深層次、更大領域的整合融合,著力打造革命圣地、全球炎黃子孫朝圣地、黃河自然遺產觀光地、黃土風情文化傳播地、黃土科考、自然生態旅游等若干品牌,實施大品牌突破戰略。
要把傳統的旅游觀光方式轉變為現實的體驗,讓游客有機會參加紅色文化體驗,展示紅色文化旅游的特色,體會其深刻的精神內涵。要在發展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時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并體現出各區域的紅色文化旅游特點。要充分發揮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優勢,把科學技術和紅色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以三維的形式和情節的再現,以達到體驗方式上的現代化。借助虛擬現實、多媒體等數字化設施,以視頻、音頻、模型、景觀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地展示文物,以滿足不同的感官需要。積極引進AR、VR、3D打印等新技術,通過光、電、聲波等多種方式,將文物呈現立體化、層次化,使觀賞性更強。以虛擬場景為載體,以浸入式的方式構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使觀眾在自覺的參與中受到紅色文化教育、紅色精神的熏陶,深刻體會到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
在物質形式、信息形式、精神形式等方面豐富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革命遺跡、遺址、名人故居等實物形式是一種歷史文化遺產,可以讓廣大大學生通過對紅色文化的直觀感受,為黨性教育提供鮮活的教材。各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應主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各種學校組織合作,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教育、研學式紅色文化旅游,實現旅游與文化教育的均衡,強化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加深中國革命精神;開展大型企業的紅色文化體驗,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教育基地,開展各種類型的黨建活動,進一步擴大群眾的參與程度,提升全民的愛國教育水平。綜合各種資源優勢,實行分級營銷,由地方政府為達到其目的而制定市場營銷發展計劃。但由于各方面條件的差異以及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各地的旅游目的地營銷不盡一致,因此,要針對各自的資源狀況,開發出不同的市場。旅游目的地市場可劃分為主要市場和衍生市場:井岡山、廣安等對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有很強的吸引力,可以利用紅色文化旅游作為主要市場,利用旅游形象營銷、整合營銷、一對一營銷、網絡營銷等方式,打造紅色文化旅游主要市場,拓展其輻射區域;對于那些很難靠紅色文化旅游來吸引遠方游客,或者市場影響力很小,甚至很難獨立發展的地方,以及區域內其他資源比較豐富、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地方,可以利用其他資源,比如西藏山南烈士陵園等。
“4V”營銷理念在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等文化企業的營銷活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中國學術界最新的營銷理念,對文化創意產品的營銷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4V”營銷的概念是:“功能性”“增值”“共鳴”“諧振”。新時期的紅色文化旅游營銷應從傳統的宣傳模式,延伸到延伸產業鏈、利用互聯網+、IP等手段,實現與其他旅游資源、文化產業的有機結合。喚起消費者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歸屬感。由此,對“紅色文化”的聯想作用,使其在精神文化層面上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融入社會主義新時期的發展之中。紅旅的產品已不再是“高冷”的特定文化團體,而是一種多元化、易接觸的大眾文化產物。發揮政府的領導作用,開展社會公益營銷,與有關的宣傳媒介和企業共同努力,共同為本地區的紅色文化旅游產品做好宣傳。可以利用國內外廣播、電視、報刊、廣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該地區的紅色文化旅游產品進行宣傳和推廣;同時,還可以利用拍攝歷史文獻、景區風光片、編輯出版革命歷史故事書、景區解說詞等多種形式,對當地的紅色文化旅游產品進行推介和推廣;此外,還可以采用以當地著名的歷史名人、革命精神為題材的電影、專題片、電視劇等創新的方式,來塑造中國革命形象,推介當地的紅色文化旅游產品。
政府、教育部門重視對專門人才的培養,或設立相應的培訓機構。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紅旅發展的活動中來,讓他們的紅色文化不再局限于一個人。要有針對性地培育出符合當地紅色文化、熱愛當地紅色資源的職業宣傳員,提升導游的整體素質,增強游客的體驗。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擴大和加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國際交流已是大勢所趨。我們要大力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加強與海外同類學校的友好交往,并與其他國家的同類教育基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把紅色文化傳播給外國的華僑,讓中華民族團結起來,增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對我們國家優秀文化的認同。
開發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要抓住區域豐富的紅色資源,發揮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優勢,通過科技助力創新、打造城市品牌、開展社會交流、培育高素質人才和激發社會消費共鳴等手段來解決地區紅色文化旅游形象不夠突出、文化產品內涵不夠突出、文化產品內涵單薄、社會文化教育角色不明確、宣傳和推廣工作不到位以及人才缺位問題。在新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得到了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對文化、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