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蓮
(甘肅省臨夏縣韓集鎮雙城中心小學,甘肅 臨夏 731800)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事業蓬勃發展,為建立良好的教育環境,并且能夠使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印象更好,教師要合理地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法,從而能夠使現有的閱讀學習和閱讀教學相聯系。教師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強化閱讀體驗相結合,使學生更加注重閱讀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教師應從實際入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志,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課還沒有明確的教學目的,雖然注重“立體”,但實際操作中卻難以正確地把握“三位一體”的基本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的認識和理解都有其特殊性,如果教師的教案不符合學生的需求,就會造成他們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難以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系統,從而對學生的語言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由于教師的閱讀教學目的相對比較籠統,因此教學目標的含糊性使得學生的學習并不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推動效果。教師雖然在教學操作的過程中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案仍然不能完全跟進學生的學習特點,也不能使學生的學習有計劃地向前推進,因此失去明確的語文教學目的和指導方向,導致學生的學習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小學閱讀教學雖然在我國的教育界開展了很多年,但就目前的教學狀況來說,教師對閱讀的掌控經常發生。尤其是小學階段,教師往往在課堂占據主導地位,使得師生缺乏有效的互動,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極易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讓大部分學生逐漸凸顯出不愿意閱讀、不樂于學習的特點,由此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從而影響到整個教學的質量。比如,在語文閱讀的開始階段,教師經常會取代學生做課文的解讀和解析,只是總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語言的表達,這樣傳統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覺得乏味,沒有足夠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進行積極的探究式學習。而且教學方式也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正因為很多學生對閱讀學習并不是很感興趣,沒有真正意識到這個學習對于個人修養和生活體驗的推進意義,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畏難心理,學生不愿意閱讀覺得閱讀是在浪費時間,而且對閱讀的內容也比較抵觸。這樣就會讓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面臨著一定的問題,也使學生的學習進度相對緩慢。
喜歡閱讀的人才能真正地自主探究和鉆研,積極的興趣是促進小學語文高效教育效果的秘密武器,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閱讀并且強化閱讀,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以達到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1.讓小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體會和反思。閱讀是要讓小學生們自己體會和感受的。因此,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他們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閱讀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反思,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將會進行大量的思考,但是部分小學生的閱讀深度和思考深度不足,導致其學習興趣相對比較淺顯。因此,教師如果想要克服以往的教學弊端,就應該首先從足夠的反思入手,讓學生能夠對每一步的學習和進步有一定的思考,使學生的大腦能真正融入語文學習的進程之中,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的不同設置不同的教育目標,從而能夠在挖掘新的知識過程中把舊的知識印象也進一步深化。
2.營造一個和諧的、民主的環境。在以往的語言教學中,學生在自己的閱讀中,從自身的閱讀中發掘“新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與平臺,要營造一個融洽的、民主的課堂環境,消除他們的疑慮,使他們更好地展示自己,在溝通中不斷地加深自己的認知,從而達到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有了和諧的教育環境才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打造更加適合語文學習的教學氛圍,并且能夠讓學生在班級中感受到濃厚的語文文化,才能使學生的認知變得更加有創見性,而且學生的學習也會更貼合課文本身的特點。
為了讓學生在課后的閱讀中有更多的時間體驗豐富的語言,在創造一個好的閱讀氛圍的同時,還要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學習。教師可以定期進行“熱愛閱讀、能閱讀、會閱讀”,在每周一次的“閱讀總結”中,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全神貫注地閱讀,使小學生們徜徉于書海之中,實現由“閱讀”向“悅讀”轉變。此外,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們選用課外讀物時,要盡可能地拓寬閱讀的領域,如兒童文學、童話故事、科學常識等,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等等,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影響良好的,都可以向學生介紹,這樣才能拓寬讀者的視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地設定一些懸疑。比如,在最好的部分突然中斷,從而激起學生數的閱讀欲望,從而使學生自然地對其感興趣。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解決很多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傾聽學生的每個演講,并對其進行主動地輔導,讓他們在輕松、自在的環境中學到語言知識,從而提高其教學效果。在日常的課堂中,教師要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多動腦、多思考,讓小學生們在閱讀中獲得樂趣,并最終愛上閱讀。小學生生性非常活潑,因此也特別愿意跟自己的同桌一起分享,使其在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有了一些非常不同的體驗,這些閱讀體驗往往非常精彩,是學生閱讀思考的精華。因此教師要給學生設置一些有趣的閱讀環節和閱讀活動,使學生能夠根據閱讀的過程有新的思考習慣,以達到強化閱讀教學的效果。任何學習都需要學生用心,這種用心體現在日常的勤于觀察之中,也體現在教師和學生默契地合作之中,在思考每一步的學習進程中。教師和學生將會在課堂上達成一定的互動,而學生的創新學習有賴于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是以學生為主的,在小學語文中也是這樣。傳統的閱讀課注重考試,更多的是教師“灌”,而不是讓他們自己“取”,造成了他們在課堂上缺乏自主參與,而消極的接受則限制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忽視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體會,從而影響了他們的主體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方式,從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入手,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體現。然而,由于小學生在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方面存在缺陷,因此,教師應提倡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水平進行小組協作學習,充分利用集體學習的力量,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地展現自己,使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體現,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閱讀的學習效率。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在思考合作的過程中達成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起到相互補充和協調的作用,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將會根據自身目前已有的學習情況加以探索,并針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一系列的深入思考。
現代教育技術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個性特點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收集學生喜歡的資料,因為他們的課外讀物和他們的興趣相符。為了給小學生們提供一種特殊的教材,教師們需要對他們的個性和語言的接納程度有一個準確詳細的了解。既能保證小學生的閱讀需要,又能保證學生在這一時期內能自主地進行閱讀,從而保證他們的學習與閱讀效果。在當今社會,因特網飛速發展,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師們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網絡技術進行各種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教師可以將閱讀資料與網絡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利用網絡教學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從不同的途徑獲取和吸納閱讀的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要在課堂上組織好課堂預習,充分運用網上的知識和學習的資源,為培養更好的語文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為了能真正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和氛圍,幫助學生快速并正確理解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適合小學生,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較好的學習效果。比如文章中提到的物體或景色,教師可以用多種形式展示,讓學生能夠更加細致地觀看和剖析,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通過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地進行閱讀,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節課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地進行探究學習,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并且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進一步的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構建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看到爬山虎成長的過程,感受到爬山虎這種攀援類的植物和其他植物的區別,從而以擬人化的角度理解爬山虎的葉子特點和爬山虎的生長過程。教師在泛讀之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是怎樣慢慢生長的?在一步一步地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理解了爬山虎的成長過程,學生也為之驚嘆,在有趣的視頻引導之下,學生對這種植物獨特的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要想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效果,教師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從而使其在后續的教學中更有效。任何一門課程都應有評價體系,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中應努力構建閱讀課的評價體系,運用積極的評價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班內的具體條件,制定相應的獎勵和懲罰評價體系,并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同時,教師要積極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也參與到閱讀評價體系中,使家長成為教師的好幫手,共同評價閱讀學習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同時感受到自己每一天的進步,也能夠在教師理性的指導之下進一步地實現現代社會教育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
教師在平時可以按照不同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的基礎,對學生實行分層評估的方法,如評估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用功程度以及結合具體的成績。比如在學習《蟋蟀的住宅》這節課的時候,很多學生對蟋蟀的住宅理解有一定的偏差,不知道應該怎樣了解作為一種特殊的昆蟲會有自己的家?通過教師繪聲繪色地朗讀,使學生的閱讀效率更高,并能夠結合現有的學習進程描述蟋蟀的住宅。了解了蟋蟀在成長過程中如何構建安全住所,分析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其水位關系,弄清楚蟋蟀這種特殊的小動物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怎樣抵御自然的危害,并且能夠保護自己的?然后教師給學生理解的時間,以一個動態評價的方式,將學生對本堂課的理解制作成學習導案或表格,使其在語文教學中變得更加清晰,讓學生時刻牢記自己的思考過程。當學生對本堂課的理解非常深入,就能夠利用設定的教學評估體系,給學生適當的指導和提點,從而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針對不同的考核結果給學生指導,讓學生在學習不同的知識和內容時知道怎樣做。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非常看重閱讀的思路,教師一定要立足于學生的閱讀素養,針對語文閱讀學習找到新的方法,從而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可否認,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異常重要,教師一定要注重閱讀學習,并且更新閱讀教學觀念,構建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