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坤
(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江蘇蘇州 215123)
一個國家的發展底蘊在于文化,文化自信則是國家、民族、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肯定與認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因此,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弘揚自身文化,并樹立自身文化自信,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強大[1]。
一直以來,思想政治課程就需要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為社會、為國家培養綜合性、高素質人才。高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一環,注重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學生除了需要掌握專業教育,更需要注重文化素質教育。文化自信作為文化素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就應該與思政課堂進行有機地整合,發揮思政教育育人的特點,從而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性人才。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既是歷史的沉淀、也是民族團結的結晶。新時期,我國在教育中積極嘗試改革,并將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積極與高職思想政治課程做融合,這既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也能夠有效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民族認同感,樹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利于國家的復興與強大。
基于對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理解,文化最終將決定人民對價值取向的選擇,換一句話說,價值觀是文化的精要。從歷史的格局來看,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經了歷史的進程,并形成自身獨特的文化與習俗,而其中形成的價值將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優秀文化的精髓與核心。當前的高職教育中,都在積極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而這就是在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同時學生深刻理解文化自信所具有的內涵后,也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新的理解。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會在其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發展,形成學生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利于學生更好地發展。
我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并傳承優秀的文化與傳統美德,最終形成我國目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歷史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歷史中弘揚民族精神,并在建設、改革中創造新的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始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推動社會繁榮發展。這一切證明,要推進社會的發展就需要積極培養符合社會、符合國家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其中就需要學生樹立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并能夠積極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國一直是世界古國、文化大國,中國文化享譽全球。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是民族團結、國家富強的基石,人民將文化作為精神的象征與標準,也是目前人文類教學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對于當前的高職思政教學,需要在其中積極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并在教材中融入傳統文化內容,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教學,生動、活潑地進行教學嘗試,勢必會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推動學生發展。
中國共產黨在偉大的復興之路上,用行動實踐證明了革命文化的意義,這是一代又一代革命者付出努力、生命譜寫的文化,其中用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積極突出“革命”精神內核的文化。革命文化的形成雖然不久遠,卻在我國影響深遠,是近代革命斗爭中用鮮血換來的實踐結晶,值得如今每個學生牢記,學習,有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愛國精神,更積極進取,回報社會、建設自己的國家[2]。在當前思政教育里,特別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一書中,可以將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等內容積極融入課堂教學,做深入的整合。結合近代革命小故事、歷史人物事跡等,作為教學案例,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革命文化,讓學生在思想、情感、精神上獲得綜合性能力提升。讓學生更好地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并提高文化自信。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其具體解釋為: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目標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健康積極向上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同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中有新的理解。
另外,在目前的高職思政教學課堂中,其實也有著豐富的文化自信內容與元素,就比如說課堂中學習《思想道德與法治》時,其中就有關于“弘揚中國精神”“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等相關章節內容,而這些都與我國傳統文化相互聯系,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方法??傮w而言,對于高職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有比較明顯的文化自信內容,也就是顯性部分,同時在其他學科中也有滲透,屬于隱性部分。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需要教師做好教材研讀,總結、提高書中有價值的內容,這樣有針對性地施教,才能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民族文化信心。
過去的思政課堂教學采取一人一課件,按照教材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挑選重點進行簡單介紹,不強調具體內涵,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反響平平,甚至感到枯燥無味,很難引發學生的關注。而當前教學也需要積極做出改變,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做創新,是滿足高職思政教學的關鍵,也是實現教學效果的基礎。對于目前的高職思政教學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如常見的合作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3]。目前教學中廣泛使用信息化的教學資源與設備,很多教學課件都是依靠多媒體進行教學展示,因此可以借助網絡技術搜索相關教學資源或者教學視頻,并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實踐中將會獲得不錯的學習效果。就比如在高職的思想政治課堂采取小組合作教學,針對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以中華民族精神為題目,給出相應的教學任務,并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進行任務的解決。其中需要做好合理的分工,有教學資料收集人員,主要負責收集國內外與教學有關的新聞報告資訊,資源可以是聲音、圖片,也可以是視頻,學生收集后可展開自學,后續需要匯總資料,編制成PPT文件,合作學習能夠打破課堂沉悶、枯燥的教學氛圍,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語言能力同樣有很好的促進效果。
在目前的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除了要積極學習理論文化知識,更需要結合實踐進行教學。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實踐的內容形式,積極在課堂構建理論加實踐的互動課堂,進而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保障學生的參與性以及情感體驗。要有效在思想政治課堂展開實踐教學活動,可以通過這三個途徑展開:
1.開展課堂實踐教學
當前的革命文化自信是近代歷史戰爭中經過先輩們用鮮血與努力形成的,這些文化貫穿許多歷史事件、歷史感人故事,其中有學生熟知的小故事,也有學生感動的紅色故事等,這些內容都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以及文化歷史價值,是值得學生學習與尊重的文化內容。就比如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包括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內容,講解中,教師可以深入對這些理論進行研讀,并從中精煉出符合教學主題的“紅色革命文化故事”。在課堂講解中,教師還可以借助歷史背景講解當時國家的歷史現狀,通過歷史文化教育,讓學生對現在生活有新的認識,并更愛國,更團結[4]。
2.展開基地參觀體驗教學
目前很多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并不深刻,沒有很強烈的感觸與認知,這導致學生無法對紅色文化灌注情感和有進一步認識。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紅色文化知識,樹立文化自信,可以在教學中開展基地參觀體驗教學,積極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同時也在校外構建實踐教學基地。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可以去參觀近代紅色文化基地,讓學生感受當時的歷史環境、背景,追隨革命烈士的腳步了解先輩們在戰役中付出的努力。通過這種體驗式實踐教學,學生們會懷著感恩、悲壯的情緒去認真學習,并對紅色文化有全新的認識與理解,有效為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3.開展平臺情景式教學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會展開相應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借助校園舞臺在學校開展以紅色資源為基礎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以紅色資源為主要內容,展開情境式教學,并有效豐富教學內容,讓每個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其中,感受其中的內容,讓學生在思想、情感上都能獲得提升。如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積極結合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形勢與政策等課程內容展開實踐活動,同時把文化自信元素積極融入活動主題,可以在校園活動中宣傳,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以活動形式進行展現。如通過歷史瞬間再演繹,讓學生感受歷史的瞬間,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三維模擬技術等對歷史紅色文化情節進行再演繹。學生、教師都可以積極收集過去的歷史、過去珍貴的視頻資源甚至照片或者整體的歷史故事,重新還原過去的歷史,讓學生在校園活動中對紅色文化有更直觀的理解,為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樹立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自信,還需要從他們的日常生活著手,開發學校的隱性思政課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持續不斷地輸入我國優秀文化,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美德。隱性課程可以體現在院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會積極組建特色社團,或者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其中就會積極弘揚我國傳統美德,宣傳我國優質精神文化。因此,校園環境也可以借助校園媒體、校園社團、學校學生會等組織,展開相應的校園文化宣傳工作或者活動。
首先,組織校園實踐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活動中,利用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體驗感,讓他們由內而外地認同我國的優秀文化,進而堅定他們的文化自信。實踐課需要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拓寬思政課堂的領域,讓思政課堂的相關理念能夠融入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在活動中去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到豐富的人文色彩,進而主動積極地了解我們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其次,豐富校園文化宣傳渠道,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加深學生對思政課程的體驗,可以與學校的校規、校紀、校訓等相結合,再拓寬校園的各種宣傳媒介,如創建學院的微信公眾號、知乎、學校官網、微博等平臺,借助新興的媒體宣傳途徑宣傳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宣傳途徑也更加契合高職院校學生獲取信息的方法,讓他們更有參與感,且在這些平臺對傳統文化的宣傳中,學生占據了解主動權,也會提升他們的內心認同。再次,與專業實驗課相結合,思政的內容應當充分融入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專業課也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任務,所有專業課的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個特點,結合國家優秀傳統文化的倡導,構建課程思政教育,從思政課堂到課堂思政,層層遞進,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無形中融入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教學、社會活動、公共宣傳平臺等等,通過多方面的影響,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最后,還可以與社會服務相結合。思政課的教學需要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通過校外實踐活動基地進行傳統文化的宣傳,如安排學生走訪調查當地的民俗民情,采訪民間傳統手工藝傳承人。如剪紙傳承者,木工傳承者等等,體會我國的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還可以安排學生到敬老院、福利院等機構,體會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